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非遺日曆丨彝族大號嗩呐

原標題:非遺日曆丨彝族大號嗩呐

彝族大號嗩呐

彝族嗩呐, 彝族雙簧氣鳴樂器。 彝語稱莫合、莫轟、拜來、澤乃等。 其中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民間吹奏樂以大號嗩呐見長,

被人們稱為“鳴響師”、“抬轎行”。

大號嗩呐主要分佈在會理縣的關河鄉、小黑箐白雞鄉等地, 其中以會理縣白雞鄉的畢家班最有影響。 他們廣泛活躍於會理城鄉, 為民間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禮儀活動以及打醮求雨、祭祀慶典等社會活動進行演奏。 這些民間樂手以彝族為主, 還有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 其演奏技藝主要是家族間口傳心授世代沿襲而來, 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大號嗩呐作為合奏形式的鼓吹樂, 屬於我國傳統的鼓吹樂的品種, 其中主奏樂器除嗩呐外, 還有兩截(節)長達1.8米的竹制或銅制長號, 這種長號為角演變而來。

大號嗩呐樂班使用的樂器以大號嗩呐、小號嗩呐為主,

兼有笛子、胡琴、月琴、鑼鼓等, 依儀式場所不同, 其演奏的程式和程式也有所不同;大號嗩呐樂班的演奏有傳統的程式和過程, 有傳統曲牌、樂曲、還有由本地區各民族中流傳的民歌、小調, 代表性曲目有:開場調、迎客調、歡迎調、走訪調、上轎調、上菜調、接送調、過街調、留客調等。

2009 年 7 月13 日, 大號嗩呐被列入涼山州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1、3為李瑜攝影, 謹表謝意。

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返回搜狐, 查看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