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衡水故城縣運河船工號子:傳承上千年的勞動者之歌

搜集整理的船工號子樂譜。

大運河實景。

燕趙都市報駐衡水記者 孟憲峰 焦磊 文/圖

自大運河建成以來,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的鄭口鎮、故城鎮(舊故城縣城)、建國鎮一直是商品集散碼頭。 運河中舳艫相繼, 帆檣如林, 受此影響, 為船隊服務的季節性的篙工、縴夫及搬運工均來自沿河各村莊。

為了便於協作, 提高勞動效率, 增加生活情趣, 在集體勞動中逐漸形成了運河船工號子。 可以說, 大運河的歷史有多久, 運河上的號子就唱了多久。 伴隨著大運河的衰落, 失去原有功能的運河船工號子如今更多地成了一種文化記憶, 我們希望這種記憶能夠作為遺產永遠地留在歷史長河中。

勞動過程產生船工號子

生產力低下的年代, 在運河裡行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從上游往下游走還好, 有個拐彎啊什麼的搖櫓就行了。 或者是有船篷, 跟著篷就走了。 可是從下游往上游走是逆水, 逆水必須得拉纖。 還有就是船隻靠岸後裝卸貨物, 上百斤甚至幾百斤的貨物都靠人肩扛背抬。

這些勞動過程都非常辛苦, 也非常單調。 這就需要喊號子來提振精神, 不然就會死氣沉沉的。

比如說“拉纖號子”, 從開始領號的喊“開船嘍”, 提醒大家背上纖, 有頭纖、二纖、三纖, 還有尾纖, 這幾個拉纖的一般是六個人以上, 他們就合“喔呀喔”, 一步一步地就拉走了。 到拐彎的時候, 如果船擱淺了, 大家就都下來抬船, 這時候就有“抬船號子”, 抬完船可以走了, 大家又拉纖重新走。 船進了碼頭、小港口, 要卸貨了, 就要喊“出倉號子”“上肩號子”等。

船工號子種類眾多

運河是人工開鑿的, 水勢平穩和緩, 因此運河船工號子不像黃河船工號子那樣緊張高亢, 而是平穩、優美、抒情、如歌。 故城縣運河船工號子有自己一整套適合各項行船活兒路的曲目。

如起航前的“起帆號子”, 平水時喊的“搖櫓號子”, 上水時喊的“拉纖號子”, 船擱淺時喊的“推船號子”, 卸貨時喊的“出倉號子”“上肩號子”“搭跳扛糧號子”等。

據老船工們講,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 運河上來往船隻仍舊絡繹不絕, 船工號子此起彼伏, 打篷、拉纖、搖櫓、撐篙各種號子聲響徹雲霄, 形成了南來北往船如梭、處處欣聞號子歌的熱鬧景象。 故城運河船工號子如歌如畫, 在運河上被船工們世代傳承, 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勞動節奏, 直接體現了船工們的勞動動作和勞動情緒, 伴隨著船隻從起航到收航的各種勞動場面。

據故城縣文化館館長李志勇介紹, 經過上千年的演變, 故城縣運河船工號子既是勞動號子, 又具有其獨立的藝術形態, 它的音樂節奏與勞動的節奏相應相和,具有鮮明的律動性。如今遺存下來的運河船工號子在音樂方面有力而富於變化,而歌詞多是即興創作,內容因“號頭”的職業素養而異,不固定,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收集船工號子記錄歷史

如今,大運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這些年來,河水斷流,過去的行船也沒有了。當過船工的老人如今大都八九十歲了,如果再不搶救運河船工號子,這種無形的東西想再生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運河再沒有過去的那種場面了,只有現在的老人把過去的事情記下來,傳承下去,才能把過去運河文化的歷史記載下來。

李志勇介紹說,1965年前後,隨著運河水源的不足和輪拖的替代,沒有了船工行業,船工號子也隨之湮沒。故城縣文化館在搜集整理時走訪了許多老船工,但會唱號子的號工大都已去世,健在者寥寥無幾。經多方查尋,他們有幸見到了86歲高齡的老號工王振江,通過老人提供的珍貴歷史資料,收集整理了部分船工號子。這次發現對研究大運河人文歷史有重要的史料補充價值。

它的音樂節奏與勞動的節奏相應相和,具有鮮明的律動性。如今遺存下來的運河船工號子在音樂方面有力而富於變化,而歌詞多是即興創作,內容因“號頭”的職業素養而異,不固定,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收集船工號子記錄歷史

如今,大運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這些年來,河水斷流,過去的行船也沒有了。當過船工的老人如今大都八九十歲了,如果再不搶救運河船工號子,這種無形的東西想再生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運河再沒有過去的那種場面了,只有現在的老人把過去的事情記下來,傳承下去,才能把過去運河文化的歷史記載下來。

李志勇介紹說,1965年前後,隨著運河水源的不足和輪拖的替代,沒有了船工行業,船工號子也隨之湮沒。故城縣文化館在搜集整理時走訪了許多老船工,但會唱號子的號工大都已去世,健在者寥寥無幾。經多方查尋,他們有幸見到了86歲高齡的老號工王振江,通過老人提供的珍貴歷史資料,收集整理了部分船工號子。這次發現對研究大運河人文歷史有重要的史料補充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