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佛王維的詩情畫意

王維(701年-761年),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 祖籍山西祁縣。 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字摩詰, 號摩詰居士。

王維參禪悟理, 學莊通道, 精通詩、書、畫、音樂等, 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 尤長五言, 多詠山水田園, 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有“詩佛”之稱。

王維才華早顯, 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 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 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 工於書畫, 而且還有音樂天賦, 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 《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 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 但不知為何題名。

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請來樂師演奏, 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 《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 是散曲, 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 沈括精通音律, 其言可信。 王維工於音律, 是正史所載之事, 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 使其層次豐富, 遠近相宣, 乃至動靜相兼, 聲色俱佳, 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 如“松含風裡聲, 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 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 樹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 ”(漢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 山裡蟬聲落暮悲。 (《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有遠景近景, 仰視俯視, 冷色暖色, 人聲水聲, 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 王詩的畫境, 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徵。 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 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幽靜的竹林, 皎潔的月光, 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 仰天長嘯, 一吐胸中鬱悶。 而千思萬緒, 竟只有明月相知。

王維又有很多詩清冷幽邃, 遠離塵世, 無一點人間煙氣, 充滿禪意, 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 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 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 王維的生活的時代, 佛教繁興。 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 政治上的不如意,

一生幾度隱居, 使王維一心學佛, 以求看空名利, 擺脫煩惱。

世有“李白是天才, 杜甫是地才, 王維是人才”之說, 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 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 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 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鐘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 並且精通音律, 善書法, 篆的一手好刻印, 是少有的全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