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出家皇覺寺,在寺裡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貴人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朱元璋在乾娘汪氏的幫助下, 安葬了親人;調治好病痛, 養好了虛弱的身體;成了皇覺寺的一名行童。

自此, 11歲的朱元璋便暫時開始了他的寺廟出家生活。

朱元璋在皇覺寺一待就是幾年, 在這幾年當中, 寺裡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 鍛煉了他的體魄;最重要的是, 他在這裡遇到了人生中的大貴人。

所謂“行童”, 本就是供寺院使役的小和尚(或稱為“沙彌”)。

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 每天做的無非也就是挑水、砍柴、撞鐘、打掃寺院這些粗活。 雖然苦了些, 也很枯燥;但能混上口飽飯吃, 那時的朱元璋也便知足了。 畢竟這樣的機會, 也是來之不易的, 還能額外要求什麼呢?

寺院也“欺生”, 一些和尚看朱元璋是新來的, 年齡又小, 就有心欺負他;時而把活兒推給他幹, 時而擠兌他, 時而取笑耍弄他;這些都磨練了小朱元璋的心智, 無疑對年幼的他是一種歷練。

這裡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小插曲:有一次 , 老鼠咬壞了供桌上的蠟燭, 朱元璋受到了師傅的責怪;倔強的朱元璋感覺很委屈, 將護殿的伽藍菩薩重打幾十“笤帚”, 又在神像背後寫了“發配三千里”幾個大字, 以責“伽藍”護殿失職之罪, 以解心中之氣。 此事一時轟動全寺, 一應人等均主張將褻瀆神靈、大逆不道的朱元璋逐出師門, 趕下山去;這時德高望重的長老高彬出現了, 他對這位“杵逆”的孩子倒很欣賞, 甚至還有種說不出的喜歡;就這樣, 朱元璋又被留了下來。

日子一天一天過, 秋去冬來, 轉眼間,

朱元璋出家已一年有餘。 話說有天夜裡, 朱元璋躺在床上, 怎麼也不能安睡;二更鼓後, 這一睡不著, 就聽到了院內有輕聲的腳步聲, 好奇之下, 扒門一看, 這可了不得了:看見一位老和尚脫去僧衣, 露出一身練功的裝束, 此人運足力氣, 舉起了六百多斤重的石鼎;朱元璋越發好奇, 緊緊盯著;不一會兒, 老和尚回到自己的住處, 又將二百多斤重的甕金錘耍得嗖嗖作響;借著月光, 朱元璋看清楚了老和尚的臉, 原來他不是別人, 正是長老高彬。

朱元璋是個有心計的孩子, 他萌生了“偷藝”的想法, 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武功、有本事的人。 時光荏苒, 歲月如梭, 一連半年, 朱元璋每天二更都來“偷藝”, 幸好高彬長老天天習武, 也幸好沒被發現。 也許這就是冥冥中的機緣吧!

高彬長老明明知道朱元璋在偷學, 卻裝作不知道;或許他是想先考驗下這個孩子的意志力;終於, 他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他與朱元璋深談, 兩人很對脾氣, 儼然一對忘年交;就這樣朱元璋成了高彬長老的徒弟, 並在師父的教導下, 立下了推翻元朝的宏圖大志。

學藝三年,朱元璋武藝漸精,年齡漸漸長大。師父高彬向朱元璋表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乃前朝岳元帥賬下狄雷的後代,朱元璋更是對師父佩服得五體投地。欲成大事,孤掌難鳴,“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藝已學成,和尚下山,下山去找誰?師父高彬有指點:會稽山三清觀劉伯溫。

立下了推翻元朝的宏圖大志。

學藝三年,朱元璋武藝漸精,年齡漸漸長大。師父高彬向朱元璋表明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乃前朝岳元帥賬下狄雷的後代,朱元璋更是對師父佩服得五體投地。欲成大事,孤掌難鳴,“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藝已學成,和尚下山,下山去找誰?師父高彬有指點:會稽山三清觀劉伯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