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戰狼2看中國的電影市場,是變好還是變壞了?

中國電影市場, 是好, 還是不好?

截至到2017年8月6日即時票房, 《戰狼2》累計票房31.09億, 超越《美人魚》在2016年創下的33.9億的中國內地總票房記錄,

咫尺之遙。

說來奇怪, 在內地總票房排行榜上, 排名前十的作品, 居然只有兩部豆瓣評分超過了7分, 一部是去年被自來水蜂擁推薦和讚美的《夏洛特煩惱》, 一部則是《戰狼2》。

而顯然, 《夏洛特煩惱》的製作誠意, 在電影品質上, 受到的爭議, 遠遠要小於《戰狼2》。 包括《美人魚》《捉妖記》在內, 幾乎都是在爭議裡, 一路勢如破竹創下票房記錄。

《美人魚》在行銷中宣揚的“欠星爺的一張電影票”, 成就了它至少在現在還保留的中國電影票房第一的稱號。

事實上, 你不得不承認, 在一部電影安插上一個極具話題性的標籤, 在網路社交時代, 傳播性極為快捷的病毒式擴散。

《百鳥朝鳳》被方勵一跪, 從而票房翻身, 這件事被電影業傳播了很長一段時間。 之所以電影能夠從一部立意落後的文藝電影, 成為年度佳作的原因。 並非方勵的跪地, 如果跪地就可以換來幾千萬票房, 以中國電影人現有的節操, 估摸著每次電影發行, 製片人都是願意下跪的。 之所以獨得成功, 緣由是方勵直播後, 媒體的關注, 觀眾憐惜,

加之導演吳天明老師過世, 在諸多情緒的包裹下。 媒體跟進, 社交平臺, 到處都有關於心疼“匠心作品”的發言, 一旦網路這個利器打開, 幾乎以網路為平臺社交的年輕人, 被“情懷”和熱點事件吸引, 流行性的觀影, 和好評, 便成為中國電影歷史, 一個新的現象。

十年前, 中國電影方興未艾時, 縱然電影票房不高, 院線不夠多, 但是實實在在, 每一部電影的評分匹配品質, 都算實在。 十年過去, 中國電影市場, 迎來了資本時代, 看電影, 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 最大的消費方式之一。 曬電影, 以及曬簡評, 也成為社交平臺, 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但是, 中國電影品質, 並沒有隨著市場的轉溫, 而真正迸發。 大量的爛片, 充斥市場, 早年那些依靠佳作, 盛名在外的導演, 已經開始胡言亂語, 撕破底線, 似乎當年的初心, 在票房的誘惑下, 變得毫無原則。

電影, 越拍越爛, 而引進片多數為視覺大片的前提下。 中國多數電影觀眾, 並沒有建立其完整和成熟的觀影思維, 和評判理智。 在“羊群效應”的驅使下,

在爛片的大氛圍的厭惡下, 人們還算不敢造次。 一旦媒體發功, 水軍出動, 就很有可能出現, 網路上的超級口碑, 實際品質平平的作品。

一旦電影, 成為粉絲電影, 他們形成的保護效應, 和反擊理智聲音的能力, 會前所未有的放大。 爛片在歷史的最終評判裡, 還是會很爛, 那些票房大賣, 得分尚優的佳作卻未必真的很佳, 這大概是華語電影, 目前經歷的一個尷尬的時期。

《忠愛無言》, 論電影立意, 是有其感人之處, 但是電影品質, 實屬平庸。 但是依託先行上映的引進片《一條狗的使命》, 引發許多愛狗人士的集體飆淚。 但是實際上《一條狗的使命》本身電影品質就粗糙而直白, 遠遠不如早期寵物題材電影的細膩, 深沉。 和《忠犬八公》等電影相比, 這部電影顯得急躁,而煽情刻意。雖然電影的一些元素還算新穎,但是的確難稱佳作。

