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年節那些美麗詩詞”之“立秋節氣”

“中國年節那些美麗詩詞”之“立秋節氣”

張秀陽/整理

立秋, 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標誌著秋天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 古籍《群芳譜》對立解釋為:“立, 始建也。 ”“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 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 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 這八個節氣, 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 標示出季節的轉換, 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古人把立秋分成三候:初候, 涼風至。 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 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二候, 白露降。 大雨之後, 清涼風來, 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 尚未凝珠, 故曰白露降, 示秋金之白色也;三候, 寒蟬鳴。 寒蟬, 《爾雅》曰寒螿蟬, 小而青紫者。 馬氏曰物生於暑者, 其聲變之矣。

交立秋時, 正是農曆的七月, 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時天氣依然很熱, 立秋之後仍有一“伏”, “秋老虎”依然存在。 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 但是, 大自然還是有了變化。 出現了中午熱、早晚涼的氣候特徵,

而且“一場秋雨一場涼, 十場秋雨就結霜。 ”

立秋日對農民顯得尤為重要, 有農諺說:“雷打秋, 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 農夫不用力”。 這是說立秋日。 如果聽到雷聲, 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 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 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 可以坐等豐收。

立秋節, 也稱七月節。 周代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 到西郊迎秋, 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 漢代仍承此俗。 《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 迎秋於西郊, 祭白帝蓐收, 車旗服飾皆白, 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 並有天子入圃射牲, 以薦宗廟之禮, 名日軀劉。 殺獸以祭, 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 每逢立秋日, 也祭祀五帝。 《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宋代, 立秋之日, 男女都戴楸葉, 以應時序。 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 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 明承宋俗。 清代在立秋節這天, 懸秤稱人, 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 以驗夏中之肥瘦。 因為人到夏天,

本就沒有什麼胃口, 飯食清淡簡單, 兩三個月下來, 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 秋風一起, 胃口大開, 想吃點好的, 增加一點營養, 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 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 “以肉貼膘”。

民國以來, 在廣大農村中, 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 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 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 又有在立秋前一日, 陳冰瓜, 蒸茄脯, 煎香薷飲等風俗。

立秋節氣詩詞會輯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後一日與朱舍人同直 [唐] 徐鉉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 徐鉉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大火複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

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一葉落 (唐)白居易

煩暑鬱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裡。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 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七月節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唐 )李紳

深夜星漢靜,秋風初報涼。

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颺。

此際昏夢清,斜月滿軒房。

屣履步前楹,劍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

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

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

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

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

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衰葉滿欄草,斑毛盈鏡霜。

羸牛未脫轅,老馬強騰驤。

吟君白雪唱,慚愧巴人腸。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嶽見寄 ( 唐 )周墀

秋祠靈嶽奉尊罍,風過深林古柏開。

蓮掌月高珪幣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質明三獻雖終禮,祈壽千年別上杯。

豈是瑣才能祀事,洪農太守主張來。

寄華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詔祭嶽詩 ( 唐 )李景讓

關河豁靜曉雲開,承詔秋祠太守來。

山霽蓮花添翠黛,路陰桐葉少塵埃。

朱轓入廟威儀肅,玉佩升壇步武回。

往歲今朝幾時事,謝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日 [唐] 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立秋日悲懷 [唐] 令狐楚

清曉上高臺,秋風今日來。

又添新節恨,猶抱故年哀。

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

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縗。

立秋日 [唐] 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雲官。

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涼稍動,近日暑猶殘。

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

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側弁,遊鮪對憑欄。

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立秋日 [唐] 劉言史

商風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 武元衡

風入昭陽池館秋,片雲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立秋後自京歸家 (唐)李郢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水岸橫槎。

松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燈對絳紗。

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於蛇。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齊己

葛衣沾汗功雖健,紙扇搖風力甚卑。

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

竹軒靜看蜘蛛掛,莎徑閑聽蟋蟀移。

天外有山歸即是,豈同遊子暮何之。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唐 )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

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雲虹近,人寰氣象遙。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

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淩空愛泬寥。

更聞金刹下,鐘梵晚蕭蕭。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 ) 盧綸

嵩高雲日明,潘岳賦初成。

籬槿花無色,階桐葉有聲。

絳紗垂簟淨,白羽拂衣輕。

鴻雁悲天遠,龜魚覺水清。

別弦添楚思,牧馬動邊情。

田雨農官問,林風苑吏驚。

松篁終茂盛,蓬艾自衰榮。

遙仰憑軒夕,惟應喜宋生。

立秋日出郊有感 (宋 )郭印

霽色千山曉,秋聲一葉風。

田原矜雨足,秔芋報年豐。

甲胄三軍解,車書萬里同。

黎元如永息,和義有深功。

立秋 ( 宋 )方翥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立秋 ( 宋 )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品令·立秋十日 (宋)卓田

