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制度性套利:深港通名單調整在即 誰是新貴誰是阿斗?

恒生指數公司將在8月16日公佈半年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的結果, 並將在9月1日收盤後生效。 屆時, 部分成份股或將出現調整, 符合深港通資格有可能被調入港股通名單的公司,

尤其值得關注。

今年以來, 經過滬深港通南下的資金近1700億元, 相應的, 港股通指數表現也持續優於恒生指數。 以下為港股通指數與恒生指數疊加走勢圖:

港股通資格是獲得南下資金青睞的敲門磚, 在港股通開通之前,

港股小市值公司交投清淡, 不少公司被調入港股通之後, 成交量激增——能不能擠進港股通名單, 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一個最著名的案例是, IGG在今年3月初調入港股通後, 成交量從2月份的1.39億股飆升至3月份的10.44億股, 當月股價漲幅近1倍, 至今漲幅已超1.4倍。

有鑑於此, 兩地股市之間存在的這種獨特的制度性安排令不少投資者從中嗅出了“制度套利”的機會。

也許部分價值投資者會對此“套利”行為表示質疑和不屑。 但是, 不要忘了, 說到套利, “價值投資鼻祖”、“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可是深諳此道。 當時他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主要投資策略除了尋找“煙蒂”股之外, 便是尋找一切可獲利的套利機會。

而“股神”巴菲特則更是將自己對套利的天賦發揮到淋漓盡致。

其最廣為人知的一則套利軼事便是在可哥豆價格飆升時, “買入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以股票換取可哥豆→在市場上賣出可哥豆”, 這讓他狠狠賺了一筆。 而這次套利其實也是出於“制度套利”:當時的美國稅法規定上市公司若賣出原材料庫存, 那麼獲利部分要繳納高達50%的稅, 但是如果將庫存分配給股東, 就可以免稅, 因此公司才想出了以股票換取可哥豆的方法。

當然, 即便是有制度性套利的空間, 仍要基於對公司質地的考察以及對價格合理性的衡量, 留夠安全邊際仍舊是投資重要的原則之一。 不是說只要是可能被調入港股通名單的港股, 閉著眼就可以選一隻來買,

或者是廣撒網, 撞大運。 這裡尤其要注意港股特產之一——“老千股”。 若是不幸踩中, 那就不是資金腰斬那麼簡單了, 港股歷史上玩得風生水起的“老千”們是真可以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已經進入港股通名單裡的公司, 不少也是千味十足, 何況是種子選手。

因此, 還是那句老話——“不立危牆之下”。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接下來, 麵包財經根據調整規則, 列出了幾隻可能調入港股通的備選標的。 下表為麵包財經選取的部分備選標的名單:

這裡魚龍混雜, 誰是新貴, 誰又是阿斗?請各位看官自己好生琢磨吧。

路勁基建(1098.HK):進擊房地產市場的高速公路運營商

路勁基建是一家1996年在港上市的基建公司, 長期以來主營高速公路運營。 但在2006年收購了孫宏斌旗下的順馳房產資產後, 正式進入內地房地產市場。 現在其主業已經變為房地產開發, 且以住宅項目為主。 基於此路勁基建一直希望將高速公路業務分拆上市, 雖然最近分拆失敗。

路勁基建的控股股東為另一家在港上市公司惠記集團(0610.HK), 持股41.36%,實際控制人為單偉豹,現年70歲。

雖是港資基建和地產商,但是其資產基本上都在中國內地:目前五條高速公路分佈在河北、山西、安徽和湖南;住宅項目則主要集中在中國一線城市遠郊和二三線城市。2016年首次進入香港地產,在元朗區拿得一塊住宅用地。

截至2016年末,路勁基建手中土地儲備約700萬平方米,以此規模來看,尚屬於中小型房產開發商。

2016年,路勁基建房地產業務營收為168億港元,淨利潤為12.56億港元,其中來自高速公路的利潤為3.83億港元,可以粗略估算出房地產業務的淨利潤約為8.7億港元。

