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專訪|《建軍大業》導演劉偉強:這幫年輕演員很拼

劉偉強導演接到《建軍大業》劇本的時候, 他和大部分觀眾的第一反應一樣, 說:“啊?怎麼找我拍這個?”

之後兩年, 他把能找到的關於建軍那段歷史的資料都看了, 並請教歷史專家相關史實。 監製黃建新說, 劉偉強那裡的資料書籍堆起來, 有三個人那麼高。

作為建軍九十周年獻禮片, “建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7月27日正式上映, 這部由香港導演執導的主旋律影片, 加入了更多商業化的元素, 大量爆破場景時刻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 眾多當紅年輕演員的加盟也讓這部電影更加吸引年輕觀眾的目光。

劉偉強在《建軍大業》的拍攝現場。

無論是作為攝影師, 還是作為導演, 劉偉強都早已得到認可, 拿過香港金像獎, 臺灣金馬獎, 為華語電影作出了突破和革新。

拍攝《建軍大業》這樣的主旋律電影, 劉偉強是第一次, “壓力大得不得了, 最大的壓力就是, 很多人根本不看好一個香港導演去拍這類電影。

《建軍大業》拍攝現場

拍片速度快是劉偉強一貫的導演風格, 這一點在業內有口皆碑。 《建軍大業》拍了四個半月, 在劉偉強個人的拍片經歷裡也是最長的。 在四個半月的拍攝期間, 劇組輾轉多地取景, 跨越近十個省市,

每個場景都力圖還原真實歷史。

由於電影牽涉到許多歷史人物及事件, 因而在選角及細節把控上都需要十分慎重的考量。 比起前兩部《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 這次的演員更加年輕, 年輕到人氣爆棚而演技遠沒有錘煉到足夠令人信服, 所以也一直爭議不斷。

劉偉強幾乎在每一次電影的宣傳中都在澄清, 這些被選擇的演員和開國元勳們建功立業時的年紀相仿, 似乎也是為了強調這一點, 電影裡每一個人物出場都要標注當時的年齡。 比如劉昊然飾演的粟裕, 那時候才19歲。

而從群星燦爛的香港電影黃金時代走過來的劉偉強也認同, 明星們的號召力對於電影是一件好事, 而且這些年輕演員都非常努力, 他欣賞這些年輕人在拍攝過程中展現出的能量和動力。

因為演員們當紅, 戲份又分散, 劉偉強專門組織了100多人的“跟組演員”團隊, 這些人中還有不少真正的退伍軍人, 他們的工作是讓劉偉強在正式開拍前充分排練每一場戲的調度, 確定每一個炸點和對應的機位, 不像有些戲是到現場再實地發揮著拍。

粟裕攻打南昌城樓

建軍過程中眾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要面面俱到並不容易。 劉偉強抓住“四一二白色恐怖”、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井岡山會師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中間穿插一些黨內和黨派之間的鬥爭。 大場面炸得遍地開花, 小別離也有揪心的撕扯。

“每一部電影我都付出很多心血去拍。 這次《建軍大業》我付出了比平時拍戲四倍的力量去拍, 花了四倍洪荒之力去拍, 我想要拍出來讓觀眾覺得好看。 ”劉偉強說。

【對話】

把建軍歷程拍出電影感

澎湃新聞:你之前看過“建國三部曲”的前兩部嗎?對這類主旋律電影有一個怎樣的印象?

劉偉強:嗯, 看過。 我都是用一個欣賞電影的角度來看這類電影的。

澎湃新聞:有沒有問過出品方為什麼會找你?

劉偉強:我當時覺得:“哈?為什麼會找我?”然後對方就說這個很適合我拍。我問為什麼適合我拍?他說有很多場面是你會懂(怎麼)拍的,我說你先給我劇本看看。

我看了劇本之後,覺得挺有趣的,很多場面是可以很電影化、電影感地去拍。我就覺得,既然你們這麼大膽找我拍,我就去拍吧。

然後就要去找很多資料,找很多專家告訴我,1927年的戰況是怎麼樣,找人說很多故事給我聽,我聽了之後覺得是有發揮的。我們真的很努力去找很多人幫忙,我要花很多時間進去那個時代,才能拍出拿手的東西出來給觀眾看。

澎湃新聞:這種“電影感”具體是指哪些部分呢?可以舉個例子嗎?

