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英年早逝的完美主義者——張國榮、陳百強的相似人生

對於張國榮和陳百強的歌和他倆的故事, 網上一搜那是一天也看不完, 我就算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什麼新意了。 但對聽著他倆的歌成長的我來說, 對於他倆的英年早逝總想瞭解多一些, 也想寫點東西來表達對他倆的懷念,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些東拼西湊的文字。

陳百強、張國榮

我在網上看了不少關於他倆的資料, 對於他倆的性格總結如下:一、他倆性格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他倆都屬於完美主義者, 個性突出, 敏感多情, 善良, 都有極強的自尊心和不甘人後的爭強好勝心;二、他倆性格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張國榮自信開朗外向一些, 陳百強就比較沉靜內向。

陳百強的憂鬱症

張國榮1956年出生, 陳百強1958年出生。 兩人大概1978年相識成為朋友, 後來又成為相互競爭的同事、對手。

先是1979年陳百強憑藉《眼淚為你流》首先躥紅, 風頭不時無兩。 相反張國榮則依舊不得志,

只是普通歌手一名, 演藝事業不見起色。 因為有了競爭, 1982年兩人傳出不和的消息。

到了1984年張國榮憑藉《monica》爆紅, 繼而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爭霸, 平分秋色。 陳百強的歌唱事業卻開始後繼乏力, 再也無法和“張譚”競爭, 重回香港樂壇數一數二的位置, 而且還有被張學友、劉德華等後起之秀迎頭趕上, 超過自己的可能。

也就在這時, 陳百強患上了抑鬱症, 開始借酒澆愁。 之所以這樣, 應該主要是受困於歌唱事業遇到了瓶頸, 無法突破。 為什麼突破不了?這不是他不肯努力或不夠努力, 應該主要局限于天生的身體與性格因素。 陳百強的聲音很特別, 清脆而有磁性, 讓人一聽難忘;但有個缺點, 用黎小田的話說就是:“說到唱歌, 他差少少, 有的時候不怎麼夠氣, 但是他的感覺很好, 對每首歌處理的感覺都很好。

雖然, 他有點局限於在情歌方面, ROCK(搖滾)方面可能唱得不夠張國榮放, 因為他的人比較斯文, 這根本與他的性格有關的”。

陳百強

這無疑影響了他曲風的多樣化, 只能以深情婉轉的抒情歌為主,

而像張國榮、譚詠麟的狂歌熱舞則是他的弱項。 而這除了嗓音的局限外, 性格內向應該也是一個原因。 就“張譚陳”三人歌聲的感染力來說, 我個人認為陳百強最好的的, 但論唱功, 也就是嗓音的高低起伏變化的拿捏“譚張”就駕輕就熟, 舉重若輕, 勝於陳百強;可能他倆天生體質、中氣就勝陳百強一籌。 尤其是在舞臺上的表演、對現場分氛的掌控對“譚張”來說更是如魚得水, 遊刃有餘, 這是不得不令人佩服的地方;也難怪日本媒體《朝日新聞》曾評價張國榮為“天生表演者”。

陳百強、張國榮、譚詠麟

相反文質彬彬的陳百強在舞臺上的表演則欠缺變化, 主要是輕歌曼舞;因為曲風的單一, 他在舞臺上表演的狂熱程度也就無法和“張譚”相提並論。 陳百強也曾想改變演唱風格, 在1985年的演唱會上形象大變:身穿一些前衛、閃亮的服裝, 戴著面具, 多唱快歌, 也開始跳起了熱舞。 可是輿論並不認可, 反而說他“穿著奇裝異服, 妖裡妖氣”。

這次嘗試改變形象的失敗, 對陳百強的打擊是很大的, 他也因此終日借酒消愁,消沉了一段日子。後來在家人與朋友的勸說下才慢慢振作。但細心的人發現,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陳百強給人的感覺已經沒有了剛出道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歡笑,取而代之的是給人強顏歡笑的感覺。難道真如他歌裡所唱的那樣“不想再暴露我於他人前”?也許,他的“心結”從未真正打開。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凡事除非不做,一做就要做到最好,假如他認為未有做到最好,那他就會寢食難安的,而人生中無論是事業還是感情又有多少事能完全由自己控制,做到完美呢?這就會使他們容易情緒多變,喜怒無常,甚至鬱鬱寡歡。而陳百強可能也有這種情況。

