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學生走進呂劇發源地:探索互聯網+環境下非遺傳承模式

中國青年網東營8月4日電(通訊員 王月 張若楠)“縣長他親自把花獻, 又把這光榮牌掛在我胸前。 ”著名呂劇《李二嫂改嫁》的經典臺詞時不時浮現在東營老百姓的腦海中。

呂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 有著百年沉澱, 它的戲曲庫便是一個龐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庫。

7月17日,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魯韻行社會實踐隊前往山東省東營市, 開啟一場呂劇探尋之旅。 實踐隊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考察等方式, 瞭解呂劇的興起與發展現狀, 並在資訊網路化的大背景下, 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將呂劇與互聯網相結合的新發展道路。

魯韻行成員開展問卷調查。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月 攝

從山東省廣饒縣呂劇藝術發展中心到東營區文化館, 從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到東營市呂劇博物館, 都留下了魯韻行隊員們的足跡。

“呂劇是齊魯大地上的瑰寶,

其繼承與發揚卻亟待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 ”採訪過程中, 張女士表現出對本次實踐內容很感興趣, “魯韻行將呂劇的發展與‘互聯網+’的大趨勢結合起來, 這種的做法十分新穎, 值得肯定。 ”

傳統呂劇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呂劇發展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 它的每一步成長, 都離不開先輩們的智慧與付出。 ”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呂劇藝術發展中心, 趙振平主任一談起呂劇, 眼神裡就滿是希望。

他向實踐隊員介紹道:“近些年來,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 人們的生活習慣、娛樂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資訊的快速更新、過度膨脹使得傳統的呂劇難以找到一席之地, 呂劇的傳承正遭遇‘人才斷層’的尷尬局面。 ”

談起傳統呂劇文化在新時代下的發展前景,

趙振平主任皺了皺眉, 眼神略帶憂慮。 隨著時代的發展, 培養呂劇專業人才, 得到年輕一代的關注與支援越發成為呂劇傳承發展所面臨的難題。

魯韻行成員採訪趙振平主任與國家一級演員周德傾。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若楠 攝

“互聯網+呂劇”, 永不褪色

在呂劇傳承過程中, 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發展?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 如何滿足百姓不斷更新的文化需求?

帶著這個疑問, 魯韻行實踐隊隊員們來到了東營市東營區文化館。 “近些年來, 呂劇創新性發展傳承問題已得到東營市政府的廣泛重視, 並已展開切實的嘗試與改革。 ”副館長江珊談到, 呂劇進課堂、呂劇微電影、編排呂劇新曲目等, 已是創新傳承項目下發展起來的課題。

魯韻行成員體驗呂劇身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若楠 攝

隊員們在採訪中瞭解到, 摻入呂劇元素的虛擬產品, 如電子遊戲, 裝扮遊戲等, 也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下將呂劇推向年輕群體的全新平臺。 呂劇將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融入新時代的元素。

隨著調研的開展, 有關非遺傳承的疑惑也慢慢解開。 呂劇表演人員的堅守, 呂劇迷的熱愛, 相關政府部門的大膽摸索與創新都是推動呂劇前進的強大動力。 “互聯網+呂劇”這一模式的探索與推廣, 也將助力呂劇的傳承與發揚, 讓呂劇在新時代下永不褪色。

讓呂劇在新時代下永不褪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