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隱藏在詩人身份背後的大唐第一吃貨——杜甫

大唐帝國的詩壇, 巨峰林立!但對於吃, 杜甫用筆最細、落墨最多、最濃!細讀杜甫留存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一個潛伏在詩壇, 集水果控、食肉獸兼有唐一代最愛生魚片的吃貨躍然而出!

杜甫, 大唐一吃貨也!

杜甫以一首《春望》為掩護, 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濺淚...鳥驚心...的悲愴語調, 表現出一副摧裂心肺、苦難深重的樣子, 這一表現不但把一干吃瓜群眾看的迷糊, 還成了後世的認知定式, 老杜吃貨的身份便神不知鬼不覺的“掩藏”了一千二百多年!

遠遠觀人, 看似清透, 卻永遠看不全一個人。

隔著千年時空, 朝杜甫遠遠看去, 他是個詩人, 走近細看, 卻是一個有著駕馭語言天賦的高段位元吃貨!

當老杜寫下“會當淩絕頂 一覽眾山小”時, 他已經落榜, 但不以為意, 壯游齊趙間。 這一時期老杜的筆下仍然充滿豪壯之氣, 因為他覺得山高水遠路尚長、覺得自己還不到三十歲!所以,

落榜後的杜甫一邊發表豪言, 一邊快意於美食!

命中註定, 杜甫是一個不入流的官宦, 卻是一個卓越的吃貨!

都督從《杜工部集》 、《全唐詩》這些留存至今的詩文中尋找到了老杜的飲食偏好:杜甫不是簡單的好吃, 而是對各色食材都興趣濃厚的美食家!

杜甫是個魚生控

杜甫喜歡吃魚生。 在陝西, 杜甫和後來被貶放浙江, 開台州文脈的鄭廣文一起吃了一頓鮮鯽銀絲膾 。 鮮鯽銀絲膾是將新鮮的鯽魚去頭、骨, 剔刺, 切成生魚絲——鯽魚多刺, 切成剔骨生魚絲顯然比吃生魚片更科學。

鯉、李同音, 為了避諱大唐李氏, 杜甫的這頓魚生避開鯉魚, 選擇了鯽魚。 因為大唐李家的這一插曲, 黃河流域的食家們發現多刺的鯽魚比鯉魚更為鮮美, 並逐漸取代了從先秦開始一直充當魚類主流食材的鯉魚, 這成為中國美食流行史上一次經典的切換!

在五胡交雜後的大唐帝國, 吃一頓生鯽魚絲大概類似於今天流行吃三文魚、金槍魚一樣, 是一件快意口舌的事。

杜甫在詩文中清晰的記錄了自己對魚生的喜愛,

這種愛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後他流徙到成都:杜甫選擇了濱水而居, 一定程度上跟他喜歡吃新鮮的生魚片是相關的。

在杜甫五十歲那年, 在四川綿陽任官的晚輩請這位本家的叔祖吃了一頓現網、現捕、現殺、現片、現吃的生魚宴, 這頓深度體驗版的魚宴給老杜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美好的味覺記憶老杜自然會用 小本本記錄下來:“綿州江水之東津......漁人漾舟沈大網, 截江一擁數百鱗......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魴魚肥美知第一”詩中, 老杜除了誇讚四川的魚味勝過蘇北、陝南, 對廚子的刀工更是激賞!

這個在綿陽任官的晚輩, 一定是照顧了杜甫的飲食偏好,

從青年到老年, 生魚片在老杜的詩文裡反復出現, 從文字證據上來看, 有唐一代, 最喜歡吃生魚片的就是杜甫!如果有機會, 老杜一定會跟你辨析鯽魚和魴魚在下刀和味覺上的差異, 並對當下的厚切嗤之以鼻。

生魚片在中國的食用史到明清才逐漸式微, 在這之前,“離若散雪、輕隨風飛”是對生魚片刀工的標準要求,根本

杜甫是個素食粉

老杜對素食也頗為偏愛,比如這道香芹碧澗羹:山澗旁採集的香芹做成的羹,羹湯的顏色也像山澗一樣清碧可人。可以看出,杜甫對食材來源和水質是很講究的。老杜在飲食上精微的理解,成為了南宋素食專家林洪的的靈感源頭,《山家清供》上卷便以杜甫詩文中的美食開篇。

而杜甫在吃生藕的時候,則透漏了這個大吃貨的專業度:“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杜甫吃生藕、挑春天的嫩藕吃,而且選在春天的樹蔭下吃,這完全就是專業吃貨作風!

