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商標之爭再升級,中國紅牛遭遇大麻煩,或稱為下一個加多寶?

飲料市場不乏商標授權利益之爭的鬧劇, 昔日王老吉與加多寶鬥得死去活來, 結局並非雙贏。 如今, 泰國紅牛與中國紅牛的鬥爭被稱之為世紀之鬥,

並越演越烈, 而戰火已經蔓延到供應商身上。 7月12日, 繼2016年底因商標侵權事宜被告上法庭後, 中國紅牛最大的包裝商奧瑞金發佈公告稱其被泰國天絲告上法庭, 這意味著, 泰國天絲不僅要將中國紅牛商標權屬收回, 連包裝商也不放過。

紅牛之爭波及上游供應商

中國紅牛商標授權糾紛波及了包裝供應商奧瑞金。 7月14日, 奧瑞金發出公告, 稱收到來自泰國紅牛的民事訴訟材料, 裡面明確標示了“停止偽造”、“擅自製造”等字樣。

雖身陷訴訟旋渦, 但奧瑞金公告表示, 在糾紛得到最終解決、訴訟取得最終判決結果前, 公司將正常履行協議, 繼續為中國紅牛供罐。 7月20日, 奧瑞金董事會秘書高樹軍透露, 目前公司與紅牛合作正常,

但對此次訴訟的具體進程及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未回應。

奧瑞金自1997年成立以來就給中國紅牛做空罐。 2012年, 奧瑞金與中國紅牛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定, 有效期10年。 從2008年到2016年, 紅牛對奧瑞金的採購金額從7.71億元增長到了49.75億元, 增量達5.5倍。 2016年年報摘要顯示, 奧瑞金來自紅牛的營業收入達49.75億元, 營業利潤9.71億元, 分別占公司營收和營業利潤的65%以上。

持續升級的紅牛商標紛爭給營收過分倚重紅牛的奧瑞金埋下了隱患。 實際上, 依據奧瑞金2017年一季度財報, 公司淨利潤1.63億元, 同比下降了47.25%, 原因為“預計受客戶需求變化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對此, 有業內專家表示, 泰國天絲起訴奧瑞金的目的是想給華彬集團更大的壓力, 泰國天絲從中國紅牛上游供應商入手, 給華彬集團壓力的同時, 也讓奧瑞金不敢輕易給中國紅牛供貨。

如果華彬集團沒有了紅牛, 而奧瑞金60%的收入來自于華彬集團旗下的中國紅牛, 那麼對奧瑞金的業績影響將會比較大。 不過, 奧瑞金在國內生產紅牛飲料空罐的實力比較強,

泰國天絲如果選擇其他企業來生產紅牛, 也不排除其他企業讓奧瑞金來做, 因此, 短期來看, 華彬失去紅牛對奧瑞金會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長遠來看影響並不大。

緣起“紅牛”商標

泰國人許書標是“紅牛”品牌的創始人。 1966年, 許書標的工廠推出了一款“滋補性飲料”, “紅牛”品牌正式誕生。 資料顯示, 這一品牌投入市場兩年後, 便成長為泰國最熱賣的功能性飲料之一。 1984年, 泰籍華人嚴彬在泰國創辦了華彬集團;1995年12月, 華彬集團與泰國紅牛、泰國天絲在中國合資成立了中國紅牛, 並擁有了“紅牛”商標在中國的經營權;1996年2月, 中國紅牛以一句“紅牛來到中國”, 首次在央視春晚廣告中亮相, 開始為更多中國消費者所熟知;2014年,

中國紅牛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在功能飲料市場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 按照這樣的趨勢, 嚴彬和他的中國紅牛將一路順風順水。 然而, 事情卻未沿著相應的軌跡發展。 2016年底, 中泰企業就“紅牛”商標的歸屬掀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 雙方的商標授權日期截至2016年底。今年6月,泰國天絲對外表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嚴彬並未擁有“紅牛”品牌歸屬權甚至所有“紅牛”商標等一系列智慧財產權,自20多年前將紅牛飲料首次引入中國時,泰國天絲就一直致力於擴大“紅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很多業內人士直指中國紅牛自獲得商標授權後在國內的急速發展,像極了同樣深陷商標糾紛的加多寶。因此,‘紅牛’商標的續約問題引人關注。”甯立志說,中國紅牛與泰國紅牛、泰國天絲之間存在直接競爭關係,儘管該商標經過中國紅牛長期使用後價值有所增加,但也應尊重合同,遵守契約精神,雙方應通過協商來探討續約事宜。

華彬開拓新品路難走

在商標紛爭不明朗的情況下,華彬集團仍在發力。自2017年7月1日開始至年底,中國紅牛開始推行一項約為1.978億元的紅包促銷計畫。

同時,華彬集團在今年推出了新品“戰馬”,加大其廣告投入,意圖彌補紅牛在PET裝功能飲料市場的短板。而在2014年至2016年,華彬還先後引進了唯他可哥、果倍爽、VOSS等品牌。

業內人士猜測,華彬集中推出新品是在為可能出現的續約失敗提前進行戰略佈局。但根據媒體報導,這些新品的表現差強人意。2015年,華彬集團在中國快消領域的銷售額達234.01億元,其中紅牛的銷售額為230.7億元,占比高達98%。而唯他可哥與果倍爽銷售總額僅為3.31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華彬集團目前除紅牛外,VOSS、唯他可哥、果倍爽主打中高端路線,目前尚不具規模,屬於導入期,離市場爆發還有一段距離。而“戰馬”新品定位低端,主打三、四線市場,只是紅牛產品的一個補充,無法助其突圍。

基於此,華彬集團未來怎麼辦?租用他人品牌總會缺乏安全感,而華彬想要提高自己談判的籌碼,尋求與泰方新的合作方式,還要依靠自身的市場競爭實力。

泰國紅牛是否與中國紅牛一樣步王老吉後塵?

