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超人讀報|60款香港市售食用油普遍中招,你可能沒吃過但是裡面的物質八成在你鍋裡

讓食物美味可口的油脂真是讓人又愛……

又恨……

打開手機新聞app, 總能發現油是real的不安全。

時常為食品安全打抱不平的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在今年2—3月搜羅了60款市場上常見的油進行了個全身體檢。 從花生油、玉米油、調和油, 到最近火爆的橄欖油、葡萄籽油, 油是否有安全規律可循?冷壓油更安全?每人每天平均吃下的2.5湯勺油中, 單純是脂肪嗎?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選擇了7款花生油、10款粟米油、11款芥花籽油、1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橄欖果渣油、3款葡萄籽油、3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和9款調和油共60款油送往實驗室進行檢測評比。

香港消委會關注了:重金屬、苯並芘、黃麴黴毒素雙酚A, 塑化劑……化學方程式不要太多。 檢測參考了香港本地、中國內地、新加坡、歐盟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

超人帶你30秒看重點

在香港消委會檢測的60種油中:

近7成檢出內分泌干擾物塑化劑。 有5款油品超過香港或歐盟標準。 中國內地目前對食用油的塑化劑含量沒有規定。

2款檢出有機溶劑殘留, 46款檢出基因致癌物環氧丙醇。 由於其產生與油的制法有關, 選擇冷壓制法的油品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這兩類污染物風險。

19款油檢出微量黃麴黴毒素。

9款含有苯並芘。 兩者分別對胃與肝臟有損害, 為致癌物。 需儘量避免高溫烹飪和潮濕環境保存油品。

超人, 你是不是說, 油都不能吃啦?

當!然!不!是!

超人這就把需要關注的重點劃出來。

劃重點一

無處不在的塑化劑

塑化劑從2011年起成為食品安全熱詞, 簡直是鬼畜。 優酪乳用它增稠, 衣服印染用它色彩均勻, 塑膠瓶用它變得更具可塑性, 還能為化妝品持香, 特別是嬰幼兒用品中, 奶瓶奶嘴玩具用它來延展。

塑化劑, 第二個標籤就是#生殖毒性#, 特別是對未發育完全的兒童, 比如塑化劑界的扛把子DEHP就像一種人工荷爾蒙, 積累到一定程度, 會導致女童性早熟和男童生殖系統發育不健全。

和一般高毒性的物質不同,

鄰苯二甲酸之等塑化劑更加“潤物細無聲”。 歐洲科學界對此評論:

內分泌干擾物類的物質根本無法設定安全閾值

塑化劑被發現後爆發後, 全世界的標題黨都坐不住了。

而塑化劑在油裡, 也不能倖免。 本次檢測的60種油中41款檢測出塑化劑。 5款檢出塑化劑高於香港和歐盟的最大限量規定。

檢出微量塑化劑的油品包括:7款花生油、5款粟米油、4款芥花籽油、1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橄欖果渣油、1款葡萄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5款調和油。如圖的5款則超過香港和歐盟現行標準。

一句話總結

食用油產品包裝以軟塑膠為主,但生產、運輸及包裝時會因接觸含有塑化劑的容器導致食用油污染。以鄰苯二甲酸脂為代表的塑化劑長期小劑量接觸會影響人的生殖系統,特別是對兒童傷害較大。

行動建議

需要商家避免在油類加工過程中使用可能析出塑化劑的物質。日常選購無法有效避免。

劃重點二

冷壓制法能避免的污染物

溶劑殘留量

溶劑殘留量是食用油標準中的一項常規檢測指標,也是我國的檢測項。有機溶劑中的一種三氯甲烷,長期接觸有致肝臟膿腫風險。

香港消委會的本次的檢測中2款油品中招。

2款檢測出溶劑殘留量,分別為金禦膳濃香花生油。一款為純一特級初榨橄欖油。三氯甲烷為常見有機溶劑的一種。

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通常在高溫烹調及其它加工過程中形成。游離氯丙二醇(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而環氧丙醇則具基因毒性,可損害DNA和很可能致癌,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國際機構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