路勁基建的房地產收入從2011年的68.3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的168.4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近20%,不過其房地產業務的淨利率有所下降,2016年為5.1%,與同行相比偏低。

高速公路業務的營業利潤較為穩定,近年來維持在2億港元上下,2016年增長較快,錄得約3.8億港元的利潤,同比增長了53%。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路勁基建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分紅。下圖為麵包財經截自wind的路勁基建股息支付情況圖:

路勁基建長期保持連續分紅的狀態,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股利支付率仍有28.25%,其餘時間均維持在40%以上,近11年累計分紅率達42.95%。按照2016年每股份紅0.68港元和當前股價10.16港元來計算,其股息率有6.7%,遠超各種“餘額寶”們。

路勁基建截至2017年8月3日的市值約為76億港元,當前市淨率為0.57,動態市盈率為6.1。而其年初以來漲幅已達70%。

中電光穀(0798.HK):聯姻央企的產業園區專業戶

截至2017年8月3日,中電光穀市值約為55億港元,當前市淨率為0.86、動態市盈率為11.3。

中電光穀主要在內地經營產業園區,比如科技園、軟體園之類。上市之初公司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光谷聯合”,還是一家民營企業。而後2016年央企中國電子(0085.HK)入股,隨後更名為“中電光穀”,以示自己央企血統。

2016年末,中國電子持股占比31.88%,為第一大股東。

2016年,中電光谷總營收29億港元,其中有56.4%來自產業園區物業銷售、19.5%來自配套的住宅物業銷售。

同期,中電光穀的淨利潤為4.8億港元。不過由於香港會計準則允許地產公司對持有的投資物業即商用地產,每年進行價值重估,若價值增加了,那增值部分就按重估價值列入利潤表。因此剔除了價值重估後的淨利潤約為2.8億港元。

截至2016年年末,中電光穀擁有土地儲備534萬平米,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北、廣西、山東等地。經計算,其賬上物業資產帳面價值約為80億港元。

上市之前,中電光穀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在75%左右,上市後一路降到2016年的47.47%。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依託央企,中電光谷在未來可能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產業園區資產注入,比如浦東軟體園、南方軟體園、長沙軟體園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電光穀從今年6月22日開始回購股票,目前已累計回購5370萬股,共耗資約3900萬港元。

這一舉措究竟是出於股價被低估的原因,還是為了衝刺進入港股通名單呢?要多費心思量。

太平洋航運(2343.HK):掙扎在全球航運週期低谷

太平洋航運是一家幹散貨船船東和營運商,總部設在香港。截止6月底,太平洋航運的自有船隊數目為101艘,租賃貨船156艘,整體上營運257艘幹散貨船。下圖為太平洋航運的盈利情況:

其營收自2013年和2014年達到最高的133億港元後,便急劇下滑,2016年總營收為84.3億港元,相較2014年減少了36.6%。但是淨利潤近六年都不甚理想,有4年出現虧損情況。即使剔除2014年一項高達12.5億港元的減值計提,仍舊虧損高達近10億港元。

不過根據太平洋航運7月28日公佈的中報業績,其業績同比將有所改善: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54.8億港元,同比增長44%,虧損0.94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3.88億港元,減虧近3億港元。

與之相應的,太平洋航運在經歷虧損高達22億港元的2014年後便不再分紅,之前的每年股息支付率基本上在50%左右。

截至2016年末,太平洋航運總資產164億港元,總負債83億港元,其中有息負債約65億港元,資產負債率為50.6%,有息負債率為39.6%。

當前太平洋航運的市值為68億港元,市淨率為0.85倍。

若航運業能夠迎來全面復蘇,不知太平洋航運的表現能否改善?值得關注。

麗新發展(0488.HK):善用財技的老牌港資地產商

麗新發展是一家老牌香港地產公司,於1988年上市。其主營業務為物業開發、酒店運營和餐廳運營。目前其手上物業主要集中在香港和英國倫敦。

麗新發展的控股股東為麗新國際(0191.HK),持股約61%,屬麗新集團旗下公司。另外麗新發展自己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如寰亞傳媒(8075.HK)27.77%、豐德麗控股(0571.HK)41.92%等。

