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1980年的錦繡成都

有關成都的讀物, 數量不在少數。 也有不少有意思的內容。

比如像這冊《錦繡成都》, 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江山多嬌叢書”之一。 這類讀物, 在送仙橋舊書市場上常常會遇到。 老實說, 作為一般收藏, 很多人不會注意它, 總覺得價值不大。

不過, 這類的書, 因為時代痕跡, 價值觀的變化等等, 都會留下些許研究歷史的線索。 但也正是因時代的緣故, 也可看出不同時代的風貌。

那時候還沒有錦裡, 也沒有金沙遺址, 更不要說繁華的寬窄巷子了。

我們來看看這本書寫了啥?

從這個內容提要上看, 這是給外地遊客的一本通俗讀物。 有了這樣一冊書, 大概對成都的方方面面都有所瞭解。

書裡說, 過去坐汽車出川, 光是翻秦嶺這座大山就要一整天。 現在(1980年代初)坐火車從成都出發, 只需兩天一夜就可到達首都北京。 當然, 今天的速度還要快許多。

這個目錄, 也是十分簡潔。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 旅遊地、美食、川劇都有所介紹。 當然, 成都周邊的景區, 也有所兼顧的, 比如都江堰、寶光寺、桂湖等等都在其中。

成都的科技, 最為特別的是銅壺閣。 陸遊寫了《銅壺記》, “為成都巨觀”, 後來提到的此處的, 似乎並不太多了。 至於雕板印刷, 是成都的一大特色, 可惜這一塊的研究還是有不少的空白。

吃茶一節, 介紹了人民公園的茶鋪、武侯祠的茶鋪、望江樓的茶鋪, 乃至於磨子橋的茶鋪, 酒設在小橋流水處。 在郊區的停車處, 也有形形色色的茶鋪, 可以領略到“遠近林盤如綠島, 萬頃嘉禾似海洋”的川西壩子的風光。 這類的場景, 是早不可見了。

至於川菜, 也有不少已經消逝的地方, 對餐館的些許記錄, 也可看出成都飲食風味的變遷。

這些都是珍貴的記錄。

從這本書的後記中, 我們可以看到文化顧問的強大, 在當時代表了成都文化的最高水準。

雷履平、鐘樹梁、楊槐等等都是當時活躍的文化學者。

雖然書中對市民生活著筆不多, 但也可看出成都生活的些許內容了。

讀這一冊《錦城成都》, 是可以走進1980年代的成都生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