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爽一夏|人文社科聯合書單·2017年7月第25期

本期社科文獻《傅秉常日記(1943—1945)》《天生倖存者:集中營裡三位年輕母親與命運的抗爭》入選, 歡迎關注。

感謝書單評審團對本次書單的貢獻!

2017年7月丨第25期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

(按書名首字母排序)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

〔美〕若昂·德讓 著

趙進生 譯

G.K.賈斯特頓曾說:“如果倫敦是個謎的話, 那麼巴黎就是答案。 ”

巴黎, 何以成為巴黎?到底是什麼令巴黎從眾多中世紀城市中脫穎而出, 成為首座現代意義上的偉大城市?

若昂·德讓在本書中為我們逐一介紹了巴黎城市建設的各項發明, 包括橋樑上的觀景平臺、林蔭大道等首次出現的現代基礎設施, 還有城市照明、公共交通、時尚購物等全新的現代生活方式。

譯林出版社

《潮來潮去:海關與中國現代性的全球起源》

〔英〕方德萬(Hans Van De Ven) 著

姚永超 蔡維屏 譯

著名漢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方德萬經典力作;把海關歷史放回中國近代史和近代全球化的歷史當中;公正揭示中國海關的多面性, 並重新闡釋近代中國邁入全球化的進程。

從晚清到北洋, 再到抗日戰爭乃至國共內戰, 海關的歷史可以看作是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並且觸及許多面向, 進而影響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如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國民黨的崛起, 以及抗日戰爭等, 海關同時也從根本上形塑了這一時期統治中國各個政權的形態。

漢唐陽光

《檔案中的歷史:清代政治與社會》

劉錚雲 著

清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末世王朝,

既有中原傳統王朝的共性, 又有滿族的自身特色, 從中央到地方情形都極為複雜。 本書根據珍貴檔案材料, 對清代政治與社會尤其是基層社會、秘密結社、人口流動諸層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為作者近三十年學術研究的結晶, 令人耳目一新。

新史學1902

《傅秉常日記(1943—1945)》

傅秉常 著

傅秉常, 著名外交官, 國民政府最後一任駐蘇大使。 本書是他在蘇聯的日記, 不僅記載盟軍在太平洋和歐洲戰場的情況、國內的政治軍事、二戰後重建的大國關係, 還描述了戰時蘇聯民眾日常生活、個人的參觀訪問見聞、不同國家外交官之百態, 乃至個人情感的記錄。 日記原稿由其家人珍藏, 中研院近代史所曾分三冊出版繁體字版, 現經傅家後人授權, 經過再次加工整理出版簡體字版, 是研究民國史的重要史料。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建築, 從那一天開始》

〔日〕伊東豐雄 著

李敏 譯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基於對人與自然的關切和信賴,伊東豐雄開始尋找建築之旅的起點:建築究竟為何物?建築人為何種目的而設計?又如何面對當前社會?

伊東豐雄的這本書並非單純是一場圍繞建築理念的論述,也不單是對他親身參與災後重建過程與往昔道路的簡單記錄與回顧,而是作為建築師的他邀請讀者一道踏上的思考與自我反思之旅。

對內與外、自然與建築、自我與社會等問題的複雜思索自然流淌于伊東平實的文字之間,有如其建築散發出的輕盈之美,令人回味。

新民說iHuman

《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

〔日〕子安宣邦 著

吳燕 譯

在今天的日本,《論語》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近代日本的《論語》解讀也一定程度上折射近代日本的思想、社會與政治特徵。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在書中梳理了近代日本解讀《論語》的代表人物:諸橋轍次、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等,並兼及朱熹、李澤厚等中國學者的解讀。子安宣邦的解讀方法同樣可以啟示:再次思考《論語》中的“學”“仁”“道”“信”“天”“政”“禮”等核心問題,對於當今中國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歷史》

〔德〕貝恩德·施特弗爾 著

孟鐘捷 譯

冷戰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影響既深且久,對其解讀也紛繁蕪雜。這部專題史以二十世紀的特殊政治現象“冷戰”為主題,以分析冷戰發生的深層歷史背景為開端,按時間線索,對二戰後到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局勢與國際關係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與分析,是一部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學術著作。

灕江出版社

《論不服從》

〔美〕艾裡希·弗洛姆 著

葉安寧 譯

一個有信仰的君子如何說不?