劉偉強:我接到劇本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趣,從開篇起就很有電影感,不然我是不會拍的。

電影一開始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展現出時代的動盪不安。接著非常有電影感的場景是南昌起義,是共產黨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對於怎樣還原這段歷史,怎樣呈現戰爭場面,在看到劇本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許多畫面,而我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我的電影語言去把這些東西展現給觀眾。

《建軍大業》的爆破戲

澎湃新聞:《建軍大業》涉及到許多場戰役,看過片覺得爆破場面十分震撼,這是拍這部電影你最想發揮的部分嗎?

劉偉強:我在拍的時候只想著要拍得好看。我很喜歡拍戰爭片,因為我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看戰爭片,所以我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很喜歡,就想著要怎麼拍,怎麼拍南昌起義,怎麼拍三河壩戰役,那個戰壕該怎麼弄,我的腦海裡出現了很多概念,然後就很想去實現它。有人會說我沒有拍過什麼戰爭片,但是我看過很多。

當然,這個電影的完成與我的整個團隊息息相關,比如我的武術指導、爆破師。我們團隊要經過一次次的開會討論和排練才能完成這個戲,而且要特別注意消防安全,因為這種爆破場面很容易出現受傷的狀況。我們的爆破場面很大,爆破組每天埋下的炸點有數百個,所以這是我們在拍片的時候一個比較重的負擔。但我們堅持要把這部電影拍好,並且要拍得好看。很多人不看好我們,覺得我們拍不好,但是我常常說我們要爭氣,不能丟臉。

澎湃新聞:片中所呈現的真實歷史比重是多少?有沒有做一些戲劇性的發揮?

劉偉強:電影當然會有一些虛構的成分,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怎麼去塑造還原歷史,如果有虛構的部分的話也是要依據歷史的。

澎湃新聞:關於那段歷史中各個事件,敘述的側重點怎麼取捨?

劉偉強:當我接了劇本,感覺劇本是挺長的,我怎麼去把一個很長的劇本濃縮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這個我就覺得是很難的,把劇本濃縮花了我和黃建新、編劇們很多時間,因為有些歷史內容我不能省略,但是我覺得真的太多對白了,不夠電影感,我們就花時間在劇本上弄了很久。

我們覺得整部戲應該濃縮為四大部分,就好像一開頭,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四一二”中,不光有關軍人,還有很多學生,還有各方勢力,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熟悉資料,瞭解當時情況是怎麼樣。

周恩來(朱亞文飾演)面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死難者

之後,我就定了第二個最重要是南昌起義,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南昌看,那時候他們怎麼去打南昌,我跑去很多很多地方去實地考察。

然後三河壩戰役,我覺得這是最難拍的一部分,因為覺得這場仗是在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靠近結局的一部分。幾萬人去攻擊三河壩,以朱德為首的少量軍隊怎麼去堅守三天。三天說出來很短,但是那三天裡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都要想辦法精彩地將它呈現出來。

第四部分就是井岡山會師,我們就將電影分為四大部分。當然過程中還有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我們也要想辦法有所取捨地呈現給觀眾。

因為電影好,這麼多明星才會來

澎湃新聞:年輕演員的爭議一直伴隨著電影,這個算是一種壓力嗎?

劉偉強:1927年,毛澤東是34歲,周恩來是29歲,葉挺是30歲,粟裕是19歲,正因為他們當時的年齡是這樣年輕,就要求我一定要找些年輕演員去演的,這是順理成章的。

我很驚訝這次找來的年輕演員,他們是很認真去揣摩,哪怕他們總共只有兩天、三天的戲份,他們其實很認真去瞭解他們所飾演的人物是誰,他們其實很努力去看很多書,歐豪就拿很多書去看,去瞭解葉挺是怎樣的人。

