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個把王健林、孫宏斌截胡的李思廉究竟有何能耐?

多數人都喜歡“買買買”!不過, 近期, 萬達卻在“賣賣賣”。 7月19日, 以跳樓價大拍賣13個文旅項目、77個酒店物業, 事件一出引發外界一片譁然。

其實, 77家酒店的接盤者——富力地產集團才真正讓外界猜想不已。 原本是約定的萬達與融創的“二人轉”, 19日當天卻因富力地產的出現而致使事件充滿戲劇性。

為何這位突然出現的“第三者”名利雙收?一向低調的李思廉是何方神聖?諸多疑問隨著他在聚光燈下的現身顯得愈加神秘。

值得注意的是, 有媒體報導, 在富力以往的業績中, 酒店業務盈利水準並不樂觀, 自2008年以來該項業務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因此, 加上原有的14家, 富力集團董事長李思廉能否帶領富力現有近百家酒店一改往日局面, “大禮包是否會成為大麻煩”, 尤其值得外界關注。

帶著以上疑問, 《投資者報》記者與富力地產集團媒體事務負責人取得聯繫, 對方僅以“不方便回復”作答。

高材生的地產創業潮

與內地眾多知名的地產富豪相比, 在公眾眼裡, 李思廉的名字稍顯陌生。 1957年出生於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畢業, 是位名副其實的高材生。

李思廉的第一份工作是證券金融從業人員, 後來轉做內地貿易。 其實, 他成長的年代正是香港地產商風生水起的時代, 作為見證者之一, 他的內心亦對地產事業充滿嚮往。

據公開信息顯示, 1993年, 李思廉以2000萬元資金攜手進軍廣州房地產業, 賺得第一桶金。 但是, 公開資料中難以找到太多關於其獲得“第一桶金”的細節。 這是一段怎樣的財富積累過程, 由於富力地產不方便對此解釋, 外界仍不得而知。

據媒體報導, 富力早期的發家得益於他們的第一個項目富力新居。

當時是1994年, 廣州舊城改造, 這個項目因為緊挨著煤場和鐵路, 同行避之惟恐不及。 不過, 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 這塊地被李思廉的公司做成了稀缺品, 為求一房, 買房子的人不惜通宵排隊。

此後的富力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 李思廉此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 1999年, 富力的年營收已經突破20億元, 位列廣州房地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一, 因此成為民企納稅冠軍。 在外界看來, 這些成績讓李思廉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 於是, 他帶領富力走出廣東、佈局全國, 並且涉足商業地產。

對於他的兩條腿走路, 即住宅、商業雙向發展的做法, 還曾經遭到王石的批評。 王石認為, 商業地產項目很難取得較高比例和長期的融資支持,

如果搞出租型商業地產而自身並沒有資金實力, 則必死無疑;如果搞出售型商業地產, 則會遇到經營管理上的致命麻煩。 對此, 李思廉只是回復, “你放心, 我們一定會做得很好。 ”

富力的全國和兩條腿發展戰略, 曾使其取得30億元的年銷售業績。 隨後, 富力以廣州為基點不斷進軍北上, 一邊開發購物中心和寫字樓, 一邊大舉進軍酒店業。

但發展到今天, 在外界看來, 同樣出生於廣東地區的恒大、碧桂園、萬科, 均以極快的速度突破千億元大關, 並越做越大, 而李思廉背後的富力營收卻長年徘徊在幾百億的規模, 股價也一度橫盤。 根據克爾瑞資料顯示, 今年上半年, 富力銷售額413.2億元, 排名全國第20。

不過, 就是這樣一家中等規模的房地產企業突然涉足萬達和融創的收購交易,

留給外界賺足了的印象。

接盤77家酒店意欲何為

事實上, 富力以199.06億收購萬達旗下77家酒店, 與7月10日萬達與融創發佈的收購消息大相徑庭。 此前消息為, 融創將以631.7億的價格, 收購萬達旗下的13個文旅城以及76個酒店項目。 其中, 文旅城專案作價295.75億, 酒店項目作價335.95億, 而且出售的酒店只有76家。