陳百強、張國榮

陳百強的遺憾

陳百強感情上的最大遺憾應該是到死都沒找到真正適合他的另一半。看了網上很多關於他與異性交往的報導,直覺認為陳百強是愛1980年和他合演《偶像》的翁靜晶的;而翁靜晶應該也喜歡他,但自幼缺乏父愛的她卻在當時正意氣風發的陳百強的身上找不到安全感,反而出人意外的愛上了比她大30歲的武術大師劉家良並和他結了婚。“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貴的”,這件事應該對多愁善感的陳百強的一生都有影響。據說得知翁靜晶結婚,陳百強傷心了一段日子;而《漣漪》、《偏偏喜歡你》中的“你”在陳百強心中很可能代表的就是翁靜晶。如果當初翁靜晶和陳百強走到了一起,可能陳百強現在還健在,不過他就未必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美、傷感的經典情歌了。

陳百強、翁靜晶

如果說陳百強在音樂事業上的遺憾或者說是不夠完美的地方,可能就是他從未獲過香港樂壇最有份量的代表歌手到達音樂頂峰的“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和“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兩次屈居“譚張”之後獲銅獎);甚至後來譚詠麟在1988年宣佈不再領獎,張國榮1989年宣佈退出歌壇之後,他也無緣這兩個獎項,因為這時後出道的“四大天生”中的劉德華與張學友已經後來居上,牢牢的把持著這兩個獎項。看著同時出道的“譚張”已經到達音樂的頂峰急流勇退,自己卻在走下坡路,甚至有逐漸被邊緣化的可能,他的心裡一定不好受。這使內向的他更加鬱鬱寡歡,甚至於要經常靠酒、靠鎮靜劑來麻醉自己。

到了1992年,1月30日至2月1日,陳百強在上海舉行三場“告別上海演唱會”,並宣佈于年底告別樂壇;同年,推出單曲《離不開》、《親愛的您》;5月18日,陳百強以酒送服安眠藥後昏迷,其後被送往瑪麗醫院救治。1993年10月25日,昏迷不醒17個月後,35歲的陳百強因為逐漸性腦衰竭而永遠離開了這個完美主義者眼中不完美的世界,留下了一些在很多人看來近乎完美的歌曲,在這個世界傳唱不息。

張國榮探望陳百強

據說陳百強昏迷時,張國榮曾避開傳媒到醫院探望,在陳百強病床前陪伴他一個多小時,並且輕呼陳百強的英文名“Danny”,希望喚醒陳百強,可惜陳百強全無反應。張國榮只有傷心的離開,並對同來的好友說:“看到他這樣子好難受,他為什麼要這樣糟蹋自己?自己都不愛惜自己,還有誰會愛惜呢?”看著曾經惺惺相惜的朋友變成了植物人,相信這一刻感性的他內心是很痛、很震動的。

十年之後,張國榮也因為抑鬱症跳樓身亡。一個已經名利雙收並且有了愛人的人為什麼會患抑鬱症呢?這或許說明表面功成名就的張國榮內心還是覺得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

張國榮的愛情

現在大家都知道張國榮是一個雙性戀者(關於雙性戀者據說現在還有不少爭論),因為在“唐唐”之前,至少他愛過毛舜筠,可惜未能開花結果。

張國榮、毛舜筠

其實毛舜筠之後,他應該還是有機會愛上別的異性的,可是不久之後他重遇了兒時的夥伴唐先生,在唐先生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兩人竟然相愛了。至於唐先生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不得而知。直覺他倆都是感情細膩豐富的人,也許他們是由真摯的友情而慢慢發展昇華成愛情。其實人的感情是非常奇妙的,對一些人來說是友情還是愛情就看你心中怎麼想像,友情與愛情的界線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越界。

試想一下,在張國榮事業最低潮,經濟困窘時,唐先生不計得失、傾其所有的幫肋他,這對感性、善良而一直覺得缺少愛的張國榮來說,是多麼的感動,多麼的慰藉;難怪張國榮多年後還經常提起這事。他的那首《怪你過份美麗》我認為也是在表達他對唐先生的感受。這其中的“美麗”含義豐富,既有唐先生的外表出眾,更有唐先生學識、涵養、待人處事的優秀。正是因為這樣才令他不顧世俗的目光和唐先生走到一起。