劉昊然他才19歲,他也很清楚粟裕這個人是怎樣的。因為他爸爸這一輩是軍人,所以他對這個角色是重視的。

李易峰演何長工這個角色,他也很努力去找很多書,去瞭解何長工是什麼人。何長工在戲裡看起來戲份不多,但是這個人是對建軍是有很大作用的,當時的軍旗是他設計出來的。

所以他們很認真去處理他們的戲份,不是隨隨便便來客串著玩兒的。這部戲在我看來並不是“數星星”的電影,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努力去演出。

李易峰飾演何長工

澎湃新聞:這種非常多的明星共同參演一部電影在前幾年其實是開創了一種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方向,你是怎麼看待這樣一種類型模式的?

劉偉強:我覺得不只是主旋律電影有這種模式,很多電影都是這樣的。我覺得很多明星共同參演是好事啊,他們來參演這部電影說明電影是好的他們才會來。你們說“數星星”,我覺得很好呀,星星多好看呀,blingbling的。他們來幫忙完成這部電影,每個人都很努力,我看到就覺得很開心。有些演員只是來客串三天,但也做了很多功課,我覺得非常欣慰。

澎湃新聞:片中那麼多的明星和人物會給你來怎樣新的挑戰呢?在人物塑造上,如何平衡各個人物的戲份和敘事規則之間的關係?

劉偉強:其實每部電影都有很多人,這是導演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怎麼處理劇本的問題。

在這部戲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五六個人吧,劉燁飾演的毛澤東、朱亞文演的周恩來、黃志忠演的朱德,還有賀龍(王景春飾演)和葉挺,雖然旁邊還有許多別的角色,但主要就是圍繞這五六個人來展現這一段歷史的。

劉燁飾演毛澤東

澎湃新聞:片中很多年輕演員都是第一次飾演軍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挑戰,對導演來說和那麼多年輕明星一起合作是否也是一種挑戰呢?

劉偉強:我覺得對演員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他們很多人之前都沒有參加過軍訓,來我這裡拍電影先要進行軍訓,練習跑步、拿槍,進行鍛煉。和他們合作當然也是一個挑戰啦,不過我覺得非常愉快,因為他們都很努力。

澎湃新聞:作為香港導演拍這部片子有哪些優勢呢?比如觀念上、拍攝理念上?

劉偉強:我覺得沒必要分香港導演還是內地導演。我1992年就來北京拍戲了,我的工作室也在北京。我們一直是一家人,沒有什麼好區分的。

拍電影我主要是尊重我的想法,每個電影都需要很多技術、技巧的支援,需要很多人來幫忙,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團隊合作。我的武術指導、爆破專家,還有韓三平、黃建新他們,我們是一組人在完成這項電影事業,讓一部電影好看,不能說只有一個人好,要整個團隊優秀才能讓電影好看。

澎湃新聞:在《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中有很多香港演員的加入,這次為什麼幾乎沒有選用香港演員呢?

劉偉強:這個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合不合適的問題。我覺得要拍這些革命前輩還是內地的演員更為合適一些。

朱德(黃志忠飾演)在三河壩戰役

澎湃新聞:你對這一部的票房及口碑有怎樣的期待呢?

劉偉強:從很多天前我就開始出席各地的電影發佈會,有南昌、北京、上海。每次我都很激動,觀眾們也很激動。很多觀眾會說拍得很好,發自內心地謝謝我們拍了這樣一部電影,這讓我很開心,還有觀眾說比預期的好很多倍。不過,最開心的還是他們說看完覺得很感動。

還有,比如說朱德在三河壩戰役的那場戲,要留下兩百人善後,“父子同軍,留下父親;兄弟同軍,留下哥哥”。我覺得我現在說起來還是很感動,希望觀眾們走進影院都能被打動。

【以下是劉偉強對年輕演員的評價】

張藝興飾演盧德銘

張藝興很拼命。他其實沒有拍過太多動作戲,我記得他拍一場中槍倒地的戲,這個鏡頭他沒用替身,他真的很拼,因為是拍攝全景,地上什麼防護措施都沒有,他就“砰”地倒下去,不小心頭撞到地上。我嚇一跳,我怕他真的腦震盪。但是可能他年輕吧,也可能他有一點跳舞的底子,所以人沒事。