紅牛品牌掌握在泰國天絲手裡,授權到期中國紅牛肯定是理虧的,但現在博弈的是泰國紅牛依靠自己的海南工廠,是否有把握替代華彬的中國工廠,如果能,那麼泰國天絲就會更強硬,如果不行,還需要繼續依賴華彬,那麼這次爭鬥就是要增強自己的話語權,讓自己更有利。

在授權過期後,華彬還能繼續使用,這次泰國天絲也並沒有直接起訴華彬,而是起訴了奧瑞金,等於是不打主犯打從犯。因此,從目前角度看,泰國方面並沒有很強硬,“兩隻牛”不排除和解可能。

事實上,縱觀我國功能性飲料市場,當年以紅牛一支獨大的市場格局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目前,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是百花齊放,戰國時代的格局。該市場已經步入後紅牛時代,各個企業都看好功能性飲料的發展前景和增長空間,因此,它們紛紛加入到這個行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功能性飲料市場,加上新生代的不斷擴容,2017年功能性飲料市場將拉開血戰的序幕。

參考:新京報,中國經濟網,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整理:賈順誼

雙方的商標授權日期截至2016年底。今年6月,泰國天絲對外表示,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嚴彬並未擁有“紅牛”品牌歸屬權甚至所有“紅牛”商標等一系列智慧財產權,自20多年前將紅牛飲料首次引入中國時,泰國天絲就一直致力於擴大“紅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很多業內人士直指中國紅牛自獲得商標授權後在國內的急速發展,像極了同樣深陷商標糾紛的加多寶。因此,‘紅牛’商標的續約問題引人關注。”甯立志說,中國紅牛與泰國紅牛、泰國天絲之間存在直接競爭關係,儘管該商標經過中國紅牛長期使用後價值有所增加,但也應尊重合同,遵守契約精神,雙方應通過協商來探討續約事宜。

華彬開拓新品路難走

在商標紛爭不明朗的情況下,華彬集團仍在發力。自2017年7月1日開始至年底,中國紅牛開始推行一項約為1.978億元的紅包促銷計畫。

同時,華彬集團在今年推出了新品“戰馬”,加大其廣告投入,意圖彌補紅牛在PET裝功能飲料市場的短板。而在2014年至2016年,華彬還先後引進了唯他可哥、果倍爽、VOSS等品牌。

業內人士猜測,華彬集中推出新品是在為可能出現的續約失敗提前進行戰略佈局。但根據媒體報導,這些新品的表現差強人意。2015年,華彬集團在中國快消領域的銷售額達234.01億元,其中紅牛的銷售額為230.7億元,占比高達98%。而唯他可哥與果倍爽銷售總額僅為3.31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華彬集團目前除紅牛外,VOSS、唯他可哥、果倍爽主打中高端路線,目前尚不具規模,屬於導入期,離市場爆發還有一段距離。而“戰馬”新品定位低端,主打三、四線市場,只是紅牛產品的一個補充,無法助其突圍。

基於此,華彬集團未來怎麼辦?租用他人品牌總會缺乏安全感,而華彬想要提高自己談判的籌碼,尋求與泰方新的合作方式,還要依靠自身的市場競爭實力。

泰國紅牛是否與中國紅牛一樣步王老吉後塵?

紅牛品牌掌握在泰國天絲手裡,授權到期中國紅牛肯定是理虧的,但現在博弈的是泰國紅牛依靠自己的海南工廠,是否有把握替代華彬的中國工廠,如果能,那麼泰國天絲就會更強硬,如果不行,還需要繼續依賴華彬,那麼這次爭鬥就是要增強自己的話語權,讓自己更有利。

在授權過期後,華彬還能繼續使用,這次泰國天絲也並沒有直接起訴華彬,而是起訴了奧瑞金,等於是不打主犯打從犯。因此,從目前角度看,泰國方面並沒有很強硬,“兩隻牛”不排除和解可能。

事實上,縱觀我國功能性飲料市場,當年以紅牛一支獨大的市場格局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目前,國內功能性飲料市場是百花齊放,戰國時代的格局。該市場已經步入後紅牛時代,各個企業都看好功能性飲料的發展前景和增長空間,因此,它們紛紛加入到這個行業。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功能性飲料市場,加上新生代的不斷擴容,2017年功能性飲料市場將拉開血戰的序幕。

參考:新京報,中國經濟網,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整理:賈順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