本次60款油中,42款檢出氯丙二醇,46款檢出環氧丙醇。目前國際上對於兩者的安全參考值仍未有定論,但建議儘量減低消費者攝入該類污染物。

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和環氧丙醇的兩款油。

一句話總結

採用化學浸出法制油,後期精煉提純過程不善,會導致有機溶劑的殘留。高溫加工的油品更容易產生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一條加工線上生產多種油品,會用有機溶劑清洗,也會造成殘留。

冷壓生產的食用油(如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冷壓花生油)。均未檢出溶劑殘留量或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行動建議

商家需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降低污染幾率。普通消費者可選擇冷壓制法的油品避免污染。

劃重點三

處理不當產生的致癌物

苯並[α]芘

苯並[α]芘是一種有害污染物,以高溫烹飪,比如燒烤、爆炒、深炸等方式烹調含脂肪的食品,會在食物表面形成苯並[α]芘。攝入苯並[α]芘可引致胃癌,也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

9款檢出微量基因致癌物苯並[α]芘,1款玉米油超過歐盟的標準。

3款花生油、1款玉米油、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調和油檢出微量苯並芘。1款玉米油超過歐盟的標準。

黃麴黴素

黃麴黴菌屬黴菌可在暖和潮濕的環境生存及繁殖,並在易受影響的農作物例如花生、玉米、果仁等產生大量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可引致動物及人類產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影響肝臟功能,可引致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及腫瘤。

消委會檢測中19款檢出微量黃麴黴毒素。

顯出黃麴黴毒素的油品包括:金禦膳濃香花生油在內的7款花生油、1款粟米油、3款芥花籽油、3款特級初榨橄欖油、1款橄欖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調和油。

一句話總結

食用油本身的性質讓油在高溫、或潮濕環境中容易產生苯並芘和黃麴黴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質。

行動建議

減少高溫烹飪的次數降低暴露於苯並芘的幾率。買回家的油也儘量不要長期在溫度高且潮濕的地方保存,否則容易產生變質並產生有害物質。

重點劃完了,

你是不是已經跑去廚房翻看自家的油了?

你需要

內地油“官方體檢表”一覽

我國內地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每年也都會對我們的食用油及其製品進行多批次抽檢,吃貨超人查詢了近3年各類食用油相關的食品安全檢測公告,發現:

油的體檢綜合評分97+

在2014至2017國家食藥監局的食用油及其製品抽檢結果中,抽檢專案20項左右,年度合格率保持在97%至98%上下,容易超標的項目主要有:溶劑殘留量、苯並[α]芘、酸值、黃麴黴素、過氧化值等。

檢測標準

但超人也發現,內地的食用油官方考核並不包含塑化劑、污染物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這兩個大科目。比起本次香港消委會的測評,目前內地對於食用油的檢測不解答油中是否含有塑化劑納、雙酚A、芥酸和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這些問題。

超人以最新一期的2017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抽檢標準為例,將內地抽檢標準與香港消委會測評的檢測標準做了一下對比,能夠發現幾項內地標準的缺失。

既然如此,作為普通的吃瓜群眾,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開雷區,吃得安心呢?

