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燒腦作大衛·戈爾的一生:倘若犧牲能喚醒對生命尊重,我義無反顧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大娃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嚴厲刑罰的死刑已然走過了數千年的歷史, 從古代的火焚炮烙和淩遲車裂, 到現代由野蠻至人道變遷的斬首電椅以及槍決注射, 不過死刑的目的卻不會跟隨執行手法而改變:剝奪犯罪者的生存權, 並用以震懾及教育將來有可能犯罪的人。 對於是否該廢除死刑的爭論不絕於耳, 目前全球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家還保留死刑, 而仍有一半以上的州保留死刑的美國可以看作是“是否廢除死刑之爭”的典型。 且不說美國審理死刑的司法成本有多高,

單就一點就足以讓大多數人對死刑的判決保持距離——誰敢保證死刑犯不是被冤枉的?

羅振宇曾在他的羅輯思維中用幾樁冤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對於死刑的廢除應該去對話的不是司法當局, 而是去改變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倫理觀念。 而可以改變普通人觀念的最有力武器不是整套的司法或哲學理論, 而是諸如自荷馬就開始講述的傳說以及民間流傳的白蛇和法海之間恩怨的傳奇。 所以, 不管你聽說過多少關於廢除死刑的字正腔圓的理由, 或許都不如這部直觀深刻的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來的實際。 影片豆瓣評分8.7, 雖然僅收穫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提名, 但從完成度上來看卻有著極高的品質。

“似曾相識”的大咖級選手

把冤屈的死刑犯從死亡邊緣拯救出來的題材總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本片不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態度野心都比以往的影片多了些許的新意, 試圖借一個極端的個案引發對制度以及罪與罰亦或是為夢想自我犧牲等諸多問題的思考。

艾倫·派克則基本延續了「誠信無價」中的表演, 稱職地詮釋了悲劇性人物的堅強與脆弱。 此人因「一級恐懼」中扮演理查·基爾前女友的高超演技而贏得了很高的讚揚和更好的角色的選擇權, 「你辦事我放心」中的薩米一角更是讓她收穫好評如潮並獲得了學院獎的提名。 而此後的她便步入不斷挑戰新的角色且收穫頗豐的重大轉型, 但大多都是有著迷人美麗外表缺內心複雜的女性, 此片中的演繹也為影片增色不少並摘得金熊獎提名。

失意哲學教授為理想謀殺自己

不少導演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死亡的思考, 西班牙導演亞曆杭德羅·阿梅納瓦爾在「深海長眠」中曾闡釋過“對於那些痛苦的肉體唯有死亡才能使靈魂解脫”的觀點, 而本片始終堅持的主張卻是廢除死刑且拯救走在邊緣的生命。 故事發生的德州是美國執行死刑最多的地方, 而男主大衛·戈爾和他的女助手康斯坦斯為死刑廢止奔走呼籲但收效甚微。

然而偏偏有這樣一種堅定信仰並執著追尋理想的人不顧誤解唾駡, 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踐行“飛蛾撲火”, 本片的主人公無疑就是其中之一。

影片開場便是似乎減肥成功的凱特·溫絲萊特飾演的女記者貝西丟棄冒煙拋錨汽車, 絕望地奔跑在漫長公路上卻換不來司機的搭救而精疲力竭且無計可施的場景。 有經驗的觀眾一看就知道影片註定不會有大團圓的結局,隨後影片也果然在女記者貝西採訪男主大衛·戈爾的過程以及大衛·戈爾此前生活片段回憶的雙線敘事結構中一層一層揭開事實的面紗。原來身兼奧斯丁大學哲學系教授外加慈愛父親的男主本應在反對死刑運動中春風得意,豈料有機會同市長據理力爭並時刻在課堂上言傳身受的他卻因雄辯中的曲高和寡而逐漸步入下坡路。