直到近年,都督才在一家江山菜館裡吃到口感嫩脆、水份飽滿、滋味爽辣的藕帶

如果有人讀過這首詩後面兩句的話就能知道杜甫跑到了山坡上,選了一片能俯瞰風景的樹蔭,一邊眺望著遠處的山雲水色,尋覓著山林間仙鶴的身影,一邊美餐….

杜甫還是個水果控

在《杜工部集》第五首,杜甫便忍不住寫下:杜酒偏勞勸 張梨不外求——把老杜家的酒和朋友老張家的梨誇讚了一番,這首詩是杜甫落榜後跑到兗州——他父親的轄區後所作。一邊科舉不中,一邊還興致昂昂的誇酒談吃,吃貨的特質昭然若揭,不是吃貨是什麼?兗州,在今天山東境,這裡的梨,自然是山東的梨,這大概是中國可溯歷史最久的好梨之一。

今天山東梨的招牌是萊陽梨,可追溯的歷史是四百年,大唐杜甫詩中的兗州梨已經湮然

除了梨,杜甫在47歲時遷徙到成都後,專門寫詩給朋友要果樹苗,然後在自己的院子種了枇杷來吃。54歲,杜甫遷居到長江三峽附近時,又種了幾十畝的水果。從山東的梨到成都的枇杷再到重慶的幾十畝果園,對水果的偏愛貫穿了杜甫飲食的一生。尤其是重慶奉節時期,杜甫一邊伺弄果園一邊寫詩,迎來了創作的井噴期。遺憾的是,都督沒有找到令到他靈感迸發的這種水果確切的品種。卻查到了奉節的兩大特產水果:始於漢代的臍橙和唐代貢品夔柚!推測,一千二百年前種在杜甫果園裡的很可能在這兩者之中。

奉節臍橙

或許,昔日老杜家的杜橙也和今天褚橙一樣,引爆過大唐的水果江湖——不過,這些假設都將奄然於歷史。

“京漂”老屌絲杜甫中老年時期的吃貨自由行生涯

杜甫人生的大部分歲月沒有他青年時“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壯言中描述的那麼風發。小杜24歲在洛陽科舉不第,從24歲洛陽落第到結束放蕩輕狂的漫遊,中間過了將近10年,之後,小杜又在帝都長安混了10多年,他在長安向手握權勢的各色老頭拜碼頭,想要謀得一官半職,在這一點上,杜甫跟李白差遠了!杜甫從小杜漂成了老杜,也沒有混到一官半職,這樣看來,他應該算是一個標準的“京漂”老屌絲。

“京漂”10多年的杜甫,在43歲那年,才搗騰到一個連自己都覺得特雞肋特沒勁的職位:兵器看管。剛剛上任,那個令唐帝國進入折點的安史之亂就爆發了!杜甫堪稱“點背哥“的樣板!

