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民國大師,一身怪癖,趣事多多,學問高得被員警抓


民國歷史上, 百家爭鳴, 大師如雲。 在筆者看來, 最有趣的莫過於沈有鼎先生, 現在很多人對其覺得比較陌生, 但他的大師身份絕非浪得虛名。

沈有鼎先生, 中國現當代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家、教育家, 中國邏輯學界的開拓者、先行者與天才人物。 專長數理邏輯和中西邏輯史。 他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他學貫古今, 融會中西, 是蜚聲中外的大學者。

這位老先生特別有意思, 學生時代他最初是在清華大學讀的書。

1928年, 羅家倫就任清華校長後,

曾以"學術化, 民主化, 紀律化, 軍事化"為教育方針, 其中"軍事化"中重要一項內容即為每天早上六點鐘學生即要起來早操, 後來缺席人多, "羅家倫下了一個命令, 說是早操無故缺席, 記小過一次。 照校規:三次小過為一次大過, 三次大過就開除學籍。

當時沈有鼎為清華學生, 向來生活很隨便, 他經常不上早操, 也不請假, 積累下來, 被記了八次小過, 如果再有一次小過, 他就要被開除學籍了,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 早操無形取消了, 他才得以倖免, 保留學籍, 一直到清華畢業。

當時清華哲學系只有兩個人, 老師金岳霖, 學生沈有鼎。

抗戰前夕, 有一天, 金嶽霖參加一個邏輯研究會, 有人提到哥德爾, 金先生便想買一本哥德爾的書。 學生沈有鼎對老師金岳霖說:“老實講,

你看不懂。 ”金先生的反映是:“哦哦”兩聲, “那就算了!”

1937年初, 受“一二"九”運動影響, 清華大學提前放寒假。 閑來無事, 浦江清邀吳晗去清華喝茶。 兩人路過沈有鼎的臥室, “沈君西裝, 彈古琴, 為奏《平沙落雁》一曲……沈君於西服外更穿上棉袍, 真可怪也。 ”

錢穆先生《師友雜憶》記載, 西南聯大時, 錢穆、吳宓、聞一多、沈有鼎四人同處一室, 這四人能湊在一起, 皆因“平日皆孤僻寡交遊, 不在諸人擇伴中, 乃合居一室”。 室中只有一長桌, 入夜, 聞讀《楚辭》, 吳則為預備明日上課抄筆記, 寫提要, 逐條書之。 第二天一早, 吳先起, 一人獨自出門, 在室外晨曦微露中, 出其昨夜撰寫各條, 反覆循誦, 俟諸人盡起, 始重返室中。 “雨僧在清華教書,

至少已逾十年, 在此流寓上課, 其嚴謹不苛有如此……”錢感歎道。

四人中惟沈有鼎清閒自在, 還常常喃喃自語:“如此良夜, 盡可閒談, 各自埋頭, 所為何來。 ”吳宓就訓斥他:“汝喜閒談, 不妨去別室自找談友。 否則早自上床, 可勿在此妨礙人。 ”沈有鼎只得默然。

沈有鼎人雖聰明, 卻不修邊幅, 上課獨來獨往, 終年身著佈滿污漬的長衫, 且勿勿走路, 常常自言自語, 錢穆說“其為人極可鄙”。 沈的另一怪癖就是“惟事積錢”“銀行所儲而外, 小箱中存七八百元, 一文不肯動用, 而惟恐遺失。 又或深夜扃戶啟箱, 將銀幣一再清數, 排列展覽以為樂”。 “幾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噫, 此又聰明自私之另一格耳。 ”

在西南聯大, 他聽遍文學院每個老師的課, 還總愛在課堂上提問。

他會彈古琴, 會唱昆曲, “不過他的昆曲是坐在馬桶上的時候才唱的”。 他嗜書如命, 但據說有借書不還的“毛病”。

他還吃遍昆明的風味小吃, 連寺院的齋飯也不放過。

沈有鼎常常一件衣服穿在身上, “一直到破爛不堪脫掉丟了為止, 中間連一水都不洗。 ”

也許是哲學、邏輯學的學問太高深, 沈有鼎的眼睛總是發呆。 發呆的眼神配上一身邋遢的衣著, 被不認識他的門衛攔住, 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 他因為這一副邋遢樣, 竟然被人誤會, 讓員警抓走了。 後來有人說, 他逛商店時被當成小偷;有人說, 他想看表便爬上人家的牆頭。 所以, 大家開玩笑說, “沈先生學問高得呆了, 只能讓員警治一治呆氣。 ”

此公曾在美國哈佛受教於懷特海門下,

後又跑至德國投海德格爾門下, 邏輯學甚是了得。 而且博學多才, 精通英文、德文、法文、俄文, 希臘文、拉丁文、梵文, 可以用幾種語言上課講授, 對中國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禪宗哲學, 西方的亞里斯多德、康得、羅素、維特根斯坦、哥德爾、胡塞爾都有精深的研究, 沈先生以嚴謹、準確著稱, 他看過並說沒有錯的東西, 一般來說就是沒有錯。

只是沈老先生書呆子氣太重, 有趣是有趣, 有時不識時務, 不看風向!他不會做飯, 偶爾與夫人動口角, 沈夫人就不做飯, 沈無法。 一次, 沈有鼎只好找領導, 居然說自己的夫人是反革分子, 領導問是何故?沈則說:“她不給我做飯。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