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名人為何多改名?民國18位改名書寫一生命運

名人, 特別是文化名人, 往往有多個姓名。 這些姓名或簡單, 或深奧, 或粗俗, 或典雅, 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命名者不同的思想性格。

1、 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 留學日本時, 他非常眷戀自己的祖國。 因學業未成, 不能回國, 但他的心卻是一直和祖國聯繫在一起的, 於是改名“沫若”。 “沫若”二字取自家鄉兩條河的名稱, 以示對祖國的懷念。

2、 徐悲鴻

原名徐壽康。 他自幼家貧, 但求學的願望十分強烈, 可家裡又拿不出學費錢來, 於是他便向別人借, 沒想到屢遭白眼。 他深感世態炎涼, 不禁悲從中來, 猶如鴻雁哀鳴, 遂改名為“悲鴻”。

3、 謝冰心

原名謝婉瑩。 五四時期, 她堅持創作“問題小說”, 非常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 遂改名為“冰心”。 “冰心”兩字, 取自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 意為對國家懷有“冰清玉潔”之心之意。

4、 趙樹理

原名趙樹禮。 他參加革命後, 將姓名中的“禮”改為“理”, 表示不再樹孔孟之禮義, 而要樹革命的真理。

5、 錢鐘書

此名來自他周歲時的“抓周”, 在眾多什物中,

他只抓了一本書, 於是便得名“鐘書”, 即鍾愛書籍之意。

6、 老舍

原名舒慶春, 可他發表的文章均署名“老舍”。 其實“老舍”與其姓氏“舒”有意義聯繫, “舒”字拆開即為“舍”和“予”, 有“舍己予人”之意, “老舍”即為“一直舍己予人”之意。

7、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 關於“魯迅”這一筆名, 有過多種解釋。 魯迅好友許壽裳曾於1920年底, 當面向魯迅問過“魯迅”這一筆名的寓意。 魯迅的答覆是:一、母親姓魯;二、周魯在古代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8、巴金

“巴金”是當代文壇泰斗。 巴老曾在《談》一文中, 介紹過這一筆名的來歷:“巴”來之於一個叫“巴恩波”的同學, 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巴老當時想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這位同學便半開玩笑地說了個“金”字。

9、曹禺

“曹禺”是著名劇作家萬家寶的筆名,處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文壇的不朽地位。“曹禺”是由萬家寶的“萬”字分解而來的。“萬”的繁體字是“萬”,上面是“艸”,下面是“禺”。因“艸”字不像個姓,作家便按照諧音選了個“曹”字。

10、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取名“志摩”有人說是“志在摩詰”,也有人說和“摩頂放踵”有關。“徐志摩”這一名字,是由他父親取的。原來詩人在“抓周”時,家裡來了一個志恢和尚,在詩人頭上撫摩一圈,然後說:“此兒將來必成大器。”這話正合徐父的心意,於是便讓兒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過頭頂。

11、秦牧

秦牧以散文名世,《藝海拾貝》已成了經典作品。他本名林覺夫,1941年後始用“秦牧”發表文章。取“秦牧”為名,意在抨擊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推翻“秦”即國民黨政權,建設田園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12、蕭紅

蕭紅是一位很有個性、很有才華的女作家,深受魯迅賞識。蕭紅和蕭軍是一對情侶,當時他們曾和魯迅通信,並分別用了“蕭紅”和“蕭軍”作筆名。兩個筆名連在一起是“小小紅軍”的意思,表現了他們對革命的嚮往。

13、高士其

高士其是著名科普作家,原名高仕錤。1930年高仕錤自美國回國,國家滿目瘡痍,他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高士其”後來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14、吳強

吳強的代表作《紅日》,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傑作。作家本名汪六濱,作家筆名本是“吳薔”,取這個名字是為了懷念兩個好友,這兩個朋友一個姓“吳”,一個名“薔”。後來因為“吳薔”常被人誤解為女性,1945年起改用“吳強”。

15、嚴文井

嚴文井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原名嚴文錦,怎麼會成了“嚴文井”呢?嚴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話裡前鼻音的“錦”和後鼻音的“井”,用他的家鄉話讀起來沒有分別,“嚴文錦”常被讀成“嚴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刪繁就簡寫成“嚴文井”。後來他本人也接受了這個帶有家鄉色彩的名字。