假如不是唐先生如此優秀,和他又是如此相投;又或者張國榮在遇到唐先生之前能遇到和唐先生一樣優秀的能令他傾心又愛他的異性,那他的一生可能會改寫,不過這世上沒有那麼多“假如”。有一句話用在張國榮和唐先生身上很合適——“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不過他倆把知己的關係再往前推了一步——既是知己,又是伴侶。

張國榮、唐鶴德

作為一個雙性戀者,張國榮最後愛的、選的伴侶竟是同性,在現今這個社會不能算一個完美的選擇,這只能算是冥冥中上天送給張國榮的一個在他看來也許完美但實際效果卻不完美甚至帶有悲劇因素的禮物。因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同性戀者這個頭銜肯定曾經帶給他不少壓力。作為一個有完美主義思想的雙性戀者,他應該也想過在這個異性戀占絕大多數的社會,他的最完美的伴侶最好是異性,但命運際遇卻讓他與唐先生走到了一起,而不是某個能帶給他和對方幸福的異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無論對他個人還是那些喜歡他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遺憾。也許在他內心深處,有時也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夠完美的結果。張國榮與唐先生的愛情是一個真正的對愛情專一的範本,卻發生在同性戀身上,對現今這個社會真是有些諷刺的意味。

張國榮的抑鬱症與遺憾

據說張國榮的抑鬱症發作於2002年。我查過“抑鬱症”這個病,它的起因、症狀、治療等很複雜。至於張國榮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原因應該也很複雜,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因素。

如果說張國榮此生的遺憾,那他2000年費盡心力舉辦的“熱情演唱會”得不到媒體甚至觀眾的認可在他看來肯定是遺憾,我甚至認為這也是他得抑鬱症的誘因之一。說實在的,我原來也對他在“熱情演唱會”上披長髮、穿長裙等女性或中性造型也是不理解甚至反感的,認為這是他演藝生涯的敗筆。直到後來在網上看了張國榮在接受訪問時回答關於“性取向”等問題才瞭解他心中所想,明白他所做的其實是想改變這世界的一些人對一些事的看法。在他看來,愛不分男女,最重要是相愛就好。他這個觀點在他這個雙性戀看來很正常,但在異性戀者看來就不容易接受了。因為一個人是愛男人或者女人,除了極個別是受後天環境、際遇影響外,絕大部分還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除非這種思想在這世界流行很久很久,從而人們逐漸由思想到基因都慢慢改變。

另外張國榮做導演的目標未達成應該也算是他的遺憾吧。他生前作為導演花費大量心血籌拍但屢起波折的《偷心》最終因為投資商的問題而停拍對他可能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因為導演是他到達音樂的頂峰後轉而追求的另一個希望取得成就的事業,可惜卻出師不利,半途夭折,這對他的抑鬱症無疑是雪上加霜。

兩個至情至性大明星的相似人生

最後說說陳百強和張國榮的人生相似的地方。一、都是英年早逝。二、英年早逝都受抑鬱症的影響。三、兩人的愛情都不夠完滿。其中陳百強據他自己在他30歲接受採訪時還說:“說句真心話,我由出世至今都未嘗過戀愛的滋味,生命就像沙漠一樣,乾枯得很。但這並不是說明我不懂愛別人,我只是單方面暗戀別人,或是別人單戀我,兩條路軌不相遇,擦不出火花來。” ;至於張國榮,一開始他追求異性的愛情卻都不長久;後來雖然擁有和唐先生的愛情,但畢竟是同性戀,要承受無盡的壓力。

張國榮與陳百強

張國榮、陳百強這兩個才華橫溢、惺惺相惜的大明星,都有追求完美的特質,最後卻都是在正值壯年時離開了這個曾帶給他們掌聲和噓聲、讚譽與詆毀的並不完美的世界,也許冥冥中一切早有天註定吧。

他也因此終日借酒消愁,消沉了一段日子。後來在家人與朋友的勸說下才慢慢振作。但細心的人發現,再度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陳百強給人的感覺已經沒有了剛出道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歡笑,取而代之的是給人強顏歡笑的感覺。難道真如他歌裡所唱的那樣“不想再暴露我於他人前”?也許,他的“心結”從未真正打開。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凡事除非不做,一做就要做到最好,假如他認為未有做到最好,那他就會寢食難安的,而人生中無論是事業還是感情又有多少事能完全由自己控制,做到完美呢?這就會使他們容易情緒多變,喜怒無常,甚至鬱鬱寡歡。而陳百強可能也有這種情況。