立秋十日,早露出新涼麵。斜風急雨,戰退炎光一半。月上紗窗,疑是廣寒宮殿。無端宋玉,撩亂生悲怨。一年好處,都被秋光占斷。你且思量,今夜怎生消遣。

次韻和李舍人立秋祠太乙宮宿齋書事之什 (宋 )楊億

太乙祠宮肅,齋居薦至誠。

已將茅縮酒,應用面為牲。

月映金天朗,風來玉宇清。

玄談知理勝,蔬食覺身輕。

仙馭排雲下,空歌繞殿聲。

仍聞得丹訣,簪紱頓忘情。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漢嘉數得雨然未足也立秋 ( 宋)陸遊

畫簷鳴雨早秋天,不喜新涼喜有年。

眼裡香粳三萬頃,寄聲父老共欣然。

次韻張慵庵立秋有懷 (宋 ) 方回

西風一葉未為稠,積雨寒添客思秋。

試以物情觀燕壘。可無心事寄菟裘。

硯何堪辦三錢水,竹豈能逾十稔樓。

真是先生有歸興,不應如我雪盈頭。

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問月亭 (宋 )楊萬里

雨後林中別檨涼,意行幽徑不知長。

風蟬幸自無星事,強為閒人報夕陽。

立秋 (宋 )張耒

西風嫋嫋木颼颼,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詞最好,為君重賦竟陵秋。

癸卯立秋後一日鑿井竹間 ( 宋 )張鎡

茲歲苦告晹,旱熯彌五旬。

老火秋益焚,陽螭燎朱鱗。

小寢屢亭午,床移瞰墀垠。

迎南有風到,汛掃方無塵。

髯奴挈餅水,雲此乞諸鄰。

同居雖楹連,列位難地均。

舊井蔭一亭,經夏汲取頻。

霤澤既稍愆,土脈幾就湮。

倏思書齋外,牆西種叢筠。

而間事墾掘,泉眼當津津。

涓辰甲戍良,霜鍤穿苔茵。

下浚十尺餘,疏泥出膠墐。

靈泉果旁溢,清冷潔如銀。

板松帝為底,環塼虛至唇。

汞沙赤顆塊,石英紫玲皴。

投置可蠲疾,釀麴尤甘醇。

青絲系銅壺,挹玩醒心神。

當年負暄老,猶將獻嚴宸。

九重方焦勞,渴饑念黎民。

昨暮雨一篩,四野艱敷勻。

今晨直言詔,庶政勤諮詢。

諫聽將必行,純誠動蒼旻。

沾蘇遍原畝,丕昭吾君仁。

立秋絕句 (宋 )范成大

三伏薰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立秋有感 (宋 )白玉蟾

溪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彈冠。

方旦喜無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中如許,不覺鼻頭酸。

立秋前六言 ( 宋 )晁說之

今日自須欣喜,明朝池上秋風。

聽雨如聽古樂,得書似得良朋。

立秋後三日得二侄並侄孫家書 (宋 ) 程公許

萬里書來印籀紅,慰情何但萬金同。

縣絲性命倖存活,發地生涯甘阨窮。

老去憂心長似醉,秋來衰鬢亂飛蓬。

故園未有西歸日,且願平安信數通。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宋 )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

