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百麗宣佈退市!女鞋市場遇冷,中國一代“鞋王”落寞收場

“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 都要有百麗”發出這句霸氣口號的百麗鞋業曾走上巔峰期, 街上隨處可見百麗的鞋子, 但是7月27日, 百麗國際在香港聯交所正式退市, “一代鞋王”無奈退市!

那麼, 是什麼導致百麗國際的退市?

究其原因, 瘋狂的的線下擴張和線上不足, 由於線下市場飽和, 供給過剩;加上電商崛起, 百麗電商轉型不利等多重因素, 最終讓這位昔日的王者最終沒落。

瘋狂的擴張導致市場飽和

瘋狂的擴張是其倒下的主要原因。

自2007年百麗上市後, 其借助資本的力量, 加速擴張, 強勢入駐各大商場, 但是百麗店鋪的增多不但沒有促進百麗的發展, 反而限制它的發展。

據資料統計:2009年百麗新增鞋類自營零售點681家。 2010到2012年, 百麗每年新增門店數都在1500至2000家, 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

興於開店也敗於開店。

到2013財年, 百麗銷售數量開始出現下滑, 但瘋狂的擴張還在繼續。

2014年, 百麗依舊新增零售點876家, 這一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滑約4%;2015年, 百麗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銷售下降超過10%, 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後, 負增長的情況一直得不到好轉。 直至7月27日, 百麗國際在香港聯交所正式退市, “一代鞋王”退市!

由此可見, 零售店鋪的瘋狂擴張限制了百麗的發展, 一方面瘋狂擴張導致線下市場飽和, 供給過剩;一方面瘋狂開店需要大量的資金, 增加了成本費用。 入不敷出, 公司得不到資金周轉, 甚至停滯發展, 最終讓百麗日漸沒落。

未能趕上電商的腳步

近年來電商快速崛起、消費場景轉移, 百麗線下店鋪的優勢不再, 淘寶、天貓、唯品會等網購平臺的出現佔據了銷售市場。 百麗雖也看到了電商的巨大潛力, 卻沒能成功把產品搬到線上去, 導致其銷量不斷下滑。

2009年, 百麗先後創建了自己的電商平臺淘秀網和優購網。 然而, 這兩個電商平臺都沒有做成功。 龐大的線下終端讓百麗在電商業務上一直遲疑, 而長期以來百麗的電商平臺也只是用來清理過季款,

並沒有產生銷量和利潤。 未能成功開創電商市場, 是其逐漸消退的又一原因。

新經濟時代下, 電商發展迅速, 毫無疑問的是, 新的鞋業生態圈重建已勢不可擋。 傳統鞋業品牌要想走得更遠, 只注重線下實體店的發展是不行的, 必須結合線上線下的, 結合新零售的方式, 獲取更多的銷量。 百麗的退市, 一部份原因由於未能開拓出電商這一新銷售模式。

退市背後是鞋履整體市場的不景氣

其實, 百麗退市的背後反映了鞋業以及服裝零售行業的尷尬境遇, 不只是百麗國際, 達芙妮、星期六、紅蜻蜓等鞋履品牌這兩年的日子都不好過。

根據達芙妮2016年報, 集團2016年全年營業額下降22.4%, 經營虧損為8.20億港元, 虧損增幅為64.7%。 2016年底關閉了999個銷售點。 據星期六2016年年報顯示, 星期六2016年營業收入下降9.61%外,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亦下滑了7.52%。

總而言之, 目前, 鞋業市場處於飽和狀態。 十年前鞋業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 現在處於一個瓶頸期, 這個瓶頸期整個鞋業產能過剩, 而這個產能的消化需要一定時間,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

在中國鞋履市場上,曾經百麗國際可以說是當之無謂的鞋王,曾連續12年位居中國女鞋銷售榜首位,如今“一代鞋王”退市,希望商家可以從百麗的退市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頂脈圈報導|CEO關注的行業評論與生活方式

而這個產能的消化需要一定時間,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

在中國鞋履市場上,曾經百麗國際可以說是當之無謂的鞋王,曾連續12年位居中國女鞋銷售榜首位,如今“一代鞋王”退市,希望商家可以從百麗的退市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頂脈圈報導|CEO關注的行業評論與生活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