“精神分析社會學” 奠基人之一弗洛姆經典作品——《論不服從》收錄社會學家艾裡希·弗洛姆在世時發表的多篇論文,論述了“服從”與“不服從”究竟意味著什麼:服從人性和人道社會的目標,不服從各種偶像和政治的意識形態。

艾裡希·弗洛姆反對盲從因襲,對常識中的“陋識”部分持批判的立場。作為一位人本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他堅定地指出,在所有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最高價值是人,社會的目標是營造各類環境,讓每個人充分發展其潛能、理性、愛和創造力,真正實現自由和發揮個性。

上海譯文出版社

《命運攸關的抉擇》

〔英〕伊恩·克肖 著

顧劍 譯

作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美國、蘇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六個主要國家做出的十個互相關聯、具有巨大軍事影響的政治決策。從決策的政治體制、決策機制、意識形態、決策者所能掌握的情報資訊、國內輿論、國際環境、決策者的理智與情感等角度複盤決策的形成過程。為讀者還原當時戰場之外看不見的硝煙,還專門分析了被決策者們拋棄的其他替代方案,並合理推測了選擇這些替代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

後浪出版公司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全三冊)》

葉衍蘭 葉恭綽 編

陳祖武 校

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于右任

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羅振玉

民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譚延闓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歷史學家郭沫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任商務印書館董事的陳叔通等為本書題簽。

康有為、王秉恩、樊增祥、沈尹默、冒廣生等為本書作序、跋。毛澤東主席亦曾視其為佳作之書。

三代學人跨越百年的學術接力,寫真手法摹繪了369位學人的畫像,畫、文、書“三絕”。

商務印書館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 著

王紅生 等譯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史觀代表作,風靡40年的第三世界通史巨著。站在全球史高度,精彩再現第三世界近500年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化進程。作者將第三世界視為一個流動的整體,按照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對其進行解釋,細緻地勾畫出西方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與第三世界的形成和擴大之間的相應聯繫,深入地剖析了第三世界的經濟依附和地理演變,並從廣闊的視角探討了第三世界革命運動的整體發展趨勢。權威書評網站Goodreads五星好書,風靡40年不衰。

北京大學出版社

《人的宗教》

〔印〕泰戈爾 著

曾育慧 譯

本書是一部泰戈爾人生思想的精華之作。

在本書中,收錄了泰戈爾在1930年5月于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學院希伯特講座所做的系列演講,也包括他長年周遊世界各國,針對同一主題發表演說後的心得。泰戈爾從哲學意義上深刻思考人的信仰、世界的本質、生命的價值,對人類生存的現實世界進行了深切的人文關照,表現了他獨特而精妙的人生哲學思想。

或許,這本書可以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提供更深刻的思想與行動基礎。

讀行者圖書

《如何觀看世界》

〔英〕尼古拉斯·米爾佐夫 著

徐達豔 譯

繼約翰·伯格《觀看之道》後,視覺文化研究領域的又一經典著作。

從Google圖片到Instagram,從視覺虛擬遊戲到視覺裝置藝術,視覺圖像在數量上出現大爆炸,困惑、無序、釋放、焦慮同時產生,所有這些會將我們引向何處?這些或有趣或嚴肅的問題,都與視覺文化有關。

視覺文化研究中最緊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觀看這個世界,但不是簡單地去看眼前之物,而是將所見之物集合成與我們的知識體系相匹配的世界觀。

企鵝圖書

《生而有罪:納粹子女訪談錄》

〔奧〕彼得·西施羅夫斯基 著

賈輝豐 臧惠娟 譯

本書的作者彼得·西施羅夫斯基通過對多名納粹子女的深度訪談,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向讀者展現,戰後納粹家庭的真實狀況以及納粹子女的內心世界。本書通過納粹子女自己的語言,深入探討了帶著“原罪”出生的他們,如何面對沉默的父母,如何接受知道真相的自己,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惡,以及如何在與父母價值觀相悖的現實世界中生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世界政治與個體不安全感》

〔美〕哈樂德·D.拉斯韋爾 著

王菲易 譯

在世界政治中,武力使用的減少意味著另一些代價不那麼大的人類活動將會成為排解民眾緊張感的途徑。政治精神病理學家力圖發展特定領域的預防政治學,這種設計巧妙的權宜之計能夠盡可能無害地釋放之前累積的焦慮感。