立秋後 (宋 ) 蘇轍

伏中苦熱焦皮骨,秋後清風渥肺肝。

天地不仁誰念爾,身心無著偶能安。

詩書久為消磨日,毛褐還須准擬寒。

謾許百年知到否,相從一日且盤桓。

立秋喜雨 ( 宋 ) 衛宗武

炎炎老火燒太空,熏灼萬類勢欲鎔。

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蟲。

金蛇飛走天鼓震,須臾散滅茫無蹤。

火輪烈烈揚熾焰,夜鏡炯炯摩青銅。

老夫望歲甚田叟,恨無神術驅群龍。

平明披衣視雲氣,霧靄四合何冥蒙。

沾濡俄頃遂滂沛,奔騰浩瀚猶崩洪。

雨珠雨玉何足貴,雨菽雨粟亦有窮。

涓流膏潤入秉穗,穰穰九穀苞其中。

良疇何啻萬萬頃,一稔囷櫛過崇墉。

溢為懽聲沸比屋,洗空愁歎蘇三農。

亦知誠感斯響答,古佛之一真圓通。

嗟吾年來生計蕩,殆若枯葉隨飄風。

甌窶汙邪不應禱,凍餓真與窮民同。

繼今甘霔願時有,鼓腹擊壤歌年豐。

次宋省齋立秋 (宋 ) 楊公遠

才見春花榮,又見春花謝。

花謝綠成陰,瞬目逢炎夏。

誰知俯仰間,禍融便回駕。

卻喜西風來,美矣難酬價。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領會,那許傍人借。

所原無榮辱,靜中觀物化。

立秋日湘舍熊生所居斸地得劍長三尺六寸 ( 宋 ) 黃彥平

野人斸地得神兵,鏟采埋光三尺半。

念求款識推甲乙,櫑具連環既蕪漫。

裡閭只從曾高說,棟宇未隨兒子換。

迄今要自二百年,前此怪藏那得算。

秋風是日來閶闔,利器乘時思擊斷。

肯論口腹車魚間,未露文章鬥牛畔。

良工拂拭勞三浴,志士提攜思一旦。

張雷博識固自佳,賈郭棄誕還可歡。

北岩華陰土性弱,顏色暫時供把玩。

不如一洗青海水,徑斬長鯨為萬段。

立秋日破曉入山攜枕簟睡於禪靜庵中作詩一首 (宋 )毛滂

西風安起無人鄉,雲深萬籟含清商。

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斷蟬抱柳咽殘月,臥霞排霧通朝陽。

過橋寺影出疏木,入戶竹色來低牆。

蒲團紙帳兩寂寞,獨有老檜磨風霜。

東堂老子喜睡人,來借一榻樂未央。

含風漣漪開玉脊,小屏晚綠橫瀟湘。

夢寒支枕風入發,過眼冉冉茶煙蒼。

紅薇花陰煮玉醴,滿甌飛雪置我旁。

平生世味總如水,老大縱健肝膈涼。

翛然此意不可道,臥看石竹凝孤芳。

立秋有感寄蘇子美 (宋 ) 歐陽修

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

物情未必爾,我意先已淒。

雖恐芳節謝,猶忻早涼歸。

起步雲月暗,顧瞻星斗移。

四時有大信,萬物誰與期。

故人在千里,歲月令我悲。

所嗟事業晚,豈惜顏色衰。

廟謀今謂何,胡馬日以肥。

立秋後病作此寫懷 ( 宋 ) 強至

臥病喜秋至,昏煩庶以平。

清風不少濟,宿疢仍相攖。

涼葉猶未振,陰蛩已先鳴。

四時順萬物,奚獨戕吾生。

立秋日川上作 (宋 )邵雍

富貴固難愛,貧寒易得愁。

休將少時態,移作老年羞。

既有非常樂,須防不測憂。

誰能保終始,長作國公侯。

立秋 ( 宋 ) 沈說

昨日午時秋,西風夜轉頭。

吹來溪外雨,藏卻樹間樓,

暝帶棲鴉色,涼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鬢早颼颼。

立秋 (宋) 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淳佑辛酉立秋後一日遊鼓山 (宋 )釋道沖

野徑斜連石澗傍,草根昵昵語寒螿。

郊原經雨多秋意,庭院無人自夕陽。

風卷暮雲歸碧嶂,葉隨野水入寒塘。

數家籬落楓林外,枳殼垂青菊綻黃。

立秋後十日 (宋 )舒邦佐

萬綠枝頭一葉黃,秋風恰則到林塘。

晚雲更作瀟瀟雨,拾得人間一夜涼。

中山立秋 (宋 )宋祁

峰雲曉影破孱顏,萬里風生結早寒。

人在兜零煙外走,歲從鶗鴂口中殘。

槽花並滴添新酎,笥月兼輪掩故紈。

白髮光陰誠可惜,五年搔首望長安。

立秋後一日涼風蕭瑟便若感人 (宋 )宋庠

倏忽徂炎罷,驚秋自此辰。

殘蜩空愛露,孤扇欲辭人。

嵩少千尋嶺,滄浪萬里津。

如何一乘興,煙策弄飆輪。

立秋 (宋 )王鎡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立秋夕 (宋 )武衍

水花香弄晚風清,閒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覺,一天星濕露華明。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宋 ) 陽枋