安史之亂拉開了老杜“花濺淚鳥驚心”的中老年生活序幕。

從杜甫43歲謀得了兵器看管的小官職到幾個月後安史之亂爆發,一直到他去世的16年間,離亂加劇,老杜開始遭受一些流離之苦,數度受饑。在成都落腳之初,一度還“故人分祿米、鄰舍與園蔬”。但總體而言,杜甫只在安史之亂爆發的頭一年多的時間和死前的二年多真正受苦,在剩下的12年時間裡,仍然常有小官做,相比真正的底層,老杜身體的苦那都不算苦,但這老哥們喜歡嘩啦啦的用詩寫日記,一詠歎,小苦變大苦,即使沒苦,讀來也頗為感人,唐宋文人的筆墨,總比事實重上幾分。

老杜精通飲食之道,外出之時,自然不會忘記尋覓一下周邊的飲食或者對穿腸的美食品評一番。47歲,在亂世中好不容易搏到一個官職的老杜因為看不清情勢、站錯隊伍外放長安邊的華州。次年,少時的一位友人在陝西招待了他。對於老杜而言,這是一頓難忘的聚餐,他用文字隆重記錄:“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韭菜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蔬菜當中的無上美食,甚至將它歸入葷菜之列。

中國人對韭菜有一種特殊的偏愛,漢代,已溫室種植,韭菜是中國最早進行大棚溫室種植的蔬菜之一(攝影師:蔡

春天的韭菜經過一個晚上雨水的滋潤,嫩的能綻出水來,這樣的美食對於對食材有見地的老杜,他是一定會記錄下來的。聽聞老友要來,冒著雨連夜剪下畦中的韭菜——老杜只用了“夜雨剪春韭”五個字,便將食物蘊藏的感情烹飪的如此飽滿!也足見老杜對這頓飯的讚歎和內心的激賞!

老杜不但是吃貨,還是文字中的大廚手和美食家!

在“夜雨剪春韭”之後,老杜移居成都。在成都,他做了幾件事,一是在浣花溪旁建了杜甫草堂,二是向一個姓徐的朋友討要果樹,不久之後杜甫草堂前就“枇杷樹樹香”了!三是向朋友要了大邑燒造的瓷碗。“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君家白碗勝霜雪…”即使流離於四川,吃貨老杜對食器依然有著偏執的考究,還特地要了大邑的瓷碗過來、等到草堂落妥,有客來時,老杜“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過起了吃貨愜意的生活。

幾年之後,老杜半自耕農的生活轉移到了今天重慶的奉節。這一時期,老杜日常的飲食已少見魚肉,但一款用槐樹嫩葉汁和麵的“槐葉冷淘”被這個吃貨記錄了下來“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碧鮮俱照箸.....經齒冷於雪....."唐代的冷淘,是中國最早的涼麵。而這款用新鮮的槐葉汁和麵製作的,今天已經很難吃到,卻被老杜這個細緻的吃貨記錄了下來!如有吃貨遇見,一定不要錯過。這碗面中,藏有與老杜神交的秘鑰。

顏值清新 清涼祛暑的槐葉冷淘

經常喝酣的杜甫

除了吃,杜甫還好酒。青年時期的杜甫就是一個酒客,而且經常喝酣,喝酣之後便膽粗氣壯,並用牛氣哄哄的口氣寫詩:“飲如長鯨吸百川...”這一時期的杜詩,完全是一幅浪漫主義的畫風。杜甫借著《飲中八仙》,順便跟當時“詩壇”的老頭們套個近乎;私下則暗恨自己生的不夠早,沒有出現在大唐“酒中八仙”的首發陣容裡!杜甫在死前四年的人生總結中寫道:性豪業嗜酒......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

在一首記錄宴會的詩中,杜甫重筆寫了這一句:“春酒杯濃琥珀薄,冰漿碗碧瑪瑙寒”! 琥珀、瑪瑙都是在高階官員家裡才能見到的酒具。身為官二代的杜甫除了好酒,在參加臨晉公主的宴會時對這些酒具食器格外留心,反復推敲酒和酒具的用詞順序.....可見,杜甫不是普通的吃貨,他已經跳脫出低段位吃貨僅僅對“色香味形”的講究,進階到了飲食與器具的搭配之道!

琥珀杯

杜甫在詩文裡反復對美酒美食進行讚美和詠歎,其實是老杜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我是吃貨、吃貨、吃貨哪!可惜,他這種略略隱晦的強烈表達在一千多年裡竟然沒人聽懂。直到那次驚心的恨別!

