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林徽因 陸小曼 張愛玲 三毛PK後發現,缺憾即人生

女神, 在當今世界是個隨處可見的名詞, 也因為太常見, 這個詞早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含義。 在那個動盪不安又蘊藏著無數可能的年代裡, 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三毛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女神這個過於完美的詞彙。 她們把才華留給了人世間, 而把內心的悲苦和寂寞留給了自己, 帶著永遠無法抹平的傷情離開了這個既讓她們歡喜又留給她們悲痛的世界。

無論是看完 刹那芳華 水墨青花的林徽因傳, 還是今生為你, 花開荼靡的陸小曼傳, 或一戀傾城, 一世憂傷的張愛玲傳, 甚至是夢裡花落, 淚盡撒哈拉 三毛傳。

這些女神的一生既讓我們驚歎, 又讓我們痛惜。 但留給我們的是這樣的感悟: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女神, 還是低在塵埃裡的凡人, 缺憾即是真實的人生。

林徽因:刹那芳華水墨青花

林徽因所有的作品裡, 最知名的要數《人間四月天》這首詩歌。

那個年代, 多的是奴顏婢膝的御用文人。 林徽因以瘦弱的女子之軀, 向那個時代的瘋狂大聲控訴, 論學問論風骨, 都擔得起“先生”的稱謂。

鍾情于詩的徐志摩對林徽因牽掛一生, 嚴謹的哲學家金岳霖為林徽因終身不娶。 林徽因沒有答應徐志摩, 卻比誰都瞭解徐志摩那份潔淨和勇氣;林徽因沒有選擇金嶽霖, 卻與其保持著那樣一種敬佩與默契。 就是這樣的一位女子, 讓她的“太太的客廳”成為一個千古佳話, 太太的客廳名噪一時, 太太的客廳常常坐著胡適、沈從文、蕭乾等叱吒一方的風雲人物, 然而讓他們仰著頭靜聽高談闊論的, 卻是這樣一個如詩如畫的美麗女人。

後來冰心一文《我們太太的客廳》引發了一段公案。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冰心影射林徽因的真意之時, 從山西考察古建築的林徽因帶給了冰心一壇又香又陳的老陳醋。 這是一個智慧女人的姿態與回應。

陸小曼:今生為你, 花開荼蘼

世間的事我們無法預測, 常有世事無常、聚散悲歡終有時的落寞心境。

而這, 卻是那個叫陸小曼的人, 曾經用一生演繹的全部內容。 而被世人所知的就是她與徐志摩的婚事。 如果說但凡與徐志摩相關聯的女人, 都得到了善果:張幼儀儘管和徐志摩離婚了, 但徐父徐母卻只承認她這個兒媳, 林徽因以完美女人的形象獲得了和梁思成的完美婚姻, 那麼獨獨陸小曼是例外的一位了。

她果敢、叛逆, 毫不偽飾的愛, 如夏花般綻放, 侵入世人的眼, 無論別人看不看好, 接不接受, 她都任性而恣意地綻放。 陸小曼的果敢決絕讓人欽佩, 她像一個勇敢的鬥士。 她生命的花期為那個康橋的才子無悔地綻放。 只為綻放, 哪怕過後只留下瘦枝枯葉也不後悔。 在那個年代, 這是多少人渴望而又不敢為的行為啊!綻放了,

卻也義無反顧了, 置自己於千夫所指、萬劫不復之深淵中。

陸小曼與徐志摩的婚姻, 胡適這樣評價:“冒了絕大的危險, 費了無數的麻煩, 犧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 犧牲了堅挺的親誼和人間的名譽, 去追求、去試驗一個‘夢想之神聖境界’, 而終於免不了殘酷的失敗……” 徐志摩飛機失事後, 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也都把一切罪責加在了陸小曼身上。 報紙雜誌也在此時對她又一輪口誅筆伐, 陸小曼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陸小曼從此沉默, 不為自己辯解。 因為她心愛的人就那麼輕輕地走了, 再怎麼辯解也不能挽回他已然離世的事實。 陸小曼是愛徐志摩的, 只是她卻管不好自己。 但是冰心雖與陸小曼從無交情, 但她實在看不過去, 便在文章中寫下這樣一句公道話:談到女人,竟是‘女人誤他’?也很難說。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這話很深刻,可算點中了徐志摩的要害。