造化仁民意,瀟瀟夜雨聲。

焦原換得潤,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陰密,濯餘天氣清。

秋河從此挽,盡洗北來兵。

立秋日迓宣諭中丞奉懷宋嗣宗 ( 宋 ) 喻良能

繡斧離朝右,羸驂走道周。

侵星宵不寐,曝日夕初休。

天地方炎暑,山林漫早秋。

廣文官舍靜,應念汗交流。

立秋之夕對酒成章粗遣清景以招佳詠 (宋 )張繼先

閃閃秋光好,行行萬寶成。

松高孤鶴唳,竹密一蟬鳴。

大醉衣襟濕,空歌風度清。

腰琴宜更作,楚澤有餘情。

立秋夕作 (元 )何中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

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

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

亂山高下碧,煙靄淡浮浮。

感皇恩 立秋後一日有感 ( 元 )劉敏中

雲月淡幽窗,黃昏微雨。窗外梧桐共人語。秋來情味,便覺今宵如許。斷腸楊柳苑,芙蓉浦。

青鬢易消,失顏難駐。行樂光陰水東注。山林朝市,兩地笑人返袂。傷心都付與,潘郎句。

立秋日客去與啟之靜坐 (明 ) 蔡羽

蟬噪乘涼江雨輕,芙蓉沼上午陰生。

東家樹影屏間綠,北澗泉聲雲外清。

屐齒乍臨驚夢破,苔痕新長與階平。

漢庭侍從今虛曠,不是文園懶送迎。

立秋前一日載酒過懋忠 ( 明 )馮琦

今日良宴會,情深更起愁。

追歡還蔔夜,戀別不禁秋。

螢火含風冷,燈花近雨收。

休言尊酒盡,歸及細君謀。

立秋日憶陳從訓將至燕都 (明 ) 郭第

黃鳥忽飛過,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裡外,若個酒杯頻。

客路燕山曉,河橋禦水濱。

焦山凝望處,梧葉下秋旻。

立秋後夜起見明月 ( 明 ) 胡宗仁

深夜見明月,漸低西南隅。

光華射虛簷,照我床頭書。

開函見細字,歷歷如貫珠。

老眼未能讀,惆悵坐庭除。

風生梧葉鳴,光景殊蕭疏。

昨方入秋序,清涼便有餘。

立秋日盧溝送新鄭少師相公 (明 )嵇元夫

單車去國路悠悠,綠樹鳴蟬又早秋。

燕市傷心供帳薄,鳳城回首暮雲浮。

徒聞後騎宣乘傳,不見群公疏請留。

三載布衣門下客,送君垂淚過盧溝。

立秋日九龍溝觀蓮 (明 )李維楨

徑僻山深事事幽,塵情如洗坐夷猶。

相看菡萏千花色,不受梧桐一葉秋。

帶雨香從衣上惹,淩波影入酒中浮。

宜人少女風微扇,無數紅裙蕩小舟。

立秋後一日助甫見訪得霜字 ( 明 ) 李先芳

屏居對芳草,同病喜相將。

闌暑人如醉,新秋鬢有霜。

蟲鳴風雨夕,螢點薜蘿牆。

後夜看牛女,還期就一觴。

立秋日居田園有感 (明) 施漸

霏霏輕靄薄朝暉,又見涼釭一葉飛。

氣早疇官已應閏,天移星火欲流輝。

黍苗遍野勞歌少,杞菊成畦生事微。

誰謂門閑可羅雀,秋風轉覺雀來稀。

立秋 ( 明 )夏雲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立秋日懷方員外 ( 明 ) 楊基

幾日西清晝掩屏,綠塵幽蘚遍閑廳。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裡愁多隻願醒。

誤響閤鈴飛夜鵲,偶攤書卷落秋螢。

萍蹤已辦東南別,風雨長更各自聽。

立秋 ( 明) 周玉如

白帝嚴金駕,乘風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宣府逢立秋 (清 ) 計東

秋氣吾所愛,邊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慣,擁被五更殘。

風自長城落,天連大漠寬。

摩霄羨鷹隼,健翮爾飛搏。

舟中立秋 ( 清 ) 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立秋節氣詩詞會輯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後一日與朱舍人同直 [唐] 徐鉉

一宿秋風未覺涼,數聲宮漏日猶長。

林泉無計消殘暑,虛向華池費稻粱。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 徐鉉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大火複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

