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道具師陳坤:做這行 愛這行,專一行 精一行

千人計畫qr070007位採訪者

年少不知夢想何在

跌進道具狠狠鑽研

2005年, 陳坤聽從橫店演員同學的建議, 獨自離開江西婺源來到浙江金華。

電腦畢業者變身劇組燈光師, 遇上道具兩者皆拋開。

“我不是喜歡墨守成規的人, 我更愛創新、嘗試新事物。 ”

師傅領進門, 修行靠個人。

“道具這一行基本都考自己學”。 這一入行, 就是12年。

隨著能力的增長, 陳坤逐漸組建起自己的團隊。

剛開始加入的是朋友, 再後來, 其他道具師也被陳坤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民主的團隊原則吸引過來。 現在, 這個非科班出身的團隊固定人數已多至40人。

“他們不是下屬、徒弟, 是兄弟。 ”為了不讓兄弟白白做工, 陳坤在拍攝前都要與導演、製片人溝通透徹。

團隊成員都是80後、90後, 大老爺們光著膀子喝酒聊天, 從不為瑣事爭論。

每一個道具組的成員開工前都會仔細研讀劇本, 時代劇更有專門的人負責調查資料, 明確朝代的道具、場景特點。 理解不同, 對道具的製作自然會有分歧。

工作上三天小討論, 五天大爭執, 這都算常見。

在廈門參與武警特戰題材電視劇《利刃出擊》拍攝時, 場面大裝備多, 加上天氣燥熱, 道具組人人壓力大, 便曾爆發一次大爭吵。

爭吵的結果不以陳坤領導者的姿態叫駡結束, 而是全員咬牙堅持, 完美完成製作。

“有難一起扛, 我們是一個大家庭。 ”

團隊需要凝聚力,

陳坤便是凝聚力的核心。

同時, 他更是家庭的頂樑柱核心。

一人變兩人

兩人變三人

三人變四人

橫店, 對於年輕的陳坤, 是另一個“家”開始的地方。

和同在劇組工作的妻子相遇, 兩人在2007年結婚。

9歲的大女兒, 4歲的小女兒。

談到妻子與女兒, 這個父親語氣裡都染著笑意和幸福。

“家庭是男人的責任。 ”

大女兒在老家江西讀小學, 小女兒在身邊上幼稚園。

每次陳坤外出跟劇組, 小女兒都會哭著挽留爸爸。 只能哄一哄, 再哄一哄。

一年接2部大製作, 一部劇拍攝3~5月, 再接其他小拍攝, 道具行業註定了他要與妻女聚少離多。

但陳坤並未考慮過轉行。 “總有人要去做, 也總有人要把它做好。 ”

陳坤說他是幸運的, 因為有妻子的包容和父母的支持。

為了家庭,

妻子離開劇組, 考上了幼師, 現任教于小女兒所在的幼稚園。

得益於此, 節假日和寒暑假, 妻子能帶著女兒去陳坤劇組探班, 一家人能經常團聚。

一天當一周見, 卻還是在分別時傷神, 也留了不少遺憾。

拍攝杜琪峰導演的《單身男女2》時, 大年三十晚, 陳坤遠在蘇州, 妻女和父母則在電話另一頭的江西。

“想啊, 肯定想。 ”

父愛是山, 沉默堅定。

每次從劇組回家, 陳坤都會給女兒們帶禮物, 她們新奇、喜愛得不行。

職業使然, 相對於電子類產品, 他更喜歡具有年代感的東西, 以及手工製品。

比如, 一台民國留聲機。 “現在太多高科技, 少有手工, 沒有了想像力。 ”

家庭的美滿給了陳坤克服聚少離多的底氣。

人生是一場旅行, 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朋友圈則多是質樸又閃閃發光的對道具行業的相關轉發。

採訪過程中, 他說的最多一句便是:做這行, 愛這行。

這份單純熱愛的初心, 他一保持就是12年。

“艱辛, 快樂。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