一頓湖南烤肉要了杜甫的命

對杜甫的死,一直頗有爭議,其中,“杜甫死於吃”共識最高。據杜甫研究者的考證和推斷:杜甫死於一頓湖南的烤肉,當時的他已經好幾天沒吃一頓飽飯,見到送來的烤肉,一頓猛吃,結果腸胃不堪其重,死了。

照理說,老杜是文化人,懂得久餓緩食的道理,但他依然奮不顧身、以命相搏的來對待一頓湖南的烤肉,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唐代湖南的烤肉實在做的太好吃了!第二個原因是:杜甫在吃的方面除了是魚生粉、水果控的標籤之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肉獸!

穿衣吃飯,上下三代,順便扒拉一下杜甫的祖上: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大唐進士,唐代近體詩的開創者,官職:帝都禦膳房二把手。

一個唐代近體詩的開創者的官職居然是管廚房,可見昔日大唐帝國人才上的富餘,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飲食在大時代中的地位。老杜家的美食基因就此奠定!受家庭影響,杜甫對於美食的深度認知自然不是普通詩人可比,或許,杜甫成為吃貨、並因食而亡的命運早有伏筆!

長沙至岳陽間的這段湘江成了老杜最後的歸宿

少年的狂放自傲、中年的憂思、暮年的顛沛,對應於“飲酣視八極” 、“夜雨剪春韭”以及狼吞虎嚥之下那頓要了命的湖南烤肉!在杜甫人生的跌宕中,那些與文字相遇的食物透漏了最直白、最純粹的情感,也折射了這位元文字烹飪高手的一生。試問,如果沒有專業吃貨的底子,杜甫怎能將詩文寫的如此殺口、入味?

吃貨都督原創談美食,以直立人時代為時間軸起點,以四萬公里赤道為地理軸,縱橫人類飲食大江湖! 在這之前,“離若散雪、輕隨風飛”是對生魚片刀工的標準要求,根本

杜甫是個素食粉

老杜對素食也頗為偏愛,比如這道香芹碧澗羹:山澗旁採集的香芹做成的羹,羹湯的顏色也像山澗一樣清碧可人。可以看出,杜甫對食材來源和水質是很講究的。老杜在飲食上精微的理解,成為了南宋素食專家林洪的的靈感源頭,《山家清供》上卷便以杜甫詩文中的美食開篇。

而杜甫在吃生藕的時候,則透漏了這個大吃貨的專業度:“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杜甫吃生藕、挑春天的嫩藕吃,而且選在春天的樹蔭下吃,這完全就是專業吃貨作風!

直到近年,都督才在一家江山菜館裡吃到口感嫩脆、水份飽滿、滋味爽辣的藕帶

如果有人讀過這首詩後面兩句的話就能知道杜甫跑到了山坡上,選了一片能俯瞰風景的樹蔭,一邊眺望著遠處的山雲水色,尋覓著山林間仙鶴的身影,一邊美餐….

杜甫還是個水果控

在《杜工部集》第五首,杜甫便忍不住寫下:杜酒偏勞勸 張梨不外求——把老杜家的酒和朋友老張家的梨誇讚了一番,這首詩是杜甫落榜後跑到兗州——他父親的轄區後所作。一邊科舉不中,一邊還興致昂昂的誇酒談吃,吃貨的特質昭然若揭,不是吃貨是什麼?兗州,在今天山東境,這裡的梨,自然是山東的梨,這大概是中國可溯歷史最久的好梨之一。

