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顓頊與耶穌居然是同一個人?

太震驚了, 顓頊與耶穌居然是同一個人?

大千世界, 無奇不有。 這不, 有一個叫宮玉海的教授提出一個堪稱“石破天驚”的觀點:耶穌就是中國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顓頊,

他死而“復活”後, 回到了中國, 並最終葬在吉林省扶餘縣。

宮玉海, 曾是長春光機學院教授, 《山海經》學術研究權威專家。 據說他“十年讀一經”, 獨闢蹊徑, 從語言民族學和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來考證《山海經》, 終於有所收穫。 “耶穌原型即顓頊”, 就是他研究此書時所發現的。

宮教授的論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顓頊出生地點和耶穌一致

“自從盤古開天地, 三皇五帝到於今”。 宮玉海認為, 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而是上古歷史的真實反映, “三皇五帝”都是中華文明史中的著名的領袖人物。 顓頊是軒轅黃帝之孫, 少昊之侄, 其父是“降居弱水”的昌意。 史書記載:(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曰昌僕, 是為女樞, ……生帝(指顓頊)于若水”。 宮玉海通過研究認為, “若水”即為“西方之水”。 由此可見顓頊生於西方。 後來他的領地封在扶余, 為高陽之國, 方圓三百里。 這和基督教所稱耶穌生於巴勒斯坦的伯利恒是一致或至少相似的。

二、語言學上顓頊即耶穌

宮玉海研究認為, 從古代語言學的角度看, 顓頊和耶穌其實是同一個名字。 一方面, 根據古漢語中“四通”之法, “顓頊”又讀作“瑞須”;而“書”、“穌”也讀作“須”;所以“顓頊”又可讀作“瑞穌”。 另一方面, “耶穌”在古希臘文中為Jesous, 翻譯成漢語為“約書亞”。 宮先生在“中華文化中心說”中論證古希臘是顓頊之子“伯鯀”的封地,

所以伯鯀和其後代對先王顓頊尊稱為“顓頊爺”, 也是很自然的。

三、猶太人根在中國西北

據宮教授研究, 不僅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中華文化同宗同源, 而且猶太人本身就是從中國遷走的, 猶太文化因此和中華文化也是相通的, 可稱“近親”。 西方的世界史專家也認為猶太民族是東方民族, 他們經過幾個世紀的西遷, 於前11世紀從兩河流域遷到中東, 並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猶太國”, 但該民族在此之前來源不祥, 但承認他們是東方民族。

宮教授研究認為, 猶太人的起源在中國, 應在中國尋根。 他們是炎帝神農氏之後, 姜姓, 封于邰(今陝西省武功縣一帶), 所以號“有邰氏”(“猶太”即是“有邰”)。 其地應在今河南偃師一帶。

那一帶, 也是帝嚳時的首都, 稱為“西亳”(音“伯”)。 西元前26世紀, 堯執政時, 舜又把“有邰氏”封到“來”(其地在陝西武功一帶)。 這可能是猶太人又自稱“西伯來”(即“西亳來”人)的原因吧?

“這一家族於西元前15至14世紀(夏代)開始西遷, 經過幾個世紀, 於西元前11世紀達到中東。 這和世界史上所記載的猶太民族西遷在時間上也基本吻合。

四、顓頊死而復活與耶穌復活故事一致

宮玉海認為, “死而復活”這個事情, 顓頊與耶穌身上都曾發生過。 而據考證, 在世界歷史上, “死而復活”的著名人物只有顓頊;宗教史上也只有耶穌一人。 《山海經·大荒西經》裡這樣記載:“風道北來。 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為魚, 是為魚婦。 顓頊死即複穌。 ”

這一段話語言雖簡練, 但所記述的內容明顯是西方也就是中東地區的一段歷史。 因為“顓頊復活”應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宗教課題,所以很可能當時就已成為人們慶祝的一個盛大節日──復活節。對如此重大的事件,作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經》一書有所記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後來基督教中的“復活節”則很可能是以此為藍本。

五、扶餘是顓頊的領地和最終歸宿

《山海經》中有三處提到顓頊葬于扶餘。《大荒北經》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九嬪葬焉。”《海外北經》說:“務隅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海內東經》也說:“鮒魚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四蛇衛之。”

宮玉海認為,上述說法應是比較可信的。他說書中多處提到的“附禺”、“鮒魚”、“務隅”、“鳧餘”之山,就在吉林省扶餘縣境內,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為松花江幹流,南為第二松花江),北有長春嶺,從地形上看就像一條大魚。他說,這個地名是從記音和記形兩方面而來:因為它在松花江的拐彎處,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條魚,漁獵氏族把它叫“鮒魚”;鳥氏家族又把它叫“鳧餘”。

世界著名神學家、德國的霍爾根·凱斯頓在其《耶穌在印度》一書中堅信:耶穌“復活”之後,經過喀什米爾逃到了印度。宮玉海認為,耶穌(顓頊)“復活”後回歸東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為他“復活”之後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國。因此《山海經》中所說顓頊葬在扶餘(故國),也是完全可能、並有跡可尋的。

但是,筆者讀完後,確有很強烈的疑問,其它的先不談,只非常明顯的常識性疑問就有四處。

一、父母親不同

據聖經記載,耶穌的母親是馬利亞,是個童貞女,還沒有結婚就有了身孕,未婚夫約瑟一度因這個原由想把她休了,經過天使向他說明才回心轉意,成為耶穌名義上的父親。而據中國相關不同史料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其父為昌意,其母為蜀山氏女樞。

二、出生地不同

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于伯利恒(Bethlehem,巴勒斯坦中部城市)。而顓頊則出生在若水,儘管歷史上關於若水在何處爭議頗多,但在中國境內則是肯定的。黃帝生在有熊國(今新鄭),立都建業均在此,他的兒子昌意會因為生個兒子就跑到幾萬裡外的巴勒斯坦嗎(直線距離就有七千多公里)?

