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內外軟包電芯生產佈局現狀

動力鋰電池電芯封裝形勢主要有圓柱、方形和軟包三種。 軟包電池由於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輕、容量大、內阻小等優點, 已經成為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一個重要選擇。

目前, 國內軟包電芯已經超越圓柱電芯, 成為方形電芯之後的第二大動力電芯類型。 未來, 軟包電池或成為新能源乘用車的主流電池。

全球軟包動力鋰電池技術的第一梯隊主要是日韓企業, 國內也有多家企業生產佈局。 國外生產軟包動力電池的企業有LG、AESC等, 國內企業億緯鋰能、鵬輝能源、天勁股份、天津捷威、北京國能、卡耐新能源、孚能科技等。

LG化學:全球軟包龍頭企業, 正極主要走三元路線。 LG化學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主要是三元NCM, 採用疊片式軟包設計。 根據LG化學動力電池產能的規劃, 2016年公司動力電池產能滿足全球5萬輛電動汽車需求, 到2020年公司產能可滿足2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 LG化學動力電池銷量穩定增長,

預計今年LG化學出貨量將大幅增長至4GWh左右。

AESC:動力電池採用軟包設計, 正極材料走錳酸鋰路線, 當前國際市場主流路線是往高鎳三元材料發展。 錳酸鋰雖價格較為便宜, 但是能量密度低, 迴圈性能差, 相比較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沒有突出優點, 正因為正極路線選擇錳酸鋰導致AESC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國能電池:今年年底產能將達到11GWh, 預計在2020年, 產能可達到25GWh。 國能電池量產的電池組能量密度, 在2016年就已達到了125wh/kg, 三元單體量產的能量密度達到了200wh/kg。 預計到2017年年底, 國能磷酸鐵鋰電池單體密度將突180Wh/kg, 三元產品將突破240Wh/kg。

孚能科技:現有產能2.5GWh , 二期項目擴充產能將於2017年年底全部釋放, 屆時總產能將達到5GWh。 三期10GWh項目也在快速推進中,

預計2018年逐步投產。 公司從2014年底開始大規模量產220Wh/Kg的動力電池, 2017年年底將推出240Wh/Kg的新產品。

卡耐新能源:目前產能0.78GWh, 其中, 上海基地產能為0.24GWh, 基地的產能為0.54GWh。 目前各個生產基地正在擴建, 計畫擴建完成後, 上海基地的產能可達0.45GWh, 南昌基地的產能可達0.74GWh, 柳州基地的產能可達2GWh, 南京基地產能規劃一期可達4GWh, 二期6GWh, 預計, 18年年底可達10GWh生產能力。 主攻三元軟包乘用車動力電池, 目前量產的NCM111體系26Ah三元軟包電池比能量達170Wh/kg, 523體系36Ah三元軟包電池比能量達可達220Wh/kg, 同時正在加速推進比能量達250Wh/kg的811體系電池。

捷威動力:專注於生產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採用軟包疊片工藝, 材料體系包括三元和鈦酸鋰。 公司目前已經量產的三元軟包電池單體比能量達210WH/Kg。

在提高電池安全性的基礎上, 預計2020年公司軟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300WH/Kg, Pack成組後可達220WH/Kg;鈦酸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10WH/Kg以上。 在產能方面, 捷威動力2017年規劃產能是1.6GWh, 目前處於滿產狀態, 且產品供不應求。 因此, 公司會在市場預判的基礎上逐步增加產能, 預計2020年將提升至10GWh。

鵬輝能源:鵬輝能源軟包動力電芯產線現有產能1GWh, 日產量達1萬支, 未來將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穩步增長。

天勁股份:佛山4Gwh產能新基地已經開工建設, 以軟包電池為主, 一期工程將於年底投產, 產能達2GWh, 主要以三元32Ah電芯為主, 其單體能量密度可達到210Wh/Kg。

億緯鋰能:一季度新增1.0GWh軟包三元電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