2016年,麗新發展總營收18億港元,淨利潤11.48億港元,其中從聯營公司獲得利潤7.7億港元。

除去業務情況不說,麗新發展在財技施展方面的情況倒更引人注意。

2017年4月27日,麗新發展公告稱,擬在今年8月15日實施50股合1股的並股方案。這種大規模合股動作,對於資深港股投資者來說往往會響起警鈴,然後趕緊仔細排查其“老千”的可能性。

通過查閱過往資料,麵包財經發現,1996年麗新發展已經進行過一次5股合1股的動作,而在2011年和2015年分別供股59億股和100億股,募集資金主要用作一般運營用途。下圖為麗新發展的股價走勢圖(不復權):

麗新發展的股價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一直緊貼地板走,長期在0.5港元下方運行。

眾所周知,經營良好的老牌港資地產商通常會保持很不錯的分紅狀態,比如恒隆地產(0101.HK)長期保持30%以上的股利支付率、長和(0001.HK)近11年分紅率為22.76%。但是,這一情況在麗新發展這裡並沒有出現:其近11年來,僅在2014年至2016年進行了分紅,但也只是象徵性的4%左右的分紅率。

當然,一家公司同時出現麵包財經列舉的上述幾個“老千股”共性,並不能斷定它一定是“老千股”。

但是,投資需謹慎,若經過自己仔細的排查和風險衡量後還認為贏面很大,那就大膽地去吧。否則,還是要秉持“寧可錯殺,不可被絕殺”的心態啊。

香港國際建設(0687.HK):打樁專業戶估值高到飛起來

香港國際建投的前身為泰升集團,公司主營業務為集中在香港的地基打樁業務和集中在中國內地的物業開發。

2016年海南航空集團控股後,其於2016年10月更名為“香港國際建投”。目前,海航集團持股66.64%。

其地基打樁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70%,物業開發的占比則在25%左右。下圖為香港國際建投的盈利情況:

香港國際建投近幾年的營收波動不大,基本上在40億港元上下,若按近五年平均淨利潤來看,約為3.19億港元,相應的市盈率約為40倍。

截至2016年末,香港國際建投的總資產為55.27億港元,其中物業資產帳面價值21億港元;總負債25.66億港元,淨資產29.6億港元。相應的,資產負債率為46.43%。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國際建投在2017年3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供股,發行股數22.68億股,占供股後股本的66%,資金主要用來改善財務狀況。

其目前市值為132億港元,對應的市淨率為4.9,同時也獲得超過40倍的市盈率,這無論對於基建還是房地產公司來說,都是較難見到的高估值。

總結:

今年以來,恒指走勢秒殺上指和深指,整個港股市場也是牛股頻出,股王“騰訊”近日市值一度超過3萬億港元,看得內地投資者心裡直癢癢。而能夠調入港股通、增加交易量、分享資金南下盛宴也已成為不少處於臨界點的港股公司的任務之一了。

但是,被調入港股通並不能成為買入一家公司的絕對標準,也有部分公司在調入港股通名單後,股價遭遇滑鐵盧,比如今年3月剛調入的超微動力(0951.HK),自調入後至今,股價已經下跌近35%,情況十分慘烈。

縱使因為制度的原因而產生的套利機會就擺在眼前,聰明的投資者也當保持理性,對標的公司進行一番仔細研究,為自己的錢袋子負責。

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未完待續,接下來會擼一擼第二批備選標的。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持股41.36%,實際控制人為單偉豹,現年70歲。

雖是港資基建和地產商,但是其資產基本上都在中國內地:目前五條高速公路分佈在河北、山西、安徽和湖南;住宅項目則主要集中在中國一線城市遠郊和二三線城市。2016年首次進入香港地產,在元朗區拿得一塊住宅用地。

