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年前,南潯富商用30萬兩白銀打造了這樣一座私家藏書樓

南潯不僅崇尚財富, 同樣對於知識與文化十分推崇, 這就是為什麼南潯有九裡三閣老, 十裡兩尚書”之說。

在南潯古鎮有一座享譽海內的私家藏書樓,

它由南潯首富劉鏞孫子劉承幹於1920年所建, 已歷經近百年, 整座藏書樓規模宏大, 藏書豐富, 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 現在屬於浙江圖書館的一個分支機搆。

穿過園中小道, 一座粉牆黛瓦的高大建築呈現在眼前, 在高高的門樓上撰有“嘉業藏書樓”五個大字,

這五個字劉承幹請書法家劉廷琛所題。

作為劉家的私家藏書樓, 自然要瞭解這座藏書樓的建造者——劉承幹, 作為南潯“四象”的後人, 劉承幹卻不善經商, 只喜歡藏書、讀書、印書, 家庭的殷實讓他可以放開手腳去購書,

建書樓, 當時在嘉業藏書樓建成的時候, 劉承幹便已經花費了白銀12萬兩。

劉承幹本是劉鏞第二個兒子劉錦藻的長子, 由於劉鏞的長子劉安瀾英年早逝, 未留下後代, 所以劉鏞將劉承幹過繼到長房, 劉承幹幸運的繼承了大伯的大筆遺產, 也成為最後的當家人,

雖然他並沒有很好的守住那份家業。

南潯1919年的時候便通電了, 當地的大戶人家便從國外買進吊燈, 在藏書樓裡那些精美的吊燈都是當年主人從法國進口而來, 今天看這些吊燈依然精美時尚。 其實吊燈的運用也體現了劉承幹對於書的熱愛與保護,

畢竟電燈的安全性遠超過火燭。

在嘉業藏書樓裡, 還陳列了一些古書的雕刻版, 這些雕刻版都是用上等的紅梨木作材料, 所以到現在還保存的相當完好。

作為一位成功的藏書家和刻書家,劉承幹用20年的時間,30萬兩白銀,收藏了16萬冊60萬卷藏書,為我國的古藉保護做出重大貢獻,像我國的邊境線麥克馬洪線的資料就是在他所收藏的書籍中找到的。由於劉承幹不善經商,劉家於1933年開始家道中落,為了維持生計,他賣掉五萬冊書,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不同於很多“四象”後人移居海外,劉承幹一直生活在國內,解放後,劉承幹主動的將書樓捐獻給了國家。

在嘉業藏書樓的正廳上懸掛著一塊九龍金扁,它是由宣統皇帝溥儀賜于劉承幹的,可惜的是上面沒有時間的落款,因為賜這道扁的時候已經是民國三年,溥儀當然不想用民國年號,所以就沒有留下時間,上面的“欽若嘉業”四個大字是由皇帝的老師陸潤庠所題的,這也是嘉業藏書樓得名的由來。

作為一位成功的藏書家和刻書家,劉承幹用20年的時間,30萬兩白銀,收藏了16萬冊60萬卷藏書,為我國的古藉保護做出重大貢獻,像我國的邊境線麥克馬洪線的資料就是在他所收藏的書籍中找到的。由於劉承幹不善經商,劉家於1933年開始家道中落,為了維持生計,他賣掉五萬冊書,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不同於很多“四象”後人移居海外,劉承幹一直生活在國內,解放後,劉承幹主動的將書樓捐獻給了國家。

在嘉業藏書樓的正廳上懸掛著一塊九龍金扁,它是由宣統皇帝溥儀賜于劉承幹的,可惜的是上面沒有時間的落款,因為賜這道扁的時候已經是民國三年,溥儀當然不想用民國年號,所以就沒有留下時間,上面的“欽若嘉業”四個大字是由皇帝的老師陸潤庠所題的,這也是嘉業藏書樓得名的由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