個人版

選油經驗

根據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原因,個人能做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超人總結了這樣幾條實用經驗,讓你吃油時心裡不再毛毛噠。

1、不吃來歷不明的油

看似無用的廢話,但街邊的麻辣燙小店,找不到實體店位址的外賣速食,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會犧牲油的品質。自己購買是保證安全的第一關。

2、留意配料表成分和製作工藝

食用油包裝上其實已經有大量資訊。很多寫著玉米調和油的產品裡,可能裡面有著大豆、菜籽等多種混合成分。調和油由於原料複雜,超人一般不會選。相對單一成分的冷壓花生油、初榨橄欖油製作工藝較少使用化學溶劑或高溫,因此相對安心。

3、每次買油都儘量選擇小包裝

460ml左右的油一個人每天吃可以吃上1、2個月。吃完再買,降低油品變質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風險。

4、減少高溫爆炒、油炸的製作方法

偶爾吃吃過過嘴癮無可厚非,但高溫會更容易讓食用油過度氧化產生致癌物。炸雞雖好,但不要貪多哦。

5、按照涼拌、短時熗鍋、長時間炒制和高溫深炸選擇不同的油

超人曾經製作過一張吃貨加油表。簡單來說,按照耐受高溫程度,如高於180℃,2分鐘以上,請遵循如下選擇次序:椰子油、動物油(豬油、鴨油)優於花生油或菜籽油,優於大豆油或葵花籽油,優於橄欖油優於特級初榨橄欖油。

你家是常吃一種油還是換著花樣吃?

吃油你最關心什麼?

歡迎你和超人來討論,

一起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本文轉載自《選擇》封面文章《60款食物油大檢測!哪款檢出塑化劑、污染物或致癌物?》,2017年7月刊。

檢出微量塑化劑的油品包括:7款花生油、5款粟米油、4款芥花籽油、1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橄欖果渣油、1款葡萄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5款調和油。如圖的5款則超過香港和歐盟現行標準。

一句話總結

食用油產品包裝以軟塑膠為主,但生產、運輸及包裝時會因接觸含有塑化劑的容器導致食用油污染。以鄰苯二甲酸脂為代表的塑化劑長期小劑量接觸會影響人的生殖系統,特別是對兒童傷害較大。

行動建議

需要商家避免在油類加工過程中使用可能析出塑化劑的物質。日常選購無法有效避免。

劃重點二

冷壓制法能避免的污染物

溶劑殘留量

溶劑殘留量是食用油標準中的一項常規檢測指標,也是我國的檢測項。有機溶劑中的一種三氯甲烷,長期接觸有致肝臟膿腫風險。

香港消委會的本次的檢測中2款油品中招。

2款檢測出溶劑殘留量,分別為金禦膳濃香花生油。一款為純一特級初榨橄欖油。三氯甲烷為常見有機溶劑的一種。

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通常在高溫烹調及其它加工過程中形成。游離氯丙二醇(3-MCPD)會損害腎臟的功能及影響雄性的生殖系統,而環氧丙醇則具基因毒性,可損害DNA和很可能致癌,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國際機構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

本次60款油中,42款檢出氯丙二醇,46款檢出環氧丙醇。目前國際上對於兩者的安全參考值仍未有定論,但建議儘量減低消費者攝入該類污染物。

含有污染物氯丙二醇和環氧丙醇的兩款油。

一句話總結

採用化學浸出法制油,後期精煉提純過程不善,會導致有機溶劑的殘留。高溫加工的油品更容易產生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一條加工線上生產多種油品,會用有機溶劑清洗,也會造成殘留。

冷壓生產的食用油(如特級初榨橄欖油和冷壓花生油)。均未檢出溶劑殘留量或環氧丙醇(氯丙二醇)。

行動建議

商家需進一步優化生產工藝,降低污染幾率。普通消費者可選擇冷壓制法的油品避免污染。

劃重點三

處理不當產生的致癌物

苯並[α]芘

苯並[α]芘是一種有害污染物,以高溫烹飪,比如燒烤、爆炒、深炸等方式烹調含脂肪的食品,會在食物表面形成苯並[α]芘。攝入苯並[α]芘可引致胃癌,也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發腫瘤。

9款檢出微量基因致癌物苯並[α]芘,1款玉米油超過歐盟的標準。

3款花生油、1款玉米油、1款特級初榨橄欖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調和油檢出微量苯並芘。1款玉米油超過歐盟的標準。