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一葉落 (唐)白居易

煩暑鬱未退,涼飆潛已起。

寒溫與盛衰,遞相為表裡。

蕭蕭秋林下,一葉忽先委。

勿言微搖落,搖落從此始。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 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七月節 (唐)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 (唐 )李紳

深夜星漢靜,秋風初報涼。

階篁淅瀝響,露葉參差光。

冰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薄帷乍飄卷,襟帶輕搖颺。

此際昏夢清,斜月滿軒房。

屣履步前楹,劍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號鼓互相望。

獨坐有所思,夫君鸞鳳章。

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

龍泉白玉首,魚服黃金裝。

報國未知效,惟鵜徒在梁。

裴回顧戎旃,顥氣生東方。

衰葉滿欄草,斑毛盈鏡霜。

羸牛未脫轅,老馬強騰驤。

吟君白雪唱,慚愧巴人腸。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嶽見寄 ( 唐 )周墀

秋祠靈嶽奉尊罍,風過深林古柏開。

蓮掌月高珪幣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質明三獻雖終禮,祈壽千年別上杯。

豈是瑣才能祀事,洪農太守主張來。

寄華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詔祭嶽詩 ( 唐 )李景讓

關河豁靜曉雲開,承詔秋祠太守來。

山霽蓮花添翠黛,路陰桐葉少塵埃。

朱轓入廟威儀肅,玉佩升壇步武回。

往歲今朝幾時事,謝君非重我非才。

立秋日 [唐] 令狐楚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立秋日悲懷 [唐] 令狐楚

清曉上高臺,秋風今日來。

又添新節恨,猶抱故年哀。

淚豈揮能盡,泉終閉不開。

更傷春月過,私服示無縗。

立秋日 [唐] 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和王卿立秋即事 (唐)司空曙

秋宜何處看,試問白雲官。

暗入蟬鳴樹,微侵蝶繞蘭。

向風涼稍動,近日暑猶殘。

九陌浮埃減,千峰爽氣攢。

換衣防竹暮,沈果訝泉寒。

宮響傳花杵,天清出露盤。

高禽當側弁,遊鮪對憑欄。

一奏招商曲,空令繼唱難。

立秋日 [唐] 劉言史

商風動葉初,蕭索一貧居。

老性容茶少,羸肌與簟疏。

舊醅難重漉,新菜未勝鉏。

才薄無潘興,便便畫偃廬。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日與陸華原于縣界南館送鄒十八 [唐] 武元衡

風入昭陽池館秋,片雲孤鶴兩難留。

明朝獨向青山郭,唯有蟬聲催白頭。

立秋後自京歸家 (唐)李郢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水岸橫槎。

松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燈對絳紗。

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於蛇。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裡,安仁謾起悲。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齊己

葛衣沾汗功雖健,紙扇搖風力甚卑。

苦熱恨無行腳處,微涼喜到立秋時。

竹軒靜看蜘蛛掛,莎徑閑聽蟋蟀移。

天外有山歸即是,豈同遊子暮何之。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唐 )孫逖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

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雲虹近,人寰氣象遙。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

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淩空愛泬寥。

更聞金刹下,鐘梵晚蕭蕭。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 ) 盧綸

嵩高雲日明,潘岳賦初成。

籬槿花無色,階桐葉有聲。

絳紗垂簟淨,白羽拂衣輕。

鴻雁悲天遠,龜魚覺水清。

別弦添楚思,牧馬動邊情。

田雨農官問,林風苑吏驚。

松篁終茂盛,蓬艾自衰榮。

遙仰憑軒夕,惟應喜宋生。

立秋日出郊有感 (宋 )郭印

霽色千山曉,秋聲一葉風。

田原矜雨足,秔芋報年豐。

甲胄三軍解,車書萬里同。

黎元如永息,和義有深功。

立秋 ( 宋 )方翥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立秋 ( 宋 )方嶽

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情。

一涼轉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

品令·立秋十日 (宋)卓田

立秋十日,早露出新涼麵。斜風急雨,戰退炎光一半。月上紗窗,疑是廣寒宮殿。無端宋玉,撩亂生悲怨。一年好處,都被秋光占斷。你且思量,今夜怎生消遣。

次韻和李舍人立秋祠太乙宮宿齋書事之什 (宋 )楊億

太乙祠宮肅,齋居薦至誠。

已將茅縮酒,應用面為牲。

月映金天朗,風來玉宇清。

玄談知理勝,蔬食覺身輕。

仙馭排雲下,空歌繞殿聲。

仍聞得丹訣,簪紱頓忘情。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漢嘉數得雨然未足也立秋 ( 宋)陸遊

