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德媒稱中國高科技令德國倍感壓力:“惡意收購德企”是杜撰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8月2日刊登湯瑪斯·馬根海姆的《專利競爭對手》一文, 文章稱, 中國擁有多張面孔, 它成為一些人眼中擁有無限可能的市場——美國在特朗普領導下即將失去這一地位, 中國去年晉升為德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力壓法國等歐洲鄰國和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2016年中德進出口總額達到1700億歐元, 分別高出德法和德美貿易總額30億歐元和50億歐元, 而美國2015年還是德國第一大交易夥伴。

文章稱, 考慮到特朗普領導下美國的保護主義傾向和中國的自由貿易主張,

這大概並非一時變化。 另一方面, 只要尚未付諸實施, 口頭聲明就還不是事實。

文章稱, 適度予以回敬, 這是政界的事。 因此德國政府剛剛在G20峰會上表示擁護自由貿易, 隨後就明顯擴大了自己對外國投資者收購德國企業的否決權。 這一舉措針對的核心對象顯而易見, 與其他國家投資者相比, 中國投資者近期在德收購或表露的收購意向引發了更多煩惱, 德國的工業明珠庫卡公司被收購最終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家位於奧格斯堡的機器人製造商引出了一場關於中國將買空德國技術的大討論, 而這場討論並非源於德國經濟界發出呼救。

相反, 德國的工業協會普遍認為政府在此事上的秀肌肉行為屬於不受歡迎的保護主義。

德國企業湧向中國, 不與當地夥伴合作就寸步難行並不只是政治原因。 在那裡從事經濟活動需要遵守不同的法規, 而外國人大多並不瞭解。 擁有中國合作夥伴或股東的德企對此觀點一致。

文章稱, 庫卡這個經典案例表明德國政府的保留態度是過分的。 中國的大股東美的集團是庫卡公司的理想夥伴, 保證就業崗位和工作地點到2023年不變、對維護——主要來自德國汽車工業的——庫卡客戶的技術和利益作出帶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等投資合同細節實際上是庫卡無法從同等規模的西方買家身上爭取到的。 最終即便是德國本地工會也不同於政界, 表達了對此次收購的滿意。

當然, 也必須誠實地指出, 庫卡和美的去年的聯姻尚處於初始階段,

只有在它戰勝危機並通過其他壓力測試之後, 才算是真正兌現了承諾, 而庫卡和美的還沒有走到這一步。 但事實是, 惡意收購和蝗蟲般將德企吃幹榨淨的說法迄今也只是西方的杜撰。 很多德企的命運要歸咎於自身所犯錯誤。

文章稱, 中國工業給西方競爭者帶來的主要威脅在於其質的變化, 中國早已不再只是西方商品的銷售市場或延長的低級勞動工作臺, 沒有什麼比歐洲專利局的資料更能說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了。

去年, 來自中國的專利申報數量同比增長25%, 達到7150項。 全球排名前20的專利大國無一能達到哪怕只是大致相當的增速, 中國的發明家將本國的在歐申報專利數量排名提升至第六位。

如不發生意外, 2017年中國也將超越瑞士, 而申報量約為1萬項的法國也在中國的追趕範圍內。 對中國而言, 去年在歐申報專利足足2.5萬項、名列美國之後第二位的德國還難以趕超。 但很明確的是, 中國的高科技競爭力正在迅速提高。

文章稱, 從申報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身上也可見端倪。 2016年在歐洲專利局申報數量最多的是荷蘭的飛利浦公司, 申報專利2568項(增長6.9%)。 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公司的排名提高到了第二位, 在這一點上, 它與昔日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十分相像。 而後者去年在歐洲專利局申報數量僅為1871項, 排名第六位, 並且仍有下滑趨勢。

文章稱, 中國也是光伏這一未來技術的世界主導市場,

德國在該領域早已失去昔日的領頭羊地位, 就連西門子這樣的本土模範企業也因強大的中國同行而絞盡腦汁。 西門子正在與加拿大競爭對手龐巴迪公司商討在軌道技術方面的合併, 而直到不久前, 該領域在全球範圍內還牢牢掌控在三家企業手中。 除西門子和龐巴迪外, 還有法國的阿爾斯通。 但經過中國內部合併, 只在德國專家圈內為人所知的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一下躍升為遙遙領先的世界最大軌道技術生產商, 現在中國中車也開始在西方市場銷售產品, 也正因如此, 西門子才會和龐巴迪討論聯手。

文章稱, 中國確實擁有多張面孔。 放眼未來, 它首先將是高科技市場上的重要競爭對手, 並非在遙遠的未來, 至少在個別領域,這一景象已近在咫尺,但德國工業界大多仍片面地將中國視作銷售市場,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或將從噩夢中驚醒。為避免這種情況,在華德企必須也得到它們在西方市場擁有的自由行動權,而缺少政府支持,這將難以實現,因此這是德國政府最緊迫的經濟政策責任所在。如果將針對中國投資者收購德企的否決權當作此事的談判砝碼,或許也能產生效果。(編譯/焦宇)

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在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展區展示機器人手臂。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至少在個別領域,這一景象已近在咫尺,但德國工業界大多仍片面地將中國視作銷售市場,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或將從噩夢中驚醒。為避免這種情況,在華德企必須也得到它們在西方市場擁有的自由行動權,而缺少政府支持,這將難以實現,因此這是德國政府最緊迫的經濟政策責任所在。如果將針對中國投資者收購德企的否決權當作此事的談判砝碼,或許也能產生效果。(編譯/焦宇)

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在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展區展示機器人手臂。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