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安徽大學生走訪街頭黃梅戲藝人 傳承曲藝文化

中國青年網淮南8月4日電(通訊員 楊旭東 祖志文 葉飛 周凱峰)如果說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符號印記, 那麼對於宜城安慶來說, 黃梅戲就是他的烙印, 從地標到巷陌, 從殿堂到草根, 城市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氤氳著黃梅泥土的芬芳。

百年黃梅, 在這裡生根發芽、成長收穫, 歷盡滄桑依然熱情蓬勃, 寫就了安慶的歷史。 7月16日-18日, 安徽理工大學“傳承皖曲文化 唱出美麗中國”實踐團走進安慶市, 感受濃濃充滿煙火氣息的黃梅情。

安慶在街頭正在唱黃梅戲的藝人。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凱峰 攝

凡有井水飲處, 皆能歌黃梅

夜晚的安慶, 只要有空地處, 皆為舞臺, 三五個一群, 帶著音響設備, 桌椅板凳, 茶葉開水, 或彩妝或便裝, 幾把古色古香的二胡, 黃梅戲的聲音便從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中絲絲縷縷地透出, 攜裹著這座城市數百年, 終成城市自帶的芬芳,

因此更添了一份美麗的姿色。 這是他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 更是他們維持生計的一種方式。

在一個小劇團, 團長是一位中年阿姨。 她向隊員們介紹說:“在這裡唱戲的人都是黃梅戲戲迷, 因為喜歡, 所以聚在了一起, 白天忙碌自己的工作, 晚上走上台去唱上幾嗓子。 他們大多是安慶本地人, 從小接觸黃梅戲、學習黃梅戲。 ”

阿姨表示:“有些外地人來到安慶, 看到我們在街頭上唱黃梅戲, 總免不了駐足觀看、拍照留念。 這時候我心裡總是高興的, 感覺為弘揚家鄉文化出了一份力。 ”

每天下午他們聚集在科技廣場, 晚上流連於安慶街頭, 不懼驕陽的熾熱, 不懼馬路的喧囂, 憑著一腔對黃梅戲的熱愛、一份對生活的熱情, 為安慶的老百姓演繹了別樣的街頭黃梅戲。

經典的曲目一一上演, 街邊的人們紛紛拍手叫好。 在安慶, 這樣的市井煙火成為黃梅戲最廣闊的土壤、最堅定的基礎, 黃梅戲在市井中以最原始、最粗獷的面貌生生不息, 流淌在老百姓的精神家園, 歷久彌新。

實踐團在安慶菱湖公園調研黃梅戲,

採訪老人。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凱峰 攝

戲之記憶, 愈老愈深

在暑氣稍稍消散的傍晚走進菱湖, 好似走進一個綠樹成蔭, 生機勃勃的戲園。 隨著入園越來越深, 那一陣陣悠揚婉轉的曲聲也越來越清晰。 在綠樹成蔭的菱湖公園隊員們看到一群有朝氣的爺爺奶奶, 或哼唱著家鄉經久不衰的文化經典、或細聽著收音機裡淳樸流暢的獨特唱腔。

老人們有些是安慶本地人, 有些是在安慶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外鄉人, 這麼些年來, 黃梅戲已經滲入他們的生活中去, 年齡並沒有使他們的熱情減退, 依舊拎著收音機, 漫步在菱湖公園, 有黃梅戲為伴的他生活得好不愜意。

在調研過程中, 志願者採訪到這樣一位老人,

他曾在蕪湖地方工作, 身在蕪湖的他慢慢接觸到一些皖地方戲曲, 這其中就有廬劇與黃梅戲。 日子越過越久, 他與黃梅戲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說道:“黃梅戲老百姓聽了好懂, 越劇還不大懂, 黃梅戲比越劇還好懂些。 安慶又是黃梅戲之鄉, 群眾都喜愛。 ”正是出於對黃梅戲的喜愛, 在四十年前的工作調動中, 老人義無反顧地來到安慶。

來到安慶後, 他對黃梅戲的喜愛越來越深。 老人說, 他最喜愛的藝術家當屬嚴鳳英, 她塑造的七仙女名揚中國, 靈氣全現。 老人已經在安慶定居了四十多年, 於他而言, 安慶就是他的第二家鄉, 黃梅戲就是他的驕傲。

實踐團街頭與黃梅戲藝人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凱峰 攝

城市文化滋潤心田, 黃梅豐富精神生活

一個地方最好的風景,就是文化的綻放。在安慶,圍繞著戲曲文化黃梅戲,市民廣泛自發開展了各式各樣的黃梅戲品牌活動、豐富多彩的消夏演出、自娛自樂的表演……普通市民也能走上文化藝術的舞臺,展示宜城老百姓的精氣神。

各具特色的黃梅戲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彙聚成一條文化長河,流淌在人們的心間。它極大地推動了黃梅戲的發展與建設,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業餘生活,改變了茶餘飯後的生活習慣。

黃梅戲如水般靜靜地流淌,滋潤著人們的心田。這座有戲的城市始終黃梅芬芳,愛在黃梅,愛在安慶。

實踐團街頭與黃梅戲藝人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凱峰 攝

城市文化滋潤心田, 黃梅豐富精神生活

一個地方最好的風景,就是文化的綻放。在安慶,圍繞著戲曲文化黃梅戲,市民廣泛自發開展了各式各樣的黃梅戲品牌活動、豐富多彩的消夏演出、自娛自樂的表演……普通市民也能走上文化藝術的舞臺,展示宜城老百姓的精氣神。

各具特色的黃梅戲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彙聚成一條文化長河,流淌在人們的心間。它極大地推動了黃梅戲的發展與建設,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業餘生活,改變了茶餘飯後的生活習慣。

黃梅戲如水般靜靜地流淌,滋潤著人們的心田。這座有戲的城市始終黃梅芬芳,愛在黃梅,愛在安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