畫簷鳴雨早秋天,不喜新涼喜有年。

眼裡香粳三萬頃,寄聲父老共欣然。

次韻張慵庵立秋有懷 (宋 ) 方回

西風一葉未為稠,積雨寒添客思秋。

試以物情觀燕壘。可無心事寄菟裘。

硯何堪辦三錢水,竹豈能逾十稔樓。

真是先生有歸興,不應如我雪盈頭。

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問月亭 (宋 )楊萬里

雨後林中別檨涼,意行幽徑不知長。

風蟬幸自無星事,強為閒人報夕陽。

立秋 (宋 )張耒

西風嫋嫋木颼颼,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詞最好,為君重賦竟陵秋。

癸卯立秋後一日鑿井竹間 ( 宋 )張鎡

茲歲苦告晹,旱熯彌五旬。

老火秋益焚,陽螭燎朱鱗。

小寢屢亭午,床移瞰墀垠。

迎南有風到,汛掃方無塵。

髯奴挈餅水,雲此乞諸鄰。

同居雖楹連,列位難地均。

舊井蔭一亭,經夏汲取頻。

霤澤既稍愆,土脈幾就湮。

倏思書齋外,牆西種叢筠。

而間事墾掘,泉眼當津津。

涓辰甲戍良,霜鍤穿苔茵。

下浚十尺餘,疏泥出膠墐。

靈泉果旁溢,清冷潔如銀。

板松帝為底,環塼虛至唇。

汞沙赤顆塊,石英紫玲皴。

投置可蠲疾,釀麴尤甘醇。

青絲系銅壺,挹玩醒心神。

當年負暄老,猶將獻嚴宸。

九重方焦勞,渴饑念黎民。

昨暮雨一篩,四野艱敷勻。

今晨直言詔,庶政勤諮詢。

諫聽將必行,純誠動蒼旻。

沾蘇遍原畝,丕昭吾君仁。

立秋絕句 (宋 )范成大

三伏薰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立秋有感 (宋 )白玉蟾

溪年急似箭,日月跳如丸。

炎皇初解印,白帝又彈冠。

方旦喜無暑,教人又怕寒。

人生中如許,不覺鼻頭酸。

立秋前六言 ( 宋 )晁說之

今日自須欣喜,明朝池上秋風。

聽雨如聽古樂,得書似得良朋。

立秋後三日得二侄並侄孫家書 (宋 ) 程公許

萬里書來印籀紅,慰情何但萬金同。

縣絲性命倖存活,發地生涯甘阨窮。

老去憂心長似醉,秋來衰鬢亂飛蓬。

故園未有西歸日,且願平安信數通。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宋 )蘇軾

百重堆案掣身閑,一葉秋聲對榻眠。

床下雪霜侵戶月,枕中琴築落階泉。

崎嶇世味嘗應遍,寂寞山棲老漸便。

惟有憫農心尚在,起瞻雲漢更茫然。

立秋後 (宋 ) 蘇轍

伏中苦熱焦皮骨,秋後清風渥肺肝。

天地不仁誰念爾,身心無著偶能安。

詩書久為消磨日,毛褐還須准擬寒。

謾許百年知到否,相從一日且盤桓。

立秋喜雨 ( 宋 ) 衛宗武

炎炎老火燒太空,熏灼萬類勢欲鎔。

高田幅裂稼已腐,低壤釜沸禾生蟲。

金蛇飛走天鼓震,須臾散滅茫無蹤。

火輪烈烈揚熾焰,夜鏡炯炯摩青銅。

老夫望歲甚田叟,恨無神術驅群龍。

平明披衣視雲氣,霧靄四合何冥蒙。

沾濡俄頃遂滂沛,奔騰浩瀚猶崩洪。

雨珠雨玉何足貴,雨菽雨粟亦有窮。

涓流膏潤入秉穗,穰穰九穀苞其中。

良疇何啻萬萬頃,一稔囷櫛過崇墉。

溢為懽聲沸比屋,洗空愁歎蘇三農。

亦知誠感斯響答,古佛之一真圓通。

嗟吾年來生計蕩,殆若枯葉隨飄風。

甌窶汙邪不應禱,凍餓真與窮民同。

繼今甘霔願時有,鼓腹擊壤歌年豐。

次宋省齋立秋 (宋 ) 楊公遠

才見春花榮,又見春花謝。

花謝綠成陰,瞬目逢炎夏。

誰知俯仰間,禍融便回駕。

卻喜西風來,美矣難酬價。

且效柴桑人,寄傲南窗下。

