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梁元帝的一次焚書

梁元帝的一次焚書

周雅梅

今天在《書摘》讀了《江陵焚書》, 第一次得知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 還有這麼慘重的文獻書籍被毀的事件。 充分說明, 未知的領域還是相當多。

梁元帝有雙重人格。 他一方面聰慧好學, 飽讀詩書, 佳作連連, 勤奮鑽研, 酷愛書籍, 將天下好書收藏起來。 寫得一手極好的文章。 一方面性情乖戾, 冷酷無情, 把權力看得過重。 對待臣子和家族親戚殘忍無道。 父親遭遇畏難, 他竟然置之不顧, 只為了個人的利益考慮。 在這樣複雜的性格下, 導致梁國滅亡

在大魏的軍隊進攻之際, 他下令燒掉了所有的藏書,

共計3萬多冊。 估計這次書籍的損失比秦始皇焚燒更為嚴重。 秦始皇燒書是為了控制思想, 實行集權的大一統, 確保所有民眾不再非議, 不再受到其他思想、文化的蠱惑, 永遠臣服統治, 絕無二心。 可惜, 文明被摧殘了, 秦始皇的暴政還是沒有維持長久。 天下苦秦久矣, 陳勝、吳廣就揭竿起義了。 對思想形態的絕對控制, 並不能達到如期的效果。 畢竟人都是鮮活的生命。 長期處於壓制、封閉的狀態, 不再沉默中死亡, 就在沉默中爆發。 焚書的結果從短期看, 似乎能讓民眾閉口。 少讀書, 則沒有雜念, 能做順民、良民。 這就是秦始皇的思維定勢;從長期的結果看, 則會是適得其反, 反而激化矛盾, 讓歷史開倒車, 讓文化停止發展,
處於下滑狀態。

梁元帝燒書則是毀掉文明。 十四萬卷藏書, 從上古到六世紀, 許多藏書都是唯一的手抄本。 他燒書的目的是認識錯誤。 我的皇位保不住了, 我讀書還是沒有任何的作用, 我今天的下場都是拜書所賜。 熊熊大火之下, 許多失傳的作品、極佳的典故、珍貴的文獻徹底消失了。 從這些武斷、偏頗的話語也可看出, 梁元帝對其個人的執政毫無反思, 還歸結在書籍上, 真是令人歎惋, 思想狹隘偏執。 真正的愛書者, 絕不在最後的時刻毀掉所愛, 而是會想方設法保留下來, 讓後人繼續研讀、學習。 梁元帝的悲劇在於:他愛讀書, 卻不會充分運用。 或者說讀了很多書, 卻沒有做到融會貫通, 聯繫實際。 他讀文撰文, 性格和心胸卻沒有在書籍的潤澤中改變。

讀書的可悲大概就是如此!可惜了, 那十幾萬卷知識、文明結晶了。

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也是挺多的。 據說60-70年代的破四舊, 打倒孔家店, 也燒掉了許多的書籍。 尤其是古代的經典作品、外國作品, 竟然都被視為流毒、垃圾, 當作洪水猛獸, 令人匪夷所思。 還說“知識越多越反動。 ”到底是什麼瘋狂的理論, 導致哪些瘋狂的行為呢?迄今, 我覺得很怪異。 全民陷入神經質狀態。

今年春節期間, 成龍主演的動作大片《功夫瑜伽》。 其中有個情節, 也與圖書收藏有關。 在電影的最後部分, 印度公主和阿拉順的後裔, 在傑克教授的幫助下, 與佛像大殿的下方找到了藏寶洞, 摩揭陀國的寶藏竟然全部都是各種圖書、醫藥用書。

這也說明當年統治者的睿智之處。 圖書比黃金、珍珠、元寶等更加有價值。

人類文明的精髓多數都是寫在書籍文獻裡的, 如果每一次發生戰爭, 戰勝者或者失敗者都要燒掉圖書, 那麼無疑是精神財富的巨大損失。 希望可以永遠保持和平狀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