張愛玲:一戀傾城,一世憂傷

才華傾世的作家張愛玲,仿若在一塊深沉蒼涼的麻布上,繡起了層層的花團錦簇,那逼人的光芒,絕不單純是一針一線的時光所造就。那是刻在骨子裡的符碼,推及情緒、感受與思想。世人眼中茫然的一切,在她橫平豎直的文字裡,色、香、味俱全。生活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她的故事,註定無法逃離一個動盪又光怪陸離的背景,但是對每個現代人來說,她打開的那扇窗卻並不遙遠。那時的月光,一直照徹現在,懸在我們的頭頂。

張愛玲的不同尋常,承襲了家族的風雲過往。作為李鴻章的後人,雖生於沒落時代,但先輩的盛名與家族詩書禮儀的薰陶卻非虛妄,加之與父母之間特殊的關係,自幼隱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體內噴薄而出的才情的催化劑。

於是,自《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開始,張愛玲悲涼中藏著妖嬈,喧囂中挑起冷寂,在那個本來就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年代裡,她如同一面招展的旗幟,漸成一派,令世

人矚目。

天才多有怪癖,張愛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傲世,她特立獨行,她揣摩遍世間珍物卻還視錢財為心頭所好;她與心愛的姑姑相依為命,但財帛畢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順眼,她亦不會迎合你。

世人皆知,出名要趁早,這恰是張愛玲的名言。她的才情也的確自少年便鋒芒畢露,直至青年,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她的閱歷很少,但那個時代的一切似乎自會與她交涉 — 胡蘭成對她的評價,一相識便彼此仿若驚為天人,故一句道破天機。他們兩個人在的地方,世人只有一半去得,另一半,無論如何也到不了。

這樣的愛情,與其說是張愛玲自情竇初開時便埋下的追逐,不如說是命中註定的一場驚天動地!與他相談,欲仙欲死;與她對座,驚動靈魂。那些時日,誰都不曾辜負。仿佛應和了張愛玲那些故事的影子 — 她的故事裡,人物追求著新鮮與愛,可大多數最終卻不得不墜入或流離或悲慘的結局 — 她與胡蘭成亦無法逃開。

三毛:夢裡花落,淚盡撒哈拉

三毛的心一生在流浪,而歸期就是她自己選擇的天堂。她從出生就是一個不尋常的存在。

若說女人如詩,那她一定是毫無韻律卻讓人反復咀嚼的那首詩。她不屬於任何一種體裁,所有平仄八股在她面前都蒼白無色。詩人吟詠青山碧水,泣訴人間悲苦,卻難以用言語盡述她的哀愁喜樂。若說女人如畫,那她必然是幅抽象的山水圖,她擁有最貼近自然的靈氣,一顆從未蒙塵的心,偏偏這樣一顆心又叫人無從捉摸。她這樣的圖畫,既透著畢卡索的靈氣,又飽含顧愷之的神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裡經典的一句話。回想三毛的一生,她最幸福的時光就是那段在撒哈拉的日子。用她的話說,是尋找到了她的前世鄉愁。而我們知道,除了那鄉愁,還有她心愛的陪在身邊的荷西。

幾十年過去了,時代更迭,人們的審美觀也在逐步變化,許多人已經不會再去讀三毛,但是關於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依然為人所稱道。

可是愛情是不變的,這個主題從古至今,都一如既往地讓人感動,讓人狂熱地為之追求。在許多年後,三毛也終於在醫院的病房內,靜悄悄地跟隨荷西而去。而關於他們的故事,或許用那首《滾滾紅塵》的歌詞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其實在這紅塵陌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編織著一段又一段的喜怒哀樂。不如飲一杯清茶,看一場酥酥細雨,望碧天雲卷雲舒,細品那如詩如歌的女子,回味那段如夢如畫的故事。沏一杯綠茶,讓我們從林徽因那裡體味:刹那芳華水墨青花的才情一生從陸小曼那感受:今生為你,花開荼靡為愛一生,從張愛玲感歎:一戀傾城,一世憂傷的人生,從三毛那看:夢裡花落,淚盡撒哈拉的情絕一生吧。