其實拍另一場他是有點驚慌的,是我拍用火燒他。他問我,“導演怎麼拍?”我說:“你站在這裡,我就用火燒啊。”他說:“真的嗎?”我說:“真的用火燒。”當然不是啦,我是用真的火加假的火夾雜著燒他,其實很安全的。

我覺得他們也都是一幫挺好玩的年輕人。

大概是他拍到第三天的時候,他來找我,我說:“有什麼問題?”他說:“導演為什麼你拍戲拍得這麼好?”我說我是導演,導演當然拍得好。我說從第一天開工之前我們就籌備了很久,每一場我都想好了怎麼拍,每一場我們都有一個大概的概念,然後就把它實拍出來。他說哈?導演拍戲是這樣的?我說要這樣的。

他有學習的精神,我覺得他是有想法的,也想當導演的,所以他就問我這些問題。他看見我準備很多資料,他才瞭解真的要拍一個作品是要籌備很多東西的。我看出來他是一個很有興趣學習拍戲的小朋友。

馬天宇飾演林彪

馬天宇,我對他欣賞,我拍一場在樹林的戲,有很多爆點,他要連續跳過很多洞、很多樹。我說馬天宇你行不行的,他說“來唄”。我拍到第二條,就知道他真的可以的。

其實他們這幫人很拼的。我的想法就是拍這幫年輕人,我要拍一個很拼命的精神出來。有他們這些演員和這個精神出來,你會覺得這幫年輕的人是拼的,在電影裡他們是很有能量、很多動力的感覺。

董子健飾演鄧小平

最開始我其實很頭痛,找誰演鄧小平呢?有誰像他呢,想了很久。工作人員給我看董子健,我說董子健像嗎?然後找很多資料,拼出來看,真的有點像。

我覺得他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他演得很有趣,當時他有場戲是跟毛澤東碰面,因為毛澤東是不懂用刀叉的,那時候鄧小平就教毛澤東怎麼用刀叉。我覺得他演得很自然,雖然只有一天的戲,但他很快就進入狀態了。

白宇飾演蔡晴川

白宇是挺重要的,因為在三河壩最後一天,朱德說,我們要留下200個人去死守三河壩,白宇演的蔡晴川就是死守三河壩的其中一個人。這個人物不但是有激情,我覺得也是蠻傷感的。他叫陳毅他們趕快走,他說你們是未來中國的希望。這段文戲我覺得他演得很好。

當然我覺得他也很拼,有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爆破爆他出來,滾到山頭再回去按引爆器。這是我全片最難拍的一個鏡頭,當時大概我們有200個爆破點。能順利完成我是很開心的。

白客飾演瞿秋白

其實我從第一天開始就說,我們應該找一些年輕的演員,去演這個戲,拍之前我就跟白客、小愛(飾演葉劍英)他們碰過很多次面。很多人說他們是專演搞笑的戲,可能對這個角色不合適。但是我跟他們接觸之後,我說他們沒問題,他們是完全可以演這類角色,他們演瞿秋白、葉劍英是完全可以的。

李沁飾演楊開慧

李沁跟很多演員一樣是做了很多功課來的,楊開慧是誰可能她比我更加清楚。有一場戲是楊開慧帶三個兒子送毛澤東去革命,這場戲雖然很短,我覺得拍得很感動。尤其她有一句對白對毛澤東說,“不要回頭,走。”三個兒子就在喊“爸爸”。

這個場景我是很感動,我要求李沁不要演那種很套路的哭戲,我說楊開慧是一個很有力量的女性,支持丈夫去搞革命,她不能哭得很有戲劇性。這場戲在拍的途中,我就覺得很感動。

澎湃新聞:有沒有問過出品方為什麼會找你?

