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懂《權利的遊戲》第七季,這不就是家族企業中女人們的縮影?

不知不覺, 《權利的遊戲》第七季已開播半個月了。 從第四集的預告中來看, 龍媽在新一集當中遭逢困境, 盟友們的離去讓她憂心忡忡;而逐步黑化的珊莎也會繼續黑下去。 真希望趕快到下週一!

曾經有人這樣提問:“《權力的遊戲》到底有多火?”答案是HBO熱播該劇時, 每十個美國付費用戶就有九個人在觀看該劇。 據外媒報導,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首播集創下了1010萬收看人次的電視直播收視紀錄。 儘管第七季讓觀眾等待的時間比往常要長上3個月時間, 但絲毫沒有減弱人們對它的熱情。 HBO官方披露, 第七季的第一集打敗了第六季最後一集, 成為《權力的遊戲》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一集。 有人曾這樣提問, 《權力的遊戲》的作者喬治·馬丁是什麼級別的作家, 答案是在奇幻小說的世界中, 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人就相當於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而如果這個人再擁有軌跡獎的頭銜,

那麼或許只有上帝才能去評價他的“全滿貫”了。

在《權力的遊戲》中, 馬丁構築的恢弘格局背景是中世紀, 其主角們是以七大家族為首的領主及其子女們, 正如那句著名的論斷:“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在這樣複雜的封建時代, 正是這些家族之間或你爭我奪或妥協合作, 與各家族內部或團結一致或爾虞我詐的情節與人物命運吸引了無數的讀者和觀眾。 在這部極致虐心到無法割捨的著作中, 馬丁尤其突顯了女性角色的魅力和女權文化的張力。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權力的遊戲》中的那些女人們。

魔龍的狂舞—丹妮莉絲

我們首先來探討坦格利安家族最後的苗裔, 同時也是本劇人氣最高的女性角色丹妮莉絲。 她與哥哥經歷萬險終於逃脫了其他家族的追捕, 來到了世界的邊緣地帶。 哥哥為了能重振家業, 把她獻給了遊牧部落的酋長, 希望以此來換得軍隊供其遠征。 但是她遠比哥哥更加冷靜成熟, 在成功地贏得了酋長的愛情之後,

對將她視為工具而踐踏的哥哥處以極刑, 隨後更鼓勵丈夫向遙遠的家鄉進發。 不料在途中, 丈夫因決鬥傷口感染而死。 她與追隨者們由此展開了征服與統治之路。 在世界的邊緣, 他們佔領了幾座文明的城市, 但一切並不順利。 丹妮莉絲是一個典型的女性理想主義者, 她崇尚自由意志, 講求人人平等, 這在當時無異於與世界對抗。 尤其在這些邊緣地帶, 奴隸制仍然是主流制度。 另一方面, 丹妮莉絲總是在儘量排斥武力, 以德服人, 這種政治幼稚讓她在收穫驚喜之外, 更為她帶來了無盡的叛亂與動盪。

從權力絕對集中的角度而言, 丹妮莉絲是整部巨著中最有條件獨裁的女人, 但是她卻渴望解放生命, 以自由之名救萬民於水火。

這在現實中自然會面對很多矛盾性和阻力, 她的幫手們也努力教她做一個圓滑的統治者, 像男性一樣來思考問題。 顯然, 在她踐行女權的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帶有了女性的情緒化特質, 她不知道有些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羈絆已經深厚到不分彼此, 她也不知道制裁奴隸主的確讓部分奴隸十分擁護, 但卻同時也為更多人帶來傷痛。 總而言之, 丹妮莉絲在統治的過程中學習, 也在失敗的過程中成長, 她逐漸意識到王道與霸道缺一不可。 她的王道可以號召民眾, 但是沒有霸道, 也同樣無法戰勝那些嗜血的敵人。

獅王的咆哮—瑟曦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蘭尼斯特家族的長女,攝政皇后瑟曦。蘭尼斯特家族在眾多王國中最為富有,因此瑟曦自幼養尊處優,後為政治聯姻而被許配給拜拉席恩家族的勞勃,貴為皇后。但是他們之間並沒有感情,更沒有愛情。長期的寂寞和勞勃對她的羞辱使得瑟曦只能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愛情付諸於自己的親弟弟詹姆,並且生下了兩男一女,勞勃至死不知。她甚至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先後殺害了首相和國王勞勃,並且設計囚禁了史塔克家族的族長奈德,最終奈德也被她的兒子,新的國王處死。但是她在愛情和家庭生活上都不是一個贏家,她的父親和勞勃都沒有給予她真正的溫暖。這種壓抑和分裂的情感,讓她在跟親弟弟亂倫的同時,無比痛恨讓她喪失母愛的侏儒弟弟提利昂。瑟曦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自己的三個孩子身上,但是因為過分地溺愛,明知作為國王的喬佛裡過於驕縱和暴戾,但她依然無法阻止他胡作非為。於是,奈德的死使得政局徹底失控,各種勢力暗流湧動,整個北境更是舉兵反叛。

