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趕在裝修之前,再陪三聯書店"讀·一夜"

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7月的北京, 高溫灼熱, 很多人都躲在空調房看劇、玩遊戲, 不過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到美術館東街22號的這家店——24小時都清爽寧靜的三聯韜奮書店。 在酷熱的天氣走進書店, 首先是冷氣讓你涼爽, 然後是書香使你平靜, 實在是另一種美好的消夏方式。 更何況, 對於懷舊的讀者來說, 這是與“舊”韜奮書店相伴的最後十幾天了, 因為很快,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就將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 地下部分全部封閉, 只保留一樓和旁邊的韜奮圖書館部分繼續營業, 直到11月, 才會再次整體開放。

那個時候, 就是一個全新的三聯韜奮書店了。

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

美術館東街22號,

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

無論哪個書蟲來梳理北京的特色書店, 都不會漏掉美術館邊這家三聯韜奮書店。 這家從1996年開業經營至今的書店, 成了北京著名的的文化地標之一。

很多讀者來北京, 必去的地方就是三聯韜奮書店。 即便是趕飛機前只有幾小時, 也希望來這逛一逛,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家書店, 更是一個“家園”。

擁有85年歷史的三聯書店

讀者到了書店, 就像回家

韜奮書店的樓上, 就是著名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這是一家擁有85年歷史的出版社, 由鄒韜奮先生創立, 和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一起, 成為僅存的三家民國時期成立的出版社。 而三聯書店更廣為人知的, 自然要屬“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這一標籤。

《讀書》雜誌創刊號

1979年, 《讀書》雜誌創刊, 並以“讀書無禁區”的呼聲, 讓這本雜誌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籤, 此後三聯出版的諸多好書, 也聚集了一大批中國最頂尖的知識份子, 讓三聯書店成為“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 三聯書店、生活書店、《三聯生活週刊》、《讀書》雜誌、《新知》雜誌、《愛樂》雜誌……這些藏於美術館東街22號這棟藍白建築的文化符號, 則是樓下三聯韜奮書店的厚重背書。 因此, 這家韜奮書店在讀書人的心中, 是無可替代的。

自由的閱讀場所

這個時代,許多人疲於奔命、行色匆匆,但在書店裡,可以找到難得的自在舒心。在諸多的書店中,韜奮書店可以算是最尊重讀者的。店員不會告訴你不能拍照、不能說話、不能睡覺、不能拆書、不能坐在過道……店長也會告訴店員唯一的原則:“不管你有什麼情緒,不能讓讀者在那等著。”你可以自由取閱,按自己的方式去享受閱讀。這樣的“歸屬感”會給你一種“家園”的感覺,也是書店與讀者達成的信任和默契。

讀一夜,

24小時店重新喚醒實體書店生命力

80年代,全國人民對知識極度渴求,對一切好書都有虔誠的信仰,所以三聯的書常常遭到排隊搶購。90年代,韜奮書店開業,也曾一度熱鬧非凡,各種簽售活動不斷。但時代也在不斷變遷,而在二環內經營這樣一家書店長達二十年,個中辛苦是不為人知的。三聯韜奮書店也經歷過時代的衝擊、嚴重虧損下的存亡抉擇,不過各種艱難歲月都堅持走過來,保留了讀書人的這盞夜燈。

2014年4月23日,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店開業

韜奮書店最近的高光時刻,當然要屬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首開24小時書店之先河,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獨立書店24小時經營的熱潮。在開24小時書店之前,三聯也並不完全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而“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這句話一出,瞬間戳中了萬千讀者的心,讓很多人重新關注實體書店和“全民閱讀”,文章在社交媒體瘋轉,很多讀者加入到“讀·一夜”的大軍中來,晚上的讀者甚至比白天還多,旁邊的雕刻時光咖啡館,甚至對面的小陝娃肉夾饃(不得不說還是很正宗的)也都24小時營業了,這時候的韜奮書店,才真正不用擔心虧損的問題。

三聯韜奮書店“讀·一夜”