比起這部略顯矯情的作品,《忠愛無言》除了依託題材的的真實性,電影技巧實在難言專業。但是依託水軍的強大力量,宣傳上的“寵物情懷”的綁架,不明真相的電影愛好者,便開始跟從性的好評。和容不下客觀性的評判。

這就好比你吃到一坨屎,當所有人不敢說自己遲到屎的時候,你還是會隨大流的說好吃。

其實形容吃屎也好,或者說你赴宴吃到難吃的東西也好。最終的結局是,你長期的這樣被潮流審美,其結局是,你永遠沒有真正獨立的思考,和底蘊性的審美。

如批評不自由,則讚美毫無意義。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在現有中國的文藝境況裡。中國很難衍生《霸王別姬》《活著》這種藝術大師級電影,甚至很鮮有《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類型的商業電影。

《湄公河行動》固然拍得激烈,雄壯,但是在電影工業的評定裡,它也只是依據電影規劃的優秀之作,並不能一味的因為涉及國家榮譽層面,就需要另眼相看。在網路上,任何稍微質疑其電影品質的言論,都會遭遇圍攻,謾駡,奚落。這種只能聽得見讚美的現象,的確是極為可怕的一種行為。

你可以詆毀《小時代》,那是因為媒體蓋棺定論它是爛片。所以,人人可以踩一腳的嘲弄。但是你千萬不能批評《湄公河案》《百鳥朝鳳》一句,因為它有“國家”“情懷”護體。

電影的本質,因為是電影的本質,它有藝術的價值,時代的需求,國家精神的傳播,但是一旦刻意綁架上精神和圖騰。那麼這樣的電影,就成為一種特攻,和壓迫。一旦,只允許歌頌,文藝本身就是一種失陷。

所以,不得不,吳京在經歷影視行業起起伏伏之後,深諳電影產業的諸多門道。當然,也或許是他背後軍師和製作公司的功勞。《戰狼1》是一部合格的中國出品軍事題材作品,也因為這樣的政治正確性,所以才審查和拍攝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政府性的支持。

《戰狼1》的拍攝,吳京是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畢竟此時的中國,最流行的,還是青春題材作品。但是正是因為電影產業的跟風,和螢幕上青春題材的萎靡,造作,嬌柔,使得硬漢題材的《戰狼》取得了異常不錯的票房和好評。

比起2002年那部後半段有些浮誇的同類型題材電影《沖出亞馬遜》,《戰狼》實際上仍然是這種塑造“美國隊長”式中國軍人的形象。對於中國這種尚武,崇拜英雄的國家,觀眾是相當喜歡這種設定。

而吳京,從那個風流倜儻的“太極少年”,再到硬漢殘忍的《殺破狼》殺手,到不死軍人“戰狼”,這一系列的變化。我只能說,吳京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商業螢幕塑造形象。而就此,電影藝術的吳京,恐怕不會再有多的造詣。

並非涉及軍事題材,個人魅力就會消失。只是,演員的責任,是詮釋好的角色,一旦被角色所固定,你可以得到商業上的回報,但是藝術性必然折損。甄子丹當年拍完《葉問》,票房大漲,但是成也葉問,敗也葉問,後期的甄子丹,再無超越之作,甚至風格固定,火了兩年,一時無兩,後頹敗。

說回戰狼系列,第二部的品質,不做評價。我個人認為軍事題材作品,其實反而是純商業作品。眼光敏銳也好,投機題材也好。總之,3天近10億,十天逾30億的票房,可以佐證這種“傾家蕩產”拍攝的眼界。

只是仍然不願意看到,在各大視頻網站,多數著名視頻Up主商業化推薦電影,網路明顯水軍帶節奏的前提下,豆瓣、時光等電影評分網站和自媒體平臺,幾乎容不下一點質疑的聲音。批評不懂電影算小問題,提升到不愛國,就算是其心可誅的詭辯了。

