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是什麼幫助預言家們描述的信用城市漸行漸近?

文 | 財經無忌陶魏斌

預言家們描述的未來生活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人們也發現在那些令人激動的場景中, 「信用」是前往未來城市的一個通行證。

近日, 芝麻信用發佈了《全國城市信用免押服務報告》, 報告披露了國內各大城市的信用地圖。 資料顯示, 全國381個城市已經開啟信用免押服務, 開始向「信用城市」升級。

上海的一位年輕白領, 輕鬆地騎走了社區門口的共用單車——和別的用戶不同的是, 她不需要為這項服務支付任何押金, 因為她可以證明她是一個信用品行良好的人。 而同時, 北京的一位剛畢業大學生, 在面對相對棘手的三個月房租押金時, 找到了另一個解決方案——出示自己的信用積分。

這些場景正是芝麻信用提供的「信用免押」模式的應用, 目前這種模式已經深入8大行業, 在酒店、租房、民宿、租車、共用單車、醫療、便民服務、農業設備租賃等被廣泛使用,

近2000萬人已經享受過免押金的服務, 其中北京這一人數近100萬人。 合計免除押金已經超過150億元。 全國381個城市已經開啟信用免押服務, 開始向「信用城市」升級。

「信用是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也是新經濟發展的引擎。 」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說。

「信用將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來10年, 中國的城市都將成為信用城市。 」胡滔的判斷稱, 下一個10年最大的紅利將是「信用+」。

偉大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他的那本影響了一代人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就宣稱, 「信息社會」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結構及生活形態。

毫無疑問, 資訊技術説明了信用體系更加完善——我們的日常一舉一動轉化成為了可量化的資料, 這些資料通過模型最終量化成積分,

成為信用社會的一個通行證。 互聯網大大增加了每個人行為的透明度, 一個不太好的行為, 往往會使得某個人信用大受影響。 互聯網給了每個人把自己良好信用、良好責任心、良好願望表達出來的機會。 我們應該通過信用的積累, 獲得別人的信任, 獲得更好的服務。

比如芝麻信用可以看到個人信用其實就是在點點滴滴中積累起來的, 一個人的好壞是自己書寫的。 芝麻信用通過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人脈關係等多個維度來評價一個人的信用。 也就是說, 我們每一個人只要珍惜自己的信用, 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範, 就完全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信用, 從而提高我們獲得城市生活服務的可能性。

全國率先引入芝麻分的信用醫院——廣州婦兒中心, 芝麻分650分以上的患者就可以享受「先診療後付費」服務——免除所有排隊付費環節, 直接掛號、診療、檢查檢驗、拿藥, 就診完畢不用支付就可離院, 之後支付寶平臺會向患者推送待繳費資訊, 患者再進行支付。

醫院方面給到的資料顯示, 上述「先診後付」方式可以平均節省患者60%的就診時間, 緩解了排隊付費難的問題。 一年來, 沒有出現一名患者違約。

全球首創的信用免押金租車, 在免掉押金的同時, 將租車時間縮短了60%-80%, 此前最令行業擔心的用戶欠租金、租車期間發生違章卻不及時處理, 甚至車輛丟失的問題, 也因為引入了芝麻信用給行業帶來了「驚喜」, 資料顯示,

引入芝麻信用後, 行業租金欠款率下降52%, 違章罰款欠款率下降了27%, 丟車比率下降46%。

通過信用資料「擺脫束縛」的實質是社會資源配置變得更加高效, 社會機器的運轉更加快速。

一系列的「免押金租車、免押金住酒店、免押金租房」等各種信用免押金服務, 看似免掉押金, 實際上是通過信用在減少冗餘的服務環節, 優化社會流程, 讓社會資源配置更為高效。 網路時代讓信用成為財富, 資訊不對稱是傳統金融過分注重抵押的重要原因。 網路時代讓人變得透明, 極大提高了失信的成本, 使基於信用的城市生活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未來的信用城市裡, 基於信用資料的應用, 無論是政府服務、公共服務還是生活服務, 都會呈現新的一種模式。

比如在停車場不用再排長隊繳費,而是可以先離場後自動扣費;送手機可以不需再預存話費而是用信用「承諾在網」即可;醫院就醫取藥時,無需去視窗等待,不僅掛號可以在手機實現,還可以先診療後付款節省大量時間;如果辦理公共事務,也將可以先辦事後補資料,無數證件將不用隨身攜帶……這些都是基於移動支付和信用體系打造給居民生活、城市治理帶去的改變。

這都證明,信用體系的搭建在改變個人生活的同時,也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深層次的解決方案。

這並不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從目前來看,很多的嘗試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體驗,比如通過免押金撕開信用城市的市場出口,讓大眾感受到資訊技術變革帶來的真實好處。——而這正是信用的價值。

這種價值是珍貴的,因為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信用體系的引入不僅可以讓守信者看到信用的價值,更可以通過懲戒體系讓失信人看到違約成本。

在未來的信用城市裡,信用資訊的流動變得無比順暢,資訊孤島將不會存在,無論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普通商戶還是公益機構,信用資料將實現共用,這是未來信用城市高效運營的基礎。同時,信用的評價體系被健全,每個人都將擁有信用記錄。

在擁有了信用記錄之後,由此帶來的信用便利也應該是人人可享的,先享後付的行為處處可見。當然,人人得守信用機制,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機制將成為信用社會的通行規則。

事實上,在未來,技術和資訊驅動帶來的智慧城市將最終走向以人文信用驅動的信用城市。「真正做到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

比如在停車場不用再排長隊繳費,而是可以先離場後自動扣費;送手機可以不需再預存話費而是用信用「承諾在網」即可;醫院就醫取藥時,無需去視窗等待,不僅掛號可以在手機實現,還可以先診療後付款節省大量時間;如果辦理公共事務,也將可以先辦事後補資料,無數證件將不用隨身攜帶……這些都是基於移動支付和信用體系打造給居民生活、城市治理帶去的改變。

這都證明,信用體系的搭建在改變個人生活的同時,也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深層次的解決方案。

這並不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少從目前來看,很多的嘗試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體驗,比如通過免押金撕開信用城市的市場出口,讓大眾感受到資訊技術變革帶來的真實好處。——而這正是信用的價值。

這種價值是珍貴的,因為在一個健康的社會中,信用體系的引入不僅可以讓守信者看到信用的價值,更可以通過懲戒體系讓失信人看到違約成本。

在未來的信用城市裡,信用資訊的流動變得無比順暢,資訊孤島將不會存在,無論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普通商戶還是公益機構,信用資料將實現共用,這是未來信用城市高效運營的基礎。同時,信用的評價體系被健全,每個人都將擁有信用記錄。

在擁有了信用記錄之後,由此帶來的信用便利也應該是人人可享的,先享後付的行為處處可見。當然,人人得守信用機制,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機制將成為信用社會的通行規則。

事實上,在未來,技術和資訊驅動帶來的智慧城市將最終走向以人文信用驅動的信用城市。「真正做到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