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周瑞家的送宮花,為什麼最後才送林黛玉?這裡面大有文章!

今天我們分析一個紅樓熱點: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中隱藏的深意。 一直以來, 不少研究者乃至紅迷, 都對周瑞家的送宮花一回有不少的分析和爭論,

大致都是圍繞著周瑞家的送宮花是順路還是別有深意這個問題展開的。

讀過原文, 我們知道, 周瑞家的送宮花的順序是, 先是迎探惜三春, 每人兩支, 這就是去掉了六支, 接著給了王熙鳳四支, 最後兩支才送給了黛玉, 因此惹得黛玉發火。 不少人根據賈府路線的研究得出, 周瑞家的只是按照遠近的最佳順序送花, 並沒有看不起黛玉的意思, 是黛玉太敏感了。 不少人甚至周瑞家的叫屈。

有紅迷接受這樣的觀點,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從原文中去找答案。

原文第七回, 送走了劉姥姥, 周瑞家的去回復王夫人, 結果王夫人在薛姨媽那兒, 因此引出了薛姨媽麻煩周瑞家的送宮花一事。

原文:薛姨媽道:“這是宮裡頭的新鮮樣法,

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 昨兒我想起來, 白放著可惜了兒的, 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 昨兒要送去, 偏又忘了。 你今兒來的巧, 就帶了去罷。 你家的三位姑娘, 每人一對, 剩下的六枝, 送林姑娘兩枝, 那四枝給了鳳哥罷。 ”

仔細品讀這段文字, 關於送宮花, 薛姨媽心裡是有順序的, 先是三春, 接著是黛玉, 最後剩下的才是王熙鳳。 看似隨意說出來的, 但其實卻隱藏著薛姨媽的為人處事之道。

三春為賈府最尊貴的女兒, 對薛姨媽這樣客居賈府的人來說, 送禮自然先是主家為先, 所以先送三春, 並無不妥, 這是薛姨媽眼中心中之禮, 緊接著卻是黛玉, 因為對薛姨媽來說, 黛玉雖然也是寄居賈府, 但一則她是賈母最疼愛的外孫女, 二則一樣也是最尊貴的女兒家, 理應為先。

薛姨媽把鳳姐放在最後, 同樣有兩層意思, 一則鳳姐為出嫁的女兒, 其尊貴程度自然不及三春、黛玉她們, 這一點在原文中隨處可見, 未出嫁的女兒是最尊貴的, 逢年過節她們可以跟賈母坐在一起享樂,

但鳳姐、李紈等人因是出嫁的女兒, 是媳婦, 自然得伺候。 另外一層, 鳳姐為薛姨媽的內侄女, 對薛姨媽來說, 屬於自家人, 送禮自家人自然要靠後, 沒有先送給自己一家人再送客人的道理。

所以我們看, 薛姨媽讓周瑞家的送宮花, 其實是明確交代了順序的, 但周瑞家的偏偏自專, 沒有按照這個順序走, 而是按照地理位置上的遠近, 為了方便自己, 改變了薛姨媽給出的順序, 先是送了三春, 再是鳳姐, 把最後兩支給了黛玉。 卻沒想到在黛玉那裡吃了一頓刻薄。

原文: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 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戴。 ”寶玉聽說, 便先問:“什麼花兒?拿來給我。 ”一面早伸手接過來了。 ……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 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

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 這兩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 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周瑞家的聽了, 一聲兒不言語。

就這一段話, 很多人說黛玉尖酸刻薄, 替周瑞家的叫冤, 說她並無輕視黛玉之意, 不過只是順路遠近送了來。 黛玉的“刻薄”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道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即便周瑞家的的確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之意,但她為了自己方便,無形中已經錯了禮節。別忘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是正兒八經的賈府奴僕,對她來說,三春和王熙鳳都是自家人,而黛玉則是客了,哪有送禮先送自家人的?

試想:如果周瑞家的心中時刻都有這個禮,把宮花先送了黛玉,或者退一步來說,送了三春之後,緊接著送黛玉,也許黛玉根本就不會發火。但周瑞家的圖省事,結果是失了禮節,黛玉怎麼能不發火?如果是我們,你住在自己的外祖母家,家裡新得了一樣玩意兒,結果大家都分完了,最後剩下的才給你,你作何感想呢?

我想,心理正常的人都會覺得自己被輕視了吧,所以目下無塵的黛玉直接指出了周瑞家的失禮之處,再細思,周瑞家的“失禮”中有沒有“勢利”的成分呢?我想是有的,她改變了薛姨媽給出的順序,把王熙鳳和黛玉的順序調換了,是否是在向王熙鳳賣好呢?

另外,黛玉為什麼說“我就知道”呢?也就是說,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我們可以想像,此前和此後的時間裡,但凡賈府之人來送東西,黛玉心內早已有了結果,即她是最後一個得到這樣東西的人。不管怎麼說,她都是賈府的最尊貴的客人,為什麼屢屢被賈府之人如此無禮地對待呢?