本身就為反對派輕描淡寫的“你說死刑會造成冤案,能舉個例子嗎”逼得啞口無言的男主,又因女學生企圖誘惑不果後而反咬一口聲稱強姦被告上法庭。雖然案子最終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但男主卻因此飽受妻子離開且被兒子抹上黑色記號的苦悶而終日借酒澆愁。豈料從此一蹶不振的他又因昔日親密戰友康絲坦斯·哈拉維也被強姦並虐殺身亡而再次走上輿論焦點,最終因種種證據似乎表明其是最大的嫌疑人而再次以謀殺罪鋃鐺入獄並面臨三日後“問斬”的局面。

於是,曾經寧可坐牢都不妥協的女主被即將執行死刑的男主欽點做最後三天的追蹤,而她也不失眾望的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各種蹊蹺而各種找證據力求翻案。最終在“死者形態平靜到不像強迫致死”的疑問中,拿到了那盤足以證明男主清白的錄影帶,鏡頭中女人從容將手銬的鑰匙吞進腹中後自己套上塑膠袋纏上膠帶,脫掉衣服帶上手銬後漸漸變成一具冰冷屍體。然而就在所有觀眾都急迫等待著女主憑藉證據為男主平冤昭雪之時,卻等來了男主已被處死的噩耗,而被遺憾悔恨折磨的女主也在民眾抗議和慶祝的聲音中嚎啕大哭。

如果故事就此終結就與那些普通的冤假錯案沒什麼區別了,所以導演發揮了“腦洞大”的優勢將其譜上了與眾不同的結局:大衛·戈爾用自己的生命讓冤案終於成了事實。原來因“死無對證”而拿不出現行死刑制度造成冤案實例的男主,與得了血癌的好友康絲坦斯設計了一個驚天大冤案,而女主在無形中成了這場局中的一顆棋子。值得慶倖的是,兩個人最終用生命證明了死刑制度可能會造成冤案而給予反對派致命的打擊,並得到了民眾的理解以及對死刑的重新審視。

殺人是否就該償命?

影片的懸疑結構非常嚴密,3天採訪形成的回敘將觀影者步步引入圈套卻又在逐漸引導下走向真相,而結尾抖開的最大懸念包袱也無疑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故事在表面上營造出冤假錯案的氛圍,然而未公開的真相卻是廢除死刑的支持者用激進的殉道方式也就是自殺的騙局,來假造死刑犯的冤獄案並藉以營造出死刑存在的爭議。很多影迷朋友都在導論大衛·戈爾的做法對他反對死刑的觀點的宣揚是否有幫助,亦或是這種“殉道者”的邏輯究竟能否值得提倡,不過大娃倒覺得對影片的思考不該停留於此。

要知道的是反對死刑並不是反對判刑,畢竟沒有人會不支持那些做了錯事的人應該接受懲罰的觀點,於是我們將法律作為審判的唯一依據。然而真正制定法律和最終判定結果的法官陪審團其實都是和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欲的人,也就勢必會摻雜主管音色的結果也意味著會出現不公正不客觀的現象,而明知道有可能犯錯誤卻做出無法更改結局或是無法彌補的選擇也未嘗不是一種殘酷呢?於是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康絲坦斯與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大衛·戈爾為了自己的理想奉獻出了生命。

顯然這種實現理想的方式激進到于外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地步,可縱觀歷史哪一次的改革不是伴隨流血者的犧牲呢,而導演也借助戈爾之口來闡述這種殉道的本質:其實殉道只是理想主義者為達成願望的一種極端手段。而心懷真誠、憐憫和理性的人在走投無路之時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來實現理想的做法,其實是值得稱頌與讚揚的。再者說來,倘若都能有這位哲學系教授一般為了理想信念而毫不妥協的精神,想必類似于呼格吉勒圖的傷心故事也就不會一次次重演了。

每個人都有理想,而你又會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多大的努力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有經驗的觀眾一看就知道影片註定不會有大團圓的結局,隨後影片也果然在女記者貝西採訪男主大衛·戈爾的過程以及大衛·戈爾此前生活片段回憶的雙線敘事結構中一層一層揭開事實的面紗。原來身兼奧斯丁大學哲學系教授外加慈愛父親的男主本應在反對死刑運動中春風得意,豈料有機會同市長據理力爭並時刻在課堂上言傳身受的他卻因雄辯中的曲高和寡而逐漸步入下坡路。