今天山東梨的招牌是萊陽梨,可追溯的歷史是四百年,大唐杜甫詩中的兗州梨已經湮然

除了梨,杜甫在47歲時遷徙到成都後,專門寫詩給朋友要果樹苗,然後在自己的院子種了枇杷來吃。54歲,杜甫遷居到長江三峽附近時,又種了幾十畝的水果。從山東的梨到成都的枇杷再到重慶的幾十畝果園,對水果的偏愛貫穿了杜甫飲食的一生。尤其是重慶奉節時期,杜甫一邊伺弄果園一邊寫詩,迎來了創作的井噴期。遺憾的是,都督沒有找到令到他靈感迸發的這種水果確切的品種。卻查到了奉節的兩大特產水果:始於漢代的臍橙和唐代貢品夔柚!推測,一千二百年前種在杜甫果園裡的很可能在這兩者之中。

奉節臍橙

或許,昔日老杜家的杜橙也和今天褚橙一樣,引爆過大唐的水果江湖——不過,這些假設都將奄然於歷史。

“京漂”老屌絲杜甫中老年時期的吃貨自由行生涯

杜甫人生的大部分歲月沒有他青年時“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壯言中描述的那麼風發。小杜24歲在洛陽科舉不第,從24歲洛陽落第到結束放蕩輕狂的漫遊,中間過了將近10年,之後,小杜又在帝都長安混了10多年,他在長安向手握權勢的各色老頭拜碼頭,想要謀得一官半職,在這一點上,杜甫跟李白差遠了!杜甫從小杜漂成了老杜,也沒有混到一官半職,這樣看來,他應該算是一個標準的“京漂”老屌絲。

“京漂”10多年的杜甫,在43歲那年,才搗騰到一個連自己都覺得特雞肋特沒勁的職位:兵器看管。剛剛上任,那個令唐帝國進入折點的安史之亂就爆發了!杜甫堪稱“點背哥“的樣板!

安史之亂拉開了老杜“花濺淚鳥驚心”的中老年生活序幕。

從杜甫43歲謀得了兵器看管的小官職到幾個月後安史之亂爆發,一直到他去世的16年間,離亂加劇,老杜開始遭受一些流離之苦,數度受饑。在成都落腳之初,一度還“故人分祿米、鄰舍與園蔬”。但總體而言,杜甫只在安史之亂爆發的頭一年多的時間和死前的二年多真正受苦,在剩下的12年時間裡,仍然常有小官做,相比真正的底層,老杜身體的苦那都不算苦,但這老哥們喜歡嘩啦啦的用詩寫日記,一詠歎,小苦變大苦,即使沒苦,讀來也頗為感人,唐宋文人的筆墨,總比事實重上幾分。

老杜精通飲食之道,外出之時,自然不會忘記尋覓一下周邊的飲食或者對穿腸的美食品評一番。47歲,在亂世中好不容易搏到一個官職的老杜因為看不清情勢、站錯隊伍外放長安邊的華州。次年,少時的一位友人在陝西招待了他。對於老杜而言,這是一頓難忘的聚餐,他用文字隆重記錄:“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粱”。 韭菜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蔬菜當中的無上美食,甚至將它歸入葷菜之列。

中國人對韭菜有一種特殊的偏愛,漢代,已溫室種植,韭菜是中國最早進行大棚溫室種植的蔬菜之一(攝影師:蔡

春天的韭菜經過一個晚上雨水的滋潤,嫩的能綻出水來,這樣的美食對於對食材有見地的老杜,他是一定會記錄下來的。聽聞老友要來,冒著雨連夜剪下畦中的韭菜——老杜只用了“夜雨剪春韭”五個字,便將食物蘊藏的感情烹飪的如此飽滿!也足見老杜對這頓飯的讚歎和內心的激賞!

老杜不但是吃貨,還是文字中的大廚手和美食家!

