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內蒙古歷史上的今天|7月30日:嘎仙洞裡有重大考古發現!

1980年7月30日, 呼倫貝爾盟文物管理站的考古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興安嶺北部鄂倫春自治旗阿裡河鎮附近的嘎仙洞內, 發現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 證明嘎仙洞就是中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北魏拓跋鮮卑祖先居住的舊墟石室。 嘎仙洞石室的發現, 是中國北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已知的有文獻確切可考的古代民族遺跡。

嘎仙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鄂倫春自治旗阿裡河鎮北約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 其地峰巒層疊, 樹木參天, 松樺蔽日。 嘎仙洞為天然花崗岩山洞, 洞在峭壁之上, 高出平地約5米, 洞口西南向, 略呈三角形, 南北長90多米, 東西寬27米許, 高20余米, 相傳為仙人洞府。 洞內宏偉寬闊有如大廳, 南北長近百米, 東西寬20-30米, 穹頂高大, 面積2000多平方米, 可容納數千人。

據《魏書》載, 烏洛侯國世祖真君四年來朝, “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

石室南北九十步, 東西四十步, 高七十尺”。 北魏大武帝拓跋傑派中書侍郎李敞去祭祀, 並“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 洞內西壁距洞口15米處, 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銘刻, 現存銘刻的文字共201字, 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 字體古拙, 介於隸楷之間。 洞內堆積有較豐富的文化層, 對於研究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 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2008年4月, 嘎仙洞內又發現了未完工的雕鑿建築遺跡, 經專家認定為“盝頂龕”。 盝頂龕是大佛窟的一種窟頂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