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揚與朱民觀點交鋒:解決流動性問題能否靠證券化?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博鼇訊

3月24日下午, 在博鼇亞洲論壇“怎樣去杠杆?”分論壇上,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 就“解決流動性危機能否靠證券化”問題進行了觀點交鋒。

“去杠杆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想要非常迅速進行重組, 經濟活力就沒有了。 ”朱民說, “當去杠杆的時候, 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非常謹慎的管理流動性。 市場上流動性是縮緊的, 必須要非常謹慎的管理這個過程,

這些領域的複雜性必須要非常仔細地、一步一步地準備。 ”他指出, 解決流動性問題只能靠資本市場, 證券化是一個主要的方式, 而且讓保險公司涉及進來也很重要。

李揚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攝

但李揚認為, 在中國解決流動性的問題不可能依靠證券化,

“中國要靠證券化是不可能的, 中國的體制特別是法律制度屬於大陸法系, 不太支持證券化的運作。 ”他表示, 在西方國家通過證券化是釋放出一部分流動性, 中國可以通過別的方式獲得。 中國要流動性又要去杠杆, 需瞭解資金供應的機制。 他舉例, 在央行引進證券化後7年, 中國只推行了一單證券化產品, 又過了10年, 到現在證券化在中國還是無法推開。

朱民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攝

朱民對此報以搖頭, 他表示, 證券化是把風險從一個機構的某些部分移出來, 但同時也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這很重要。 中國有很多地方很多方式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中國的法律體系不是100%支援證券化, 但是我覺得仍然有改善的空間, 我仍然要強調想去杠杆化的時候, 要以市場為依託的做法很重要。 ”

“我為證券化傾注了很多心血, 我第一個推銷證券化的人是周小川, 我們聯手把證券化推到中國來, 我們發現基本的問題是中國的法律制度不行,

做不到真實銷售、真實隔離, 我們一定要有信託公司, 但信託機制不存在。 而且有真正的銷售就會有稅, 不免稅證券化是不可能做到的。 ”李揚在發言中反駁說, 證券化只是轉移風險, 並沒有消滅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