劉偉強:我當時覺得:“哈?為什麼會找我?”然後對方就說這個很適合我拍。我問為什麼適合我拍?他說有很多場面是你會懂(怎麼)拍的,我說你先給我劇本看看。

我看了劇本之後,覺得挺有趣的,很多場面是可以很電影化、電影感地去拍。我就覺得,既然你們這麼大膽找我拍,我就去拍吧。

然後就要去找很多資料,找很多專家告訴我,1927年的戰況是怎麼樣,找人說很多故事給我聽,我聽了之後覺得是有發揮的。我們真的很努力去找很多人幫忙,我要花很多時間進去那個時代,才能拍出拿手的東西出來給觀眾看。

澎湃新聞:這種“電影感”具體是指哪些部分呢?可以舉個例子嗎?

劉偉強:我接到劇本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趣,從開篇起就很有電影感,不然我是不會拍的。

電影一開始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展現出時代的動盪不安。接著非常有電影感的場景是南昌起義,是共產黨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對於怎樣還原這段歷史,怎樣呈現戰爭場面,在看到劇本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許多畫面,而我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我的電影語言去把這些東西展現給觀眾。

《建軍大業》的爆破戲

澎湃新聞:《建軍大業》涉及到許多場戰役,看過片覺得爆破場面十分震撼,這是拍這部電影你最想發揮的部分嗎?

劉偉強:我在拍的時候只想著要拍得好看。我很喜歡拍戰爭片,因為我從小學開始就很喜歡看戰爭片,所以我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就覺得很喜歡,就想著要怎麼拍,怎麼拍南昌起義,怎麼拍三河壩戰役,那個戰壕該怎麼弄,我的腦海裡出現了很多概念,然後就很想去實現它。有人會說我沒有拍過什麼戰爭片,但是我看過很多。

當然,這個電影的完成與我的整個團隊息息相關,比如我的武術指導、爆破師。我們團隊要經過一次次的開會討論和排練才能完成這個戲,而且要特別注意消防安全,因為這種爆破場面很容易出現受傷的狀況。我們的爆破場面很大,爆破組每天埋下的炸點有數百個,所以這是我們在拍片的時候一個比較重的負擔。但我們堅持要把這部電影拍好,並且要拍得好看。很多人不看好我們,覺得我們拍不好,但是我常常說我們要爭氣,不能丟臉。

澎湃新聞:片中所呈現的真實歷史比重是多少?有沒有做一些戲劇性的發揮?

劉偉強:電影當然會有一些虛構的成分,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怎麼去塑造還原歷史,如果有虛構的部分的話也是要依據歷史的。

澎湃新聞:關於那段歷史中各個事件,敘述的側重點怎麼取捨?

劉偉強:當我接了劇本,感覺劇本是挺長的,我怎麼去把一個很長的劇本濃縮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這個我就覺得是很難的,把劇本濃縮花了我和黃建新、編劇們很多時間,因為有些歷史內容我不能省略,但是我覺得真的太多對白了,不夠電影感,我們就花時間在劇本上弄了很久。

我們覺得整部戲應該濃縮為四大部分,就好像一開頭,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四一二”中,不光有關軍人,還有很多學生,還有各方勢力,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熟悉資料,瞭解當時情況是怎麼樣。

周恩來(朱亞文飾演)面對“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死難者

之後,我就定了第二個最重要是南昌起義,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南昌看,那時候他們怎麼去打南昌,我跑去很多很多地方去實地考察。

然後三河壩戰役,我覺得這是最難拍的一部分,因為覺得這場仗是在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靠近結局的一部分。幾萬人去攻擊三河壩,以朱德為首的少量軍隊怎麼去堅守三天。三天說出來很短,但是那三天裡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都要想辦法精彩地將它呈現出來。

第四部分就是井岡山會師,我們就將電影分為四大部分。當然過程中還有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我們也要想辦法有所取捨地呈現給觀眾。

因為電影好,這麼多明星才會來

澎湃新聞:年輕演員的爭議一直伴隨著電影,這個算是一種壓力嗎?