最終,她自己也吞下苦果,一次次抱著孩子們的屍體而失聲痛哭,還有什麼比這樣的遭遇能夠讓一個母親更為心碎呢?從這個意義上說瑟曦又是劇中最可憐的人,她為無數人帶去傷痛,更為自己敲響喪鐘。或許瑟曦是個失敗的母親、失敗的妻子和失敗的王后乃至太后,但她也從來不缺乏敢於反抗的精神。筆者無法評價瑟曦那些政治行動和過於自私自利的信條的合法性,但她是個堅強而且不服輸的女漢子,儘管她確實如其父的評價—遠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聰明。從這個意義上說,瑟曦身上也帶著強烈的女權意識。只是,她的悲劇源於其與生俱來的家庭乃至社會環境。

群狼的時代—凱特琳&珊莎

凱特琳·徒利,奈德·史塔克的妻子,她出身於同樣源自七大家族之一的徒利家族。她是一位知心妻子,溫情媽媽,聰慧而堅強,榮譽感極強。不幸的是,在奈德隕落前後,她輕信了幼年的玩伴,後者出賣了她的丈夫。而後她同長子一起引導復仇之師,還俘虜了瑟曦的弟弟,蘭尼斯特家族的繼承者詹姆·蘭尼斯特。但是在對詹姆的處理上,兒子與母親起了爭執,動搖了家庭信任。而後為擴大武裝力量,凱特琳力主兒子與另外一個領主的女兒訂立婚約,並向其借兵。但悲劇很快就發生了,她的兒子不聽母親的諫言,與一個軍中女護士私定終身,最終遭到了該領主的報復,這就是著名的血色婚禮。凱特琳洞察到敵人的詭計,並以領主妻子生命作為威脅來營救兒子,突顯了她的勇氣與從容,但不幸的是,最終長子被亂箭射死,她自己也被一刀封喉,儘管在臨死之前她手刃了敵人的妻子,復仇之師也隨之全軍覆沒。

顯然,凱特琳是一位為愛堅強,為愛勇敢的女子,擔心心愛的丈夫安危就孤身深入危機四伏的君臨城探望丈夫;心急昏迷中的小兒子而日夜不離身地守護兩周,並徒手與兇手搏鬥;鄉村野店之中機智地緝拿加害自己兒子的兇手;嚴峻的軍事形勢前面依然幻想著能用軍中重要人質換回自己的女兒,冒著被軍法處置而私自主張釋放人質。她的眼裡只有丈夫、子女,看不到風險與陷阱,這讓她這個角色顯得尤其真實而具體。但是在這血腥殘酷的權力的遊戲之中,豈有母愛一席之地。

她的女兒,史塔克家族的長女珊莎,在這部劇中逐漸成長,從一個刁蠻任性毫無責任感的富家大小姐,經歷了人生的一切哀痛和恥辱,逐漸習慣於周旋在複雜多變的人際環境之中,同時也逐漸接受了自己肩負復興史塔克家族的重任,並以此為宗旨而展開不懈努力。

通過對以上三個角色的分析,可以發現女性在家族中的作用明顯,她們可以成為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潤滑劑,正如凱特琳夫人一直在做的,而這也是瑟曦始終沒有做好的。因此蘭尼斯特家族在老家主遇刺後幾乎分崩離析,而史塔克家族的子女則個個堅強,在苦難的折磨下屹立不倒,在復仇的怒火中重生,奔向各自的命運所在。同時,女性特有的愛也被證明是家族運作的雙刃劍,強如瑟曦和凱特琳,都因為過分的愛而放縱了子女,從而導致家族命運的沉淪。而丹妮莉絲和珊莎的對比則更能說明問題,前者從出生起便學會了堅強,後者出身溫柔鄉,故而少不更事。但世事的歷練終究可以讓一個人成熟起來,能夠獨當一面。這尤其提醒了我們的家族創業者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子女保護得太好,否則遺禍無窮。女性的問題還在於常常過於理想化,她們的愛無所不包,但僅僅靠愛是難以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暢行無阻的。

