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紙花海:堅硬的瞬間柔韌輕盈

長於紙雕的藝術家李洪波, 15年來堅持用中國傳統的“紙燈籠”、“拉花”技藝為藝術語言不斷探索當代藝術新的實驗和可能, 並成功地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敘事空間。

在他的最新個展“花海”中, 我們可以看到靜穆的石膏像、堅硬的石頭、木塊, 還有冰冷的武器等等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中早已有固定認識的物體, 但是, 當它們動起來的時候, 你才會發現你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假像”。 其實, 它們是由成千上萬張普普通通的紙, 經過精細地粘合, 再通過雕刻、打磨製作而成。 最有趣之處在於, 輕鬆的拉伸和挪移便使這些物體“面目全非”——堅硬、冰冷、強固的物體瞬間變成柔韌、輕盈和絢爛的“花海”。

這種有趣又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民間手藝色彩的藝術創作是淺顯易懂和平易近人的。 雖然不確定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家, 作者是否在意要不要讓普通民眾“喜歡”上他的作品, 但他確實做到了。 他在作品中所投入的耐心和精力更是令人欽佩。 有評論家指出李洪波的作品是一種苦修, 因為“每件作品需要一層一層地粘連, 動輒幾千張紙, 這種不厭其煩的粘合堆疊, 好似一個人寂寞地爬萬層臺階。 在製作過程中, 用工具切割打磨作品,

再精雕細琢, 從不可控到可控, 需要耗費藝術家大量的時間與耐心, 稍有疏漏則前功盡棄, 這裡有剛與柔的較量, 有收與放的取捨, 有對作品外形的剝離, 也有反觀自身而對外物的剝離。 每一步的製作都是藝術家磨礪自身脾性、磨煉自我內心的過程, 這又是一種從外向內的、舉輕若重般的修行”。 我很贊同這位評論家的看法, 也深刻地體會到李洪波在日復一日的粘合、打磨的過程中磨礪出的心性和對藝術堅定、執著的追求。 正是因為如此的積累, 他才具備這種“以柔克剛”的力量。 當穿過作品有趣的表面, 去探究其深層的內涵之時, 我們會發現, 藝術家在用一種看似單薄、柔弱的事物去對抗和消解強大、堅固的權力,
或者說“霸權”, 也因而創造了一種“美”。 也許, 藝術家也在有意提示我們, 這些單薄、柔弱的事物要通過大量的累積、聚合才足以形成抗衡“堅硬”和“頑固”的能量。 毋庸置疑, 這種力量是感人和普世的, 才能夠使不同年齡、性別、國別、信仰的人產生共鳴。 它映射出了人的局限和無限, 也映射出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愛相殺”, 這是世界性的問題, 也是文明社會一直追問的大命題。

徜徉在“花海”, 被它的絢麗、奇異和有趣所感染, 在感動和興奮之余, 也應多多去思考和感悟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去嘗試理解藝術家的意圖。 雖然不同的觀眾就會有不同的體會, 藝術家的想法也未必是一成不變, 甚至不一定是清晰、明確的, 但思考, 總不是壞事。

文| 楊欣欣 本文刊載於20170728《北京青年報》B5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