三、距離爭議

假如宮教授的假設成立,那麼顓頊從東北扶餘出發,歷盡艱辛,到達巴勒斯坦伯利恒,然後玩一把“傳教當聖人”的遊戲後,再死而復生返回並終老于扶餘。粗略估算一下,扶余到伯利恒的直線距離就有8000多公里,來回要16000多公里,如果再加上不是直線行駛,那麼最少得有20000公里以上。另外,那個年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不發達,顓頊要花費多長時間,跑死多少匹馬才能到伯利恒啊!元朝的馬可波羅到中國,往返花費了25年;明朝的徐霞客遊歷中國18個省,就花費了32年。對比不難得出,顓頊如果跑這一趟超級“馬拉松”得花多長時間,估計大半輩子都在路上了。

四、時間爭議

最有爭議的一點就是時間了。顓頊是中國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人物,具體生活年代已不可考,因為夏商周以前的時代是沒有文字記載的,只能估算出大概生活在西元前25世紀左右。而耶穌則出生在西元元年。眾所周知,西曆是以耶穌的出生年為參照,西元元年就是耶穌的出生年,而當時中國則處於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已經有可靠的史書記載。不難看出,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年代的,硬要把兩者混為一談,倒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了。

因為“顓頊復活”應是一個重大的歷史、宗教課題,所以很可能當時就已成為人們慶祝的一個盛大節日──復活節。對如此重大的事件,作為上古博物志的《山海經》一書有所記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後來基督教中的“復活節”則很可能是以此為藍本。

五、扶餘是顓頊的領地和最終歸宿

《山海經》中有三處提到顓頊葬于扶餘。《大荒北經》說:“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九嬪葬焉。”《海外北經》說:“務隅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海內東經》也說:“鮒魚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四蛇衛之。”

宮玉海認為,上述說法應是比較可信的。他說書中多處提到的“附禺”、“鮒魚”、“務隅”、“鳧餘”之山,就在吉林省扶餘縣境內,其南北皆有松花江(北江為松花江幹流,南為第二松花江),北有長春嶺,從地形上看就像一條大魚。他說,這個地名是從記音和記形兩方面而來:因為它在松花江的拐彎處,因此叫“附禺”;它的地形像一條魚,漁獵氏族把它叫“鮒魚”;鳥氏家族又把它叫“鳧餘”。

世界著名神學家、德國的霍爾根·凱斯頓在其《耶穌在印度》一書中堅信:耶穌“復活”之後,經過喀什米爾逃到了印度。宮玉海認為,耶穌(顓頊)“復活”後回歸東方是可信的,但不是到了印度。因為他“復活”之後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中國。因此《山海經》中所說顓頊葬在扶餘(故國),也是完全可能、並有跡可尋的。

但是,筆者讀完後,確有很強烈的疑問,其它的先不談,只非常明顯的常識性疑問就有四處。

一、父母親不同

據聖經記載,耶穌的母親是馬利亞,是個童貞女,還沒有結婚就有了身孕,未婚夫約瑟一度因這個原由想把她休了,經過天使向他說明才回心轉意,成為耶穌名義上的父親。而據中國相關不同史料記載,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其父為昌意,其母為蜀山氏女樞。

二、出生地不同

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于伯利恒(Bethlehem,巴勒斯坦中部城市)。而顓頊則出生在若水,儘管歷史上關於若水在何處爭議頗多,但在中國境內則是肯定的。黃帝生在有熊國(今新鄭),立都建業均在此,他的兒子昌意會因為生個兒子就跑到幾萬裡外的巴勒斯坦嗎(直線距離就有七千多公里)?

三、距離爭議

假如宮教授的假設成立,那麼顓頊從東北扶餘出發,歷盡艱辛,到達巴勒斯坦伯利恒,然後玩一把“傳教當聖人”的遊戲後,再死而復生返回並終老于扶餘。粗略估算一下,扶余到伯利恒的直線距離就有8000多公里,來回要16000多公里,如果再加上不是直線行駛,那麼最少得有20000公里以上。另外,那個年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不發達,顓頊要花費多長時間,跑死多少匹馬才能到伯利恒啊!元朝的馬可波羅到中國,往返花費了25年;明朝的徐霞客遊歷中國18個省,就花費了32年。對比不難得出,顓頊如果跑這一趟超級“馬拉松”得花多長時間,估計大半輩子都在路上了。

四、時間爭議

最有爭議的一點就是時間了。顓頊是中國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人物,具體生活年代已不可考,因為夏商周以前的時代是沒有文字記載的,只能估算出大概生活在西元前25世紀左右。而耶穌則出生在西元元年。眾所周知,西曆是以耶穌的出生年為參照,西元元年就是耶穌的出生年,而當時中國則處於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已經有可靠的史書記載。不難看出,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年代的,硬要把兩者混為一談,倒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味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