便在文章中寫下這樣一句公道話:談到女人,竟是‘女人誤他’?也很難說。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這話很深刻,可算點中了徐志摩的要害。

張愛玲:一戀傾城,一世憂傷

才華傾世的作家張愛玲,仿若在一塊深沉蒼涼的麻布上,繡起了層層的花團錦簇,那逼人的光芒,絕不單純是一針一線的時光所造就。那是刻在骨子裡的符碼,推及情緒、感受與思想。世人眼中茫然的一切,在她橫平豎直的文字裡,色、香、味俱全。生活在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她的故事,註定無法逃離一個動盪又光怪陸離的背景,但是對每個現代人來說,她打開的那扇窗卻並不遙遠。那時的月光,一直照徹現在,懸在我們的頭頂。

張愛玲的不同尋常,承襲了家族的風雲過往。作為李鴻章的後人,雖生於沒落時代,但先輩的盛名與家族詩書禮儀的薰陶卻非虛妄,加之與父母之間特殊的關係,自幼隱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體內噴薄而出的才情的催化劑。

於是,自《茉莉香片》《傾城之戀》《金鎖記》開始,張愛玲悲涼中藏著妖嬈,喧囂中挑起冷寂,在那個本來就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年代裡,她如同一面招展的旗幟,漸成一派,令世

人矚目。

天才多有怪癖,張愛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傲世,她特立獨行,她揣摩遍世間珍物卻還視錢財為心頭所好;她與心愛的姑姑相依為命,但財帛畢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順眼,她亦不會迎合你。

世人皆知,出名要趁早,這恰是張愛玲的名言。她的才情也的確自少年便鋒芒畢露,直至青年,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她的閱歷很少,但那個時代的一切似乎自會與她交涉 — 胡蘭成對她的評價,一相識便彼此仿若驚為天人,故一句道破天機。他們兩個人在的地方,世人只有一半去得,另一半,無論如何也到不了。

這樣的愛情,與其說是張愛玲自情竇初開時便埋下的追逐,不如說是命中註定的一場驚天動地!與他相談,欲仙欲死;與她對座,驚動靈魂。那些時日,誰都不曾辜負。仿佛應和了張愛玲那些故事的影子 — 她的故事裡,人物追求著新鮮與愛,可大多數最終卻不得不墜入或流離或悲慘的結局 — 她與胡蘭成亦無法逃開。

三毛:夢裡花落,淚盡撒哈拉

三毛的心一生在流浪,而歸期就是她自己選擇的天堂。她從出生就是一個不尋常的存在。

若說女人如詩,那她一定是毫無韻律卻讓人反復咀嚼的那首詩。她不屬於任何一種體裁,所有平仄八股在她面前都蒼白無色。詩人吟詠青山碧水,泣訴人間悲苦,卻難以用言語盡述她的哀愁喜樂。若說女人如畫,那她必然是幅抽象的山水圖,她擁有最貼近自然的靈氣,一顆從未蒙塵的心,偏偏這樣一顆心又叫人無從捉摸。她這樣的圖畫,既透著畢卡索的靈氣,又飽含顧愷之的神韻。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裡經典的一句話。回想三毛的一生,她最幸福的時光就是那段在撒哈拉的日子。用她的話說,是尋找到了她的前世鄉愁。而我們知道,除了那鄉愁,還有她心愛的陪在身邊的荷西。

幾十年過去了,時代更迭,人們的審美觀也在逐步變化,許多人已經不會再去讀三毛,但是關於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依然為人所稱道。

可是愛情是不變的,這個主題從古至今,都一如既往地讓人感動,讓人狂熱地為之追求。在許多年後,三毛也終於在醫院的病房內,靜悄悄地跟隨荷西而去。而關於他們的故事,或許用那首《滾滾紅塵》的歌詞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其實在這紅塵陌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夢中編織著一段又一段的喜怒哀樂。不如飲一杯清茶,看一場酥酥細雨,望碧天雲卷雲舒,細品那如詩如歌的女子,回味那段如夢如畫的故事。沏一杯綠茶,讓我們從林徽因那裡體味:刹那芳華水墨青花的才情一生從陸小曼那感受:今生為你,花開荼靡為愛一生,從張愛玲感歎:一戀傾城,一世憂傷的人生,從三毛那看:夢裡花落,淚盡撒哈拉的情絕一生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