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建軍大業》導演劉偉強:拍《古惑仔》我用的也是小鮮肉啊

香港有很多導演人如戲紅, 陳可辛, 王晶, 王家衛......都是如此, 但也有一些導演戲比人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當屬劉偉強。

這也並不奇怪,

劉偉強導演的外表並沒有陳可辛和王晶那麼有辨識度, 儘管他和這些導演都有交集。

而且他的戲, 太紅了。

90年代的《古惑仔》系列, 說它紅遍亞洲也不為過, 從此街頭多了無數個山雞和陳浩南, 劉偉強也憑這個系列一舉登上成功商業導演的寶座。

到了新千年, 《無間道》系列又讓他的導演生涯登上新的高峰。 僅憑這兩個系列, 就足以讓劉偉強封神。

也是自《無間道》那個時期, 香港導演們開始了北上的浪潮, 經過了十幾年的探索, 香港導演們各自摸索出了在內地的生存之路, 更意外的是, 從徐克導演的主旋律電影《智取威虎山》大獲成功開始,

香港導演們找到了一條新路—-拍主旋律影片。 陸續有香港導演執導的主旋律影片上映, 去年林超賢執導的《湄公河行動》也意外成為國慶檔黑馬。

對警匪片手法的駕輕就熟和多年來對內地的瞭解, 使得香港導演們可以將內地主旋律影片拍得令人耳目一新。

也許出於這樣的考慮, “建國三部曲”最後一部《建軍大業》的導筒最終落在了劉偉強手中。

導演的決心:香港導演也能拍建軍題材

也許是因為大家對《古惑仔》和《無間道》的印象太深刻, 所以一開始有很多質疑導演的聲音,

不知他能否駕馭宏大的戰爭題材, 不過導演本人有著一如既往的自信, 他說他對戰爭片並不陌生, 小學的時候就會去看最便宜的公路場電影, 那些電影裡就有很多戰爭的場景, 這些場景都在他腦子裡, 因此拍《建軍大業》的時候也很順。

在拍電影之前,劉導也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為了瞭解四一二政變那場白色恐怖,他去了上海,瞭解南昌起義,他跑到南昌去紀念館弄清楚整個南昌起義的來龍去脈,還去了朱德的住所去實地感受,他覺得最後呈現朱德宴請國民黨軍官們吃飯的戲的整個過程是很有趣的。

導演的人心:最喜歡戰爭片裡男人的浪漫

從青春熱血到冷中有情,在香港電影史上,劉偉強是把兄弟情誼拍得特別成功的導演之一。

也無怪乎他喜歡戰爭片,戰爭片裡最吸引他的,就是裡面的精神。所以拍《建軍大業》,導演覺得主要要表現的也有革命者的情誼:“我覺得這是一個友情電影,因為裡面有很多人都是很好的兄弟,他們說要搞一個革命出來,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表現)他們一起去弄這個革命(的過程)。”

所以在燃爆了的場面之下,也能感受到導演安排的很多人心的東西,比如楊開慧和毛澤東的夫妻感情,還有三河壩最後一役之前朱德動人的號召,三百人要頂住三千人,裡面有一句對白是:“我們是中原的。”這場戲導演覺得很感動:“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我把它看得很重。”

導演的放心:小鮮肉都很認真,張藝興是好奇寶寶

其實比質疑導演的聲音更大的是質疑小鮮肉們的聲音。和前兩部相比,《建軍大業》選的演員年輕了很多,但導演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同:“我一直都和很多年輕人合作的,像拍《古惑仔》,鄭伊健他們其實都很年輕,其實那時候我們也是有很多年輕的演員啊。”

在真實的歷史中,1927年的毛澤東29歲,粟裕19歲,葉挺30歲。當時的他們“是年輕的,流行的,是很時髦的。因為周恩來是法國的,朱德是德國的,當時共產黨是留洋過來,我覺得應該很年輕化,很時髦化去拍他們,他們是年輕的、有熱情的。”

而且其實片場的小鮮肉們很認真。他們都知道誰演主要的角色誰是客串,但是都很努力地去鑽研自己的角色。片場還有一個好奇寶寶張藝興,有一次還好奇地跑去向導演討教為什麼拍戲拍得那麼好。每場戲排練的時候小鮮肉們也都在認真地學,想知道拍東西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導演覺得這個過程很開心:“教他們一點點東西吧,怎麼去處理,怎麼去拍戲,也是跟他們很好的一個溝通的機會。”所以他的做法就是給年輕演員們一個表現的範圍,然後讓他們放開去演,自然地投入。