在“夜雨剪春韭”之後,老杜移居成都。在成都,他做了幾件事,一是在浣花溪旁建了杜甫草堂,二是向一個姓徐的朋友討要果樹,不久之後杜甫草堂前就“枇杷樹樹香”了!三是向朋友要了大邑燒造的瓷碗。“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君家白碗勝霜雪…”即使流離於四川,吃貨老杜對食器依然有著偏執的考究,還特地要了大邑的瓷碗過來、等到草堂落妥,有客來時,老杜“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過起了吃貨愜意的生活。

幾年之後,老杜半自耕農的生活轉移到了今天重慶的奉節。這一時期,老杜日常的飲食已少見魚肉,但一款用槐樹嫩葉汁和麵的“槐葉冷淘”被這個吃貨記錄了下來“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碧鮮俱照箸.....經齒冷於雪....."唐代的冷淘,是中國最早的涼麵。而這款用新鮮的槐葉汁和麵製作的,今天已經很難吃到,卻被老杜這個細緻的吃貨記錄了下來!如有吃貨遇見,一定不要錯過。這碗面中,藏有與老杜神交的秘鑰。

顏值清新 清涼祛暑的槐葉冷淘

經常喝酣的杜甫

除了吃,杜甫還好酒。青年時期的杜甫就是一個酒客,而且經常喝酣,喝酣之後便膽粗氣壯,並用牛氣哄哄的口氣寫詩:“飲如長鯨吸百川...”這一時期的杜詩,完全是一幅浪漫主義的畫風。杜甫借著《飲中八仙》,順便跟當時“詩壇”的老頭們套個近乎;私下則暗恨自己生的不夠早,沒有出現在大唐“酒中八仙”的首發陣容裡!杜甫在死前四年的人生總結中寫道:性豪業嗜酒......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

在一首記錄宴會的詩中,杜甫重筆寫了這一句:“春酒杯濃琥珀薄,冰漿碗碧瑪瑙寒”! 琥珀、瑪瑙都是在高階官員家裡才能見到的酒具。身為官二代的杜甫除了好酒,在參加臨晉公主的宴會時對這些酒具食器格外留心,反復推敲酒和酒具的用詞順序.....可見,杜甫不是普通的吃貨,他已經跳脫出低段位吃貨僅僅對“色香味形”的講究,進階到了飲食與器具的搭配之道!

琥珀杯

杜甫在詩文裡反復對美酒美食進行讚美和詠歎,其實是老杜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我是吃貨、吃貨、吃貨哪!可惜,他這種略略隱晦的強烈表達在一千多年裡竟然沒人聽懂。直到那次驚心的恨別!

一頓湖南烤肉要了杜甫的命

對杜甫的死,一直頗有爭議,其中,“杜甫死於吃”共識最高。據杜甫研究者的考證和推斷:杜甫死於一頓湖南的烤肉,當時的他已經好幾天沒吃一頓飽飯,見到送來的烤肉,一頓猛吃,結果腸胃不堪其重,死了。

照理說,老杜是文化人,懂得久餓緩食的道理,但他依然奮不顧身、以命相搏的來對待一頓湖南的烤肉,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唐代湖南的烤肉實在做的太好吃了!第二個原因是:杜甫在吃的方面除了是魚生粉、水果控的標籤之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肉獸!

穿衣吃飯,上下三代,順便扒拉一下杜甫的祖上: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大唐進士,唐代近體詩的開創者,官職:帝都禦膳房二把手。

一個唐代近體詩的開創者的官職居然是管廚房,可見昔日大唐帝國人才上的富餘,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飲食在大時代中的地位。老杜家的美食基因就此奠定!受家庭影響,杜甫對於美食的深度認知自然不是普通詩人可比,或許,杜甫成為吃貨、並因食而亡的命運早有伏筆!

長沙至岳陽間的這段湘江成了老杜最後的歸宿

少年的狂放自傲、中年的憂思、暮年的顛沛,對應於“飲酣視八極” 、“夜雨剪春韭”以及狼吞虎嚥之下那頓要了命的湖南烤肉!在杜甫人生的跌宕中,那些與文字相遇的食物透漏了最直白、最純粹的情感,也折射了這位元文字烹飪高手的一生。試問,如果沒有專業吃貨的底子,杜甫怎能將詩文寫的如此殺口、入味?

吃貨都督原創談美食,以直立人時代為時間軸起點,以四萬公里赤道為地理軸,縱橫人類飲食大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