此意自領會,那許傍人借。

所原無榮辱,靜中觀物化。

立秋日湘舍熊生所居斸地得劍長三尺六寸 ( 宋 ) 黃彥平

野人斸地得神兵,鏟采埋光三尺半。

念求款識推甲乙,櫑具連環既蕪漫。

裡閭只從曾高說,棟宇未隨兒子換。

迄今要自二百年,前此怪藏那得算。

秋風是日來閶闔,利器乘時思擊斷。

肯論口腹車魚間,未露文章鬥牛畔。

良工拂拭勞三浴,志士提攜思一旦。

張雷博識固自佳,賈郭棄誕還可歡。

北岩華陰土性弱,顏色暫時供把玩。

不如一洗青海水,徑斬長鯨為萬段。

立秋日破曉入山攜枕簟睡於禪靜庵中作詩一首 (宋 )毛滂

西風安起無人鄉,雲深萬籟含清商。

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斷蟬抱柳咽殘月,臥霞排霧通朝陽。

過橋寺影出疏木,入戶竹色來低牆。

蒲團紙帳兩寂寞,獨有老檜磨風霜。

東堂老子喜睡人,來借一榻樂未央。

含風漣漪開玉脊,小屏晚綠橫瀟湘。

夢寒支枕風入發,過眼冉冉茶煙蒼。

紅薇花陰煮玉醴,滿甌飛雪置我旁。

平生世味總如水,老大縱健肝膈涼。

翛然此意不可道,臥看石竹凝孤芳。

立秋有感寄蘇子美 (宋 ) 歐陽修

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

物情未必爾,我意先已淒。

雖恐芳節謝,猶忻早涼歸。

起步雲月暗,顧瞻星斗移。

四時有大信,萬物誰與期。

故人在千里,歲月令我悲。

所嗟事業晚,豈惜顏色衰。

廟謀今謂何,胡馬日以肥。

立秋後病作此寫懷 ( 宋 ) 強至

臥病喜秋至,昏煩庶以平。

清風不少濟,宿疢仍相攖。

涼葉猶未振,陰蛩已先鳴。

四時順萬物,奚獨戕吾生。

立秋日川上作 (宋 )邵雍

富貴固難愛,貧寒易得愁。

休將少時態,移作老年羞。

既有非常樂,須防不測憂。

誰能保終始,長作國公侯。

立秋 ( 宋 ) 沈說

昨日午時秋,西風夜轉頭。

吹來溪外雨,藏卻樹間樓,

暝帶棲鴉色,涼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鬢早颼颼。

立秋 (宋) 釋道璨

碧樹蕭蕭涼氣回,一年懷抱此時開。

槿花籬下占秋事,早有牽牛上竹來。

淳佑辛酉立秋後一日遊鼓山 (宋 )釋道沖

野徑斜連石澗傍,草根昵昵語寒螿。

郊原經雨多秋意,庭院無人自夕陽。

風卷暮雲歸碧嶂,葉隨野水入寒塘。

數家籬落楓林外,枳殼垂青菊綻黃。

立秋後十日 (宋 )舒邦佐

萬綠枝頭一葉黃,秋風恰則到林塘。

晚雲更作瀟瀟雨,拾得人間一夜涼。

中山立秋 (宋 )宋祁

峰雲曉影破孱顏,萬里風生結早寒。

人在兜零煙外走,歲從鶗鴂口中殘。

槽花並滴添新酎,笥月兼輪掩故紈。

白髮光陰誠可惜,五年搔首望長安。

立秋後一日涼風蕭瑟便若感人 (宋 )宋庠

倏忽徂炎罷,驚秋自此辰。

殘蜩空愛露,孤扇欲辭人。

嵩少千尋嶺,滄浪萬里津。

如何一乘興,煙策弄飆輪。

立秋 (宋 )王鎡

西風吹縐碧紗衣,金井梧桐昨夜飛。

自汲井花調藥罷,卻簪秋葉滿頭歸。

立秋夕 (宋 )武衍

水花香弄晚風清,閒立梧桐看月生。

夜漏向深秋始覺,一天星濕露華明。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宋 ) 陽枋

造化仁民意,瀟瀟夜雨聲。

焦原換得潤,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陰密,濯餘天氣清。

秋河從此挽,盡洗北來兵。