中央編譯出版社

《天生倖存者:集中營裡三位年輕母親與命運的抗爭》

〔英〕溫蒂·霍爾登 著

黎英亮 馮茵 譯

這是一部揭露納粹德國反人類罪行並探究生命之堅韌的書。在1944年被送入奧斯維辛二號營——比克瑙滅絕營的數百萬大屠殺受害者中,三位剛剛懷孕的年輕女性素不相識,但卻同樣面對生死未蔔、吉凶難料的命運。她們孤獨、恐懼,親人早已命喪納粹之手;她們決心保住僅有的一切:自己的生命,以及她們腹中尚未降生的嬰兒。

甲骨文

《頭版:〈紐約時報〉內部解密與新聞業的未來》

〔美〕大衛·福爾肯弗裡克 編

趙奕 譯

講述了《紐約時報》“頭版”新聞誕生背後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涉及採訪背後的運作、媒體資金的獲取管道、與其他新媒體的合作模式、新聞的成形過程等,並由此串聯起一些深刻影響新聞業格局的大事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吐蕃絲綢之路》

張雲 著

在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之間,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然而十分重要的東西文化交流之路——吐蕃絲綢之路。本書以溝通古代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吐蕃絲綢之路為基本線索,揭開途徑雪域高原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江蘇人民出版社

《我為何放棄做猶太人》

〔以色列〕施羅默·桑德 著

喇衛國 譯

繼《虛構的猶太民族》之後,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施羅默·桑德在本書中以兼備動情與學識的書寫,頗具膽量地揭露了以色列對“上帝選民”理念與大屠殺苦難的鼓吹,質疑了猶太民族的定義方式,批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與現實。而質疑與批判之後,桑德展望了一種超越猶太複國主義的以色列身份認同,一個由坦誠、慷慨的普世原則所指引的未來。

三輝圖書

《新的舊世界》

〔英〕佩里·安德森 著

高福進 楊曉玲 楊曉紅 陳茂華 劉釗 譯

《新的舊世界》是一部直擊歐洲一體化核心問題的巨著,也是歐盟及歐洲歷史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綜述了歐洲大陸幾大核心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緣起、進程和結局;就歐盟三大核心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共同市場形成之政治和文化背景作了詳盡分析。還探討了諸多有關土耳其與賽普勒斯之間相互關聯問題的“東方議題”,追溯了自啟蒙運動至今的歐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同時展望了歐盟的未來前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羊道三部曲》

李娟 著

《羊道三部曲》是國內唯一一部描摹“最後的荒野主人”哈薩克民族擇水草而居,四季轉場的非虛構筆記,也是一部哈薩克民族的時代挽歌。

中信出版集團

《音樂與情感》

〔美〕查理斯·羅森 著

羅逍然 譯

本書是著名鋼琴家、文藝批評家查理斯·羅森談音樂何以動人心弦的一本書。羅森從樂理出發,結合自身豐富的演奏經驗,清晰、有條理地解釋了音樂怎樣對人的情感帶來波動,什麼樣的音樂是激發人類情感的音樂。

啟真館圖書

《戰爭與社會思想:霍布斯以降》

〔德〕漢斯·約阿斯 沃爾夫岡·克內布林 著

張志超 譯

漢斯·約阿斯被譽為“哈貝馬斯之後德國社會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本書是一部關於戰爭與和平的社會理論史,它突破啟蒙運動以來的和平學說框架,重建關於戰爭的社會理論,在廣博的人文視野下,細緻梳理了自霍布斯以來的西方思想家是如何討論國家間的戰爭與暴力,可說是理解近代以來西方戰爭思想譜系的首選佳作。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是倫理社會》

謝遐齡 著

全書分社會結構篇和雜論篇兩部分,主要論述中國傳統社會的架構、演變及其實質,現當代社會結構和制度的變遷及其意義,中國農村社會架構、價值體系的重建,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現實意義等,深入淺出且具有現實意義。

上海三聯書店

《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

〔以〕耶爾·泰咪爾 著

陶東風 譯

民族主義為爭取民族獨立、反對大國霸權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想力量,但同時帶有極端的排外性和種族歧視,這引發了從自由主義角度探索民族主義的學術路徑。融合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兩種原本對立的意識形態,促進民族主義吸取自由主義理念而變得溫和理性。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家們》