劉偉強:1927年,毛澤東是34歲,周恩來是29歲,葉挺是30歲,粟裕是19歲,正因為他們當時的年齡是這樣年輕,就要求我一定要找些年輕演員去演的,這是順理成章的。

我很驚訝這次找來的年輕演員,他們是很認真去揣摩,哪怕他們總共只有兩天、三天的戲份,他們其實很認真去瞭解他們所飾演的人物是誰,他們其實很努力去看很多書,歐豪就拿很多書去看,去瞭解葉挺是怎樣的人。

劉昊然他才19歲,他也很清楚粟裕這個人是怎樣的。因為他爸爸這一輩是軍人,所以他對這個角色是重視的。

李易峰演何長工這個角色,他也很努力去找很多書,去瞭解何長工是什麼人。何長工在戲裡看起來戲份不多,但是這個人是對建軍是有很大作用的,當時的軍旗是他設計出來的。

所以他們很認真去處理他們的戲份,不是隨隨便便來客串著玩兒的。這部戲在我看來並不是“數星星”的電影,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努力去演出。

李易峰飾演何長工

澎湃新聞:這種非常多的明星共同參演一部電影在前幾年其實是開創了一種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方向,你是怎麼看待這樣一種類型模式的?

劉偉強:我覺得不只是主旋律電影有這種模式,很多電影都是這樣的。我覺得很多明星共同參演是好事啊,他們來參演這部電影說明電影是好的他們才會來。你們說“數星星”,我覺得很好呀,星星多好看呀,blingbling的。他們來幫忙完成這部電影,每個人都很努力,我看到就覺得很開心。有些演員只是來客串三天,但也做了很多功課,我覺得非常欣慰。

澎湃新聞:片中那麼多的明星和人物會給你來怎樣新的挑戰呢?在人物塑造上,如何平衡各個人物的戲份和敘事規則之間的關係?

劉偉強:其實每部電影都有很多人,這是導演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怎麼處理劇本的問題。

在這部戲中我覺得最重要的就五六個人吧,劉燁飾演的毛澤東、朱亞文演的周恩來、黃志忠演的朱德,還有賀龍(王景春飾演)和葉挺,雖然旁邊還有許多別的角色,但主要就是圍繞這五六個人來展現這一段歷史的。

劉燁飾演毛澤東

澎湃新聞:片中很多年輕演員都是第一次飾演軍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挑戰,對導演來說和那麼多年輕明星一起合作是否也是一種挑戰呢?

劉偉強:我覺得對演員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他們很多人之前都沒有參加過軍訓,來我這裡拍電影先要進行軍訓,練習跑步、拿槍,進行鍛煉。和他們合作當然也是一個挑戰啦,不過我覺得非常愉快,因為他們都很努力。

澎湃新聞:作為香港導演拍這部片子有哪些優勢呢?比如觀念上、拍攝理念上?

劉偉強:我覺得沒必要分香港導演還是內地導演。我1992年就來北京拍戲了,我的工作室也在北京。我們一直是一家人,沒有什麼好區分的。

拍電影我主要是尊重我的想法,每個電影都需要很多技術、技巧的支援,需要很多人來幫忙,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團隊合作。我的武術指導、爆破專家,還有韓三平、黃建新他們,我們是一組人在完成這項電影事業,讓一部電影好看,不能說只有一個人好,要整個團隊優秀才能讓電影好看。

澎湃新聞:在《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中有很多香港演員的加入,這次為什麼幾乎沒有選用香港演員呢?

劉偉強:這個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合不合適的問題。我覺得要拍這些革命前輩還是內地的演員更為合適一些。

朱德(黃志忠飾演)在三河壩戰役

澎湃新聞:你對這一部的票房及口碑有怎樣的期待呢?

劉偉強:從很多天前我就開始出席各地的電影發佈會,有南昌、北京、上海。每次我都很激動,觀眾們也很激動。很多觀眾會說拍得很好,發自內心地謝謝我們拍了這樣一部電影,這讓我很開心,還有觀眾說比預期的好很多倍。不過,最開心的還是他們說看完覺得很感動。