立秋日迓宣諭中丞奉懷宋嗣宗 ( 宋 ) 喻良能

繡斧離朝右,羸驂走道周。

侵星宵不寐,曝日夕初休。

天地方炎暑,山林漫早秋。

廣文官舍靜,應念汗交流。

立秋之夕對酒成章粗遣清景以招佳詠 (宋 )張繼先

閃閃秋光好,行行萬寶成。

松高孤鶴唳,竹密一蟬鳴。

大醉衣襟濕,空歌風度清。

腰琴宜更作,楚澤有餘情。

立秋夕作 (元 )何中

但覺焦原苦,何當沛澤流?

夕風微報響,古木暗藏秋。

未事冥難測,閒心遠作愁。

亂山高下碧,煙靄淡浮浮。

感皇恩 立秋後一日有感 ( 元 )劉敏中

雲月淡幽窗,黃昏微雨。窗外梧桐共人語。秋來情味,便覺今宵如許。斷腸楊柳苑,芙蓉浦。

青鬢易消,失顏難駐。行樂光陰水東注。山林朝市,兩地笑人返袂。傷心都付與,潘郎句。

立秋日客去與啟之靜坐 (明 ) 蔡羽

蟬噪乘涼江雨輕,芙蓉沼上午陰生。

東家樹影屏間綠,北澗泉聲雲外清。

屐齒乍臨驚夢破,苔痕新長與階平。

漢庭侍從今虛曠,不是文園懶送迎。

立秋前一日載酒過懋忠 ( 明 )馮琦

今日良宴會,情深更起愁。

追歡還蔔夜,戀別不禁秋。

螢火含風冷,燈花近雨收。

休言尊酒盡,歸及細君謀。

立秋日憶陳從訓將至燕都 (明 ) 郭第

黃鳥忽飛過,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裡外,若個酒杯頻。

客路燕山曉,河橋禦水濱。

焦山凝望處,梧葉下秋旻。

立秋後夜起見明月 ( 明 ) 胡宗仁

深夜見明月,漸低西南隅。

光華射虛簷,照我床頭書。

開函見細字,歷歷如貫珠。

老眼未能讀,惆悵坐庭除。

風生梧葉鳴,光景殊蕭疏。

昨方入秋序,清涼便有餘。

立秋日盧溝送新鄭少師相公 (明 )嵇元夫

單車去國路悠悠,綠樹鳴蟬又早秋。

燕市傷心供帳薄,鳳城回首暮雲浮。

徒聞後騎宣乘傳,不見群公疏請留。

三載布衣門下客,送君垂淚過盧溝。

立秋日九龍溝觀蓮 (明 )李維楨

徑僻山深事事幽,塵情如洗坐夷猶。

相看菡萏千花色,不受梧桐一葉秋。

帶雨香從衣上惹,淩波影入酒中浮。

宜人少女風微扇,無數紅裙蕩小舟。

立秋後一日助甫見訪得霜字 ( 明 ) 李先芳

屏居對芳草,同病喜相將。

闌暑人如醉,新秋鬢有霜。

蟲鳴風雨夕,螢點薜蘿牆。

後夜看牛女,還期就一觴。

立秋日居田園有感 (明) 施漸

霏霏輕靄薄朝暉,又見涼釭一葉飛。

氣早疇官已應閏,天移星火欲流輝。

黍苗遍野勞歌少,杞菊成畦生事微。

誰謂門閑可羅雀,秋風轉覺雀來稀。

立秋 ( 明 )夏雲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立秋日懷方員外 ( 明 ) 楊基

幾日西清晝掩屏,綠塵幽蘚遍閑廳。

病中事少翻嫌健,醉裡愁多隻願醒。

誤響閤鈴飛夜鵲,偶攤書卷落秋螢。

萍蹤已辦東南別,風雨長更各自聽。

立秋 ( 明) 周玉如

白帝嚴金駕,乘風下紫微。

德惟宣湛露,令即屏炎輝。

乍驚青梧落,將催赤雁飛。

何須賦團扇,恩顧似君稀。

宣府逢立秋 (清 ) 計東

秋氣吾所愛,邊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慣,擁被五更殘。

風自長城落,天連大漠寬。

摩霄羨鷹隼,健翮爾飛搏。

舟中立秋 ( 清 ) 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雲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