吳京在近日的採訪裡,也回擊到,大意是說中國需要英雄式螢幕形象,不能夠只有美國才有離奇的劇情,中國拍,就是爛片。

事實上,電影,本身就是許多不合理情節的結合。但是,好的電影,讓你在觀影過程裡,接受所有超越人之常情的設定,自然而然的接受。而反之,你時刻能夠感受電影在喜劇,熱血,或者感動裡跳戲,即便在票房上,他們能夠成為成功的商業電影,但是在電影藝術創作下,不可以盲目歌頌。

票房能夠體現一部電影的優秀,正如同一個的美貌可以證明一個人顏值;但是完整的電影結構,和劇情的設計有加,內涵提升,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文藝魂魄。

而一旦把不喜歡,或者剖心一部電影的缺憾,上升到不愛國的層面,你和這種言論的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思想和道德層面。如果以這樣的角度結合時代的本質來審視一部電影,你會發現,電視劇裡所厭惡的“手撕鬼子”,只是另一種的變種的不可戰勝。

電影工業嫺熟的好萊塢,美國隊長和漫威電影體系之所以被追捧,是因為他架空歷史的“憑空捏造”,既隱藏了美國夢,又巧妙的把美國人渴望的面對戰爭和軍人的精神,流暢的表達。中國人,最懂得的留白,在電影工業上,恰恰是美國人玩得最溜。愛國太突兀的話,這樣的表達,往往就會尷尬。

而一部電影,因為刻意標榜愛國,而多出來的分數,恰恰是這部電影,現在需要減去的分數。

我個人覺得吳京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戰狼》系列也是很有誠意的作品。但是,過度的捧殺,對於中國電影,和文藝本身,毫無幫助。

最後,祝願《戰狼2》大賣,更希望中國電影,和文藝,更成熟的成長。不僅僅是商業電影,粉絲電影,愛國電影可以盛行,那些可以啟發人類的美德,善良,愛和感動的電影,也可以被珍視。而獨立思考,永遠是一個人,面對生活和文藝作品最需要的品質。

這部電影顯得急躁,而煽情刻意。雖然電影的一些元素還算新穎,但是的確難稱佳作。

比起這部略顯矯情的作品,《忠愛無言》除了依託題材的的真實性,電影技巧實在難言專業。但是依託水軍的強大力量,宣傳上的“寵物情懷”的綁架,不明真相的電影愛好者,便開始跟從性的好評。和容不下客觀性的評判。

這就好比你吃到一坨屎,當所有人不敢說自己遲到屎的時候,你還是會隨大流的說好吃。

其實形容吃屎也好,或者說你赴宴吃到難吃的東西也好。最終的結局是,你長期的這樣被潮流審美,其結局是,你永遠沒有真正獨立的思考,和底蘊性的審美。

如批評不自由,則讚美毫無意義。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在現有中國的文藝境況裡。中國很難衍生《霸王別姬》《活著》這種藝術大師級電影,甚至很鮮有《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類型的商業電影。

《湄公河行動》固然拍得激烈,雄壯,但是在電影工業的評定裡,它也只是依據電影規劃的優秀之作,並不能一味的因為涉及國家榮譽層面,就需要另眼相看。在網路上,任何稍微質疑其電影品質的言論,都會遭遇圍攻,謾駡,奚落。這種只能聽得見讚美的現象,的確是極為可怕的一種行為。

你可以詆毀《小時代》,那是因為媒體蓋棺定論它是爛片。所以,人人可以踩一腳的嘲弄。但是你千萬不能批評《湄公河案》《百鳥朝鳳》一句,因為它有“國家”“情懷”護體。

電影的本質,因為是電影的本質,它有藝術的價值,時代的需求,國家精神的傳播,但是一旦刻意綁架上精神和圖騰。那麼這樣的電影,就成為一種特攻,和壓迫。一旦,只允許歌頌,文藝本身就是一種失陷。

所以,不得不,吳京在經歷影視行業起起伏伏之後,深諳電影產業的諸多門道。當然,也或許是他背後軍師和製作公司的功勞。《戰狼1》是一部合格的中國出品軍事題材作品,也因為這樣的政治正確性,所以才審查和拍攝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政府性的支持。

