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比特幣能成為超主權世界貨幣嗎

從2009年以來, 儘管發展過程充滿波折, 但“去中心化”、保密性和稀缺性的特點使得比特幣日益被追捧。 比特幣的價格更是從2010年初的6美分上漲至如今遠超黃金的價格。

6月中旬, 比特幣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關, 達到了3012.05美元, 創歷史新高。 而在去年年底, 比特幣價格才不過900多美元。

儘管比特幣看起來熱得發燙, 但要取代經典意義上的貨幣, 似乎並不現實——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產尚未具備成為真正貨幣的條件, 更遑論取代由國家信用背書、具有最高價值信任的法幣。

比特幣從哪裡來

比特幣是2009年由中本聰(化名)創始的一種網路虛擬貨幣, 擁有支付系統加密功能, 具有交易透明和支付全球化的特點。 支撐這些的是被稱為“區塊鏈”(Blockchain)的底層技術。 究其本質, 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資料塊, 每一個資料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資訊,

用於驗證其資訊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它可以阻止人們從事非法複製。 通過使用區塊鏈, 各市場主體之間可以建立合同, 規避欺詐事件的發生。

如今, 區塊鏈已從比特幣延伸至資產登記、股票交易、個人征信等金融領域, 且仍在不斷延伸其應用邊界。 甚至中國人民銀行都在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投入, 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票據交易平臺也於今年初測試成功。

比特幣又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呢?通過“挖礦”。

“挖礦”其實是通過數學計算來進行記帳, 同時使用大量數學加密運算保證這個帳本不會被篡改。 記帳需要付出大量計算能力, 即硬體和電費投入, 作為獎勵, 新產出的比特幣歸“礦工們”所有。 比特幣“礦工們”需要通過互相競爭來破解計算難度極大的問題。 優勝者將獲得新的比特幣, 同時還驗證一個等候交易的“區塊”, 後者隨後被添加進帳本, 並與整個社區共用。 “礦工們”生成密碼, 核查經濟資訊的內容, 完成驗證經濟活動的時候, 由此再生成一個總的新密碼,

進而實現對整個經濟活動的記錄和核對。

在區塊鏈上驗證過的經濟活動, 形成最長的區塊鏈, 而未經“礦工們”驗證的交易活動, 就變成了死鏈。 這樣, “礦工們”一旦挖出有效的礦就獲得一定的比特幣獎勵。 通過計算等比級數的方式, 可以計算出未來的比特幣的數量呈收斂趨勢, 由此無須擔心貶值的問題。

央行如何定性比特幣

2017年7月4日,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 在這份重量級的報告中, 央行再次警告了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 並稱“比特幣等特定虛擬商品吸引投資者跟風炒作也存在一定風險”。 “特定虛擬商品”, 是綜合實力與影響力僅次於美聯儲的中國央行再次定義比特幣的本質屬性。

此前的2013年12月5日,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明確指出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的, 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 就本質而言, 它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 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但是, 央行等五部委也承認, 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 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如果非要將比特幣與經典貨幣進行對比, 前者離開網路將無法存在, 現代貨幣儘管正在不斷數位化, 但作為貨幣符號的紙幣, 至少短期內不會消亡。 無論貨幣的表徵型態如何變化, 其背後一定是以國家信用乃至武力作為擔保的真實性存在。

換句話說,央行作為貨幣的發行者,其中心化和最後貸款人的地位不可被取代。而比特幣通過交易參與者,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各流通環節的安全性,其去中心化特性十分明顯。基於密碼學的設計亦使比特幣只能被實際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確保了比特幣的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何以誕生

無論哪國貨幣,其發行數量的多少都應當取決於生產力的相應增加。但在各國央行實際操作中,以美聯儲為代表的超級央行為了經濟發展或經濟指標的提振而無限制投放貨幣,導致信用一再膨脹,使得普通市場主體以貨幣表徵的財富不斷縮水。

在強大的美聯儲面前,任何單一市場主體的力量都是蒼白的。巴菲特曾毫不客氣地說中國每日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美國付出的只是一些紙片。這折射出在全球既有經濟與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國所處的弱勢地位。美國掌握著貨幣發行和市場的主導權,中國依賴美國的市場和美元。