陳百強、張國榮

陳百強的遺憾

陳百強感情上的最大遺憾應該是到死都沒找到真正適合他的另一半。看了網上很多關於他與異性交往的報導,直覺認為陳百強是愛1980年和他合演《偶像》的翁靜晶的;而翁靜晶應該也喜歡他,但自幼缺乏父愛的她卻在當時正意氣風發的陳百強的身上找不到安全感,反而出人意外的愛上了比她大30歲的武術大師劉家良並和他結了婚。“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貴的”,這件事應該對多愁善感的陳百強的一生都有影響。據說得知翁靜晶結婚,陳百強傷心了一段日子;而《漣漪》、《偏偏喜歡你》中的“你”在陳百強心中很可能代表的就是翁靜晶。如果當初翁靜晶和陳百強走到了一起,可能陳百強現在還健在,不過他就未必能創作出這麼多優美、傷感的經典情歌了。

陳百強、翁靜晶

如果說陳百強在音樂事業上的遺憾或者說是不夠完美的地方,可能就是他從未獲過香港樂壇最有份量的代表歌手到達音樂頂峰的“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和“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兩次屈居“譚張”之後獲銅獎);甚至後來譚詠麟在1988年宣佈不再領獎,張國榮1989年宣佈退出歌壇之後,他也無緣這兩個獎項,因為這時後出道的“四大天生”中的劉德華與張學友已經後來居上,牢牢的把持著這兩個獎項。看著同時出道的“譚張”已經到達音樂的頂峰急流勇退,自己卻在走下坡路,甚至有逐漸被邊緣化的可能,他的心裡一定不好受。這使內向的他更加鬱鬱寡歡,甚至於要經常靠酒、靠鎮靜劑來麻醉自己。

到了1992年,1月30日至2月1日,陳百強在上海舉行三場“告別上海演唱會”,並宣佈于年底告別樂壇;同年,推出單曲《離不開》、《親愛的您》;5月18日,陳百強以酒送服安眠藥後昏迷,其後被送往瑪麗醫院救治。1993年10月25日,昏迷不醒17個月後,35歲的陳百強因為逐漸性腦衰竭而永遠離開了這個完美主義者眼中不完美的世界,留下了一些在很多人看來近乎完美的歌曲,在這個世界傳唱不息。

張國榮探望陳百強

據說陳百強昏迷時,張國榮曾避開傳媒到醫院探望,在陳百強病床前陪伴他一個多小時,並且輕呼陳百強的英文名“Danny”,希望喚醒陳百強,可惜陳百強全無反應。張國榮只有傷心的離開,並對同來的好友說:“看到他這樣子好難受,他為什麼要這樣糟蹋自己?自己都不愛惜自己,還有誰會愛惜呢?”看著曾經惺惺相惜的朋友變成了植物人,相信這一刻感性的他內心是很痛、很震動的。

十年之後,張國榮也因為抑鬱症跳樓身亡。一個已經名利雙收並且有了愛人的人為什麼會患抑鬱症呢?這或許說明表面功成名就的張國榮內心還是覺得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

張國榮的愛情

現在大家都知道張國榮是一個雙性戀者(關於雙性戀者據說現在還有不少爭論),因為在“唐唐”之前,至少他愛過毛舜筠,可惜未能開花結果。

張國榮、毛舜筠

其實毛舜筠之後,他應該還是有機會愛上別的異性的,可是不久之後他重遇了兒時的夥伴唐先生,在唐先生無微不至的關愛下,兩人竟然相愛了。至於唐先生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不得而知。直覺他倆都是感情細膩豐富的人,也許他們是由真摯的友情而慢慢發展昇華成愛情。其實人的感情是非常奇妙的,對一些人來說是友情還是愛情就看你心中怎麼想像,友情與愛情的界線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越界。

