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民間故事:元宵乞巧

舊時候, 泉州民間供奉著五個家神。 從性別上分, 五個家神中有三男二女。 門神、灶君、井神是男性;床母、廁姑是女性。

廁姑, 又叫冬絲娘。 冬絲娘不是她的本名。 “冬絲”二宇, 乃是形容她的纖細的身材、孱弱的體質、文靜的儀錶、精巧的手藝。 這個神, 原是民間能人 的化身, 她是泉州工藝美術界的祖師娘娘。

冬絲娘為啥又被供為廁所之神呢?“廁”與“工藝美術”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說來話長。

原來, 冬絲娘對美術有特殊的稟陚, 天生有一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描花刺繡, 樣樣皆能, 手藝可精巧哩!她十分注重實踐。 雖然,

她不懂得素描 呀、寫生呀、透視呀, 可她信守一條準則, 那就是不斷地向自然學習, 向生活學習。 對自然界的奇花異果, 她很注意觀察, 而且默記描摹的功夫特別好, 畫什麼, 像什麼, 繡啥樣, 像啥樣。 哪一種花果形態的細節她不瞭解, 便向花農果農求教。 難怪她描繡出來的藝術作品, 不但形似, 而且神似。

據說, 每種花她都實地觀察過, 唯獨楊梅的花沒見過。 她聽說楊梅是無花的, 心裡有些納悶, 請教了果農。 果農告訴她說:“楊梅不是無花的, 楊梅的 花也和曇花一樣, 開花期很短很短, 只是在元宵節半夜裡才一現。 ”這麼一來, 冬絲娘才把心中的疑團解開了。

某年, 正月十五午夜, 皓月當空, 灑下一片銀光, 給大地添了神秘的色彩。 風兒平和,

屋下的相思樹、合歡樹、楊梅樹的枝兒沒一點晃動, 四周寧靜 極了。 冬絲娘踩著輕盈的步伐, 攀上楊梅樹, 細心地尋覓著花朵。 果真找到了, 那從未見過的花蕊羞答答地吐露在枝頭。 冬絲娘集中注意力, 把花的形態 默記下來。 此刻, 求知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滿足。 她心裡閃過這麼一個念頭, 日後, 如果有人問她, 什麼叫作幸福, 她將亳不猶豫地答道:見到楊梅花就是 幸福。 就在下樹的那會兒, 一個不小心, 冬絲娘的腳尖踩到一根枯枝上去了, “啪”一聲, 連人帶枯枝滾跌下來了。 樹下有個大糞池, 她沉沒在糞池裡。 時 值半夜, 鄰里均己入睡, 沒人來救, 她與世長辭了。 人們傷心她不幸死于糞池, 所以視她為那裡的神明。

後來, 泉州的鄉親們把冬絲娘神化了。

一年之中, 年輕姑娘有兩次“乞巧”活動, 一次是七夕向織女乞巧, 一次是元宵節向冬絲娘乞巧。 泉州民間還 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冬線娘, 冬絲娘, 教咱織帶, 教咱繡花。

教咱織帶好滾邊, 教咱繡花好掙餞。

人們還設想, 冬絲娘體質孱弱, 腸似雞腸, 肚似雀肚, 食量很小, 所以供品只用三個小酒盞盛著:一個雞頭, 一盞糯米飯, 幾粒花生米。 供後就把這 些東西棄在糞池裡。 就這樣, 泉州的鄉親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著冬絲娘。 年輕的姑娘們, 一年一度, 輕聲地向冬絲娘乞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