19日,背景板最終定調,富力與融創一起瓜分以上項目。最終,融創以438.44億元收購萬達13個文旅城專案91%的股權,而富力則以199.06億收購萬達旗下酒店業務,而且比原先還多了一家,整整77家。

那麼,為什麼富力接管時,酒店的數量卻變成了77家,成交價格還猛降將近137億,李思廉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砍價近半?這筆交易背後三方存在什麼樣的心機與思量,由於富力地產“不便回復”,外界恐無法窺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李思廉與富力將77家酒店收入囊中,未來是否能充分實行資源利用仍然值得觀察。有媒體評價此次交易稱,富力這次中途加入看似撿了個大便宜,這樣低價的收購確實不可多得,但最終回歸到自身業務,富力能否盤活這些資源,還要看老闆運籌帷幄的實力。

不容忽視的是,在富力以往的業績中,酒店業務雖然發展不錯,但盈利水準卻並不樂觀。2016年,酒店業務營收增長至13.6億,但毛利率卻下降到不足兩成。而從盈利資料來看,最近五年,富力酒店業務持續虧損,虧損額分別為1.75億元、2.49億元、1.4億元、1.67億元和1.83億元。

有觀點認為,“酒店一定時期虧損是正常的。”酒店作為商業地產有40年的經營時間,酒店的黃金收穫期是開業後6至20年。本身已經擁有14家酒店,再加上新的77家酒店,富力酒店業務能否在李思廉的手下扭轉局面,尚需要時間證明。

對此,外界的反應似乎充滿了想像。交易發生後,富力地產被評級機構惠譽列入負面觀察。在二級市場上,富力地產港股在宣佈資產收購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就高開低走,曾連續三個交易日收跌。

雖然記者未能獲知李思廉對於外界反應的看法,亦不能知曉其對77家酒店“大禮包”的規劃,但外界會一直關注他所交出的答案。哪怕時間長一點,這筆交易的價值終將呈現。■

19日,背景板最終定調,富力與融創一起瓜分以上項目。最終,融創以438.44億元收購萬達13個文旅城專案91%的股權,而富力則以199.06億收購萬達旗下酒店業務,而且比原先還多了一家,整整77家。

那麼,為什麼富力接管時,酒店的數量卻變成了77家,成交價格還猛降將近137億,李思廉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夠砍價近半?這筆交易背後三方存在什麼樣的心機與思量,由於富力地產“不便回復”,外界恐無法窺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李思廉與富力將77家酒店收入囊中,未來是否能充分實行資源利用仍然值得觀察。有媒體評價此次交易稱,富力這次中途加入看似撿了個大便宜,這樣低價的收購確實不可多得,但最終回歸到自身業務,富力能否盤活這些資源,還要看老闆運籌帷幄的實力。

不容忽視的是,在富力以往的業績中,酒店業務雖然發展不錯,但盈利水準卻並不樂觀。2016年,酒店業務營收增長至13.6億,但毛利率卻下降到不足兩成。而從盈利資料來看,最近五年,富力酒店業務持續虧損,虧損額分別為1.75億元、2.49億元、1.4億元、1.67億元和1.83億元。

有觀點認為,“酒店一定時期虧損是正常的。”酒店作為商業地產有40年的經營時間,酒店的黃金收穫期是開業後6至20年。本身已經擁有14家酒店,再加上新的77家酒店,富力酒店業務能否在李思廉的手下扭轉局面,尚需要時間證明。

對此,外界的反應似乎充滿了想像。交易發生後,富力地產被評級機構惠譽列入負面觀察。在二級市場上,富力地產港股在宣佈資產收購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就高開低走,曾連續三個交易日收跌。

雖然記者未能獲知李思廉對於外界反應的看法,亦不能知曉其對77家酒店“大禮包”的規劃,但外界會一直關注他所交出的答案。哪怕時間長一點,這筆交易的價值終將呈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