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海象理財:供應鏈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推手

2017年8月1日, 財新中國發佈7月中國製造業最新PMI指數, 51.1的資料相比6月提高了0.7個百分點。 資料顯示, 我國製造業在全球信貸緊縮環境下, 仍然保持了強勁的上漲勢頭, 給我國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較為寬廣的增值空間和容錯空間。 與此同時, 聯繫上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主要任務再一次厘清了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的關係。 業內人士表示, 借助製造業持續向好的基礎, 探索金融業將採取怎樣的模式助力實體經濟, 將成為下一階段整體經濟工作的重點。

隨著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定位被最終確定, 互聯網金融作為與新興技術融合最為緊密的行業子集, 在產業+金融互通的趨勢下正在逐步擺脫單一標的、模式的傳統經營思路, 升級為從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高度尋找新商業模式和市場空間。 這其中, 供應鏈金融模式作為供給側改革金融端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勾連了傳統產業、金融業、產業鏈等多元領域, 目前已逐漸進入高速成長階段。 而互聯網金融行業如何能夠成功嫁接供應鏈金融的嶄新打法, 也成為自身能否順利轉型的關鍵。

供應鏈金融與互金行業的融合正不斷深化

2017年7月28日,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供應鏈戰略管理研究中心發佈了《2017供應鏈金融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 我國各界對供應鏈金融的前景持有比較樂觀的態度, 共有82%的受訪企業表示供應鏈金融在2017年將持續呈現上升勢頭。 部分相關資料甚至預計, 截至2020年, 我國的供應鏈金融市場將達到近15萬億元的規模。 在這一片“藍海”裡, 互聯網金融將始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縱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選取核心企業作為錨點, 其所在的產業鏈上游的保理業務(應收賬款融資)和下游的保兌倉業務共同組成了供應鏈條金融化的版圖。 但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營運模式下, 核心企業的地位和權重較大, 雖然上下游各中小原材料商、供應商能夠得到一定的金融服務, 但是整體並未形成1+N的有機鏈條模式, 業務開展也較為支離破碎,

核心企業“整合者”的意義並不凸顯。

但在互聯網金融介入之下, 供應鏈金融在各種互聯網技術、模式的催變下正在不斷升級。 最為重要的, 是實現了“商流、資訊流、物流、現金流”的四合一。 部分正在開展供應鏈金融的互金平臺一致表示, “四流”的有機統一是互金平臺能夠合理運用技術手段, 整合核心企業上下游經濟主體實現共贏的關鍵。 例如在資產端進行餐飲供應鏈金融佈局的海象理財認為, 隨著供應鏈金融與互金行業的融合不斷深化, 互金平臺能夠重塑供應鏈金融鏈條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並在不斷延伸的同時, 實現資料和技術沉澱, 同時能夠以鳥瞰的方式, 識別整個供應鏈條的資料盲點和業務空白,

使得整個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更加一體化。 由於互金平臺在產品應用和技術更迭上有著“體量小、轉換快”的既有優勢, 能夠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解決方案, 同時又能以核心企業為中樞, 統一各類資料流程、資訊流的格式, 實現多方調用和簡單複用, 啟動供應鏈不同節點的運轉效率。

互金平臺成為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的推進器

《2017供應鏈金融調研報告》資料顯示, 目前52%的受訪供應鏈金融企業認為自身缺乏量化分析技術用來提升風控效果, 38%受訪企業認為征信資訊的缺失阻礙了其業務發展。 這充分表明了傳統供應鏈金融更多局限在“點對點”形態, 無論是風控模型還是技術介入缺乏標準化規則,

因此在面對產業鏈縱深較廣、上下游企業關係複雜的狀況時, 一旦出現問題, 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然而, 互金平臺自身的技術沿革使其在供應鏈金融的整體滲透上, 擁有技術修正的先期優勢。 海象理財認為, 供應鏈金融的一個焦點問題, 就是如何確定供應鏈條上下游企業風險控制的一致性。 互金平臺應該運用技術手段, 合理利用自身的資料沉澱, 盡可能地為所滲透的供應鏈確定標準。 畢竟供應鏈金融的實質, 就是經由核心企業切入, 實現整個鏈條的風險平均化, 上下游企業不會因為單個的經營關係產生巨額的風險, 這不僅要求互金平臺擁有較強的資金、風控、運營實力, 而且需要互金平臺瞭解不同供應鏈的實質, 才能有的放矢。

部分行業人士認為,互金平臺對於整體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應呈現更為明確的推進作用,不僅是簡單資金流的推進,還是整體供應鏈所有交互的全方位推進。或許未來,供應鏈金融領域將設立白名單機制,某種程度上是准入性質的門檻化操作——在運營初期就對供應鏈所涉企業進行第一輪的優化。海象理財表示,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發展,未來供應鏈品質將由單個企業及彼此之間的商業關係共同確定,因此能夠瞄準這一突破點,進行技術、產品的雙向提升,才是互金平臺轉型的關鍵性指標。

才能有的放矢。

部分行業人士認為,互金平臺對於整體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應呈現更為明確的推進作用,不僅是簡單資金流的推進,還是整體供應鏈所有交互的全方位推進。或許未來,供應鏈金融領域將設立白名單機制,某種程度上是准入性質的門檻化操作——在運營初期就對供應鏈所涉企業進行第一輪的優化。海象理財表示,隨著供應鏈金融的不斷發展,未來供應鏈品質將由單個企業及彼此之間的商業關係共同確定,因此能夠瞄準這一突破點,進行技術、產品的雙向提升,才是互金平臺轉型的關鍵性指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