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木為榧,不負韶華|香滿天地,“榧”夷所思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徵集開始以來, 我們陸續收到來自世界各地東陽人的大量投稿, 內容涵蓋東陽自然風光、人文歷史、鄉土人情、民俗非遺、傳統美食等,

其中不乏感人至深的佳作。 一處風景、一份美食、一種習俗、一首民謠、一件物品、一個地標…都彙集成“鄉情”二字。 今天, 我們敘述的是它——它是植物王國的貴胄, 它是乾果之王。

東陽記憶——香榧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億七千萬年前,

天地玄黃, 萬物生長。 草木自生自滅, 鳥獸自來自去。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在經歷了竹簟山火山爆發、第三紀寒流、第四紀冰川後, 許多物種消失在歷史長河的彼端, 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 它們就消失了。

然而有一種孑遺植物, 歷劫不滅, 穿過一億七千萬年的時光隧道,

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鬱鬱蒼蒼, 碩果在望。 它的名字叫香榧, 它產下的果子, 還是叫香榧。

它是植物王國的貴胄, 它是乾果之王。

不知是誰第一個撿起來, 咬開了殼, 扒去了淡褐色的膜, 露出黃璨璨的果仁。 他把果仁放到嘴巴裡, 咬了一口又一口, 慢慢咀嚼起來。 他從來沒有吃到過這麼好吃的果子, 他咦裡哇啦叫起來, 對著他的同伴指指香榧又指指嘴巴, 然後抓過香榧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會稽山的名字, 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裡, 和我們的民族英雄大禹聯繫在一起。 會稽山又叫秦望山。 傳說秦始皇南巡, 來到會稽山眺望東海, 會稽山也就成了秦望山。 秦始皇有幸, 還吃上當地百姓送給的香榧, 齒頰留香。 當時香榧叫柀, 秦始皇金口一開, 說, 那就叫香柀吧——這就是禦口封香柀的來歷。

從香柀到香榧, 一音之轉, 不知源於什麼時候。 然而:

物以稀為貴, 香榧就成了孝敬列祖列宗的祭品。

物以稀為貴, 香榧成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貢品。

物以稀為貴, 香榧成了結婚喜宴上的喜果。

物以稀為貴, 自己捨不得吃, 香榧成了饋贈親友的禮品。

書聖王羲之, 在會稽山北麓, 過著詩酒風流的生活, 雅士雲集, 高朋滿座。 只要有香榧, 他就置別的山珍海味於不顧, 且總是喝得酩酊大醉, 他說, 香榧最能助酒興, 最能激發詩情畫意。 有一天, 一紳士想求他的書法, 特意請他喝酒,因席上沒有香榧,王羲之酒興不發,書法無從談起。紳士不知其故,又不便多問。酒畢,王羲之踱至偏間,見一木匠正在做八仙桌,即將完工,就問道:“是何木?”木匠答曰:“香榧木。”王羲之一看,色澤黃潤,質地緻密,一摸光滑潤柔,果真是上等木材,情不自禁拿起筆來飽蘸濃墨,在八仙桌上寫下了“香榧”兩個蒼勁有力、飄逸無比的大字。

木匠回頭一看,見桌子上塗著“香榧”兩個大字,就不禁埋怨起來,邊說邊拿出鉋子,準備將字刨去。正在這時,紳士趕到了,問及緣由,大喜過望,趕忙囑咐木匠,不但不能刨,而且要用真漆漆好這兩個字,使它更加光彩奪目,永垂千年。從此,這紳士就將這張八仙桌作為珍品珍藏起來,只要有珍貴的客人到來,才美滋滋地扛出香榧桌來供賓客觀賞。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張珍貴的香榧桌已經不知去向了。

一代文豪蘇東坡,他吃到的香榧出自會稽山南麓,是東陽的香榧,他情不自禁賦詩讚美:“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

發源于東白山南麓的白溪,雅稱玉溪,虎鹿大族劉氏、程氏、朱氏等皆以“玉溪”名譜。玉溪之上,當然玉山。蘇東坡說,盤中黃燦燦的美食,是來自南方雲霧山中的玉山香榧,千里送香榧,情深義長啊。

南宋時期東陽詩人何坦,對香榧也情有獨鍾,撰《蜂兒榧》詩禮贊:“味甘宣郡蜂雛蜜,韻勝雍城駱乳酥。一點生春留齒頰,十年飛夢繞江湖。”

在北緯三十左右的緯度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會稽山脈,在海拔250-700米的溝穀崖坡,朝霧濛濛,風雨晦晦。

這邊風景獨好,這邊得天獨厚。

一棵,兩棵,三棵,三五成群,迎風婆娑。這都是些什麼樹啊?樹上有芽有花還有果,這都是些什麼果子啊?