〔美〕巴里·吉福德 著

曉風 譯

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巴里·吉福德的戲劇合集,他在這十三部短劇中,以獨特的方式呈現了海明威、加繆、普魯斯特等文學大家的生活片段,打破了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使作家們的思想相互交織與呼應。本書配有多幅生動的作家漫畫,與吉福德詼諧的文字和深刻的哲思相得益彰。不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本書都是難得的佳作。

南京大學出版社·新學衡

本期書單,由以下30家出版單位聯合發佈

(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師大出版社·新史學 | 重慶大學出版社·拜德雅 | 東方出版社 | 廣西師大新民說 | 漢唐陽光 |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後浪出版公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甲骨文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灕江出版社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啟真館圖書 | 三輝圖書 | 商務印書館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世紀文景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斯坦威STANDWAY圖書 | 譯林出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企鵝蘭登

聯合推廣媒體

澎湃新聞·翻書黨 鳳凰讀書 社會科學報

百道網 當當讀書匯 書房記 西安讀書會

首席戰略官 長江日報·讀加 綠茶書情

歡迎加入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聯合推廣媒體

共同分享好書資訊,請聯繫rwsklhsd@163.com

長按上圖二維碼

可至當當網購買本期書單中的好書

- 福利時間 -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享受團購福利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基於對人與自然的關切和信賴,伊東豐雄開始尋找建築之旅的起點:建築究竟為何物?建築人為何種目的而設計?又如何面對當前社會?

伊東豐雄的這本書並非單純是一場圍繞建築理念的論述,也不單是對他親身參與災後重建過程與往昔道路的簡單記錄與回顧,而是作為建築師的他邀請讀者一道踏上的思考與自我反思之旅。

對內與外、自然與建築、自我與社會等問題的複雜思索自然流淌于伊東平實的文字之間,有如其建築散發出的輕盈之美,令人回味。

新民說iHuman

《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

〔日〕子安宣邦 著

吳燕 譯

在今天的日本,《論語》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近代日本的《論語》解讀也一定程度上折射近代日本的思想、社會與政治特徵。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在書中梳理了近代日本解讀《論語》的代表人物:諸橋轍次、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等,並兼及朱熹、李澤厚等中國學者的解讀。子安宣邦的解讀方法同樣可以啟示:再次思考《論語》中的“學”“仁”“道”“信”“天”“政”“禮”等核心問題,對於當今中國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冷戰1947—1991:一個極端時代的歷史》

〔德〕貝恩德·施特弗爾 著

孟鐘捷 譯

冷戰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影響既深且久,對其解讀也紛繁蕪雜。這部專題史以二十世紀的特殊政治現象“冷戰”為主題,以分析冷戰發生的深層歷史背景為開端,按時間線索,對二戰後到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局勢與國際關係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與分析,是一部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學術著作。

灕江出版社

《論不服從》

〔美〕艾裡希·弗洛姆 著

葉安寧 譯

一個有信仰的君子如何說不?

“精神分析社會學” 奠基人之一弗洛姆經典作品——《論不服從》收錄社會學家艾裡希·弗洛姆在世時發表的多篇論文,論述了“服從”與“不服從”究竟意味著什麼:服從人性和人道社會的目標,不服從各種偶像和政治的意識形態。

艾裡希·弗洛姆反對盲從因襲,對常識中的“陋識”部分持批判的立場。作為一位人本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他堅定地指出,在所有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最高價值是人,社會的目標是營造各類環境,讓每個人充分發展其潛能、理性、愛和創造力,真正實現自由和發揮個性。

上海譯文出版社

《命運攸關的抉擇》

〔英〕伊恩·克肖 著

顧劍 譯

作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美國、蘇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六個主要國家做出的十個互相關聯、具有巨大軍事影響的政治決策。從決策的政治體制、決策機制、意識形態、決策者所能掌握的情報資訊、國內輿論、國際環境、決策者的理智與情感等角度複盤決策的形成過程。為讀者還原當時戰場之外看不見的硝煙,還專門分析了被決策者們拋棄的其他替代方案,並合理推測了選擇這些替代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

後浪出版公司

《清代學者象傳校補(全三冊)》

葉衍蘭 葉恭綽 編

陳祖武 校

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于右任

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羅振玉

民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譚延闓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歷史學家郭沫若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任商務印書館董事的陳叔通等為本書題簽。

