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煤炭也限購 這個產煤大省宣佈禁止煤炭出省

貴州, 因在長江以南各省中煤炭儲、產量居第一位, 素有“江南煤海”之稱。 近日, “江南煤海”的電廠燃煤告急, 市場有消息稱, 貴州省已於3月16日晚12時以後“封關”, 禁止煤炭出省, 此次封關力度更大, 主要是增加禁止了中煤(介於精煤和矸石中間的煤)出關。 同時, 具體結束時間未定。

對此, 貴州省能源局相關人士昨日(3月21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 目前貴州省電煤、中煤等多個品種確實已禁止出關, 主要是為了保證本省電力供應。 幾天以前, 貴州省還曾專門召開電煤保供專題會議, 部署保供工作, 底線是“全省不能出現斷電現象”。

“不能斷電”成保供底線

煤炭供應持續緊張, 貴州再度限煤出省。

3月21日, 貴州省能源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大部分電廠電煤緊缺, 為了保證省內用電, 此時確實有必要出臺封關政策。 ”他表示, “封關”確有其事, 除泥煤、焦炭以外, 貴州其餘的煤炭產品已經全面禁止出關。

據悉, 3月初時, 貴州曾一度停止封關, 完成電煤任務的煤礦公司允許中煤出關, 未完成的依然不許出關。 不過, 在通關以後, 因為雲南大量持有資金的中間商湧入貴州購煤, 煤價上漲, 導致貴州煤炭供應再度緊張, 也直接導致此次“封關”加碼。

實際上, 貴州電煤供應緊張的現象2016年即已出現。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崔玉娥對記者表示,

2016年下半年, 因電廠存煤大幅下降, 一些電廠虧損嚴重, 部分機組停運。 自2016年11月開始, 貴州電煤就不允許出關銷售, 主供當地電廠優先採購。

作為南方最大產煤省區、有“江南煤海”之稱的貴州為何會缺煤?對此, 上述能源局工作人員認為, 由於前幾年煤炭市場不好, 投入較少, 導致現在供給量減少。 目前, 貴州煤炭日產量在28萬噸左右, 雖採取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但產量仍不足。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 2017年前2月, 全國原煤產量5.1億噸, 同比下降1.7%。 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2364.1萬噸, 產量位居全國第四, 同比增長6%。

據記者瞭解, 由於電煤緊缺, 部分電廠機組停運, 貴州電網曾發佈大面積停電預警。 在此背景下, 幾天前, 貴州省領導專門召開電煤保供會議,

底線就是“不能斷電”。

“為了保電煤, 前段時間, 能源局的處級幹部基本全都下鄉了, 來煤礦上做複產工作。 ”一位長期接觸貴州省煤礦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為保障電煤供應, 出臺一系列力度較大的措施, 甚至“封關”, 那麼貴州電煤不足的情況能否緩解?上述能源局工作人員表示, 雖然實施了封關, 電煤供應仍會十分緊張。 不過在“兩會”以後, 煤炭供應量會有所回升, 應不至於出現斷電的現象。

“封關”後電廠話語權變大

保證電力供應任務艱巨。 業內人士認為, “燃煤之急”的背後, 實質是電廠、煤企和政府三方之間的博弈。

“煤與電長期對立, 電煤價格一直是博弈的焦點。 ”崔玉娥認為, 火電廠成本80%源於煤炭,

想壓低煤價是正常衝動;但煤廠也處於普遍虧損的狀態, 自然想把煤價“賣高一點”。

在“封關”以後, 由於煤炭要優先保證當地供應, 電廠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 一些煤礦人士對記者表示, “封關以後, 電廠還在進一步壓價, 煤礦的利潤空間更小了。 ”

實際上, 能否出省貿易, 直接決定了煤價的高低。 崔玉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出省貿易, 煤礦談的煤價能達到每噸600元左右。 而在省內送當地電廠, 價格則只能達到每噸520元~530元, 遠低於市價。 這也是煤廠與電廠博弈的焦點所在。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供煤大省, 此前, 很多雲南、重慶的貿易商會都會來貴州買煤。 前述能源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在3月初短暫的通關期間, 大量煤炭中間商都湧入貴州,

導致電煤供應出現短缺。 而在封關以後, 無煤可買的中間商們大多已“轉戰陝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