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誰說余文樂沒演技?這部十年一遇的好電影絕對欠他一個影帝!

有些電影可以用好與壞來評判, 而有些不可以, 《一念無明》就是這樣的電影。

這是一部講述躁郁症患者的電影, 但又不僅僅只是講述躁鬱症的電影。

余文樂、曾志偉和金燕玲零片酬參加拍攝, 余文樂接到劇本時, 曾用“十年一遇”來形容它。 導演黃進憑藉這部僅有200萬港幣16天拍攝的小成本電影, 一舉包攬了第36屆香港金像獎的三項大獎, 其中就有最佳新晉導演獎。

而影片中的女主金燕玲拍攝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天, 卻也憑藉此片獲得了最佳女配角。 有人說香港電影早已沒落, 但是從這部影片的身上, 我看到了過去純粹的香港電影, 重新崛起的雛形。

影片改編自香港真實新聞案件。 截止至2016年, 中國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 每年13萬的自殺人數中, 超過4成是抑鬱症患者。 而香港, 是一個平均每天都有三人自殺的地方。 狹窄的生存空間, 過高的生活壓力, 這個世界很累, 幾乎人人都在生病。

曾經有調查顯示, 在中國, 25歲以上的在職青年, 超過半數以上存在心裡和情緒上的亞健康狀態。 這些壓力的來源, 或來自生活, 或來自家庭, 也或許來自于周圍紛雜的人言輿論。 究竟是我們都病了, 還是這個社會, 讓我們早已分不清,

誰是正常的, 誰是有病的。

影片中余文樂飾演的阿東是一個躁郁症患者。 同絕大多數普通人一樣, 上班, 戀愛, 攢錢, 談婚論嫁。 只是這一切看似平淡的生活表面下, 掩藏著破爛不堪的感情黑洞。

他精神異常的母親, 不管不問的父親和遠走國外的弟弟。 這一切的壓力, 漠視和母親情緒失控下的打擊, 塑造了阿東對感情的執拗和對肯定的渴望。 於是他寧願一個人背負照顧母親的重任也不願意將她送去養老院。

母親意外死去後, 從精神病院出來後的阿東, 是渴望過上正常生活的。 他常常說“我沒有病”,

可是他信嗎?他爸爸信麼?他的未婚妻信嗎?他周圍的鄰居信嗎?

他可以正常的擠公交坐地鐵上下班, 可是沒有公司願意要他, 因為他們覺得他“有病”。

他可以在哥們的婚禮上大聲指責那些不尊重新人的來賓, 可是這樣的行為, 被人稱作“有病”。

他在超市瘋狂的吃巧克力來填補內心溺水般的絕望時,卻被一群人圍觀議論,拍照上傳,他們說他“有病”。

可他從未傷害過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只是有過躁鬱症,他只是曾經在照顧母親洗澡時,意外導致母親死亡,他只是想跟自己的未婚妻道個歉,卻一次次被人揭開血淋淋的傷口,卻始終無法擺脫精神病的名號。

到底是誰有病?是阿東?還是這個社會冷漠的人群,變態的輿論。

有人說這部影片不適合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因為看完後,你會覺得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壓抑和傷痛。從我看到影片的第30分鐘開始,我整個人都是僵硬的。那是一種來自於靈魂的拷問,是讓你看到這個社會最醜陋的一面後,再讓你發現你的無能為力,因為那些醜陋的面容裡,你會看到你自己。

我看過余文樂的很多影片,唯獨這一部,是我認為的,他演技最頂級的一部。那個狹小的房間內,余文樂將阿東的孤獨,暴躁,病態和無奈,演繹的分毫不差。隱忍時臉部肌肉微微的顫動,吐出藥片時矛盾掙扎的痛苦,以及在超市如溺水般吞咽巧克力時的絕望無助。