還有,比如說朱德在三河壩戰役的那場戲,要留下兩百人善後,“父子同軍,留下父親;兄弟同軍,留下哥哥”。我覺得我現在說起來還是很感動,希望觀眾們走進影院都能被打動。

【以下是劉偉強對年輕演員的評價】

張藝興飾演盧德銘

張藝興很拼命。他其實沒有拍過太多動作戲,我記得他拍一場中槍倒地的戲,這個鏡頭他沒用替身,他真的很拼,因為是拍攝全景,地上什麼防護措施都沒有,他就“砰”地倒下去,不小心頭撞到地上。我嚇一跳,我怕他真的腦震盪。但是可能他年輕吧,也可能他有一點跳舞的底子,所以人沒事。

其實拍另一場他是有點驚慌的,是我拍用火燒他。他問我,“導演怎麼拍?”我說:“你站在這裡,我就用火燒啊。”他說:“真的嗎?”我說:“真的用火燒。”當然不是啦,我是用真的火加假的火夾雜著燒他,其實很安全的。

我覺得他們也都是一幫挺好玩的年輕人。

大概是他拍到第三天的時候,他來找我,我說:“有什麼問題?”他說:“導演為什麼你拍戲拍得這麼好?”我說我是導演,導演當然拍得好。我說從第一天開工之前我們就籌備了很久,每一場我都想好了怎麼拍,每一場我們都有一個大概的概念,然後就把它實拍出來。他說哈?導演拍戲是這樣的?我說要這樣的。

他有學習的精神,我覺得他是有想法的,也想當導演的,所以他就問我這些問題。他看見我準備很多資料,他才瞭解真的要拍一個作品是要籌備很多東西的。我看出來他是一個很有興趣學習拍戲的小朋友。

馬天宇飾演林彪

馬天宇,我對他欣賞,我拍一場在樹林的戲,有很多爆點,他要連續跳過很多洞、很多樹。我說馬天宇你行不行的,他說“來唄”。我拍到第二條,就知道他真的可以的。

其實他們這幫人很拼的。我的想法就是拍這幫年輕人,我要拍一個很拼命的精神出來。有他們這些演員和這個精神出來,你會覺得這幫年輕的人是拼的,在電影裡他們是很有能量、很多動力的感覺。

董子健飾演鄧小平

最開始我其實很頭痛,找誰演鄧小平呢?有誰像他呢,想了很久。工作人員給我看董子健,我說董子健像嗎?然後找很多資料,拼出來看,真的有點像。

我覺得他雖然戲份不多,但是他演得很有趣,當時他有場戲是跟毛澤東碰面,因為毛澤東是不懂用刀叉的,那時候鄧小平就教毛澤東怎麼用刀叉。我覺得他演得很自然,雖然只有一天的戲,但他很快就進入狀態了。

白宇飾演蔡晴川

白宇是挺重要的,因為在三河壩最後一天,朱德說,我們要留下200個人去死守三河壩,白宇演的蔡晴川就是死守三河壩的其中一個人。這個人物不但是有激情,我覺得也是蠻傷感的。他叫陳毅他們趕快走,他說你們是未來中國的希望。這段文戲我覺得他演得很好。

當然我覺得他也很拼,有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爆破爆他出來,滾到山頭再回去按引爆器。這是我全片最難拍的一個鏡頭,當時大概我們有200個爆破點。能順利完成我是很開心的。

白客飾演瞿秋白

其實我從第一天開始就說,我們應該找一些年輕的演員,去演這個戲,拍之前我就跟白客、小愛(飾演葉劍英)他們碰過很多次面。很多人說他們是專演搞笑的戲,可能對這個角色不合適。但是我跟他們接觸之後,我說他們沒問題,他們是完全可以演這類角色,他們演瞿秋白、葉劍英是完全可以的。

李沁飾演楊開慧

李沁跟很多演員一樣是做了很多功課來的,楊開慧是誰可能她比我更加清楚。有一場戲是楊開慧帶三個兒子送毛澤東去革命,這場戲雖然很短,我覺得拍得很感動。尤其她有一句對白對毛澤東說,“不要回頭,走。”三個兒子就在喊“爸爸”。

這個場景我是很感動,我要求李沁不要演那種很套路的哭戲,我說楊開慧是一個很有力量的女性,支持丈夫去搞革命,她不能哭得很有戲劇性。這場戲在拍的途中,我就覺得很感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