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先慶:促消費、穩增長與中國品牌崛起

2017年3月5日, 李克強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消費穩定增長。 其中提到要增加高品質產品消費。 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 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就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發表觀點, 談國民消費促進與中國品牌崛起。

中國人均收入已經超過8000美元, 進入中等收入國家, 自身已經有足夠強勁的消費力帶動整體經濟增長, 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迴圈。 然而, 長期以來, 由於急功近利的“招商引資”以及片面的快速工業化, 在“重生產, 輕流通, 輕品牌”以及過度強調“出口創匯”等指導思想的導向下, 國內消費者生產出現品質低下、品牌弱化以及消費者權益不被尊重的“怪像”, 出口產品的品質、品質和服務, 都遠高於國內產品, 內外銷產品長期實現“非國民待遇”。

尤其是糟糕的是, 從生產到銷售、從投資到分配, 都出現了“重外輕內”的非正常格局, 並已經成為阻礙國內消費、生產和流通協調發展的巨大障礙, 導致的後果正在日益顯現。 一方面, 它不僅導致大量國內消費購買力外流、消費忠誠度下降, 出現消費領域的“崇洋”潮流, 另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 它無形中幫助外商提升了外國品牌形象, 貶低了國內品牌地位, 促進了中國經濟中的“洋品牌崇拜”。

這種現象的出現, 有很多的因素導致, 但不可否認, 政府引導不當和政策調整滯後, 是主要因素。 因此, 為了促進消費和穩定經濟增長, 尤其是吸引國民消費購買力的回流, 必須從戰略高度, 扭轉生產和領域中的“重外輕內”問題, 不僅全面取消種種“出口優先”的政策取向, 逐步確立國內品牌優先的策略, 而且引導和推動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全面提升品牌形象, 並從智慧財產權等角度對各種“假洋品牌”進行規範和限制, 制訂與中國國家形象相匹配的全球品牌戰略規劃, 培育和打造中國的全球品牌策略,

讓國民不僅對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僅充滿自信和自豪, 而且對中國的自主品牌充滿忠誠和熱愛。

總之, 各界在談及當前的消費與產品問題時, 應基於三十年多年來中國工業化進程與全球市場的關係變化來考慮, 應該有著更宏大的視野和格局, 應就中國產品如何佔領世界市場、如何打造全球品牌以及如何構建全球的自主管道體系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為中國的品牌崛起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王先慶, 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