康有為、王秉恩、樊增祥、沈尹默、冒廣生等為本書作序、跋。毛澤東主席亦曾視其為佳作之書。

三代學人跨越百年的學術接力,寫真手法摹繪了369位學人的畫像,畫、文、書“三絕”。

商務印書館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 著

王紅生 等譯

《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史觀代表作,風靡40年的第三世界通史巨著。站在全球史高度,精彩再現第三世界近500年波瀾壯闊的近現代化進程。作者將第三世界視為一個流動的整體,按照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對其進行解釋,細緻地勾畫出西方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與第三世界的形成和擴大之間的相應聯繫,深入地剖析了第三世界的經濟依附和地理演變,並從廣闊的視角探討了第三世界革命運動的整體發展趨勢。權威書評網站Goodreads五星好書,風靡40年不衰。

北京大學出版社

《人的宗教》

〔印〕泰戈爾 著

曾育慧 譯

本書是一部泰戈爾人生思想的精華之作。

在本書中,收錄了泰戈爾在1930年5月于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學院希伯特講座所做的系列演講,也包括他長年周遊世界各國,針對同一主題發表演說後的心得。泰戈爾從哲學意義上深刻思考人的信仰、世界的本質、生命的價值,對人類生存的現實世界進行了深切的人文關照,表現了他獨特而精妙的人生哲學思想。

或許,這本書可以為人類的永續發展提供更深刻的思想與行動基礎。

讀行者圖書

《如何觀看世界》

〔英〕尼古拉斯·米爾佐夫 著

徐達豔 譯

繼約翰·伯格《觀看之道》後,視覺文化研究領域的又一經典著作。

從Google圖片到Instagram,從視覺虛擬遊戲到視覺裝置藝術,視覺圖像在數量上出現大爆炸,困惑、無序、釋放、焦慮同時產生,所有這些會將我們引向何處?這些或有趣或嚴肅的問題,都與視覺文化有關。

視覺文化研究中最緊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觀看這個世界,但不是簡單地去看眼前之物,而是將所見之物集合成與我們的知識體系相匹配的世界觀。

企鵝圖書

《生而有罪:納粹子女訪談錄》

〔奧〕彼得·西施羅夫斯基 著

賈輝豐 臧惠娟 譯

本書的作者彼得·西施羅夫斯基通過對多名納粹子女的深度訪談,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向讀者展現,戰後納粹家庭的真實狀況以及納粹子女的內心世界。本書通過納粹子女自己的語言,深入探討了帶著“原罪”出生的他們,如何面對沉默的父母,如何接受知道真相的自己,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惡,以及如何在與父母價值觀相悖的現實世界中生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世界政治與個體不安全感》

〔美〕哈樂德·D.拉斯韋爾 著

王菲易 譯

在世界政治中,武力使用的減少意味著另一些代價不那麼大的人類活動將會成為排解民眾緊張感的途徑。政治精神病理學家力圖發展特定領域的預防政治學,這種設計巧妙的權宜之計能夠盡可能無害地釋放之前累積的焦慮感。

中央編譯出版社

《天生倖存者:集中營裡三位年輕母親與命運的抗爭》

〔英〕溫蒂·霍爾登 著

黎英亮 馮茵 譯

這是一部揭露納粹德國反人類罪行並探究生命之堅韌的書。在1944年被送入奧斯維辛二號營——比克瑙滅絕營的數百萬大屠殺受害者中,三位剛剛懷孕的年輕女性素不相識,但卻同樣面對生死未蔔、吉凶難料的命運。她們孤獨、恐懼,親人早已命喪納粹之手;她們決心保住僅有的一切:自己的生命,以及她們腹中尚未降生的嬰兒。

甲骨文

《頭版:〈紐約時報〉內部解密與新聞業的未來》

〔美〕大衛·福爾肯弗裡克 編

趙奕 譯

講述了《紐約時報》“頭版”新聞誕生背後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涉及採訪背後的運作、媒體資金的獲取管道、與其他新媒體的合作模式、新聞的成形過程等,並由此串聯起一些深刻影響新聞業格局的大事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吐蕃絲綢之路》

張雲 著

在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之間,還有一條鮮為人知然而十分重要的東西文化交流之路——吐蕃絲綢之路。本書以溝通古代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吐蕃絲綢之路為基本線索,揭開途徑雪域高原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