有人形容躁郁症患者是在天堂和地獄中穿梭的勇敢靈魂。而很多時候,他們除了需要治病,更重要的,是治心。他們不是異類,他們只是生病了。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暖心的新聞,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探望一個中度抑鬱症患者朋友,孩子問媽媽,他好嚇人,他怎麼了。媽媽說,“哥哥只是生病了,和你感冒一樣,你去抱抱他,他會很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心理疾病難治,而是這個社會的包容性太低,輿論性又太強,亦或者是,我們親手將他們逼上了自殺的絕路。

kimi喬任梁

影片中曾志偉說過一句話“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我們習慣了逃避責任,習慣了只愛自己,習慣了讓自己處於一個混蛋的位置,因為或許在這個世界上,做壞人,反而可以活的更輕鬆。可是我們忘記了,不是什麼,都可以外派給別人做。愛情不能,親情更不能。

一念無明,佛家用語,導演將這部影片命名為《一念無明》,我想了很久他的用意,想來想去,也不知道用什麼語句來形容它最適切。或許是因為太愛,所以會覺得任何的辭藻都顯得太過蒼白。就像文章開頭說的,有些電影,無法用好和壞來評價,而有些用意,又何必一定要用言語去形容得清。

如果一定要總結這部影片的主題,我想結尾《小王子》的那一段話或許就是對影片最好的評價:“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他在超市瘋狂的吃巧克力來填補內心溺水般的絕望時,卻被一群人圍觀議論,拍照上傳,他們說他“有病”。

可他從未傷害過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只是有過躁鬱症,他只是曾經在照顧母親洗澡時,意外導致母親死亡,他只是想跟自己的未婚妻道個歉,卻一次次被人揭開血淋淋的傷口,卻始終無法擺脫精神病的名號。

到底是誰有病?是阿東?還是這個社會冷漠的人群,變態的輿論。

有人說這部影片不適合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因為看完後,你會覺得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壓抑和傷痛。從我看到影片的第30分鐘開始,我整個人都是僵硬的。那是一種來自於靈魂的拷問,是讓你看到這個社會最醜陋的一面後,再讓你發現你的無能為力,因為那些醜陋的面容裡,你會看到你自己。

我看過余文樂的很多影片,唯獨這一部,是我認為的,他演技最頂級的一部。那個狹小的房間內,余文樂將阿東的孤獨,暴躁,病態和無奈,演繹的分毫不差。隱忍時臉部肌肉微微的顫動,吐出藥片時矛盾掙扎的痛苦,以及在超市如溺水般吞咽巧克力時的絕望無助。

有人形容躁郁症患者是在天堂和地獄中穿梭的勇敢靈魂。而很多時候,他們除了需要治病,更重要的,是治心。他們不是異類,他們只是生病了。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暖心的新聞,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探望一個中度抑鬱症患者朋友,孩子問媽媽,他好嚇人,他怎麼了。媽媽說,“哥哥只是生病了,和你感冒一樣,你去抱抱他,他會很開心”。

很多時候,不是心理疾病難治,而是這個社會的包容性太低,輿論性又太強,亦或者是,我們親手將他們逼上了自殺的絕路。

kimi喬任梁

影片中曾志偉說過一句話“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我們習慣了逃避責任,習慣了只愛自己,習慣了讓自己處於一個混蛋的位置,因為或許在這個世界上,做壞人,反而可以活的更輕鬆。可是我們忘記了,不是什麼,都可以外派給別人做。愛情不能,親情更不能。

一念無明,佛家用語,導演將這部影片命名為《一念無明》,我想了很久他的用意,想來想去,也不知道用什麼語句來形容它最適切。或許是因為太愛,所以會覺得任何的辭藻都顯得太過蒼白。就像文章開頭說的,有些電影,無法用好和壞來評價,而有些用意,又何必一定要用言語去形容得清。

如果一定要總結這部影片的主題,我想結尾《小王子》的那一段話或許就是對影片最好的評價:“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