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上半年淨利潤下降96% 太極集團業績被打回原形

在連續兩年依靠資產重組收益實現淨利潤大幅增長後, 太極集團(600129.SH)業績終因紅利不再而現回原形。

太極集團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4.44億元, 同比增長14%;實現淨利潤近0.35億元, 同比下降96%。 對於淨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 公司表示主要系2016年對控股子公司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 獲得的重組收益導致去年同期淨利潤基數較高。

公司提到的重組即去年完成的對重慶桐君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桐君閣)的脫殼重組。 為進一步整合公司醫藥資源, 太極集團於2015年6月完成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南藥業)脫殼重組工作的同時,

于同年4月再次啟動了對桐君閣的脫殼重組工作。

根據交易方案, 太極集團將持有的桐君閣20%的股份轉讓給中節能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和其指定協力廠商, 交易對方以置出資產和現金共計約7.85億元作為對價。 該重組於去年3月完成, 太極集團由此實現醫藥資源“三合一”整合。

公司2016年中報披露, 太極集團上述重組獲得收益近11.43億元。 與2015年西南藥業重組收益推動公司當年淨利潤增長1.8倍相比, 這次重組收益帶來的效果更加顯著。 資料顯示, 2016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近4.4倍, 年度淨利潤亦增長近2.7倍。

在二級市場上, 太極集團股價也隨著重組開始躥高。 在桐君閣重組預案公佈並於2015年4月29日複牌後,

公司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漲停, 隨後保持走高, 一度創下歷史最高股價44.06元/股, 與此次重組停牌前最後交易日收盤價(16.64元/股)相比增長約1.6倍。

值得注意的是, 儘管2016年太極集團淨利潤資料靚麗, 但公司主營業務盈利卻令人堪憂。 該年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約4.43億元, 較2015年虧損約5.36億元有所減虧。

這種主營業務持續虧損的狀態隨著公司今年中報出爐而結束。 今年上半年太極集團扣非歸母淨利潤約為0.30億元, 同比扭虧為盈, 創下近九個半年度以來最好表現, 而且實現連續七個年度虧損後首次轉正。

不過, 主營業務實現盈利並未帶來公司淨利潤的增長。 沒了資產重組紅利的助推, 太極集團今年上半年業績被打回原形, 與公司重組前的2014年同期淨利潤相比僅增長0.11億元左右。

對於今年上半年主營業務盈利, 太極集團表示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加強了行銷體系建設, 推動銷售收入增長, 同時公司費用有所降低。 但公司未來若不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 此次主營業務實現盈利可能僅是曇花一現。

太極集團主要從事中、西成藥的產銷, 主營業務為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部分。 近年來,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增長, 但營業成本也是水漲船高, 尤其是醫藥商業成本居高不下, 嚴重侵蝕了公司主營業務盈利。

目前, 醫藥工業與醫藥商業對公司收入的貢獻相當。 以去年為例, 醫藥商業占公司的收入比重為52%, 略高於醫藥工業占比6個百分點,

但二者的成本和毛利率卻有著較大差距。

2016年公司醫藥商業成本在此前連續四年下降後略回升至36.15億元, 占公司成本的比重接近七成, 而醫藥工業成本雖然保持超兩成增長, 但占比僅有三成左右。 相對較高的成本限制了醫藥商業盈利空間, 去年該業務毛利率僅為10.91%, 今年上半年下降至8.72%, 僅有醫藥工業毛利率的1/5。

太極集團的醫藥商業屬於醫藥流通行業, 該行業普遍存在毛利率較低的狀況。 商務部發佈的《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6)》顯示, 去年全國藥品流通企業平均毛利率為7.0%, 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

該報告還指出, 醫藥行業改革將逐步打破現有藥品流通價值鏈條, 特別是兩票制政策的實施, 將大幅壓縮藥品流通環節,

加速行業洗牌。 這對太極集團來說也是挑戰。

今年以來, 公司繼續實行銷售管道改革, 拓展市場空白, 上半年醫藥工業和商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約20%和10%, 但成本也分別有12%和8%的增長。 未來如果收入保持增長, 但成本依舊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太極集團恐依舊難以擺脫虧損泥淖。

在二級市場上, 太極集團股價未受到上半年淨利潤下降較大影響。 8月7日公司股價低開高走, 截至收盤報14.68元/股, 上漲1.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