導演的信心:對票房和自己都有信心

劉偉強多年來一直都強調自己是一個商業導演,但他的野心並不止於此。他拍片子,不僅要能賺,還要好看。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他掌握了這兩者的平衡,他的自信是有底氣的。所以對自己這次拍出來的片子還是滿意的,對票房也有信心:“不要辜負他們這麼努力。”

從他個人來講,則是想要證明香港導演可以駕馭多種題材,希望大家能改變對港片和香港導演的固有印象。

從口碑來看,他已經做到了。不少人說就像《湄公河行動》一樣燃,效果的震撼也讓不少人想起了《智取威虎山》。

劉偉強這次幫香港導演們又一次證明了他們能拍好主旋律影片的能力。

在拍電影之前,劉導也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為了瞭解四一二政變那場白色恐怖,他去了上海,瞭解南昌起義,他跑到南昌去紀念館弄清楚整個南昌起義的來龍去脈,還去了朱德的住所去實地感受,他覺得最後呈現朱德宴請國民黨軍官們吃飯的戲的整個過程是很有趣的。

導演的人心:最喜歡戰爭片裡男人的浪漫

從青春熱血到冷中有情,在香港電影史上,劉偉強是把兄弟情誼拍得特別成功的導演之一。

也無怪乎他喜歡戰爭片,戰爭片裡最吸引他的,就是裡面的精神。所以拍《建軍大業》,導演覺得主要要表現的也有革命者的情誼:“我覺得這是一個友情電影,因為裡面有很多人都是很好的兄弟,他們說要搞一個革命出來,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表現)他們一起去弄這個革命(的過程)。”

所以在燃爆了的場面之下,也能感受到導演安排的很多人心的東西,比如楊開慧和毛澤東的夫妻感情,還有三河壩最後一役之前朱德動人的號召,三百人要頂住三千人,裡面有一句對白是:“我們是中原的。”這場戲導演覺得很感動:“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我把它看得很重。”

導演的放心:小鮮肉都很認真,張藝興是好奇寶寶

其實比質疑導演的聲音更大的是質疑小鮮肉們的聲音。和前兩部相比,《建軍大業》選的演員年輕了很多,但導演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同:“我一直都和很多年輕人合作的,像拍《古惑仔》,鄭伊健他們其實都很年輕,其實那時候我們也是有很多年輕的演員啊。”

在真實的歷史中,1927年的毛澤東29歲,粟裕19歲,葉挺30歲。當時的他們“是年輕的,流行的,是很時髦的。因為周恩來是法國的,朱德是德國的,當時共產黨是留洋過來,我覺得應該很年輕化,很時髦化去拍他們,他們是年輕的、有熱情的。”

而且其實片場的小鮮肉們很認真。他們都知道誰演主要的角色誰是客串,但是都很努力地去鑽研自己的角色。片場還有一個好奇寶寶張藝興,有一次還好奇地跑去向導演討教為什麼拍戲拍得那麼好。每場戲排練的時候小鮮肉們也都在認真地學,想知道拍東西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導演覺得這個過程很開心:“教他們一點點東西吧,怎麼去處理,怎麼去拍戲,也是跟他們很好的一個溝通的機會。”所以他的做法就是給年輕演員們一個表現的範圍,然後讓他們放開去演,自然地投入。

導演的信心:對票房和自己都有信心

劉偉強多年來一直都強調自己是一個商業導演,但他的野心並不止於此。他拍片子,不僅要能賺,還要好看。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他掌握了這兩者的平衡,他的自信是有底氣的。所以對自己這次拍出來的片子還是滿意的,對票房也有信心:“不要辜負他們這麼努力。”

從他個人來講,則是想要證明香港導演可以駕馭多種題材,希望大家能改變對港片和香港導演的固有印象。

從口碑來看,他已經做到了。不少人說就像《湄公河行動》一樣燃,效果的震撼也讓不少人想起了《智取威虎山》。

劉偉強這次幫香港導演們又一次證明了他們能拍好主旋律影片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