黃麴黴素

黃麴黴菌屬黴菌可在暖和潮濕的環境生存及繁殖,並在易受影響的農作物例如花生、玉米、果仁等產生大量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可引致動物及人類產生急性及慢性中毒,影響肝臟功能,可引致急性肝臟受損、肝硬化及腫瘤。

消委會檢測中19款檢出微量黃麴黴毒素。

顯出黃麴黴毒素的油品包括:金禦膳濃香花生油在內的7款花生油、1款粟米油、3款芥花籽油、3款特級初榨橄欖油、1款橄欖油、1款葵花籽油、1款米糠油、2款調和油。

一句話總結

食用油本身的性質讓油在高溫、或潮濕環境中容易產生苯並芘和黃麴黴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質。

行動建議

減少高溫烹飪的次數降低暴露於苯並芘的幾率。買回家的油也儘量不要長期在溫度高且潮濕的地方保存,否則容易產生變質並產生有害物質。

重點劃完了,

你是不是已經跑去廚房翻看自家的油了?

你需要

內地油“官方體檢表”一覽

我國內地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每年也都會對我們的食用油及其製品進行多批次抽檢,吃貨超人查詢了近3年各類食用油相關的食品安全檢測公告,發現:

油的體檢綜合評分97+

在2014至2017國家食藥監局的食用油及其製品抽檢結果中,抽檢專案20項左右,年度合格率保持在97%至98%上下,容易超標的項目主要有:溶劑殘留量、苯並[α]芘、酸值、黃麴黴素、過氧化值等。

檢測標準

但超人也發現,內地的食用油官方考核並不包含塑化劑、污染物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這兩個大科目。比起本次香港消委會的測評,目前內地對於食用油的檢測不解答油中是否含有塑化劑納、雙酚A、芥酸和環氧丙醇(氯丙二醇)這些問題。

超人以最新一期的2017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抽檢標準為例,將內地抽檢標準與香港消委會測評的檢測標準做了一下對比,能夠發現幾項內地標準的缺失。

既然如此,作為普通的吃瓜群眾,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開雷區,吃得安心呢?

個人版

選油經驗

根據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原因,個人能做的事情還是有不少的。超人總結了這樣幾條實用經驗,讓你吃油時心裡不再毛毛噠。

1、不吃來歷不明的油

看似無用的廢話,但街邊的麻辣燙小店,找不到實體店位址的外賣速食,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會犧牲油的品質。自己購買是保證安全的第一關。

2、留意配料表成分和製作工藝

食用油包裝上其實已經有大量資訊。很多寫著玉米調和油的產品裡,可能裡面有著大豆、菜籽等多種混合成分。調和油由於原料複雜,超人一般不會選。相對單一成分的冷壓花生油、初榨橄欖油製作工藝較少使用化學溶劑或高溫,因此相對安心。

3、每次買油都儘量選擇小包裝

460ml左右的油一個人每天吃可以吃上1、2個月。吃完再買,降低油品變質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風險。

4、減少高溫爆炒、油炸的製作方法

偶爾吃吃過過嘴癮無可厚非,但高溫會更容易讓食用油過度氧化產生致癌物。炸雞雖好,但不要貪多哦。

5、按照涼拌、短時熗鍋、長時間炒制和高溫深炸選擇不同的油

超人曾經製作過一張吃貨加油表。簡單來說,按照耐受高溫程度,如高於180℃,2分鐘以上,請遵循如下選擇次序:椰子油、動物油(豬油、鴨油)優於花生油或菜籽油,優於大豆油或葵花籽油,優於橄欖油優於特級初榨橄欖油。

你家是常吃一種油還是換著花樣吃?

吃油你最關心什麼?

歡迎你和超人來討論,

一起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本文轉載自《選擇》封面文章《60款食物油大檢測!哪款檢出塑化劑、污染物或致癌物?》,2017年7月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