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保定一市民發現十余張古地契 涵蓋清光緒、宣統年至民國時期

3月23日, 保定市清苑區王先生致電本報稱, 他在整理自家老房物品時, 意外發現十余張地契, 落款時間從清光緒、宣統年直至民國, 。 其中, 清代地契共有三張, 最早一張落款為清光緒十年, 已有130餘年歷史。

百餘年前的土地交易憑證

王先生發現的地契共十多張, 其中最早的是一張落款為“清光緒十年”的契尾, 已經有130餘年歷史。 由於年代久遠, 契尾上面大部分字跡已難以辨認, 但落款處的“清光緒十年”清晰可辨。

在整張契尾上, 毛筆書寫的部分仍清晰, 顯示該交易地塊當時價值白銀四兩六錢, 交易稅是一錢三分八厘。 由此可見, 早在130多年前的清代, 地產交易稅額是交易價格的3%。

至於王先生此次發現的其他地契, 時間分別為清光緒十七年、宣統二年, 部分為民國時期。

整理老房時無意發現

據王先生介紹, 自己平時都在清苑城區居住, 老家村裡的老房已經數十年無人居住,

但是每逢過年一家人還是會回去看看, 檢查是否有漏水或坍塌的情況。

2016年過年前後, 他回到老家的老房裡, 打開了屋子裡的一個老櫃子, 發現裡面藏有一個鐵盒, 銹蝕嚴重。 他打開後, 發現了這些年代久遠的地契。

“看來我們家以前還是有很多地的。 ”年過七旬的王先生開著玩笑說, 他小時候在老屋子長大, 從來不知道有這些東西。

“這得到我老太爺那輩兒人了。 ”王先生說, 在他的記憶中, 他的父親和爺爺都是地道的農民, 他的爺爺那輩兄弟四人, 都是做長工或短工的, 攢錢掙下了這些地產。

對於王先生此次發現的古地契, 有保定的收藏界人士表示, 這些契約文書反映了舊時民間買賣土地、房屋的價格走勢,

對於研究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以及當時的社會關係、社會經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相關連結

什麼是契尾

所謂契尾, 即舊時官署統一印製的典買文契, 即稅契憑證, 是土地、房屋交易經官府登記並納稅後, 由官府填發的一種文書, 為舊時地契、房契的重要附件。 一般而言, 契尾前半幅上, 除印有有關法律條款以便對照執行外, 還會寫明業戶姓名、買賣田地(或房產)數目、價銀。 契尾後半幅一般在年代處鈐官印, 以備投稅時將契價、稅銀數目用大寫字填在鈐印之處。 這些內容寫好後, 再當著業戶面將騎字截為兩幅, 把前半幅粘貼在白契上, 交給業戶收執, 後半幅則交給官府以備查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