本身就為反對派輕描淡寫的“你說死刑會造成冤案,能舉個例子嗎”逼得啞口無言的男主,又因女學生企圖誘惑不果後而反咬一口聲稱強姦被告上法庭。雖然案子最終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但男主卻因此飽受妻子離開且被兒子抹上黑色記號的苦悶而終日借酒澆愁。豈料從此一蹶不振的他又因昔日親密戰友康絲坦斯·哈拉維也被強姦並虐殺身亡而再次走上輿論焦點,最終因種種證據似乎表明其是最大的嫌疑人而再次以謀殺罪鋃鐺入獄並面臨三日後“問斬”的局面。

於是,曾經寧可坐牢都不妥協的女主被即將執行死刑的男主欽點做最後三天的追蹤,而她也不失眾望的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各種蹊蹺而各種找證據力求翻案。最終在“死者形態平靜到不像強迫致死”的疑問中,拿到了那盤足以證明男主清白的錄影帶,鏡頭中女人從容將手銬的鑰匙吞進腹中後自己套上塑膠袋纏上膠帶,脫掉衣服帶上手銬後漸漸變成一具冰冷屍體。然而就在所有觀眾都急迫等待著女主憑藉證據為男主平冤昭雪之時,卻等來了男主已被處死的噩耗,而被遺憾悔恨折磨的女主也在民眾抗議和慶祝的聲音中嚎啕大哭。

如果故事就此終結就與那些普通的冤假錯案沒什麼區別了,所以導演發揮了“腦洞大”的優勢將其譜上了與眾不同的結局:大衛·戈爾用自己的生命讓冤案終於成了事實。原來因“死無對證”而拿不出現行死刑制度造成冤案實例的男主,與得了血癌的好友康絲坦斯設計了一個驚天大冤案,而女主在無形中成了這場局中的一顆棋子。值得慶倖的是,兩個人最終用生命證明了死刑制度可能會造成冤案而給予反對派致命的打擊,並得到了民眾的理解以及對死刑的重新審視。

殺人是否就該償命?

影片的懸疑結構非常嚴密,3天採訪形成的回敘將觀影者步步引入圈套卻又在逐漸引導下走向真相,而結尾抖開的最大懸念包袱也無疑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故事在表面上營造出冤假錯案的氛圍,然而未公開的真相卻是廢除死刑的支持者用激進的殉道方式也就是自殺的騙局,來假造死刑犯的冤獄案並藉以營造出死刑存在的爭議。很多影迷朋友都在導論大衛·戈爾的做法對他反對死刑的觀點的宣揚是否有幫助,亦或是這種“殉道者”的邏輯究竟能否值得提倡,不過大娃倒覺得對影片的思考不該停留於此。

要知道的是反對死刑並不是反對判刑,畢竟沒有人會不支持那些做了錯事的人應該接受懲罰的觀點,於是我們將法律作為審判的唯一依據。然而真正制定法律和最終判定結果的法官陪審團其實都是和我們一樣有著七情六欲的人,也就勢必會摻雜主管音色的結果也意味著會出現不公正不客觀的現象,而明知道有可能犯錯誤卻做出無法更改結局或是無法彌補的選擇也未嘗不是一種殘酷呢?於是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康絲坦斯與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大衛·戈爾為了自己的理想奉獻出了生命。

顯然這種實現理想的方式激進到于外人看來近乎瘋狂的地步,可縱觀歷史哪一次的改革不是伴隨流血者的犧牲呢,而導演也借助戈爾之口來闡述這種殉道的本質:其實殉道只是理想主義者為達成願望的一種極端手段。而心懷真誠、憐憫和理性的人在走投無路之時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來實現理想的做法,其實是值得稱頌與讚揚的。再者說來,倘若都能有這位哲學系教授一般為了理想信念而毫不妥協的精神,想必類似于呼格吉勒圖的傷心故事也就不會一次次重演了。

每個人都有理想,而你又會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多大的努力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

一起小打小鬧吧!

http://www.gzb001.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