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好意思,你還沒資格講道德

不好意思, 你還沒資格講道德

王國華

孔子談德, 舉例多為有力者,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

泰伯是誰啊, 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長子, 周代諸侯國吳國第一代君主。 “周之德,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此處之“周”, 實為周文王。 他還舉出幾個德行高導的人:”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則均為其弟子。

孔子講“為政以德”、“君子懷德”, 也是在對有話語權的人提要求。

子曰:“驥不稱其力, 稱其德也。 ”千里馬日行千里, 不是它耐力超強, 而是它聽主人的話, 與其他的馬和諧相處。 這個評價怪不怪?驥者, 就是用來行路的, 為何要談到“德”?

錢穆先生解釋說, “人之才德兼具者, 其所稱必在德, 然亦無無才之德。 不能行遠, 終是駑馬。 性雖調良, 不獲驥稱”。 可謂一語中的。

德者, 就是專為孔武者準備的。 一個人首先要有能力, 不僅是行事能力, 更是對別人和外物有傷害的能力。 能力越強, 越要講德。

所以, 力是“德”的充要條件。 沒有力量的話, 有沒有道德, 無所謂。 有力量, 才有資格談道德。 尤其在夫子生活的早期農耕時代, 人的破壞力基本只體現在個人蠻力上, 作惡能力終究有限。 賤民有無德行並不重要。 有德也是被人踩, 無德也是被人踩。 每日苦苦煎熬。 一個誰也指揮不動的底層人(小人), 走投無路時, 到大街上發洩, 最多打倒一個路人就被擒住了。 不像現在, 可以拎一桶汽油到公車上傷害一群無辜的人。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裡, 缺少法治、規則等外力, 即便有, 也是以強權為背景。 “德”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了。 既無他律, 只好要求自律。 此為“德”。 它與既有的某些規則共同組成一個完備的體系, 既是規則的輔助手段, 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正因此, “德”之提出與彰顯, 乃是人與人之間無現實平等的一個標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