16、張恨水

張恨水曾寫過暢銷小說《啼笑因緣》。原名張心遠,早年曾讀南唐後主李煜詞《相見歡》“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於是改名“恨水”,有勉勵自己抓緊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

17、茅盾

茅盾是中國文壇大家,本名沈德鴻,著有《子夜》等作品。1927年8月,茅盾遭蔣介石政府通緝,不能用真名發表作品,在完成《幻滅》的寫作後,署名“矛盾”投寄《小說月報》。取“矛盾”這個名字,是因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說月報》編務的葉聖陶先生覺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因為百家姓中沒有“茅”姓,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煩,便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頭。

18、楊沫

《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原名楊成業。楊沫自小喜愛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楊商量,兩人按排行分別取名楊君茉、楊君莉。後據諧音寫成“楊君默”,又舍“君”字寫成“楊默”。但她總覺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據諧音改為“楊沫”,意思是願做革命海洋中的細細飛沫。

巴老曾因他投水自殺而十分痛苦;“金”是一位學哲學的安徽朋友幫忙取的。巴老當時想要找個容易記住的字,這位同學便半開玩笑地說了個“金”字。

9、曹禺

“曹禺”是著名劇作家萬家寶的筆名,處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文壇的不朽地位。“曹禺”是由萬家寶的“萬”字分解而來的。“萬”的繁體字是“萬”,上面是“艸”,下面是“禺”。因“艸”字不像個姓,作家便按照諧音選了個“曹”字。

10、徐志摩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取名“志摩”有人說是“志在摩詰”,也有人說和“摩頂放踵”有關。“徐志摩”這一名字,是由他父親取的。原來詩人在“抓周”時,家裡來了一個志恢和尚,在詩人頭上撫摩一圈,然後說:“此兒將來必成大器。”這話正合徐父的心意,於是便讓兒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過頭頂。

11、秦牧

秦牧以散文名世,《藝海拾貝》已成了經典作品。他本名林覺夫,1941年後始用“秦牧”發表文章。取“秦牧”為名,意在抨擊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推翻“秦”即國民黨政權,建設田園牧歌式的和平生活。

12、蕭紅

蕭紅是一位很有個性、很有才華的女作家,深受魯迅賞識。蕭紅和蕭軍是一對情侶,當時他們曾和魯迅通信,並分別用了“蕭紅”和“蕭軍”作筆名。兩個筆名連在一起是“小小紅軍”的意思,表現了他們對革命的嚮往。

13、高士其

高士其是著名科普作家,原名高仕錤。1930年高仕錤自美國回國,國家滿目瘡痍,他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高士其”後來成了他的正式用名。

14、吳強

吳強的代表作《紅日》,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傑作。作家本名汪六濱,作家筆名本是“吳薔”,取這個名字是為了懷念兩個好友,這兩個朋友一個姓“吳”,一個名“薔”。後來因為“吳薔”常被人誤解為女性,1945年起改用“吳強”。

15、嚴文井

嚴文井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原名嚴文錦,怎麼會成了“嚴文井”呢?嚴文井是湖北人,普通話裡前鼻音的“錦”和後鼻音的“井”,用他的家鄉話讀起來沒有分別,“嚴文錦”常被讀成“嚴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刪繁就簡寫成“嚴文井”。後來他本人也接受了這個帶有家鄉色彩的名字。

16、張恨水

張恨水曾寫過暢銷小說《啼笑因緣》。原名張心遠,早年曾讀南唐後主李煜詞《相見歡》“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句,於是改名“恨水”,有勉勵自己抓緊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

17、茅盾

茅盾是中國文壇大家,本名沈德鴻,著有《子夜》等作品。1927年8月,茅盾遭蔣介石政府通緝,不能用真名發表作品,在完成《幻滅》的寫作後,署名“矛盾”投寄《小說月報》。取“矛盾”這個名字,是因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代理《小說月報》編務的葉聖陶先生覺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因為百家姓中沒有“茅”姓,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煩,便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頭。

18、楊沫

《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原名楊成業。楊沫自小喜愛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楊商量,兩人按排行分別取名楊君茉、楊君莉。後據諧音寫成“楊君默”,又舍“君”字寫成“楊默”。但她總覺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據諧音改為“楊沫”,意思是願做革命海洋中的細細飛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