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秋時節|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矣!

《是日詩》

一葉梧桐一報秋, 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至, 涼風起, 讓苦夏已久的人們長舒了一口氣。

立秋的熱斷了根, 已是強弩之末。 詩人齊己在酷夏中抬起頭:“苦熱恨無行腳處, 微涼喜到立秋時”。

作家張承志, 在突然覺出“涼爽”的一刹那差點喊出聲來, 一瞬之間, 永遠汗流浹背的身體便不可思議地幹了。

➊ ➋ 圖片來源於「火龍 攝」

➊ ➋ 圖片來源於「火龍 攝」

立秋, 分秒之間, 涼爽之氣充塞天地。 風吹一片葉, 在天地間寫了一個大大的秋。

清晨醒來, 於微寒之際往窗外的植物一瞅, 葉子上掛滿晶瑩的露珠;樹上寒蟬振動雙翅, 聲聲嘶啞叫著秋涼。

➊ 圖片來源於「秋色秋景 攝」

➋ 圖片來源於「桑尼映畫 攝」

立秋, 也是一年中最富有詩情的時刻。 酷暑已盡, 人人喜涼;未及深秋, 不必生悲;綠意將褪未褪, 草木將黃未黃, 伴著明亮而不毒辣的陽光, 品嘗最宜人的自然。

怪不得劉禹錫高唱:“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

➊ ➋ 圖片來源於「桑尼映畫 攝」

➊ ➋ 圖片來源於「桑尼映畫 攝」

立秋三侯

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

立秋至, 北風起, 吹走盛夏酷暑裡的熱風, 帶給人們一絲涼意;因晝夜溫差,清晨有霧氣產生,窗外植物的葉片上掛著晶瑩的小露珠;

這時寒蟬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感陰而鳴,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就快過去。

➊ ➋ 圖片來源於「裡格楞 攝」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立秋,天氣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盛。雖然今年有閏六月,天地依舊很蒼翠,暑氣一時難消,但會逐漸涼爽。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晝夜溫差變大,往往白天很熱,夜晚涼爽;而一場秋雨,則是降溫的最大法寶。

秋老虎|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大,但白天仍然很熱,故有“秋老虎”之說。

人們總結出了24個秋老虎的說法,認為若立秋當天無雨,那之後的24天同樣很熱;若下了雨則是“順秋”,天氣會越來越涼爽宜人。

➊ ➋ 圖片來源於「夏曉稀 攝」

➊ ➋ 圖片來源於「夏曉稀 攝」

秋雨涼 | “伏虎”降溫的最大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人們對秋雨是歡迎的,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因此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

“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場秋雨,久“熱”逢甘霖。

➊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貼秋膘 | 人在盛暑往往食欲不佳,立秋的涼風一起,便要補回些斤兩,順便為冬天儲存能量,人們把這叫做“貼秋膘”。

汪曾祺寫立秋吃烤肉,將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著,一屋子人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滿屋子的烤肉香。

➊ 圖片來源於「chrisy 攝」

➋ 圖片來源於「山貓先生 攝」

立秋養生

立秋時期是陰陽、涼熱、濕燥最激烈的搏鬥期,加上秋氣收斂、濕熱淤阻,容易體內鬱熱,引起病邪。

所以,再進溫補無異於火上澆油。此時最重要的是養好脾胃,把體內滯留的暑濕趕出去。

【立秋湯:冬瓜赤小豆煲生魚】

冬瓜清肺祛濕。暑熱最易引發肺火,導致鼻咽乾燥、咳嗽黃痰和便秘,應該涼血降氣通便。

赤小豆利水消腫通便,但性偏寒,用生薑中和;陳皮溫中,生魚、瘦肉養陰,所以,立秋湯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原料|

生魚(有些地方叫黑魚)一條約1斤多點,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陳皮1/3瓣(2-3人份)。

|做法|

①給生魚祛粘液。先將魚沖洗一遍,放在大碗裡,用開水澆在魚身上(魚的兩面、頭尾都要),粘液便會變成白白的東西脫落,再沖洗乾淨。

祛粘液的同時,把瘦肉切成麻將大的塊,放到開水裡淖去血水。

② 起鍋,放一點點油(油要少),把魚的兩面煎一下,每面大概1分鐘。

③ 把所有材料放入湯鍋,大火煲開後轉小火,湯會慢慢變濃,這時要把湯上面浮起的沫沫和油撇出來,去雜質和腥氣,使湯鮮香。煲約1小時即可。

立秋,生命從容而坦蕩

立秋,酷暑將盡,秋天不遠。

它抖落春的稚嫩,揮盡夏的狂熱,

生命迎來豐收,變得充實豐盈。

立秋,讓生命變得從容而坦蕩,

如古文“立”字形裡的人生意味:

“立”,如一個“人”站在“一”上面。

人三十而立,是腳下有一枝可棲;

而立秋,是人站在一片秋葉之上,

感知秋天的到來,葉落而知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領悟了,才離合不驚,從容坦蕩;

才能同萬物俱榮枯,與山水共清歡。

➊ 圖片來源於「道可道 攝」

➋ 圖片來源於「大漠飛羽 攝」

【小喬溫馨提示】「立秋至,才驚覺一年早已過半。下半年人體陰陽平衡的警鐘已敲響。今晚務必要早睡,此時熬夜,補一個禮拜也未必補得回來哦。」

帶給人們一絲涼意;因晝夜溫差,清晨有霧氣產生,窗外植物的葉片上掛著晶瑩的小露珠;

這時寒蟬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感陰而鳴,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就快過去。

➊ ➋ 圖片來源於「裡格楞 攝」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立秋,天氣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盛。雖然今年有閏六月,天地依舊很蒼翠,暑氣一時難消,但會逐漸涼爽。

“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晝夜溫差變大,往往白天很熱,夜晚涼爽;而一場秋雨,則是降溫的最大法寶。

秋老虎|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大,但白天仍然很熱,故有“秋老虎”之說。

人們總結出了24個秋老虎的說法,認為若立秋當天無雨,那之後的24天同樣很熱;若下了雨則是“順秋”,天氣會越來越涼爽宜人。

➊ ➋ 圖片來源於「夏曉稀 攝」

➊ ➋ 圖片來源於「夏曉稀 攝」

秋雨涼 | “伏虎”降溫的最大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後一場雨”,人們對秋雨是歡迎的,立秋後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因此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

“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一場秋雨,久“熱”逢甘霖。

➊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貼秋膘 | 人在盛暑往往食欲不佳,立秋的涼風一起,便要補回些斤兩,順便為冬天儲存能量,人們把這叫做“貼秋膘”。

汪曾祺寫立秋吃烤肉,將羊肉切成薄片,大火烤著,一屋子人足鄧長凳,解衣磅礴,一邊大口地吃肉,一邊喝白酒,滿屋子的烤肉香。

➊ 圖片來源於「chrisy 攝」

➋ 圖片來源於「山貓先生 攝」

立秋養生

立秋時期是陰陽、涼熱、濕燥最激烈的搏鬥期,加上秋氣收斂、濕熱淤阻,容易體內鬱熱,引起病邪。

所以,再進溫補無異於火上澆油。此時最重要的是養好脾胃,把體內滯留的暑濕趕出去。

【立秋湯:冬瓜赤小豆煲生魚】

冬瓜清肺祛濕。暑熱最易引發肺火,導致鼻咽乾燥、咳嗽黃痰和便秘,應該涼血降氣通便。

赤小豆利水消腫通便,但性偏寒,用生薑中和;陳皮溫中,生魚、瘦肉養陰,所以,立秋湯補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傷正氣。

|原料|

生魚(有些地方叫黑魚)一條約1斤多點,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陳皮1/3瓣(2-3人份)。

|做法|

①給生魚祛粘液。先將魚沖洗一遍,放在大碗裡,用開水澆在魚身上(魚的兩面、頭尾都要),粘液便會變成白白的東西脫落,再沖洗乾淨。

祛粘液的同時,把瘦肉切成麻將大的塊,放到開水裡淖去血水。

② 起鍋,放一點點油(油要少),把魚的兩面煎一下,每面大概1分鐘。

③ 把所有材料放入湯鍋,大火煲開後轉小火,湯會慢慢變濃,這時要把湯上面浮起的沫沫和油撇出來,去雜質和腥氣,使湯鮮香。煲約1小時即可。

立秋,生命從容而坦蕩

立秋,酷暑將盡,秋天不遠。

它抖落春的稚嫩,揮盡夏的狂熱,

生命迎來豐收,變得充實豐盈。

立秋,讓生命變得從容而坦蕩,

如古文“立”字形裡的人生意味:

“立”,如一個“人”站在“一”上面。

人三十而立,是腳下有一枝可棲;

而立秋,是人站在一片秋葉之上,

感知秋天的到來,葉落而知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領悟了,才離合不驚,從容坦蕩;

才能同萬物俱榮枯,與山水共清歡。

➊ 圖片來源於「道可道 攝」

➋ 圖片來源於「大漠飛羽 攝」

【小喬溫馨提示】「立秋至,才驚覺一年早已過半。下半年人體陰陽平衡的警鐘已敲響。今晚務必要早睡,此時熬夜,補一個禮拜也未必補得回來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