作者:陳淩 章迪禹 編輯:曾強

本文版權歸《家族企業》雜誌所有

想看更多,請關注家族企業雜誌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蘭尼斯特家族的長女,攝政皇后瑟曦。蘭尼斯特家族在眾多王國中最為富有,因此瑟曦自幼養尊處優,後為政治聯姻而被許配給拜拉席恩家族的勞勃,貴為皇后。但是他們之間並沒有感情,更沒有愛情。長期的寂寞和勞勃對她的羞辱使得瑟曦只能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愛情付諸於自己的親弟弟詹姆,並且生下了兩男一女,勞勃至死不知。她甚至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先後殺害了首相和國王勞勃,並且設計囚禁了史塔克家族的族長奈德,最終奈德也被她的兒子,新的國王處死。但是她在愛情和家庭生活上都不是一個贏家,她的父親和勞勃都沒有給予她真正的溫暖。這種壓抑和分裂的情感,讓她在跟親弟弟亂倫的同時,無比痛恨讓她喪失母愛的侏儒弟弟提利昂。瑟曦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自己的三個孩子身上,但是因為過分地溺愛,明知作為國王的喬佛裡過於驕縱和暴戾,但她依然無法阻止他胡作非為。於是,奈德的死使得政局徹底失控,各種勢力暗流湧動,整個北境更是舉兵反叛。

最終,她自己也吞下苦果,一次次抱著孩子們的屍體而失聲痛哭,還有什麼比這樣的遭遇能夠讓一個母親更為心碎呢?從這個意義上說瑟曦又是劇中最可憐的人,她為無數人帶去傷痛,更為自己敲響喪鐘。或許瑟曦是個失敗的母親、失敗的妻子和失敗的王后乃至太后,但她也從來不缺乏敢於反抗的精神。筆者無法評價瑟曦那些政治行動和過於自私自利的信條的合法性,但她是個堅強而且不服輸的女漢子,儘管她確實如其父的評價—遠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聰明。從這個意義上說,瑟曦身上也帶著強烈的女權意識。只是,她的悲劇源於其與生俱來的家庭乃至社會環境。

群狼的時代—凱特琳&珊莎

凱特琳·徒利,奈德·史塔克的妻子,她出身於同樣源自七大家族之一的徒利家族。她是一位知心妻子,溫情媽媽,聰慧而堅強,榮譽感極強。不幸的是,在奈德隕落前後,她輕信了幼年的玩伴,後者出賣了她的丈夫。而後她同長子一起引導復仇之師,還俘虜了瑟曦的弟弟,蘭尼斯特家族的繼承者詹姆·蘭尼斯特。但是在對詹姆的處理上,兒子與母親起了爭執,動搖了家庭信任。而後為擴大武裝力量,凱特琳力主兒子與另外一個領主的女兒訂立婚約,並向其借兵。但悲劇很快就發生了,她的兒子不聽母親的諫言,與一個軍中女護士私定終身,最終遭到了該領主的報復,這就是著名的血色婚禮。凱特琳洞察到敵人的詭計,並以領主妻子生命作為威脅來營救兒子,突顯了她的勇氣與從容,但不幸的是,最終長子被亂箭射死,她自己也被一刀封喉,儘管在臨死之前她手刃了敵人的妻子,復仇之師也隨之全軍覆沒。

顯然,凱特琳是一位為愛堅強,為愛勇敢的女子,擔心心愛的丈夫安危就孤身深入危機四伏的君臨城探望丈夫;心急昏迷中的小兒子而日夜不離身地守護兩周,並徒手與兇手搏鬥;鄉村野店之中機智地緝拿加害自己兒子的兇手;嚴峻的軍事形勢前面依然幻想著能用軍中重要人質換回自己的女兒,冒著被軍法處置而私自主張釋放人質。她的眼裡只有丈夫、子女,看不到風險與陷阱,這讓她這個角色顯得尤其真實而具體。但是在這血腥殘酷的權力的遊戲之中,豈有母愛一席之地。

她的女兒,史塔克家族的長女珊莎,在這部劇中逐漸成長,從一個刁蠻任性毫無責任感的富家大小姐,經歷了人生的一切哀痛和恥辱,逐漸習慣於周旋在複雜多變的人際環境之中,同時也逐漸接受了自己肩負復興史塔克家族的重任,並以此為宗旨而展開不懈努力。

通過對以上三個角色的分析,可以發現女性在家族中的作用明顯,她們可以成為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潤滑劑,正如凱特琳夫人一直在做的,而這也是瑟曦始終沒有做好的。因此蘭尼斯特家族在老家主遇刺後幾乎分崩離析,而史塔克家族的子女則個個堅強,在苦難的折磨下屹立不倒,在復仇的怒火中重生,奔向各自的命運所在。同時,女性特有的愛也被證明是家族運作的雙刃劍,強如瑟曦和凱特琳,都因為過分的愛而放縱了子女,從而導致家族命運的沉淪。而丹妮莉絲和珊莎的對比則更能說明問題,前者從出生起便學會了堅強,後者出身溫柔鄉,故而少不更事。但世事的歷練終究可以讓一個人成熟起來,能夠獨當一面。這尤其提醒了我們的家族創業者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子女保護得太好,否則遺禍無窮。女性的問題還在於常常過於理想化,她們的愛無所不包,但僅僅靠愛是難以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暢行無阻的。

作者:陳淩 章迪禹 編輯:曾強

本文版權歸《家族企業》雜誌所有

想看更多,請關注家族企業雜誌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