就中國而言,儘管目前在國際貨幣分工格局中仍處於弱勢地位,但中國的廣義貨幣(M2)已經超過美日之和。央行要保持貨幣發行的工具理性說易行難。而任何泡沫的淵源都可從貨幣政策那兒找到影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基於區塊鏈技術催生的比特幣是人們借助互聯網平臺試圖繞開央行而進行交易和守衛自身財富的一種技術創新。因為,在強大的央行和商業銀行面前,任何居民都無法阻止他們“破壞”信用基礎、實行無效率資源配置的行為,即無法規避龐氏騙局的發生。弱勢市場主體都希望買賣交易和財富支付是建立在貨真價實的商品和服務上,而且是可驗證的。在區塊鏈體系下,錢會越來越值錢,大大減少了資訊被非法調用和篡改的可能,大大提升了交易的安全。

這是美國廢棄金本位制之後,技術研發者面對無休止的貨幣放水與金融動盪,基於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滿,試圖比照黃金的原理,運用互聯網分散式智慧技術和加密技術等,設計出來的一種完全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和運行的,去中心化的所謂“數字貨幣”體系。其最重要的特徵是:比特幣最初只能通過“挖礦”方式取得,而不能通過用法定貨幣兌換產生。

比特幣能否取代經典意義上的貨幣

儘管比特幣看起來熱得發燙,但要取代經典意義上的貨幣,根本不現實。

且不說比特幣是無法得到主權保護的異類,其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諸如支付效率問題以至淪為龐氏騙局的工具,礦工群體之間的競爭與壟斷也威脅到比特幣的市場秩序。

比特幣帶來的投資熱潮令區塊鏈領域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變得異常火熱,越來越多以圈錢為目的的公司參與其中,導致泡沫越來越大,除了攜款跑路的平臺以外,還有大量傳銷組織混入其中對投資者進行詐騙。一些公司甚至假冒中國人民銀行的名義出售數字貨幣,導致央行不得不發佈聲明,提醒發行數字貨幣的公司不要誤導公眾,明確告知所有市場主體,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市場上所謂“數位貨幣”均不是法定數位貨幣。即便有關央行承認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由於其具備通縮性,很顯然將會抑制經濟發展。例如,比特幣如果在2140年達到2100萬的數量上限,將很容易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

正如金本位制重回21世紀及以後的人類社會並不現實一樣,冀望比特幣一類的“數位貨幣”能成為新的超主權世界貨幣,至多是一種異類夢想。

比特幣能否引致全球貨幣格局變遷

面對比特幣等不斷湧現的私人數位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尤其是超級央行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正在密切跟蹤相關技術發展趨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自己的數位貨幣。目前已有一種構想浮出水面,即在現行貨幣體系之外,基於區塊鏈等技術,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裡,以打造一個全新的數位貨幣體系,希冀在快速發展的網路世界中搶佔先機,以贏得數位貨幣體系的主導權。

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已於今年初開始運作,涉及七個研究領域,包括區塊鏈和金融科技領域。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倡議較為呼應。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日前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分散式帳本技術(DLT)可以在跨境支付中發揮作用,據此認為其可在全球範圍內發揮作用來協調和規範數位資產。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穩定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上述資訊意味著其支援各國中央銀行創建自己的數位貨幣,以有效應對目前市場上私人數位加密貨幣的瘋狂勢頭。

不過,中國央行力推數位人民幣的初衷,是要借助區塊鏈技術,幫助央行更好地收集金融市場資金流動的相關資訊,從而説明央行更好地做出貨幣決策。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數位貨幣來加強對洗錢及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要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之外重新創設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這不僅大大超出了中國央行的能力邊界,亦有可能引起全球政經格局的深刻變化。

只要國家尚未消亡,要建立一套超越國家主權和法定化的貨幣體系並不現實。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社會以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最強的國家或者幾個國家的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仍是難以回避的客觀選擇。

當虛擬世界的創新設計日漸被部分市場交易主體接受時,或多或少意味著人們對真實世界裡某種剛性約束的一種另類破解,亦有可能促使強勢市場主體反思自己的不足。從這個意義來說,比特幣的產生、發展與趨勢演變,理應引起各主要經濟體貨幣當局的高度重視。

換句話說,央行作為貨幣的發行者,其中心化和最後貸款人的地位不可被取代。而比特幣通過交易參與者,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各流通環節的安全性,其去中心化特性十分明顯。基於密碼學的設計亦使比特幣只能被實際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確保了比特幣的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何以誕生

無論哪國貨幣,其發行數量的多少都應當取決於生產力的相應增加。但在各國央行實際操作中,以美聯儲為代表的超級央行為了經濟發展或經濟指標的提振而無限制投放貨幣,導致信用一再膨脹,使得普通市場主體以貨幣表徵的財富不斷縮水。