時代總是會變的,文化、圖書甚至書店形態不可能一成不變,韜奮書店之所以重新煥發生機,除了跟厚重的文化底蘊有關,也跟與時俱進的精神有關,否則,也不會冒險去做24小時書店。而今天,為了改善讀者的閱讀環境,提升服務能力、服務品質、服務內容,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同志關懷下,在財政部文化司、中國出版集團領導和支持下,財政部文化司撥付撥款,三聯書店自籌,共數千萬元進行服務能力提升建設,給讀者一個嶄新的面貌。

有人期待將來,有人懷念過去,

陪它再“讀·一夜”

新的韜奮書店是什麼樣子?可能很多讀者很好奇,於是我們去向韜奮書店的工作人員要了幾張絕密的設計圖,大約是這個樣子:

帶有三聯LOGO雕塑的閱讀門

帶有書卷香的一樓閱讀空間

帶有書卷香的咖啡廳

怎麼樣,是不是又潮又酷?當然啦,還是有人懷念以前樸素得有點感人的韜奮書店。記得去年夏天北京暴雨,半個北京城道路積水,這時候竟然有三個姑娘打著傘蹚水來到書店,結果韜奮書店因為漏水漏電而臨時關門,對這幾個真愛粉造成了巨額的傷害。所以,這棟大樓也是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時候了……

裝修質樸感人的韜奮書店

90年代的時髦裝修風格,鐵欄杆木質扶手,臺階上還鑲著金屬條,書架是很樸實很樸實的大容量木質書架,有設計感的旋轉木質書型展臺,還略有點發黃髮舊,留言板上的文字,也有很多故事,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則留言被瘋轉:

留言板上的悲傷故事

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

留言板上的感人故事

所以說,這個書店裡留下了很多讀者和書的故事,這些故事當然不會因為裝修而改變,但睹物更能思人,有人期待未來,有人懷念過去,不管你屬於哪一種,來美術館東街22號,陪現有的三聯韜奮書店再讀一夜,總是別有意味的。更何況,在裝修前從實體書店帶幾本沉澱著濃厚書香的紙書回去,回頭也是個念想。

樓上原來的咖啡店也將改換一新

當然啦,在這個新時代,韜奮書店的改良,肯定不是“越改越涼”,三聯邀請了國內一流的書店設計師、行銷策劃專家三石老師;著名平面設計師、三聯書店美編室主任蔡立國老師和專業團隊共同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院做基礎設施設計,包括此前雕刻時光咖啡館在內的二層,也將統一改造,形成全新的、立體的現代化書店,還將開設三聯書店店史陳列館,讓85年的店史重獲新生。升級改造後的韜奮書店還將引進新風系統對抗霧霾,外面可能霧霾爆表,裡面依然書香清新。

三聯韜奮書店升級改造的設計,會體現中國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追求歸屬感與閱讀感,同時在設計風格上,充分體現三聯書店八十多年來的引領文化的先進屬性。新的書店可以閱讀、社交、沙龍、發呆,三聯韜奮書店不擔心裝修的這幾個月會損失營收,只是希望讀者在11月,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到時候,三聯的85周年店慶和韜奮書店的新面貌,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來三聯“讀一夜”

現在,不妨收拾好行裝,到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再“讀·一夜”。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自由的閱讀場所

這個時代,許多人疲於奔命、行色匆匆,但在書店裡,可以找到難得的自在舒心。在諸多的書店中,韜奮書店可以算是最尊重讀者的。店員不會告訴你不能拍照、不能說話、不能睡覺、不能拆書、不能坐在過道……店長也會告訴店員唯一的原則:“不管你有什麼情緒,不能讓讀者在那等著。”你可以自由取閱,按自己的方式去享受閱讀。這樣的“歸屬感”會給你一種“家園”的感覺,也是書店與讀者達成的信任和默契。

讀一夜,

24小時店重新喚醒實體書店生命力

80年代,全國人民對知識極度渴求,對一切好書都有虔誠的信仰,所以三聯的書常常遭到排隊搶購。90年代,韜奮書店開業,也曾一度熱鬧非凡,各種簽售活動不斷。但時代也在不斷變遷,而在二環內經營這樣一家書店長達二十年,個中辛苦是不為人知的。三聯韜奮書店也經歷過時代的衝擊、嚴重虧損下的存亡抉擇,不過各種艱難歲月都堅持走過來,保留了讀書人的這盞夜燈。

