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德國汽車又爆壟斷醜聞,德國人的嚴謹細緻,難道真的就是個謊言?

德系汽車品牌能夠在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成為巨頭, 確實離不開它精湛的技藝, 像賓士、寶馬、保時捷等等, 無論是豪華車還是性能車, 在世界豪華陣營中都是一流的存在, 在日系還未全面崛起之前, 德系汽車的確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尤其給國人留下了嚴謹和細緻的印象。

然而近些年, 關於德系車企的醜聞卻接連不斷, 首先是震驚世界的排放門事件, 這漸漸讓人們對德系失去了信任感, 當然這並不包含國人, 因為排放門事件, 對國內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一方面是托了較低排放標準的福, 另一方面是作弊軟體主要集中在進口車型方面,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 在國內的法規下目前也不太需要軟體去規避政策。

然而在近段時間, 德系車又爆出了一個醜聞, 那就是由大眾, 奧迪, 寶馬, 保時捷, 戴姆勒等幾家集團聯合, 超過200多名工程師, 參與60多次會議, 討論了關於商業壟斷的事項, 其中就包括作弊軟體和排放門。

其中具體的過程就包括, 由於淨化尾氣的尿素缸太大會導致成本過高, 而採用較小的尿素缸, 同時加入作弊軟體以矇騙監測機構的環保監測等等。

這一事件的爆發, 不免讓人對德系車企的誠信產生了巨大質疑, 因為這和精湛的技藝是兩回事, 能力和品德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層面, 而國人所認為的德系嚴謹和細膩, 在筆者看來更多是聊的品德方面的東西, 這好像就在訴說, 德國人造車, 不僅僅技術超前, 在對待產品的態度上,

也是一絲不苟, 絕不容忍主觀失誤, 誠懇而細緻的造車精神。

然而如此多的事件表明, 國人對於德系的理解, 過於的主觀和臆測。 誠然, 像日系和美系, 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尤其是日系, 高天氣囊和油耗造假事件就表明了日系企業的確有它不誠信的一面。

(美系品牌似乎反倒還是比較誠信和客觀的, 譬如過去車重油耗高就毫不隱瞞, 內飾粗糙也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這或許和美國那種奔放的文化, 以及整個政府高強度的監管制度有關)

但同樣所謂德系的嚴謹和細膩, 還真是技術之外的擴大延伸, 在研究技術這方面, 德國人的確嚴謹細膩, 但在經營方面, 德系的各種套路似乎比日系玩的還深。 舉個例子, 各種老平臺換殼的特供車, 本身就是一種不誠信, 在比如國內外標準的不統一, 比方在海外一款車採用的是獨立懸掛, 引入國內之後就變成了非獨立懸掛。

除此之外還有輿論上的不誠信,譬如在早些年,車重安全論流行的時候,德系則大肆宣揚自己的車重、厚實、耐撞和安全性,還很樂意把日系踩在自己腳下。然而當風向滿滿轉變之後,德系又開始宣傳自己的輕量化技術。不過在筆者看來,德系最不厚道的還是在豪華品牌的動力標準上,各種高低功率的存在(很多硬體軟體都不一樣,功率差別也非常的巨大),讓高性能變成了賣車標。從這些方面來看,不由讓人覺得,雖然其他派系的品牌同樣會去玩套路,但所謂嚴謹細膩的德系,進入到國內其實一樣存在著滿滿的套路,甚至很多套路還是它所獨創的,難道德國人的嚴謹和細膩,從造車轉變到了造假和玩套路上了麼?

除此之外還有輿論上的不誠信,譬如在早些年,車重安全論流行的時候,德系則大肆宣揚自己的車重、厚實、耐撞和安全性,還很樂意把日系踩在自己腳下。然而當風向滿滿轉變之後,德系又開始宣傳自己的輕量化技術。不過在筆者看來,德系最不厚道的還是在豪華品牌的動力標準上,各種高低功率的存在(很多硬體軟體都不一樣,功率差別也非常的巨大),讓高性能變成了賣車標。從這些方面來看,不由讓人覺得,雖然其他派系的品牌同樣會去玩套路,但所謂嚴謹細膩的德系,進入到國內其實一樣存在著滿滿的套路,甚至很多套路還是它所獨創的,難道德國人的嚴謹和細膩,從造車轉變到了造假和玩套路上了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