天地造物,我們沒有人知道香榧是怎麼來的。佳果不問出處,珍品自在深山。

綠樹成蔭子滿枝。到了農曆九月十月,果子成熟了,在風吹雨打中,辟裡啪拉掉下來。

香榧生南國,稽山是故鄉。

百果林中獨逞王,子孫三代共爭光。

秋天到了,香榧成熟了。

金果銀果掛滿枝,碩果在望,

喝了上樹酒,上樹摘香榧。

榧農們腰上綁繩子,左手提籃子,右手舉鉤子,矯健上樹,身如猿猴,閃展騰挪。

果子都長在枝頭,人夠不著。用繩子拴上樹枝,人在其上,舉鉤子拽過樹梢,一顆,兩顆,三顆,一顆顆的香榧,裝滿一隻只籃子。榧農們挑著一擔擔豐收果實,健步如飛,走在彎彎曲曲回家的路上。

作者簡介

韋西范,東陽市三單鄉人。

特意請他喝酒,因席上沒有香榧,王羲之酒興不發,書法無從談起。紳士不知其故,又不便多問。酒畢,王羲之踱至偏間,見一木匠正在做八仙桌,即將完工,就問道:“是何木?”木匠答曰:“香榧木。”王羲之一看,色澤黃潤,質地緻密,一摸光滑潤柔,果真是上等木材,情不自禁拿起筆來飽蘸濃墨,在八仙桌上寫下了“香榧”兩個蒼勁有力、飄逸無比的大字。

木匠回頭一看,見桌子上塗著“香榧”兩個大字,就不禁埋怨起來,邊說邊拿出鉋子,準備將字刨去。正在這時,紳士趕到了,問及緣由,大喜過望,趕忙囑咐木匠,不但不能刨,而且要用真漆漆好這兩個字,使它更加光彩奪目,永垂千年。從此,這紳士就將這張八仙桌作為珍品珍藏起來,只要有珍貴的客人到來,才美滋滋地扛出香榧桌來供賓客觀賞。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張珍貴的香榧桌已經不知去向了。

一代文豪蘇東坡,他吃到的香榧出自會稽山南麓,是東陽的香榧,他情不自禁賦詩讚美:“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

發源于東白山南麓的白溪,雅稱玉溪,虎鹿大族劉氏、程氏、朱氏等皆以“玉溪”名譜。玉溪之上,當然玉山。蘇東坡說,盤中黃燦燦的美食,是來自南方雲霧山中的玉山香榧,千里送香榧,情深義長啊。

南宋時期東陽詩人何坦,對香榧也情有獨鍾,撰《蜂兒榧》詩禮贊:“味甘宣郡蜂雛蜜,韻勝雍城駱乳酥。一點生春留齒頰,十年飛夢繞江湖。”

在北緯三十左右的緯度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會稽山脈,在海拔250-700米的溝穀崖坡,朝霧濛濛,風雨晦晦。

這邊風景獨好,這邊得天獨厚。

一棵,兩棵,三棵,三五成群,迎風婆娑。這都是些什麼樹啊?樹上有芽有花還有果,這都是些什麼果子啊?

天地造物,我們沒有人知道香榧是怎麼來的。佳果不問出處,珍品自在深山。

綠樹成蔭子滿枝。到了農曆九月十月,果子成熟了,在風吹雨打中,辟裡啪拉掉下來。

香榧生南國,稽山是故鄉。

百果林中獨逞王,子孫三代共爭光。

秋天到了,香榧成熟了。

金果銀果掛滿枝,碩果在望,

喝了上樹酒,上樹摘香榧。

榧農們腰上綁繩子,左手提籃子,右手舉鉤子,矯健上樹,身如猿猴,閃展騰挪。

果子都長在枝頭,人夠不著。用繩子拴上樹枝,人在其上,舉鉤子拽過樹梢,一顆,兩顆,三顆,一顆顆的香榧,裝滿一隻只籃子。榧農們挑著一擔擔豐收果實,健步如飛,走在彎彎曲曲回家的路上。

作者簡介

韋西范,東陽市三單鄉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