《戰狼1》的拍攝,吳京是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畢竟此時的中國,最流行的,還是青春題材作品。但是正是因為電影產業的跟風,和螢幕上青春題材的萎靡,造作,嬌柔,使得硬漢題材的《戰狼》取得了異常不錯的票房和好評。

比起2002年那部後半段有些浮誇的同類型題材電影《沖出亞馬遜》,《戰狼》實際上仍然是這種塑造“美國隊長”式中國軍人的形象。對於中國這種尚武,崇拜英雄的國家,觀眾是相當喜歡這種設定。

而吳京,從那個風流倜儻的“太極少年”,再到硬漢殘忍的《殺破狼》殺手,到不死軍人“戰狼”,這一系列的變化。我只能說,吳京找到了自己最合適的商業螢幕塑造形象。而就此,電影藝術的吳京,恐怕不會再有多的造詣。

並非涉及軍事題材,個人魅力就會消失。只是,演員的責任,是詮釋好的角色,一旦被角色所固定,你可以得到商業上的回報,但是藝術性必然折損。甄子丹當年拍完《葉問》,票房大漲,但是成也葉問,敗也葉問,後期的甄子丹,再無超越之作,甚至風格固定,火了兩年,一時無兩,後頹敗。

說回戰狼系列,第二部的品質,不做評價。我個人認為軍事題材作品,其實反而是純商業作品。眼光敏銳也好,投機題材也好。總之,3天近10億,十天逾30億的票房,可以佐證這種“傾家蕩產”拍攝的眼界。

只是仍然不願意看到,在各大視頻網站,多數著名視頻Up主商業化推薦電影,網路明顯水軍帶節奏的前提下,豆瓣、時光等電影評分網站和自媒體平臺,幾乎容不下一點質疑的聲音。批評不懂電影算小問題,提升到不愛國,就算是其心可誅的詭辯了。

吳京在近日的採訪裡,也回擊到,大意是說中國需要英雄式螢幕形象,不能夠只有美國才有離奇的劇情,中國拍,就是爛片。

事實上,電影,本身就是許多不合理情節的結合。但是,好的電影,讓你在觀影過程裡,接受所有超越人之常情的設定,自然而然的接受。而反之,你時刻能夠感受電影在喜劇,熱血,或者感動裡跳戲,即便在票房上,他們能夠成為成功的商業電影,但是在電影藝術創作下,不可以盲目歌頌。

票房能夠體現一部電影的優秀,正如同一個的美貌可以證明一個人顏值;但是完整的電影結構,和劇情的設計有加,內涵提升,才是一部電影真正的文藝魂魄。

而一旦把不喜歡,或者剖心一部電影的缺憾,上升到不愛國的層面,你和這種言論的人,已經不再是一個思想和道德層面。如果以這樣的角度結合時代的本質來審視一部電影,你會發現,電視劇裡所厭惡的“手撕鬼子”,只是另一種的變種的不可戰勝。

電影工業嫺熟的好萊塢,美國隊長和漫威電影體系之所以被追捧,是因為他架空歷史的“憑空捏造”,既隱藏了美國夢,又巧妙的把美國人渴望的面對戰爭和軍人的精神,流暢的表達。中國人,最懂得的留白,在電影工業上,恰恰是美國人玩得最溜。愛國太突兀的話,這樣的表達,往往就會尷尬。

而一部電影,因為刻意標榜愛國,而多出來的分數,恰恰是這部電影,現在需要減去的分數。

我個人覺得吳京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戰狼》系列也是很有誠意的作品。但是,過度的捧殺,對於中國電影,和文藝本身,毫無幫助。

最後,祝願《戰狼2》大賣,更希望中國電影,和文藝,更成熟的成長。不僅僅是商業電影,粉絲電影,愛國電影可以盛行,那些可以啟發人類的美德,善良,愛和感動的電影,也可以被珍視。而獨立思考,永遠是一個人,面對生活和文藝作品最需要的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