再來細思黛玉,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屬於客人,為何敢對外祖母家的僕人發火呢?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處理方式,也許就隱忍了,這也不失為一種禮節,給大家都留有餘地,畢竟周瑞家的身後站著的是王夫人,若周瑞家的將此事向王夫人一說,王夫人會怎麼評價自己的外甥女呢?

要知道,此時的黛玉尚不是孤兒,他的父親林如海還健在,且是堂堂的巡鹽禦史,是正兒八經靠自己科舉得來的功名,林家之盛不亞于賈府,不然賈母應該也不會將自己的最疼愛的女兒嫁給林府,所以這就好理解了,黛玉去外祖母家,自己帶了丫鬟婆子,以林家的家資,自己女兒去岳母家,林如海一定不會委屈女兒,錢財自然少不了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黛玉,並不能說是完全的寄人籬下,她花的錢多半都是自己帶來的,她住在賈府是外祖母念女兒去世,外孫女無人照料,派人來接的,不是黛玉主動要去的,父親尚在,自己早晚還是會回去的吧,這應該是當時黛玉發火的主要原因,因為我不是你家的人,我也不靠你家的月例銀子過活,我憑什麼要看你的臉色,受你的輕視呢?

所以,周瑞家的送宮花,並不是很多人得出的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這麼簡單,首先周瑞家的就錯在了禮節上,其實不管她是否順路,她擅自調整了薛姨媽給出的黛玉和王熙鳳的順序,從後文的諸多表現對看,她都逃不掉討好王熙鳳的嫌疑。所以,黛玉發火並非刻薄,而是周瑞家的失禮並勢利在先。

現在我們細思黛玉葬花吟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可知,她進賈府不久,這種處處被人輕視,被人忽略的寄居生活就已經開始了。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即便周瑞家的的確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之意,但她為了自己方便,無形中已經錯了禮節。別忘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是正兒八經的賈府奴僕,對她來說,三春和王熙鳳都是自家人,而黛玉則是客了,哪有送禮先送自家人的?

試想:如果周瑞家的心中時刻都有這個禮,把宮花先送了黛玉,或者退一步來說,送了三春之後,緊接著送黛玉,也許黛玉根本就不會發火。但周瑞家的圖省事,結果是失了禮節,黛玉怎麼能不發火?如果是我們,你住在自己的外祖母家,家裡新得了一樣玩意兒,結果大家都分完了,最後剩下的才給你,你作何感想呢?

我想,心理正常的人都會覺得自己被輕視了吧,所以目下無塵的黛玉直接指出了周瑞家的失禮之處,再細思,周瑞家的“失禮”中有沒有“勢利”的成分呢?我想是有的,她改變了薛姨媽給出的順序,把王熙鳳和黛玉的順序調換了,是否是在向王熙鳳賣好呢?

另外,黛玉為什麼說“我就知道”呢?也就是說,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我們可以想像,此前和此後的時間裡,但凡賈府之人來送東西,黛玉心內早已有了結果,即她是最後一個得到這樣東西的人。不管怎麼說,她都是賈府的最尊貴的客人,為什麼屢屢被賈府之人如此無禮地對待呢?

再來細思黛玉,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屬於客人,為何敢對外祖母家的僕人發火呢?按照我們一般人的處理方式,也許就隱忍了,這也不失為一種禮節,給大家都留有餘地,畢竟周瑞家的身後站著的是王夫人,若周瑞家的將此事向王夫人一說,王夫人會怎麼評價自己的外甥女呢?

要知道,此時的黛玉尚不是孤兒,他的父親林如海還健在,且是堂堂的巡鹽禦史,是正兒八經靠自己科舉得來的功名,林家之盛不亞于賈府,不然賈母應該也不會將自己的最疼愛的女兒嫁給林府,所以這就好理解了,黛玉去外祖母家,自己帶了丫鬟婆子,以林家的家資,自己女兒去岳母家,林如海一定不會委屈女兒,錢財自然少不了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黛玉,並不能說是完全的寄人籬下,她花的錢多半都是自己帶來的,她住在賈府是外祖母念女兒去世,外孫女無人照料,派人來接的,不是黛玉主動要去的,父親尚在,自己早晚還是會回去的吧,這應該是當時黛玉發火的主要原因,因為我不是你家的人,我也不靠你家的月例銀子過活,我憑什麼要看你的臉色,受你的輕視呢?

所以,周瑞家的送宮花,並不是很多人得出的只是順路沒有輕視黛玉這麼簡單,首先周瑞家的就錯在了禮節上,其實不管她是否順路,她擅自調整了薛姨媽給出的黛玉和王熙鳳的順序,從後文的諸多表現對看,她都逃不掉討好王熙鳳的嫌疑。所以,黛玉發火並非刻薄,而是周瑞家的失禮並勢利在先。

現在我們細思黛玉葬花吟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可知,她進賈府不久,這種處處被人輕視,被人忽略的寄居生活就已經開始了。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