截至2016年末,路勁基建手中土地儲備約700萬平方米,以此規模來看,尚屬於中小型房產開發商。

2016年,路勁基建房地產業務營收為168億港元,淨利潤為12.56億港元,其中來自高速公路的利潤為3.83億港元,可以粗略估算出房地產業務的淨利潤約為8.7億港元。

路勁基建的房地產收入從2011年的68.3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的168.4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近20%,不過其房地產業務的淨利率有所下降,2016年為5.1%,與同行相比偏低。

高速公路業務的營業利潤較為穩定,近年來維持在2億港元上下,2016年增長較快,錄得約3.8億港元的利潤,同比增長了53%。

作為房地產開發商,路勁基建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分紅。下圖為麵包財經截自wind的路勁基建股息支付情況圖:

路勁基建長期保持連續分紅的狀態,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股利支付率仍有28.25%,其餘時間均維持在40%以上,近11年累計分紅率達42.95%。按照2016年每股份紅0.68港元和當前股價10.16港元來計算,其股息率有6.7%,遠超各種“餘額寶”們。

路勁基建截至2017年8月3日的市值約為76億港元,當前市淨率為0.57,動態市盈率為6.1。而其年初以來漲幅已達70%。

中電光穀(0798.HK):聯姻央企的產業園區專業戶

截至2017年8月3日,中電光穀市值約為55億港元,當前市淨率為0.86、動態市盈率為11.3。

中電光穀主要在內地經營產業園區,比如科技園、軟體園之類。上市之初公司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光谷聯合”,還是一家民營企業。而後2016年央企中國電子(0085.HK)入股,隨後更名為“中電光穀”,以示自己央企血統。

2016年末,中國電子持股占比31.88%,為第一大股東。

2016年,中電光谷總營收29億港元,其中有56.4%來自產業園區物業銷售、19.5%來自配套的住宅物業銷售。

同期,中電光穀的淨利潤為4.8億港元。不過由於香港會計準則允許地產公司對持有的投資物業即商用地產,每年進行價值重估,若價值增加了,那增值部分就按重估價值列入利潤表。因此剔除了價值重估後的淨利潤約為2.8億港元。

截至2016年年末,中電光穀擁有土地儲備534萬平米,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北、廣西、山東等地。經計算,其賬上物業資產帳面價值約為80億港元。

上市之前,中電光穀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在75%左右,上市後一路降到2016年的47.47%。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依託央企,中電光谷在未來可能還可以獲得更多的產業園區資產注入,比如浦東軟體園、南方軟體園、長沙軟體園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電光穀從今年6月22日開始回購股票,目前已累計回購5370萬股,共耗資約3900萬港元。

這一舉措究竟是出於股價被低估的原因,還是為了衝刺進入港股通名單呢?要多費心思量。

太平洋航運(2343.HK):掙扎在全球航運週期低谷

太平洋航運是一家幹散貨船船東和營運商,總部設在香港。截止6月底,太平洋航運的自有船隊數目為101艘,租賃貨船156艘,整體上營運257艘幹散貨船。下圖為太平洋航運的盈利情況:

其營收自2013年和2014年達到最高的133億港元後,便急劇下滑,2016年總營收為84.3億港元,相較2014年減少了36.6%。但是淨利潤近六年都不甚理想,有4年出現虧損情況。即使剔除2014年一項高達12.5億港元的減值計提,仍舊虧損高達近10億港元。

不過根據太平洋航運7月28日公佈的中報業績,其業績同比將有所改善: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54.8億港元,同比增長44%,虧損0.94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虧損3.88億港元,減虧近3億港元。

