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的文物郵票

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 與政治相距甚遠的考古也無例外地受到衝擊。 但是, 在此期間考古發掘工作並未間斷。 “文化大革命”後期, 一批珍貴文物出土, 在文物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本套郵票共12枚, 展示的是一批“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的文物精品, 共12枚

1970年10月在北京市舊鼓樓大街路豁口東元代窯藏出土。 壺嘴作鳳頭狀, 腹部繪兩翼, 其下填以纏枝蓮花。 橢圓形小圈足, 設計構思別致巧妙。

1970年10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 外形仿皮囊樣, 腹兩則各有一馬, 馬身塗金, 頸系飄帶, 嘴銜一環, 昂首揚尾, 似作舞狀。

1971年在河南洛陽關林唐墓中出土。 除頭部、馬蹄及尾部是黃色外, 通體都是黑色。 馬前站著一個身材不高的馭者俑,

對比之下, 馬的體形顯得更加高大雄健。

女俑面部豐腴, 眉清目秀, 髮髻高聳, 兩手合抱。 系在腰間的飄帶向前飄動, 形象生動喜人。

1965年山西大同市東郊石家村北魏司馬金龍墓出土。 屏風柱座, 上部為扁鼓狀, 中部為柱孔, 四周高浮雕蟠龍和山形, 下部為方座, 浮雕忍冬雲紋及使樂童子, 座四角各立雕一使樂童子。 柱礎造型優美, 雕工精細, 具有雄渾、華麗而又剛勁的裝飾風格。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 來日在續。 更多內容關注小康集郵, 轉發並收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