在強大的美聯儲面前,任何單一市場主體的力量都是蒼白的。巴菲特曾毫不客氣地說中國每日辛勤勞作生產產品給美國人用,而美國付出的只是一些紙片。這折射出在全球既有經濟與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國所處的弱勢地位。美國掌握著貨幣發行和市場的主導權,中國依賴美國的市場和美元。

就中國而言,儘管目前在國際貨幣分工格局中仍處於弱勢地位,但中國的廣義貨幣(M2)已經超過美日之和。央行要保持貨幣發行的工具理性說易行難。而任何泡沫的淵源都可從貨幣政策那兒找到影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基於區塊鏈技術催生的比特幣是人們借助互聯網平臺試圖繞開央行而進行交易和守衛自身財富的一種技術創新。因為,在強大的央行和商業銀行面前,任何居民都無法阻止他們“破壞”信用基礎、實行無效率資源配置的行為,即無法規避龐氏騙局的發生。弱勢市場主體都希望買賣交易和財富支付是建立在貨真價實的商品和服務上,而且是可驗證的。在區塊鏈體系下,錢會越來越值錢,大大減少了資訊被非法調用和篡改的可能,大大提升了交易的安全。

這是美國廢棄金本位制之後,技術研發者面對無休止的貨幣放水與金融動盪,基於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滿,試圖比照黃金的原理,運用互聯網分散式智慧技術和加密技術等,設計出來的一種完全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和運行的,去中心化的所謂“數字貨幣”體系。其最重要的特徵是:比特幣最初只能通過“挖礦”方式取得,而不能通過用法定貨幣兌換產生。

比特幣能否取代經典意義上的貨幣

儘管比特幣看起來熱得發燙,但要取代經典意義上的貨幣,根本不現實。

且不說比特幣是無法得到主權保護的異類,其本身就存在致命缺陷,諸如支付效率問題以至淪為龐氏騙局的工具,礦工群體之間的競爭與壟斷也威脅到比特幣的市場秩序。

比特幣帶來的投資熱潮令區塊鏈領域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變得異常火熱,越來越多以圈錢為目的的公司參與其中,導致泡沫越來越大,除了攜款跑路的平臺以外,還有大量傳銷組織混入其中對投資者進行詐騙。一些公司甚至假冒中國人民銀行的名義出售數字貨幣,導致央行不得不發佈聲明,提醒發行數字貨幣的公司不要誤導公眾,明確告知所有市場主體,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市場上所謂“數位貨幣”均不是法定數位貨幣。即便有關央行承認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由於其具備通縮性,很顯然將會抑制經濟發展。例如,比特幣如果在2140年達到2100萬的數量上限,將很容易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

正如金本位制重回21世紀及以後的人類社會並不現實一樣,冀望比特幣一類的“數位貨幣”能成為新的超主權世界貨幣,至多是一種異類夢想。

比特幣能否引致全球貨幣格局變遷

面對比特幣等不斷湧現的私人數位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尤其是超級央行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正在密切跟蹤相關技術發展趨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發自己的數位貨幣。目前已有一種構想浮出水面,即在現行貨幣體系之外,基於區塊鏈等技術,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裡,以打造一個全新的數位貨幣體系,希冀在快速發展的網路世界中搶佔先機,以贏得數位貨幣體系的主導權。

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已於今年初開始運作,涉及七個研究領域,包括區塊鏈和金融科技領域。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倡議較為呼應。因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日前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分散式帳本技術(DLT)可以在跨境支付中發揮作用,據此認為其可在全球範圍內發揮作用來協調和規範數位資產。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穩定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上述資訊意味著其支援各國中央銀行創建自己的數位貨幣,以有效應對目前市場上私人數位加密貨幣的瘋狂勢頭。

不過,中國央行力推數位人民幣的初衷,是要借助區塊鏈技術,幫助央行更好地收集金融市場資金流動的相關資訊,從而説明央行更好地做出貨幣決策。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數位貨幣來加強對洗錢及金融犯罪的打擊力度。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要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之外重新創設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因為這不僅大大超出了中國央行的能力邊界,亦有可能引起全球政經格局的深刻變化。

只要國家尚未消亡,要建立一套超越國家主權和法定化的貨幣體系並不現實。在可預見的未來,國際社會以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最強的國家或者幾個國家的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仍是難以回避的客觀選擇。

當虛擬世界的創新設計日漸被部分市場交易主體接受時,或多或少意味著人們對真實世界裡某種剛性約束的一種另類破解,亦有可能促使強勢市場主體反思自己的不足。從這個意義來說,比特幣的產生、發展與趨勢演變,理應引起各主要經濟體貨幣當局的高度重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