與之相應的,太平洋航運在經歷虧損高達22億港元的2014年後便不再分紅,之前的每年股息支付率基本上在50%左右。

截至2016年末,太平洋航運總資產164億港元,總負債83億港元,其中有息負債約65億港元,資產負債率為50.6%,有息負債率為39.6%。

當前太平洋航運的市值為68億港元,市淨率為0.85倍。

若航運業能夠迎來全面復蘇,不知太平洋航運的表現能否改善?值得關注。

麗新發展(0488.HK):善用財技的老牌港資地產商

麗新發展是一家老牌香港地產公司,於1988年上市。其主營業務為物業開發、酒店運營和餐廳運營。目前其手上物業主要集中在香港和英國倫敦。

麗新發展的控股股東為麗新國際(0191.HK),持股約61%,屬麗新集團旗下公司。另外麗新發展自己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如寰亞傳媒(8075.HK)27.77%、豐德麗控股(0571.HK)41.92%等。

2016年,麗新發展總營收18億港元,淨利潤11.48億港元,其中從聯營公司獲得利潤7.7億港元。

除去業務情況不說,麗新發展在財技施展方面的情況倒更引人注意。

2017年4月27日,麗新發展公告稱,擬在今年8月15日實施50股合1股的並股方案。這種大規模合股動作,對於資深港股投資者來說往往會響起警鈴,然後趕緊仔細排查其“老千”的可能性。

通過查閱過往資料,麵包財經發現,1996年麗新發展已經進行過一次5股合1股的動作,而在2011年和2015年分別供股59億股和100億股,募集資金主要用作一般運營用途。下圖為麗新發展的股價走勢圖(不復權):

麗新發展的股價從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一直緊貼地板走,長期在0.5港元下方運行。

眾所周知,經營良好的老牌港資地產商通常會保持很不錯的分紅狀態,比如恒隆地產(0101.HK)長期保持30%以上的股利支付率、長和(0001.HK)近11年分紅率為22.76%。但是,這一情況在麗新發展這裡並沒有出現:其近11年來,僅在2014年至2016年進行了分紅,但也只是象徵性的4%左右的分紅率。

當然,一家公司同時出現麵包財經列舉的上述幾個“老千股”共性,並不能斷定它一定是“老千股”。

但是,投資需謹慎,若經過自己仔細的排查和風險衡量後還認為贏面很大,那就大膽地去吧。否則,還是要秉持“寧可錯殺,不可被絕殺”的心態啊。

香港國際建設(0687.HK):打樁專業戶估值高到飛起來

香港國際建投的前身為泰升集團,公司主營業務為集中在香港的地基打樁業務和集中在中國內地的物業開發。

2016年海南航空集團控股後,其於2016年10月更名為“香港國際建投”。目前,海航集團持股66.64%。

其地基打樁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70%,物業開發的占比則在25%左右。下圖為香港國際建投的盈利情況:

香港國際建投近幾年的營收波動不大,基本上在40億港元上下,若按近五年平均淨利潤來看,約為3.19億港元,相應的市盈率約為40倍。

截至2016年末,香港國際建投的總資產為55.27億港元,其中物業資產帳面價值21億港元;總負債25.66億港元,淨資產29.6億港元。相應的,資產負債率為46.43%。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國際建投在2017年3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供股,發行股數22.68億股,占供股後股本的66%,資金主要用來改善財務狀況。

其目前市值為132億港元,對應的市淨率為4.9,同時也獲得超過40倍的市盈率,這無論對於基建還是房地產公司來說,都是較難見到的高估值。

總結:

今年以來,恒指走勢秒殺上指和深指,整個港股市場也是牛股頻出,股王“騰訊”近日市值一度超過3萬億港元,看得內地投資者心裡直癢癢。而能夠調入港股通、增加交易量、分享資金南下盛宴也已成為不少處於臨界點的港股公司的任務之一了。

但是,被調入港股通並不能成為買入一家公司的絕對標準,也有部分公司在調入港股通名單後,股價遭遇滑鐵盧,比如今年3月剛調入的超微動力(0951.HK),自調入後至今,股價已經下跌近35%,情況十分慘烈。

縱使因為制度的原因而產生的套利機會就擺在眼前,聰明的投資者也當保持理性,對標的公司進行一番仔細研究,為自己的錢袋子負責。

這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未完待續,接下來會擼一擼第二批備選標的。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