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什麼,趙一曼的丈夫寫了人民幣上的漢字?

各位親們, 在這個“要錢不要命”的今天, 想必沒有不喜歡人民幣的人吧。 當從你錢包裡拿出一張人民幣時, 你是否會想過人民幣上的文字是誰寫的, 究竟是哪位牛人書法家能如此幸運。 能夠把自己的書法作品印到數以億計的人民幣上, 從此揚名天下呢?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 人民幣的設計和發行工作都屬於重大機密。 一直都不為外人所知, 因此人民幣上的漢字究竟是誰寫的, 一時眾說紛紜, 迷霧重重。

下麵請聽小編抽絲剝繭, 為各位看官一一道來:

是誰題寫了第一套人民幣的上漢字?

董必武所題寫的第一套人民幣

1947年, 解放戰爭進入到反攻階段, 但解放區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 統一幣制, 發行一套統一的貨幣成為了當務之急。 於是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工作納入了計畫。 晉察冀邊區財政印刷局開始設計人民幣票樣。 1947年11月, 設計出來的票樣送到石家莊西柏坡夾峪村,

時任華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 華北銀行總經理南漢宸立即呈報給時任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的董必武審定,

董必武看著新生的人民幣幣樣, 激動不已, 特地沐浴更衣, 懷著莊重虔誠的心情鄭重揮筆寫了中國人民銀行六個楷體大字。

第一套人民幣上的行名便是依照董老所題的墨蹟印刷, 因此第一套人民幣上央行行名的題寫者是董必武。

第二套人民幣漢字的題寫者又是誰?

馬文蔚先生所提寫的第二套人民幣

馬文蔚先生所提寫的部分內容

第二套人民幣上的書法,

風格取自南北朝魏碑中的張黑女(音張賀汝並非非洲黑女人)體。 端莊秀麗。 又頗有魏碑體中的刀味和金石味。

第二套人民幣上漢字的題寫者是誰這個問題, 眾說紛紜, 爭論不休。 就比如現在的網路上依舊流傳著好幾種說法, 有說是董必武, 周恩來所以還有人民銀行首任行長南漢宸, 張靈 冀朝鼎, 還有說是女烈士趙一曼的丈夫陳達邦所寫……

比如1983年《山西日報》《文摘報》就刊文稱第二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是總行研究處處長冀朝鼎所寫。 《山西日報》的文章一出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1983年3月22日, 一封信被送到了北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辦公室。 就是這封信才讓真正的書寫者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人行總行在接到這封信後非常重視,

總為了求證信中所提及的事件, 1983年央行派當時任國營五中一廠(現北京印鈔廠)設計室主任的張作棟、設計師陳明光前往寄信者所在的山西陽曲縣進行調查。 走訪了住在陽曲縣的馬文蔚先生。

1950年四月某天, 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就以給“咱們單位寫個牌牌”的理由讓時任人行經濟研究室研究員的馬文蔚寫了“中國人民銀行”還寫了年月日 一到十等數字, 還有圓角分厘毫等內容。 而當時就連馬文蔚本人都沒在意。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 專家的鑒定和對比最終認定第二套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為馬文蔚所寫, 1984年7月21日《北京晚報》刊文向社會公佈:人民幣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為馬文蔚所寫。 同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特發公函指出: "馬文蔚同志是一位對銀行建設有貢獻的舊知識份子,1950年受南漢宸行長委託,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總行為表彰馬文蔚先生對人民幣發行所作出的貢獻,發放5000元給馬文蔚先生作為題寫的稿費。為了改善馬先生的住房條件,特撥款14000元。

自此,人民幣上漢字的真正書寫者才被世人所知,真相才水落石出大白於天下!

那第三套到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字又是誰寫的呢?

第三套人民幣

1962年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鈔面正面正上方的中國人民銀行依舊沿用了第二套人民幣上的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的文字。而各版紙幣(除分幣外)面值則改為了當時所流行的筆劃粗壯有力的粗宋體。

簡體版中國人民銀行

由於1956年就開始廢除繁體字,所以在第四套人民幣計畫發行前夕,央行曾找到馬文蔚先生,希望他能重新為即將發行人民幣題寫簡體字行名,但因馬先生年事已高,手抖得厲害,寫出的簡體字不能用。央行只好組織相關人員依照馬文蔚先生原來的題字風格進行了精心的挖補修改。把原來的繁體字改成了簡體字

1987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便使用了修改後的簡體字行名和面額。第五套人民幣依舊沿用了第四版人民幣的行名。雖然經過了修改,但人民幣上的題字依舊不失馬文蔚先生書法的風格和神韻。

1987年開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

還有哪些已知的名人題寫了銀行行名呢?

現在中國銀行所使用的行名書法為著名詩人,歷史學家,中科院首任院長郭沫若所題寫。

現在中國銀行所使用的行名書法為著名詩人,歷史學家,中科院首任院長郭沫若所題寫

現在所用的交通銀行行名書法為近代著名政治人物書法家鄭孝胥所題寫。

現在所用的交通銀行行名書法為近代著名政治人物書法家鄭孝胥所題寫。

同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特發公函指出: "馬文蔚同志是一位對銀行建設有貢獻的舊知識份子,1950年受南漢宸行長委託,為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等字。總行為表彰馬文蔚先生對人民幣發行所作出的貢獻,發放5000元給馬文蔚先生作為題寫的稿費。為了改善馬先生的住房條件,特撥款14000元。

自此,人民幣上漢字的真正書寫者才被世人所知,真相才水落石出大白於天下!

那第三套到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字又是誰寫的呢?

第三套人民幣

1962年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鈔面正面正上方的中國人民銀行依舊沿用了第二套人民幣上的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的文字。而各版紙幣(除分幣外)面值則改為了當時所流行的筆劃粗壯有力的粗宋體。

簡體版中國人民銀行

由於1956年就開始廢除繁體字,所以在第四套人民幣計畫發行前夕,央行曾找到馬文蔚先生,希望他能重新為即將發行人民幣題寫簡體字行名,但因馬先生年事已高,手抖得厲害,寫出的簡體字不能用。央行只好組織相關人員依照馬文蔚先生原來的題字風格進行了精心的挖補修改。把原來的繁體字改成了簡體字

1987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便使用了修改後的簡體字行名和面額。第五套人民幣依舊沿用了第四版人民幣的行名。雖然經過了修改,但人民幣上的題字依舊不失馬文蔚先生書法的風格和神韻。

1987年開始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

還有哪些已知的名人題寫了銀行行名呢?

現在中國銀行所使用的行名書法為著名詩人,歷史學家,中科院首任院長郭沫若所題寫。

現在中國銀行所使用的行名書法為著名詩人,歷史學家,中科院首任院長郭沫若所題寫

現在所用的交通銀行行名書法為近代著名政治人物書法家鄭孝胥所題寫。

現在所用的交通銀行行名書法為近代著名政治人物書法家鄭孝胥所題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