江蘇人民出版社

《我為何放棄做猶太人》

〔以色列〕施羅默·桑德 著

喇衛國 譯

繼《虛構的猶太民族》之後,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施羅默·桑德在本書中以兼備動情與學識的書寫,頗具膽量地揭露了以色列對“上帝選民”理念與大屠殺苦難的鼓吹,質疑了猶太民族的定義方式,批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與現實。而質疑與批判之後,桑德展望了一種超越猶太複國主義的以色列身份認同,一個由坦誠、慷慨的普世原則所指引的未來。

三輝圖書

《新的舊世界》

〔英〕佩里·安德森 著

高福進 楊曉玲 楊曉紅 陳茂華 劉釗 譯

《新的舊世界》是一部直擊歐洲一體化核心問題的巨著,也是歐盟及歐洲歷史研究者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綜述了歐洲大陸幾大核心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緣起、進程和結局;就歐盟三大核心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共同市場形成之政治和文化背景作了詳盡分析。還探討了諸多有關土耳其與賽普勒斯之間相互關聯問題的“東方議題”,追溯了自啟蒙運動至今的歐洲一體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同時展望了歐盟的未來前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羊道三部曲》

李娟 著

《羊道三部曲》是國內唯一一部描摹“最後的荒野主人”哈薩克民族擇水草而居,四季轉場的非虛構筆記,也是一部哈薩克民族的時代挽歌。

中信出版集團

《音樂與情感》

〔美〕查理斯·羅森 著

羅逍然 譯

本書是著名鋼琴家、文藝批評家查理斯·羅森談音樂何以動人心弦的一本書。羅森從樂理出發,結合自身豐富的演奏經驗,清晰、有條理地解釋了音樂怎樣對人的情感帶來波動,什麼樣的音樂是激發人類情感的音樂。

啟真館圖書

《戰爭與社會思想:霍布斯以降》

〔德〕漢斯·約阿斯 沃爾夫岡·克內布林 著

張志超 譯

漢斯·約阿斯被譽為“哈貝馬斯之後德國社會學界新一代領軍人物”,本書是一部關於戰爭與和平的社會理論史,它突破啟蒙運動以來的和平學說框架,重建關於戰爭的社會理論,在廣博的人文視野下,細緻梳理了自霍布斯以來的西方思想家是如何討論國家間的戰爭與暴力,可說是理解近代以來西方戰爭思想譜系的首選佳作。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是倫理社會》

謝遐齡 著

全書分社會結構篇和雜論篇兩部分,主要論述中國傳統社會的架構、演變及其實質,現當代社會結構和制度的變遷及其意義,中國農村社會架構、價值體系的重建,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現實意義等,深入淺出且具有現實意義。

上海三聯書店

《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

〔以〕耶爾·泰咪爾 著

陶東風 譯

民族主義為爭取民族獨立、反對大國霸權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想力量,但同時帶有極端的排外性和種族歧視,這引發了從自由主義角度探索民族主義的學術路徑。融合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兩種原本對立的意識形態,促進民族主義吸取自由主義理念而變得溫和理性。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作家們》

〔美〕巴里·吉福德 著

曉風 譯

本書是美國著名作家巴里·吉福德的戲劇合集,他在這十三部短劇中,以獨特的方式呈現了海明威、加繆、普魯斯特等文學大家的生活片段,打破了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使作家們的思想相互交織與呼應。本書配有多幅生動的作家漫畫,與吉福德詼諧的文字和深刻的哲思相得益彰。不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本書都是難得的佳作。

南京大學出版社·新學衡

本期書單,由以下30家出版單位聯合發佈

(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師大出版社·新史學 | 重慶大學出版社·拜德雅 | 東方出版社 | 廣西師大新民說 | 漢唐陽光 |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 後浪出版公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甲骨文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灕江出版社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啟真館圖書 | 三輝圖書 | 商務印書館 |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上海譯文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世紀文景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斯坦威STANDWAY圖書 | 譯林出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企鵝蘭登

聯合推廣媒體

澎湃新聞·翻書黨 鳳凰讀書 社會科學報

百道網 當當讀書匯 書房記 西安讀書會

首席戰略官 長江日報·讀加 綠茶書情

歡迎加入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聯合推廣媒體

共同分享好書資訊,請聯繫rwsklhsd@163.com

長按上圖二維碼

可至當當網購買本期書單中的好書

- 福利時間 -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享受團購福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