2014年4月23日,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店開業

韜奮書店最近的高光時刻,當然要屬2014年4月23日,在北京首開24小時書店之先河,並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獨立書店24小時經營的熱潮。在開24小時書店之前,三聯也並不完全知道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而“當城市進入午夜,書店就是燈火”這句話一出,瞬間戳中了萬千讀者的心,讓很多人重新關注實體書店和“全民閱讀”,文章在社交媒體瘋轉,很多讀者加入到“讀·一夜”的大軍中來,晚上的讀者甚至比白天還多,旁邊的雕刻時光咖啡館,甚至對面的小陝娃肉夾饃(不得不說還是很正宗的)也都24小時營業了,這時候的韜奮書店,才真正不用擔心虧損的問題。

三聯韜奮書店“讀·一夜”

時代總是會變的,文化、圖書甚至書店形態不可能一成不變,韜奮書店之所以重新煥發生機,除了跟厚重的文化底蘊有關,也跟與時俱進的精神有關,否則,也不會冒險去做24小時書店。而今天,為了改善讀者的閱讀環境,提升服務能力、服務品質、服務內容,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同志關懷下,在財政部文化司、中國出版集團領導和支持下,財政部文化司撥付撥款,三聯書店自籌,共數千萬元進行服務能力提升建設,給讀者一個嶄新的面貌。

有人期待將來,有人懷念過去,

陪它再“讀·一夜”

新的韜奮書店是什麼樣子?可能很多讀者很好奇,於是我們去向韜奮書店的工作人員要了幾張絕密的設計圖,大約是這個樣子:

帶有三聯LOGO雕塑的閱讀門

帶有書卷香的一樓閱讀空間

帶有書卷香的咖啡廳

怎麼樣,是不是又潮又酷?當然啦,還是有人懷念以前樸素得有點感人的韜奮書店。記得去年夏天北京暴雨,半個北京城道路積水,這時候竟然有三個姑娘打著傘蹚水來到書店,結果韜奮書店因為漏水漏電而臨時關門,對這幾個真愛粉造成了巨額的傷害。所以,這棟大樓也是到了不得不改造的時候了……

裝修質樸感人的韜奮書店

90年代的時髦裝修風格,鐵欄杆木質扶手,臺階上還鑲著金屬條,書架是很樸實很樸實的大容量木質書架,有設計感的旋轉木質書型展臺,還略有點發黃髮舊,留言板上的文字,也有很多故事,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則留言被瘋轉:

留言板上的悲傷故事

美術館東街22號的三聯韜奮書店

留言板上的感人故事

所以說,這個書店裡留下了很多讀者和書的故事,這些故事當然不會因為裝修而改變,但睹物更能思人,有人期待未來,有人懷念過去,不管你屬於哪一種,來美術館東街22號,陪現有的三聯韜奮書店再讀一夜,總是別有意味的。更何況,在裝修前從實體書店帶幾本沉澱著濃厚書香的紙書回去,回頭也是個念想。

樓上原來的咖啡店也將改換一新

當然啦,在這個新時代,韜奮書店的改良,肯定不是“越改越涼”,三聯邀請了國內一流的書店設計師、行銷策劃專家三石老師;著名平面設計師、三聯書店美編室主任蔡立國老師和專業團隊共同設計,由北京建築設計院做基礎設施設計,包括此前雕刻時光咖啡館在內的二層,也將統一改造,形成全新的、立體的現代化書店,還將開設三聯書店店史陳列館,讓85年的店史重獲新生。升級改造後的韜奮書店還將引進新風系統對抗霧霾,外面可能霧霾爆表,裡面依然書香清新。

三聯韜奮書店升級改造的設計,會體現中國知識份子的精神家園,追求歸屬感與閱讀感,同時在設計風格上,充分體現三聯書店八十多年來的引領文化的先進屬性。新的書店可以閱讀、社交、沙龍、發呆,三聯韜奮書店不擔心裝修的這幾個月會損失營收,只是希望讀者在11月,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到時候,三聯的85周年店慶和韜奮書店的新面貌,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再來三聯“讀一夜”

現在,不妨收拾好行裝,到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再“讀·一夜”。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