試想一下,在張國榮事業最低潮,經濟困窘時,唐先生不計得失、傾其所有的幫肋他,這對感性、善良而一直覺得缺少愛的張國榮來說,是多麼的感動,多麼的慰藉;難怪張國榮多年後還經常提起這事。他的那首《怪你過份美麗》我認為也是在表達他對唐先生的感受。這其中的“美麗”含義豐富,既有唐先生的外表出眾,更有唐先生學識、涵養、待人處事的優秀。正是因為這樣才令他不顧世俗的目光和唐先生走到一起。

假如不是唐先生如此優秀,和他又是如此相投;又或者張國榮在遇到唐先生之前能遇到和唐先生一樣優秀的能令他傾心又愛他的異性,那他的一生可能會改寫,不過這世上沒有那麼多“假如”。有一句話用在張國榮和唐先生身上很合適——“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不過他倆把知己的關係再往前推了一步——既是知己,又是伴侶。

張國榮、唐鶴德

作為一個雙性戀者,張國榮最後愛的、選的伴侶竟是同性,在現今這個社會不能算一個完美的選擇,這只能算是冥冥中上天送給張國榮的一個在他看來也許完美但實際效果卻不完美甚至帶有悲劇因素的禮物。因為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同性戀者這個頭銜肯定曾經帶給他不少壓力。作為一個有完美主義思想的雙性戀者,他應該也想過在這個異性戀占絕大多數的社會,他的最完美的伴侶最好是異性,但命運際遇卻讓他與唐先生走到了一起,而不是某個能帶給他和對方幸福的異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無論對他個人還是那些喜歡他的人來說都是一個遺憾。也許在他內心深處,有時也會認為這是一個不夠完美的結果。張國榮與唐先生的愛情是一個真正的對愛情專一的範本,卻發生在同性戀身上,對現今這個社會真是有些諷刺的意味。

張國榮的抑鬱症與遺憾

據說張國榮的抑鬱症發作於2002年。我查過“抑鬱症”這個病,它的起因、症狀、治療等很複雜。至於張國榮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原因應該也很複雜,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因素。

如果說張國榮此生的遺憾,那他2000年費盡心力舉辦的“熱情演唱會”得不到媒體甚至觀眾的認可在他看來肯定是遺憾,我甚至認為這也是他得抑鬱症的誘因之一。說實在的,我原來也對他在“熱情演唱會”上披長髮、穿長裙等女性或中性造型也是不理解甚至反感的,認為這是他演藝生涯的敗筆。直到後來在網上看了張國榮在接受訪問時回答關於“性取向”等問題才瞭解他心中所想,明白他所做的其實是想改變這世界的一些人對一些事的看法。在他看來,愛不分男女,最重要是相愛就好。他這個觀點在他這個雙性戀看來很正常,但在異性戀者看來就不容易接受了。因為一個人是愛男人或者女人,除了極個別是受後天環境、際遇影響外,絕大部分還是由先天的基因決定的;除非這種思想在這世界流行很久很久,從而人們逐漸由思想到基因都慢慢改變。

另外張國榮做導演的目標未達成應該也算是他的遺憾吧。他生前作為導演花費大量心血籌拍但屢起波折的《偷心》最終因為投資商的問題而停拍對他可能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因為導演是他到達音樂的頂峰後轉而追求的另一個希望取得成就的事業,可惜卻出師不利,半途夭折,這對他的抑鬱症無疑是雪上加霜。

兩個至情至性大明星的相似人生

最後說說陳百強和張國榮的人生相似的地方。一、都是英年早逝。二、英年早逝都受抑鬱症的影響。三、兩人的愛情都不夠完滿。其中陳百強據他自己在他30歲接受採訪時還說:“說句真心話,我由出世至今都未嘗過戀愛的滋味,生命就像沙漠一樣,乾枯得很。但這並不是說明我不懂愛別人,我只是單方面暗戀別人,或是別人單戀我,兩條路軌不相遇,擦不出火花來。” ;至於張國榮,一開始他追求異性的愛情卻都不長久;後來雖然擁有和唐先生的愛情,但畢竟是同性戀,要承受無盡的壓力。

張國榮與陳百強

張國榮、陳百強這兩個才華橫溢、惺惺相惜的大明星,都有追求完美的特質,最後卻都是在正值壯年時離開了這個曾帶給他們掌聲和噓聲、讚譽與詆毀的並不完美的世界,也許冥冥中一切早有天註定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